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对当代中东政治的影响_原教旨主义论文

伊斯兰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对当代中东政治的影响_原教旨主义论文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对当代中东政治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斯兰论文,中东论文,其对论文,当代论文,生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近年来在西亚北非地区蔓延,甚至波及到中亚地区,其影响日益扩大,并出现上升的趋势,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何谓原教旨主义?在西方学术界,“原教旨主义”(Fundamentalism)一词是用来形容相信《圣经》中传统基督教信仰运动的。按照《牛津英语词典》的定义,“原教旨主义”的含义是“严格的遵奉基督教信仰中原初的、根本的、正统的信条”。《韦伯斯特英语词典》称“原教旨主义是一场运动,它强调在字面意义上严格遵守一系列基督教信仰的基本原则”。“原教旨主义”这一概念,究其根源来自美国。在19世纪某一基督教团体为反对现代化而提出了一系列的反潮流主张。此后,凡激烈反对现代化、世俗化的宗教运动,无论是在西方或东方均称其为“原教旨主义”,以区别于政治上的复辟运动。本世纪60年代,当伊斯兰势力在阿拉伯世界逐渐形成一场社会运动时,西方学术界便将“原教旨主义”这个术语加给了伊斯兰运动。

美国著名的中东史学家卡尔帕特在谈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定义时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用最简单的定义来表达,是指首先回归到《古兰经》和《圣训》以组织与调节穆斯林个人和集体生活。这一看法的含义是,任何的信仰、态度、制度和活动凡是同宗教法律不一致的都必须放弃和改变”。〔1〕由此看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 实质上是一场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伊斯兰运动,因此它并非是一场单纯的伊斯兰复古运动。汇集成这场运动的有各种各样的派别,它们的旗号不同,方式各异,意识形态也不一样,然而,它们的宗旨却是一样的:反对西方化,反对世俗化,返回伊斯兰教的原初教旨,变革现存的世俗秩序,推翻现存的世俗政权,建立由宗教领袖或教法学者统治的、以沙里亚法(伊斯兰教法)为基础的伊斯兰国家和秩序,最终实现“真主在人间的意志”。这种以宗教为武器,试图通过“伊斯兰革命”夺取政权,建立伊斯兰国家的运动,就是当代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作为政治运动始于18世纪中叶的阿拉伯半岛。主张反对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半岛的统治,反对外族对阿拉伯人的压迫和对伊斯兰教义的篡改,提出了实现“伊斯兰化”的口号,这一时期的原教旨主义称之为近代原教旨主义。近代原教旨主义的创始人是沙特阿拉伯人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勒·瓦哈布,他主张严格信奉一神论,反对一切脱离《古兰经》和“圣训”的宗教仪式与行动。要按照字面来解释《古兰经》和“圣训”,否认人与安拉之间有“中介”之说。他谴责相信吉日、厄运、占卜和朕兆等思想。要求恢复伊斯兰教早年的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禁止饮酒、吸烟、跳舞和赌博,甚至禁止穿着绸缎和佩戴装饰品,故有“伊斯兰教的清教派”之称。

瓦哈布的传教活动,得到了阿拉伯沙特家族的支持,很快形成了一个新的教派——“瓦哈比教派”(这是其反对派根据其创始人瓦哈布之名对他们的称呼)。19世纪初,瓦哈比教派曾一度在阿拉伯半岛得势,于1801—1804年占领卡尔巴拉,攻克麦加和麦地那,1811年在内志(在今沙特阿拉伯)建立了瓦哈比国家。1818年被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打败,不久又得到了恢复和兴起。1901年伊本·沙特继任为内志王国的艾米尔(国家元首),1924年合并汉志,1932年定国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并在政治、宗教方面进行改革,奉行瓦哈比派教义,并成为瓦哈比派的宗教领袖。

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出现,一般说来,它始于1979年伊朗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新的伊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阿亚图拉·霍梅尼的社会和政治教导……”〔2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取得成功后,在伊朗建立了神权政体,它为原教旨主义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模式,从而使原教旨主义再度兴起。这时,原教旨主义已不仅仅再是宗教思潮,而是政治的宗教化。至此,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已进入当代原教旨主义阶段。

