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者16条外国企业生存规则_市场营销论文

营销者16条外国企业生存规则_市场营销论文

营销人外企生存16法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企论文,法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外企,是高福利、高收入、较高社会地位的代名词,令人羡慕。外企营销人又是中国营销大军中极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往往面临更高的挑战、更狠的压力、更大的责任、更多的辛酸、更难的取舍,当然,这也意味着更广的平台、更好的机遇、更佳的待遇、更强的成就感。

在知名外企从事5年以上销售的朋友,大多有如下通病:西装革履、皮鞋锃亮(企业的文化和自身注重仪表);身材精瘦、发稀肚起(肥的拖瘦,肚腩是长期劳心不劳力的产物;强迫症患者症状,任何话题对方不接受其观点就喋喋不休(一定要把你说服、说傻、说疯的话痨);名片常换、Tide(职位)常变(销售是流动的雇佣军,哪里钱多哪里奔)。

外企,如同营销人的一个围城,外表风光内心煎熬,有心解脱又欲罢不能。俗话讲,没有生存何来发展?如何成功进入外企?如何让自己在外企的营销生涯走得风光些?待遇和职务怎样才能逐年提升?笔者将十余年外企营销工作的心得总结于后,与诸君分享

入门篇

法则1:营销人能否进入外企,取决于他是否有进入外企的超强愿望。

中国是个高生存压力的国家,营销是种高淘汰率的职业,外企更是冷酷无情的组织。为了自己和亲人生活过得好些,你是否做好准备挑战一份充满艰辛的工作?

营销分技术性和非技术性销售;外企有世界500强、美国500强、港台企业。不管你学历高低、相貌俊丑、户口城乡,正常拥有梦想和渴望的你,肯定曾有过一两次进入外企做销售的机缘,能否积极争取,跨过这一步,关键看你自己了。

多年前,我和人事同事在一边陲小镇招聘第一名销售代表。我注意到L君用手写和打印共投递了多达5份简历。面试时,他坦诚回答我:久闻贵公司大名,也不想永远靠区区200元月薪去混日子,因为怕简历收不到,所以多寄。

虽然L君的逻辑测试和学历在候选人中只能算偏中,但出色的沟通能力和执著的热情还是让我选择了他。结果证明,L君的业绩是不错的,现在他已是另一家500强企业的地区销售经理。

法则2:快速领会公司文化、学习产品知识、读懂销售模式、拼命工作做好开局,是生存的必需。

营销是一个努力不见得成功,不努力肯定失败的艰辛活儿。营销人要赶快明白公司的理念和法规,马上模仿像一个老手一样自如地介绍你的产品,搜寻相关信息,去潜在客户群体中挖掘你的财富。公司请你是花钱买“希望”,但它的耐心是有限的,主管的压力比你还大,你没有不拼命工作的理由。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单位积压了一大批进口汽车配件,对业务一窍不通的我找了一本“北京市汽配名录”,有空就打电话推销,口干舌燥打到第97页终于找到了线索,随后很快做成了生意,让同事大吃一惊。

无论营销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勤奋永远是做好营销的第一要义。

法则3:在工作中无条件支持你的直接主管,尝试建立信任、和谐、授权的上下级工作伙伴关系。

外企中人人打工,只有上级领导,没有真正老板。对你执掌生杀奖惩大权的一般是你的直接主管。你的直接主管往往两三年就要更换,苦心建立的默契关系又要重新循环建立。你的主管也许是个和蔼可亲的长者,也许是个浑不讲理的混蛋,但对他们的工作指令,你同样要百分之百地贯彻执行。

10多年的营销生涯,我接触到了荷兰人的睿智和小气、法国人的浪漫和帮派、韩国人的粗鲁和率真、台湾人的工于心计和内地人的……感谢他们让我认识和领悟了五光十色的外企生活。

真有那么多加班加点、文山会海的必要吗?恐怕不少是做给“老板”们看的,老板不走,自己绝不敢早回家。我的一任华裔上司孤身一人在北京,整整一年,每个周末的固定项目是销售部全体同事集体陪他打羽毛球、吃饭加卡拉OK。老板也没说必须去,不去又怕老板心存觑怨,这也是个别外企人生存的无奈和必须吧!

