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结合实践,促进中医诊疗的传承与创新论文_彭丽蕾

理论结合实践,促进中医诊疗的传承与创新论文_彭丽蕾

贵州科技出版社 贵州贵阳 550081

摘要:随着环境和气候变化,有些原已销声匿迹的和新出现的疫病又发生了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成为目前医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与迫切任务。我国传统医药对疫病的治疗和预防有很多成功的宝贵经验,并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其治疗手段丰富,疗效为世界公认,在当今传染病防治工作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掘中华民族的优秀医药学遗产,总结中医药治疗疫病的独特思路与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中医诊疗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理论;结合;实践;中医诊疗;传承;创新

引言

疫病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又称瘟疫、疫疠、时气等,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传染病,尤指烈性传染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至今仍然是临床医学面临的一大棘手难题。因此,对疫病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防控水平和诊疗技术,是摆在医学界学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中医学在两千多年的疫病防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创立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中医疫病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在历代疫病防治中发挥了有效作用,尤其是在2003年防治SARS的过程中,中医药治疗SAR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国内外认可。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中医疫病理论与实践》是一部研究中医疫病学的学术专著,全书理论与实践并重,并体现了传承与创新。这本逾百万字的专著,系统搜集、整理和研究了我国古今繁杂的中医疫病文献,挖掘历代医家防治疫病的理、法、方、药,对现代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提炼,并结合现代传染病学和方药学的相关研究,系统总结中医药防治疫病的原理和规律,阐释中医学防治疫病的方剂与临床运用。

1 中医疫病学的基本理论和防治规律

疫病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医学典籍对疫病的论述最早见于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难能可贵的是,当时就把传染病的预防隔离作为重要防控手段明确提了出来。《素问•刺法论》云“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避其毒气”是强调未病者的预防和自我保护,而强调“正气存内”正是与现代医学提出的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观点不谋而合。通过两千多年中医疫病防治实践和不断探索,涌现出很多治疫大家,也留下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中医药典籍。中医疫病学在“因”“机”“证”“治”等方面的理论逐步完善,进而形成完整体系。近年来,埃博拉、艾滋病、SARS、人禽流感等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不断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面对各种传染病,西医所能采取的办法,除了公共卫生预防外,一是注射疫苗以增强人体特异性免疫力,二是服用特效抗生药物以杀灭、抑制病毒。然而,由于病毒不断变异,疫苗的研制不一定能有效防控突发的病毒性疾病,且特效抗生药物的研制也非一蹴而就,但中医的辨证论治却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在抗击SARS的斗争中,中医药发挥的重要作用证明了中医防治疫病的理论和经验具有相当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中医疫病学的有关内容多反映在中国医学史、伤寒论、温病学、中医临床等的学术著作中,系统整理尚属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代中医疫病理论与实践》对古今浩繁的中医疫病文献中的相关理论和临床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并结合现代传染病学和方药学的理论和方法,总结和阐释中医疫病学的基本理论和防治规律,以期促进中西医结合防治疫病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 中医治疫代表方剂的挖掘、整理和研究

在《现代中医疫病理论与实践》的“疫病常用方剂”篇,更精选了八十余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医防治各类疫病的经典方剂,在阐释传统方剂的组成服法、功用主治及临床运用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临证举隅”及“现代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与论述,对相关方剂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中医药在防治疫病的悠久历史中,留下了很多具有不同功效的治疫方剂,在历代疫病防治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随着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的变化,新的传染病会不断出现,利用中医药防治急性传染病也会面临新的挑战。中医学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也要紧跟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利用现代医药学的理论和方法,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优势和特色。《现代中医疫病理论与实践》结合现代医药学的研究成果,对中医治疫代表方剂进行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既关注了疫病的预防,更注重疫病的诊治,为中医治疫方剂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3 中医疫病临床实践的传承与创新

现代医学认为,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而中医学说通过“审证求因”,将疫病的病因命名为疫疠病邪。疫疠之邪,应当就是现代医学中引起传染性疾病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虽然古代中医并不明了引起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但是中医在防治疫病的实践中,发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掌握临床特征及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能在紧急而又特殊的时候显示出令人瞩目的优势。中医疫病理论与实践的这一特点,使中医在国家民族遭遇突发传染性疾病的危急时刻,能够有所作为。中医药在人类防疫史上曾有突出贡献:晋代葛洪最早记载用青蒿治疗疟疾;我国宋代开始的人痘接种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免疫接种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医补益类、清热解毒类、凉血活血类药物除能直接降解病原体毒素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中医药对传染性疾病采用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治疗,这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在传染病的防治中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在《现代中医疫病理论与实践》的“疫病临床篇”,介绍了三十余种常见疫病的基本概念、病因证候、辨证论治及调摄防护等,阐述各类疫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原理和规律,可供临床医生直观地参考应用,其中的单方、验方及其疗法对普通民众也有一定指导意义,更突出了本书的实用价值。

4 结语

展望未来,随着对中医药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中西医结合诊治传染病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医药对今后可能出现的一些新疫病的防治具有极大的潜力,传染病的中医诊疗将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前景,必将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因此,发掘中华民族的优秀医药学遗产,总结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独特思路与体系,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更觉弥足珍贵。《现代中医疫病理论与实践》结合众家医案实证,穷源竟委,中西合参,聚精荟萃,理论性和实用性并重,方药与防治并举,突出了中医特色,并体现了最新进展,相信这本书对促进中医学学科发展定会产生积极影响。

论文作者:彭丽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理论结合实践,促进中医诊疗的传承与创新论文_彭丽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