60年代初,伊朗巴列维王朝,想把伊朗建成世界第五强国,成为波斯湾的霸主,进行了一场所谓的“白色革命”,对伊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改革。但是,巴列维在“白色革命”中推行的西方政策,使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西方生活方式严重冲击了伊斯兰传统,引起了一些宗教势力的强烈不满。特别是在这场“革命”中有关土地改革方面的规定,使拥有全国农村1/3 左右土地的清真寺和宗教机构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巴列维政府加强城镇和农村基层政权的措施,和严禁毛拉集团参与政府的规定,极大地削弱了毛拉的权力。于是国王与毛拉的领袖霍梅尼之间爆发了一场政治斗争。由于巴列维欲使伊朗成为世界第五强国的野心和任意扩大经济发展计划的作法,造成伊朗经济恶性膨胀,加之国内贫富悬殊日益扩大,王室阶层日趋腐败,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日益不满和反对。故此在1978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国王运动,霍梅尼成为运动的领导者。在这场伊斯兰与世俗政权的斗争中,巴列维王朝被推翻了。

1979年2月, 在伊朗建立了以毛拉集团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共和国,大阿亚图拉霍梅尼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领袖。霍梅尼重新制定了伊斯兰共和国宪法,确定伊斯兰教法是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以伊斯兰准则治理国家,并宣布“一切民法、私法、行政、金融、经济、文化、军事、政治以及其他所有法规都必须建立在伊斯兰标准之上”。〔3 〕同时强调“这一原则绝对和普遍地适用于宪法所有条文以及其他法律和法规,监督这一原则的实现是监护委员会里的毛拉的责任”。〔4 〕在政治组织方面,霍梅尼设立了“革命法院”,对所谓革命敌人和尘世间的腐化者,给以无情的审判;为了对正规军进行制约,成立了“革命卫队”,卫队的成员都是来自社会下层的原教旨主义者,其使命是保卫伊斯兰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宗教领导集团的安全。另外,还成立了“伊斯兰共和国党”,该党对内主张政教合一,实行伊斯兰神权统治,推行“百分之百的伊斯兰化”;对外主张“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在意识形态方面,霍梅尼系统地提出了一整套“伊斯兰意识形态”,强调伊斯兰的自足性、独立性和自我发展的属性。他认为伊斯兰教是无所不包的宗教,它既有精神上的指导原则,又有社会政治的理论。

从上述可见,霍梅尼使伊朗成为一个“真正的伊斯兰国家”的重要手段是:一是使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成为控制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另是使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社会行为全面伊斯兰化。这样,伊朗便成为“真正伊斯兰国家的现实模式。”

霍梅尼主张“输出伊斯兰革命”,号召世界穆斯林起来推翻所有的世俗政权。在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影响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浪潮很快涌进了中东各国,引起了中东各国宗教传统势力的极大反响,也震撼了整个伊斯兰世界。从此,在中东的某些国家中,爆发了一系列带有宗教色彩的重大政治事件,它不仅给中东政治造成很大影响,给国际政治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影响下较早发生的事件,是在沙特阿拉伯发生的两次“麦加事件”。一次发生在1979年11月20日,沙特阿拉伯的数百名武装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占领了伊斯兰圣地麦加大清真寺,将6000名正在做礼拜的穆斯林扣为人质,宣称要恢复伊斯兰的“纯洁”,清除来自西方的文化的影响。其目的是企图夺取政权,在沙特阿拉伯建立伊朗式的伊斯兰国家。沙特政府派出军队进行镇压,经过两天血战,战斗方告结束。在战斗中约有200 名武装分子被捕或被击毙,有63名被沙特政府判处死刑,许多人被判刑。这就是举世震惊的第一次“麦加事件”。1987年7月31日, 在沙特阿拉伯又发生了第二次“麦加事件”。这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200 多万名穆斯林正在麦加进行朝觐活动。就在这时有数千名伊朗的朝觐者在大清真寺外示威游行,他们举着霍梅尼的画象,高呼打倒美国、打倒苏联,打倒以色列的口号。沙特政府派出警察进行制止,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结果造成402 人死亡,649人受伤。死者中既有伊朗人,也有沙特阿拉伯人, 还有其他国家的朝觐者。这场发生在圣城麦加的流血惨案,不仅造成了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两国的矛盾和对抗,在整个伊斯兰世界也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在叙利亚,发生了“哈马流血事件”。叙利亚北部的哈马市,是叙利亚原教旨主义组织“穆斯林兄弟会”活动的营地,在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影响下,“穆斯林兄弟会”发动全市武装暴动,叙利亚政府当即派出大批部队,并出动飞机大炮等重型武器进行镇压。经过约一个月的激战,才予以平息。结果造成30000人死亡,许多人受伤, 全市一片废墟,经济损失惨重。