法则4:勇于承担责任,具备承受高压力的毅力。

有些外企营销人有类似经验:工作出了差错,这是上司的责任还是自己的责任?这是一个强权压倒公理的时代,有时你不得不替上司“挡抢子”。有些上司会将责任推给下属,纵使自己万分委屈,也不好发作,毕竟是自己的上司,要想“活下去”就只能忍气吞声。

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每当此时,应该汲取教训,总结经验,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主管授权你做一件事时,你要把能够想到的细枝末节都询问清楚,得到上司的肯定后再去操作执行,哪怕最后出错也只是决策问题,而不应该单纯怪罪执行人员。因为很多上司推卸责任给下属的情况,都是出自一些模糊不清、没有得到确认和共识的地方。如果能将这些避免,那么类似的矛盾和不和也就可以得到避免或缓解。

当然,营销人不能一味地逃脱责任,应该多思索和反省自己执行方面的责任与过失。这是一个员工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一名优秀员工的衡量标准。好的上司看重的是员工犯错后的表现。一个员工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学习往往比多加班、假装忙碌的状态更能博得老板的好感。

个人的感觉是2000年以后,随着全球越来越关注中国市场,中国区的销量压力越来越沉重。有时月度关张前一两天,紧张的气氛让人窒息,翻箱倒柜地挖销量、赶指标。一次我曾和市场经理开玩笑:我看促销的招数也玩得差不多啦,再无新意达到指标,我就对市场部的女孩子们“买一送一”做促销,赠品送光拉倒。

在外企做销售,得有强健的身板加有力的心脏。作为销售部门的“老大”,你必须拿出办法达到目标,你必须让团队看到你处惊不变;同时,你还必须不断想出行之有效的营销新招,既要打击对手,又要保证目标能够达成。

成长篇

法则5:营销高手不但要业绩好,还要总结出一套经验和理论,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你是优秀的营销人才和行业专家。

我在500强U公司做区域销售经理时,耳闻过集团内部一个牢骚笑话:能干能说的都升上去了,能说不干的也升上去了;可怜能干不说的永远在下面傻干呢。

所谓能说,指的是英语讲得好,PPT做得漂亮,开会滔滔不绝,能把鸡毛蒜皮的事放大成光辉伟绩。我记得在一次旺季的销售月会上,同事T先生用2.5个小时大讲他拆包装重组对销量的好处,销售总监(荷兰人)听得如痴如醉,频频点头。我旁边的Y君痛苦地骂道:“妈的,如果真这么灵,干脆全取消包装算了!”

其实,总监也是人,也要向总部邀功,适当的总结对个人和团队的提升是有裨益的。营销专家是在苦干、巧干、失败、总结、奋进中锤炼出来的。能总结出规律也是业务能力的自我提升。

我的一个朋友在民营企业做销售总监,某休息日偶然看到我在苦哈哈地做月报和促销计划,便惊讶地问:“你不是有秘书和市场经理吗?这些我从来不管。”我个人看法是,自己的思想别人无法完全掌握,关键的东西自己动手才是最放心的。

在外企,不要害怕别人批评你喜欢表功,而要担心自己的努力没被人看到。想办法做个“有思想、有声音的人”,才能引起老板的注意。向老板汇报,要先说结论,如时间允许,再作细谈;若是书面报告,不忘手写签上自己的名字。除老板以外,还要设法有意无意地将成绩也告诉你的同事、部属,他们的宣传比起你来效果更佳。

此外,会议是同事、主管、老板及客户之间不可多得的沟通渠道,会议发言是展现能力和才华的大好时机。发言在声音洪亮,加上结合身体语言,会显得充满自信。

法则6:建立自己的工作风格,在公司内部建立良好的人脉。

前同事Y在公司自我标榜“我是个混蛋,谁也别惹我”,他在抢资源、要政策时敢和老板拍桌子。深交后发觉,Y君这位人民大学的博士生是个细腻的好人,这副强盗面具仅仅是他保护自己的伪装。

你的同事、客户、竞争者一谈到你,直觉是什么?公司内部那些对你成事不足、但绝对败你有余的人事、财务等同仁对你的印象怎样?老板秘书的一句轻描淡写,亦可能对你的前途影响重大。

首先,你得让同事看得起你,包括你的谈吐、风度、见识、专业、修养、品德等方面;然后,你得让他们感觉你对他们是另眼相看、尊重有加,最好能建立广泛的朋友关系网络。

千万别小觑助理、秘书们的能量,公司的风吹草动躲不开他们锐利的目光,从他们嘴里冒出来的人事变动消息绝非空穴来风。我职业生涯中的某次晋升,在老板面谈和公司文告发布前,圈内“好友”早早就向我吹风报喜了。

