侯孝霞
身份证:37280119760721XXXX,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如今随着国家及行业陆续出台方针政策和相关发展目标,装配式建筑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号召下,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装配式建筑相比较于现浇式混凝土建筑而言,除去技术落后之外,还有建造成本较高的原因,如果建造成本得不到较好的解决,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也将收到相当大的限制,从而降低建造成本问题将成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与造价管理,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造价
一、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
装配式建筑的自重比传统现浇的建筑的自重更轻,因此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更低,更让满足设计需求,并且更易于满足设计者的设计创意需求。自重更小使得徐变影响更小,因此有助于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安全性更高。
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城市开始实行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模式,并且初见规模。但总体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就我国目前阶段来看,装配式在新建建筑中所占比例并不高,预制构件厂商分布很不均匀,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因而造成我国装配式规模较低。由此原因产生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对PC构件生产企业来说,其加工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包括生产设备、生产场地等资产作为固定成本,另一部分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模具费等费用作为可变成本。由于规模小,固定成本在装配式建筑成本中所占比例偏大,如果我国装配式建筑在后期能形成规模化发展,则生产商由于规模扩大而使得固定成本有所降低。其次,由于规模化程度低,预制PC构件厂商少,运输距离较远,构件本身体积和重量都很大,在运输过程中的费用就会有所增加。最后,尚未形成规模化的预制装配式厂商,不能高效的利用构件模具,不能形成较高的抑制率和装配率,因此,会对总成本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
2.1强化材料管理
对材料进行具体采购过程中,可以对多加供货商进行选择,从质量上、价格上和数量上做出综合对比。对材料进行具体储存之前,需进行详细检查和记录,此后结合材料性能,对材料的堆放方式和仓库摆放位置进行指定。人们对材料进行具体应用过程中,需对原材料使用情况制定相应控制方案。针对材料价格、材料数量等作出严格管控。针对施工中使用的一些辅助材料来说,需配置专人负责,对辅助材料消耗情况进行统计,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
2.2机械设备造价管理
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施工构件重量较大、体积大,因此在施工现场需对一些大型机械进行使用,对这些大型机械进行具体应用过程中,造价相对较高、在保养上、维修上费用也相对交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施工单位需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制度,为了防止因为人员操作失误而带来损失,要求施工单位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机械操作人员操作技能,让操作人员对机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保养,从而降低机械维修费用。
2.3设计阶段造价管理
建筑造价内容主要有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分等,同时还有组织措施费、规费等。这些费用占据工程项目经济的 90%的内容是在工程方案设计阶段决定的。人们结合估算指标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在实施限额计算过程中,以装配式建筑为例,通过适当的预制率进行设计。借助钢含量、混凝土含量等经济指标对造价进行控制。对安全系数进行有效设计,费用有预制构件的主材费、运费和吊装以及模具等现场装配费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其发展正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在对这种建筑进行具体建设之前,应当进行有效的资源准备和技术准备,同时对这一工程建设必要性以及合理性进行详细分析。进行资源准备,需要对诸多设计单位以及施工达单位、构建顺产厂家等进行详细的调研,在技术上要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工作人员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有效提升专业技能。
2.4生产阶段造价管理
(1)预制外墙
在进行具体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求相应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外墙具体情况,适当提升保温系统,对夹心保温外墙进行有效应用,在预制墙体当中设置 50mm 的挤塑板。
(2)叠合楼板
装配式建筑中,使用叠合楼板,楼板总长度为 140mm,底面则是从40mm 厚的平板和 50mm 厚的肋板共同哦股城预制钢筋混土板,这些材料的表面相对粗糙,凹凸在 4mm 以上。在装配式建筑当中,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使用的是 c40 混凝土,其中装配的预应力钢筋极限抗拉度标准值为 1570N/mm,该预应力钢筋的控制需控制在 1090n/mm。
三、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可行方法
3.1生产链企业经营的完善
在分析我国建筑企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得到,大部分企业是独立的法人机构类型,这种情况的存在,会直接造成建筑产业链存在严重的条段化问题,所以,各个企业利税一般都会存在多次计提的问题,最后导致企业需要承担更加繁重的成本。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致力于生产链企业经营模式的针对完善,实现一条龙式的生产,最后实现利税多次计提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最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2 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的强化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政府存在非常重要的一个宏观调控的作用,特别是装配式建筑的实施,这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所以,最为政府,需要按照市场实际情况的需要加强自身的宏观调控力度,按照实际需要完成一系列合理指导意见的提出,并且完成一系列有效管理办法的针对制定,对于鼓励政策则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颁布,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相关产业的有效发展。
3.3统一完善相关的法规及标准
针对装配式建筑的法规标准在我国非常的凌乱,各种地方法规的出台却没有全国统一性的行业规定,这样的行业状况导致各个地方的 PC 构件生产企业无法进行标准化生产,生产效率降低,而且在这种生产条件下,生产成本也将增加,从而影响到行业的发展速度。
3.4构件生产企业的合理布置
由于现在的各个构件生产不集中,需要使用便需要在各个生产点之间运输,导致了运输费用的大大增加。需要更加合理地布置构件生产企业,例如可以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多分布一些构件生产企业,并分散均匀,从而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整体成本。
3.5对造价人员加强培训
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可参考的代表性工 程 量 少,很多方面都是空白的,这对从事造价工作的人员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他们需要更加系统地、全面地掌握与装配式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还要学习新的计价规则。另 外,熟练使用与其相关的造价软件。他们可以通过模拟技术三维透视图对构件进行可视化设计,提高工作效率。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更好地掌握与装配式建筑工程相关的造价知识。
结束语:
简单来说,装配式建筑就类似是“搭积木式”造房,开发商把在工厂流水线上已经制造好的房子的主要部件,如横梁、墙体、柱子和楼板等零件,运输到建筑现场进行组装。最后采取浆锚或者混凝土浇灌的方式连接成为建筑产品。这种工程在时间上比传统的现场建造施工工期短,现场使用的劳动力减少,建筑成品质量高。这种建筑方式达到了信息化。标准化,产业化。希望在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实现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文韬 . 预制装配式住宅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造价对比研究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2015,5(28).
【2】李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4( 7) : 228.[2]刘忠平.与传统建筑模式相比较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及发展前景[J].住宅与房地产,2018(3).
论文作者:侯孝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成本论文; 造价论文; 费用论文; 材料论文; 生产企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