在巴勒斯坦,影响最大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是“哈马斯”(是阿拉伯文“伊斯兰抵抗运动”的字母缩写)。该组织自称是分布在阿拉伯国家的原教旨主义组织“穆斯林兄弟会”的一个分支组织,是世界性伊斯兰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深受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理论上的影响,认为当前伊斯兰世界的当务之急是消除一切外来影响,重新建立真正的伊斯兰社会。它要求穆斯林“返回伊斯兰”,完全按照伊斯兰教规生活,用伊斯兰教的教法、教义来改造社会。其斗争目标是,在从地中海到约旦河的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一个伊斯兰共和国。“哈马斯”致力消灭犹太复国主义和以色列敌人,进行解放巴勒斯坦的“圣战”。它主张武装斗争,用武力消灭以色列,解放巴勒斯坦,因此,它反对任何形式的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谈判。“哈马斯”认为,巴勒斯坦的主权属于真主,它是不可用谈判来解决的,只有进行“圣战”别无他途。故而“哈马斯”坚持反对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解组织与以色列的和谈。当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签订和谈协议后,阿拉法特受到原教旨主义的严厉谴责,并指责阿拉法特是“叛徒”。“哈马斯”的极端分子不断进行暗杀活动,这些都给巴勒斯坦问题的和平解决与中东和平的进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约旦,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穆斯林兄弟会”在议会中获得了多数席位,现已基本上控制了议会。他们反对约旦政府参加中东和谈,1991年10月初,50名原教旨主义的议员联合要求约旦政府改组,迫使马斯里首相于同年11月下台。约旦“穆斯林兄弟会”当前正在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和不同领域,以赢得更多的支持者和同情者,以便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伊拉克、什叶派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伊朗关系极为密切,伊朗直接为其提供经济援助和训练基地。自1991年以来,伊朗派遣了大批流亡伊朗的伊拉克人,让他们回国组织暴动,支持什叶派夺权。1991年春,伊拉克的原教旨主义组织趁萨达姆政权虚弱之时,乘机发动了叛乱,这次叛乱虽被镇压下去了,但其威胁至今依然存在。

在土耳其,尽管它是中东伊斯兰国家中实现政教分离成为世俗国家最早的一个,但近年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要求“重返政权”的势力越来越大,土耳其政府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土耳其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核心组织是“繁荣党”,1993年7月2日在土耳其发生的“锡瓦斯事件”就与该党有关。锡瓦斯市是土耳其原教旨主义的主要据点之一,“繁荣党”人担任该市的市长。7月2日,拉什迪《撤旦诗篇》的翻译者及一部分知识分子在一家饭店举行文化节,600 多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聚集到那里放火烧毁了饭店,致使三十多人死亡。目前,在土耳其的原教旨主义势力已逐渐向军队中渗透,政府中也有他们的代表人物。

在科威特,近些年来不断出现以青年为核心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它们要求科威特政府修改宪法,并提出完全实行伊斯兰法的要求。原教旨主义的组织“呼声党”与什叶派关系密切,多次对王室成员进行暗杀活动,企图推翻科威特的现政权。

在埃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世俗政权一直在进行着斗争。埃及原教旨主义起源于1928年,其组织名目繁多,但大多派生于1929年成立的“穆斯林兄弟会”。1970年9月纳赛尔总统逝世后, 萨达特继任埃及总统。他为了利用“穆斯林兄弟会”,释放了在纳塞尔总统时期被监禁的“穆斯林兄弟会”的成员,并允许该组织进行半公开活动。这时,“穆斯林兄弟会”乘机扩大其势力,到1981年9月时, “穆斯林兄弟会”在全国已拥有1500个支部,约20多万成员。“穆斯林兄弟会”提出了埃及伊斯兰化的口号,并企图用《古兰经》代替纳赛尔的阿拉伯社会主义。但是“穆斯林兄弟会”干预政治的活动受到了萨达特总统的强烈谴责,双方矛盾日趋尖锐。1981年10月6日萨达特总统在举行阅兵典礼时, 被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刺杀。同年10月7日, 穆巴拉克正式继任埃及总统。他上台后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采取分化政策,对伊斯兰激进派进行镇压,对主张非暴力的“穆斯林兄弟会”采取安抚政策。尽管如此,带有宗教性的政治事件仍不断发生。就在穆巴拉克上台的第二天,在阿尤特市发生了原教旨主义者进攻治安部队和警察局的流血事件,打死警察66人,打伤98人。他们还计划占领电台和电视台,企图用武力推翻政府,建立伊朗式的伊斯兰共和国。在整个事件中,有数千人被捕,5 人被处死,127人被判刑。1982年9月,埃及特工人员粉碎了一起原教旨主义者策划推翻政府的暴乱计划。他们计划在10月6 日萨达特被刺一周年之际,在开罗、亚历山大和阿西尤特等地发动一场暴动,进而搞垮埃及政府。阴谋被粉碎后,约有3000人被捕。1985年6月, 在开罗发生了“绿色进军”事件。在以教长萨马拉为首的“伊斯兰指导协会”的策划下,近万名穆斯林从原教旨主义的据点努尔清真寺出发,向总统府进军,要求实行伊斯兰教法。接着,萨马拉还计划在市中心阿卜丁广场举行更大规模的集会。埃及政府逮捕了萨马拉等100多人, 并撤销了萨马拉的教长职务。1987年夏天,在开罗又发生了刺杀前两位内政部长未遂的事件。治安部队当即逮捕了原教旨主义的“圣战组织”成员数十名。据埃及官方公布,仅在1986、1987年两年中,涉及原教旨主义活动的案件高达227 件。给埃及政府造成很大的冲击。进入90年代,斗争并未灭息。1990年,埃及原教旨主义的“圣战组织”、“赎罪与迁徙”等组织暗杀了议长马哈古卜。1993年的上半年,制造了大小暴力事件和恐怖活动10多起,造成3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多名警方人员。当前,埃及的原教旨主义者,对军队进行渗透。1993年8月16日开罗电讯说, 在埃及出现一“新圣战先锋队”组织,这一组织渗透到军队和军事院校中,吸收成员,寻求支持者,以达推翻埃及政府,在埃及建立一个纯粹的伊斯兰国家之目的。