但切忌一点,在无绝对必要和绝对把握时,切勿卷入内部各个利益集团间无原则的排挤纷争和政治斗争之中。首先,阎王斗法,小鬼遭殃,不要给人当枪使;其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无聊的事情别掺和。

一个可悲的现实是,真正沉醉于业务、疏于防范的营销人,往往是搞不过那些无所事事、终日钩心斗角的“权谋家”们的。

朋友有多种模式和层次,但在外企,大家的内心是孤独的。你不要奢求和你的直接主管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一般他不需要;不要和你的下属过分亲近,不便于管理;不要过分巴结级别太高的领导,会让你的直接上司不舒服;不要奢望和有生意往来的客户成为推心置腹的好友,商人的友谊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

法则7:主动争取、全心投入各种在职、脱产培训和学习项目,“恶补”不足。

外企除了能给营销人提供不错的薪金外,往往还有宝贵的系统培训。不少营销人认为,培训只是纸上谈兵或者休闲放松,而缺乏主动的学习态度。

主动是什么?主动就是“没有人告诉你而你正做着恰当的事情”。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被动就会挨打,主动就可以占据优势地位。我们的人生,不是上天安排的,是我们主动去争取的。

在企业里,很多事情也许没人安排你去做,但如果你主动行动起来,不但锻炼了自己,同时也为自己争取更高的职位积蓄了力量。但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你时,你已经落后了。主动是给自己增加机会。

我26岁时仍基本张不开口讲英语,某日突然醒悟:如果自己再这样混沌,未来发展必然是条死路。于是,我用了2年的业余时间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收益颇丰。

某天,上司的助理突然无故缺席,当时毫无电脑知识的我被主管勒令到总部临时替班,往电脑里输入订单,并与工厂协调生产及库存。这一插曲使我了解了一直无缘接触的Bipacs订单处理系统流程,而且有幸接触了更多的支持部门。

别小看了与其他支持部门接触的机会,要知道,一个懂得一定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营销人,一定比一个只精通销售的同行前途要光明得多。

法则8:清醒认识自己在主管心中的地位,设立短期职场目标。

凡是老板,在心中对自己的徒子徒孙总有个先后排序,优秀者准备推荐提职加薪,末尾者则在拿捏踢开的恰当时机。老板大多时候是聪明的,有时装傻,个别时候是真傻。

老板在观察下属,作为下属的你也要对自己的位置有个清醒客观的认识。一个营销人在一家外企同一岗位、同一地点连续工作3年以上,仍不见调动或升迁迹象,恐怕对未来要重新规划了。仍不见得跳槽是你的首选,但不妨多设计几个方案,试图突破个人职业生涯的天花板瓶颈。

营销越来越现实,中国的能人也太多了。外企找人就找同行业中龙头企业的所谓精英,求的就是客户现成,经验现成,立刻复制出效益。所谓的劳苦功高,在外企是不存在的。

所以,你需要扪心自问:公司炒掉你有何损失?你还能为公司创造何种价值?你在老板心中是不可或缺的人吗?所在外企的文化氛围、用人机制、领导层的选材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能力发挥空间。

营销人不要每隔每半年、一年就频繁地跳槽,这会让面试者,特别是人事招募经理怀疑你的能力和忠诚。另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你想圈内口碑好些,混得日子长些,最好不要火中取栗,虽然意外横财比合法收入诱人得多。

在外企,猎头推荐成功的经理比内部同级的经理薪金可能高得多,悬殊的收入差也可能让你的某些同僚和上级心有微词,所以,高薪并非完全是好事。

法则9:在变化中求生存的适应性,与时俱进的积极态度。

大型的外企有个“毛病”,每过两三年,如果不搞一次结构整合,就好像不过瘾。每次整合下来,都会涌现一批得利者和一大批失意者。

我曾有幸在U集团的“平行共振”行动中,被选做高潜质人员“振”上去,变成最年轻的经理之一;后来,C集团的架构重组的结果,也让我这个销售总监啼笑皆非。

近年,跨国大鳄之间的全球收购也频见报端,如前些年“宝洁”收购“吉列”,最近的“微软”企图收购“雅虎”。收购者趾高气扬,被收购者如同投诚的杂牌军,被收编、清洗、剔除就是他们的命运,剩下的只是个时间问题。