在阿尔及利亚,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穆斯林兄弟会”和“阿尔及利亚复兴运动”,在1988年10月4日策划发动了“十月事件”。 在首都阿尔及尔和15个省市中有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示威游行,砸烂商店橱窗,烧毁汽车,与警察和武装部队发生了冲突。骚乱活动持续了一周的时间,造成数百人死亡,千余人受伤,几千人被捕。阿尔及利亚的另一原教旨主义组织“伊斯兰拯救阵线”,提出“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口号,公开与政府对抗。该组织在阿尔及利亚的知识分子和中下层群众中影响很大。伊斯兰拯救阵线在1989年获得合法地位后发展很快,成员达300万,在1990年全国地方议会选举获得55 %的选票,击败了阿尔及利亚执政近30年的民族解放阵线,控制了全国半数以上的市镇议会,一跃成为阿尔及利亚第一大党。为抑制“伊斯兰拯救阵线”势力的持续扩张,政府于1991年4月修改了选举法, “伊斯兰拯救阵线”对此极为不满。在1991年6月组织了大规模示威游行, 在首都和一些重要城市煽动罢工,制造暴乱,要求总统下台,造成了严重流血事件,国家出动军队进行镇压才稳住局面。“伊斯兰拯救阵线”虽受到了压制,但合法的地位依在,在国内仍有雄厚的基础。在1991年12月全国议会第一轮选举中又获得胜利。为防止原教旨主义掌权,阿尔及利亚政府派出军队进行干预,并停止第二轮选举,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同时,阿尔及利亚法院宣布解散“伊斯兰拯救阵线”,阿政府暂时控制住了局势。但不久阿总统布迪亚夫被刺死。“伊斯兰拯救阵线”还与突尼斯的原教旨主义组织进行联合,在阿尔及利亚各省建了一线,二线和三线夺权队伍,秘密发展武装力量,准备夺取政权。这些活动,严重威胁着阿尔及利亚政府的安危。1993年8月下旬, 在阿尔及利亚国际机场发生了一次大的爆炸事件,这是阿尔及利亚独立3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爆炸案,给阿政府造成极大损失和带来不良影响。这次爆炸事件与“伊斯兰拯救阵线”有关。目前,原教旨主义已渗入到阿尔及利亚的军队中,80%的上尉军官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很快他们将成为军队中的首长,这对阿尔及利亚政府是一个严重的潜在危胁。

在苏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苏丹伊斯兰民族阵线”是苏丹目前最大的政治力量。在1989年6月, “苏丹伊斯兰民族阵线”策划了推翻迈赫迪政府的政变,并支持巴希尔上台,该组织实际已成为巴希尔政权的后台和支柱。“伊斯兰民族阵线”已基本控制了苏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宣传部门。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影响下,巴希尔政府于1991年3月公开宣布在苏丹的北方各州实施伊斯兰教法, 解散议会,取消政党和社团。同时仿效伊朗,在其军队中也推行伊斯兰教法。由于苏丹长年战乱不息,造成经济极其困难,面对这种困境,巴希尔政府希望得到“伊斯兰民族阵线”的帮助和支持。故此,今后苏丹“伊斯兰民族阵线”的势力还会进一步得到扩大和加强。