Y小姐是个“喜剧”人物,她从“雀巢”投奔B公司,不出半年,B即被“雀巢”公司全球收购;再投C公司,C又被“雀巢”合并,真乃时也运也!对我们无法预知的事情,失意时不妨哈哈一笑了之。

法则10:最大限度求得主管支持,最大幅度利用公司资源,最大潜力发挥团队战斗力。

菲利普·科特勒有句名言:只有一种成功的战略,那就是仔细小心地瞄准、确定你的目标市场,用所能投资的最大资源投入该市场,去博得成功。

对外企的营销人来讲,大家不是站在一个简单公平的平台上去比做营销的。如果你的市场计划更周密、个人说服力更强、后台老板更硬、作风更霸道,你得到的帮助就多,成功的可能也高。复杂的环境逼得你必须要有卓越的沟通能力和技巧,以换得更好更多的资源。

1995年,我们7个人的团队在北京做了6千万元的生意,随后,在激烈的竞争环境的逼迫下,销量逐年下滑公司屡屡换帅;1999年,一个新领军的外籍华裔经理,率领近100人的销售队伍做到了8千万元。

她是成功者,唯有她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牛津大学博士的显赫学历光环,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市场实际后,能说服总经理突破预算增加如此之大的人力编制和财力投资。

营销带头人,要具备领袖的气质:领导力和号召力,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和煽动能力。作为销售经理或总监,你是通过团队达成销售计划和目的,你必须要有办法让下属心甘情愿,或不得不拼命地去市场厮杀。

成熟篇

法则11:在道德、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不懈追求管理层次和权限的提升。

营销是个“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悲壮历程,在通往权力顶峰的道路上,倒下者成了后来者的垫脚石。前进一步,意味着空间更小、压力更大,但绝无退路可退,守是守不住的。

我认识的一个法国著名公司的中国区副总裁曾对我回忆:“我25岁跑街时,发誓45岁前一定做到总监,否则这辈子白混了!但14年前我再回头看时,发现我25岁时那些高高在上、神秘莫测的‘神’,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还‘活着’了。如果我不坐上这个椅子,会有更年轻、更野心勃勃的家伙蜂拥而上的。”

H君是我职业生涯中极少的大陆主管之一,他是高干子弟,无心营销又贪恋高薪。他不喜欢他的外籍前任,更不喜欢他留下的销售团队。作为前任遗将,我自然也无力挤进他的小圈子,只有疯狂地工作,以发泄心中的郁闷。

结果,销售和市场总监(澳洲人)在一次突然的市场走访中,对我的业绩非常满意,对我的个人谈吐也留下了良好印象;随后自然的外调晋级,使我拥有了更多机会。

营销,是成功加失败的经验积累,营销管理要求你用更高的视角去看待市场机遇和挑战,职业经理人梦有多大,飞得就能有多高。

法则12:对行业、公司的发展前景和产品生命期,做出客观、清醒的预判。

行业、企业是个人职业发展的摇篮。行业的发展趋势好,自然会带动起企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个人也会在这个基础上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而夕阳产业,发展缓慢的企业,必将拖累你的职业生涯,使你的职业生涯移动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摩托罗拉简直就是手机的代名词,风光无限;随着技术方向把握的失误,加上国际、国内竞争者涌入,现在的情况怎样?看看它全球包括中国区换了多少CEO就知道了。

营销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营销不能改变一切。比方“柯达”的衰落起源于“相机胶卷”市场因技术革命引起的不可逆转的衰败。做一个奄奄一息的产品或进入一个前景昏暗的行业,这无疑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煎熬。这个时候,换换环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会是个好方法。

法则13:在公司、行业、社会上,积极建立人脉网络。

建立人脉网络,就是创造有利于自我发展的空间,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支持和合作。外企里亦如此。

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资产”呢?组织中不乏以兴趣、爱好、同学、老乡等关系结成的“小团体”,不妨争取成为其中一员;热情帮助别人,广结善缘;诚实、信用、正直是赢得信赖和敬佩的基础。贵人不一定要身居高位,他们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方面比你略胜一筹,也许是你的师傅、同事、同学、朋友、引荐人,他们或物质上给予帮助、或提供机会、或予以思想观念的启迪、或身教言传潜移默化。

有了贵人提携,一来容易脱颖而出,二则缩短成功的时间,三是不慎办砸了事也能有所庇护。

我的老友D君,出身“宝洁”公司,乐善好交,八面玲珑。他的社交网络来自“宝洁”黄埔军校的师兄师弟们、猎头、兼职做培训结识的各外企学员弟子、在某知名公司销售总经理位子上所平等交流的老板级重量级人物等。

在外企,早期的你一定是单打独斗,随着职位的提升,建立自己的圈子和信息平台非常重要。

法则14:随时有危机感,清醒认识自己目前的运势,懂得取舍。

多大的平台做多大的事儿,营销人永远不能企图超越企业和时代。在拥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的同时,要豁达开朗,具备承受失败打击的抗压力。

在外企,尽管本地化越来越快,但你永远不要企图改变企业文化或价值观,那样你会“死”得很惨。你所能影响的只是你势力所及的一方水土,人亡政息,你的努力随着你的消失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有人怀念你也好,有人诅咒你也罢,三五年后,随着老员工的流失,恐怕没有人记得你了。我离开U集团已近8年,每次看电视还会关注它的广告;每年的“财富”排名,我还会搜寻它的世界排位。但作为职业营销经理人,当你和企业缘尽的时候,一定要坦然。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的师兄老Q是某全球著名药企的商务总监,他衷心倾诉:“只有在发工资的那一刻(还是查银行到账)才能内心舒服一刻钟。”10年前,我一度非常艳羡我老板的黑牌汽车和涉外公寓;10年后,当我坐上有专门司机开的黑牌车,住上高档公寓,拿上平常人认为的天价工资时,内心却不胜惶恐。有句俗语,“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讲得颇有道理。

不只是外企营销人,所有的营销人都应明白,营销只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

洞明篇

法则15:终身学习,永无止境。

学习的心态:干到老,学到老。竞争在加剧,实力和能力的打拼将越加激烈。谁不学习,谁就不能提高,谁就不会去创新,谁的武器就会落后。同事是老师,上级是老师,客户是老师,竞争对手是老师。学习不但是一种心态,更应该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二十一世纪,谁会学习,谁就可能成功,学习就是你的竞争力。

像老板一样思考,像老板一样行动。你具备了当家做主的心态,你就会去考虑企业的长远成长,珍惜和节约企业的费用,你会感觉到企业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你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该做的。反之,如果你得过且过,不负责任,认为自己永远是打工者,企业的命运与自己无关,那么,你不会得到老板的认同,不会得到重用,基层业务员将是你永远的职业。

营销人应该像珍惜明天就要逝去的东西一样抓住每一个机会点,像永远不死一样终身学习不倦。

法则16:杰出的外企营销人,也是出色的个人、家庭、社会的成功经营者。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我所耳闻目睹的外企营销人,不外乎以下结局。

1.退出江湖,安享天年。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吴士宏一样,拿了大把的银子,饮食无忧矣,足以潇洒度日。

2.退而成为经销商。职业经理人如果仅凭工资,有限的资金恐怕难以做大,往日的辉煌也成为夕阳下的回忆。我的前辈K总,极不情愿地从全国销售总监的位子下去后,返乡代理几个产品度日,方知赚钱不易,再也难寻往日的豪迈和慷慨。

3.咨询培训,出谋划策。是件利人利己的好事,但目前市场不规范,拿单也主要依赖人脉关系,日子过得也有些凄惶。

4.退出江湖,改头换面。我的同学M,在外企做了3年销售工程师,腻歪透了外企的营销生涯,改行做电脑维修,过起朝九晚五、其乐融融的小康生活。

5.漂洋过海,人各天涯。我的前同事小S,在美国当起了赌场发牌手,符合其赌徒心态;另一个销售徒弟小E在澳大利亚宁静的珀斯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6.投身民营,再续营销辉煌。随着中国企业的壮大和国际化,优秀的外企营销专家大有可为。

但真正杰出的外企营销人,也应该是个人、家庭、社会的成功经营者。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卓越的外企营销人一般会把自己的家庭营造得温馨和睦、理财善算,不再追逐犬马声色和低级趣味,同时对社会公益和国计民生充满了热忱关注。

苏格拉底有句话非常有道理: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利用每一个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许多赛跑的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的几步。

营销如此,外企如此,人生亦不过如此。

标签:;  ;  

营销者16条外国企业生存规则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