在中东地区,除上述国家外,在其他国家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也在进行着激烈的活动,展开了与世俗政权的斗争,不断煽起反政府的群众性的暴力行动。

从上述可见,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已成为影响当代中东政治的一支强大的力量。它的产生与发展给中东各国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虽然中东各国的原教旨主义组织的背景、实力及其活动方式不尽相同,但在“推翻现政权,建立伊斯兰国家”的这一目标上是一致的。所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夺权运动在中东多数国家中,对现政权有着极大的威胁。原教旨主义者所进行的一系列暴动、暗杀等活动,都严重破坏了中东国家的社会安定,给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也带来了很大干扰。如果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过去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反对以色列的侵略扩张中,在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曾有过积极作用的话,那么在雅尔塔体制瓦解后,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政治主题的今天,其积极作用已不复存在。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它的消极的和破坏性的作用却愈来愈大。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中东国家造成的动乱,违背和平与发展历史潮流的行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反对和重视。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出现与发展并非偶然,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自本世纪以来,在中东地区流行的各种“世俗”和“外来”的政治思想,如阿拉伯民族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复兴社会主义以及西方的自由主义等,都未能很好的解决各国的社会问题,也未能实现阿拉伯世界的团结和统一。因此广大穆斯林出现了向伊斯兰“回归”的倾向,主张通过伊斯兰道路来改变国家的落后状况。尤其是自70年代以来,中东地区政治经济出现新的危机,政局不稳,经济困难,债台高筑,入不敷出,贫富悬殊扩大,两极分化日趋严重,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广大群众强烈不满。这些都使阿拉伯人民对各种外来的和世俗的政治思想感到失望,渴望有一种“自己的”思想来解决面临的困难问题,于是伊斯兰教就成了他们最理想的选择,他们企图在伊斯兰教的教义中去寻求改革社会的办法和出路。

其次,在中东地区,战后美国长期支持以色列推行扩张主义,对阿拉伯国家进行侵略。以色列侵占了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大片领土,造成几百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无家可归。在反以斗争中,阿拉伯各国政府软弱无力,一再受挫。因此,使阿拉伯人民感到非常失望,从而使他们转向伊斯兰信仰中去寻找精神武器。

第三,伊朗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使什叶派穆斯林在中东地区的一个大国掌握了政权,震动了整个伊斯兰世界,使广大穆斯林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他们从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看到了希望,伊朗成了他们效法的楷模。他们也在本国成立组织进行革命。与其同时,伊朗在加紧“输出伊斯兰革命”,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扩大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影响,并在人力和物力上大力支持伊斯兰国家的原教旨主义组织。

第四,在中东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中,人民的宗教感情非常浓厚,对于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颇为怀念。另外,这个地区在战后长期面临超级大国和以色列的侵略扩张,一些国家的领土被侵占,蒙受外国的欺凌和压迫。这种民族灾难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需要集合一种力量抵御外侮,维护民族权益和尊严,这些都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此外,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之所以能够利用伊斯兰教,在穆斯林国家中成为面对现实政治需要的思想武器,是与本世纪以来各种流派的思想家对传统的伊斯兰教所作的重新解释,使它注入新的内容有很大关系。如霍梅尼根据需要把伊斯兰教说成是“献身于真理和正义战斗的个人宗教,是渴望自由和独立的人们的宗教,是与帝国主义进行战斗的人们的学校”。〔5 〕他还说:“伊斯兰教不承认君主制和世袭制,它们在伊斯兰教中无任何地位”〔6〕同时, 霍梅尼还把伊斯兰教看作为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抵御外侮的力量等等。这些对伊斯兰教的重新解释,给伊斯兰教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人们更乐于接受,更有利于使广大群众投入到政治运动中来。这给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发展又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严重挫折。这使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对社会主义更加失去信心,同时他们又认为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也不符合伊斯兰教的教义。因此,他们认为“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这才是唯一的出路。*

注释:

〔1〕〔2〕〔4〕〔美〕凯马尔·H·卡尔帕特编,陈和丰等译:《当代中东的政治和社会思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610、611、631页。

〔3〕Shaul Bakhash:The Reign of the Ayatollahs,Iran andIslamic Revolution纽约1984年版第83页。

〔5〕〔6〕Khomeini:Islam and Revolution伦敦1985年版, 第28、31页。

标签:;  ;  ;  ;  ;  ;  ;  ;  ;  ;  ;  ;  ;  ;  ;  ;  

伊斯兰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对当代中东政治的影响_原教旨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