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撑论文

坚守初心 勇担使命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撑

贵州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晏婉萍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贵州省财政厅严格按照省委要求和厅党组安排,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学习研讨和实地调研,组织开展财政系统典型案例专题警示教育。我深深感受到,作为省级财政部门的党员干部,更应该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更应该深刻理解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更深感财政部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进程中的使命更加光荣。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当前,贵州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困难与问题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拿出检视问题、立行立改的自觉,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决战阶段,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更新观念、转变作风、锤炼队伍,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决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殷切期望。

有效的中高职衔接不仅要求中高职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更要求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的教师能够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学团队,共同商讨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专业前沿问题。但现阶段中职之间、高职之间的师资沟通与交流比较多,而中职与高职教师的合作与交流较少,甚至有部分中高职教师在“3+3”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曾未蒙面,导致中高职教师没能了解对方学校的施教情况,无法做到教学中的有的放矢。总之,中高职师资的不衔接将会导致在人才培养衔接、课程衔接、实践教学质量等方面出现问题。

守初心,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第一,深入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党成立98年来,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更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切实担当起守好两条底线、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三大战略行动、抓好三大试验区建设的历史重任。

第二,深入学习领会共产党人要切实筑牢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之“钙”。共产党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要抓牢政治理论学习这个重点,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积极参加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党组织生活和“三会一课”等活动,切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

第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重要批示精神。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强调“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重中之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毕节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我们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些重要指示,对我们是极大鼓舞和鞭策,为贵州推动脱贫攻坚和农村产业革命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坚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决战决胜的优异成绩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

2010年,钟扬成为中组部选派的第六批援藏干部,担任西藏大学理学院副院长。他曾在全校大会上放下豪言:“如果西藏大学拿不到博士学位点,我决不离开。”那时,西藏大学在理工医学科连一个硕士点都没有。

担使命,切实增进群众感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二,深入群众调研、倾听群众心声。当前,贵州决战决胜进入全面冲锋的关键阶段,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我们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干什么,真实、迅速、完整反映群众意愿,并体现到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决定之中,使党和政府的每一项决策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相吻合。我们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在思想中、具体落实在行动上,真正做到“为民服务解难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一,心里装着大众、真正走进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近年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采取了一系列脱贫攻坚举措,一桩桩、一件件都涉及全省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广大老百姓非常高兴、非常欢迎。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我们心里一定要装着群众,做什么事、开展什么工作,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处处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

第一,更加深入研究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多项指标位列全国前列,继续保持赶超进位良好势头。但从总量和人均看,贵州与相邻的省份特别是发达省份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脱贫攻坚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从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上看,我们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差距让人警醒,落实迫在眉睫。我们必须牢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坚守初心、涵养初心、践行初心,在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勇担使命、遂行使命、不辱使命,始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带领群众拔掉“穷根”,历史性地解决贵州延续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

第三,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讲百姓关心的事。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讲百姓关心的事,是一门大学问,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学会用群众语言跟群众交流,懂得与群众互相沟通的方式,从群众最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讲百姓都明白的理,谈大家最关心的事,提高沟通效果,真正做到听真话、访实情,掌握基层情况、了解群众疾苦。

我们为什么会主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不仅是我们观察世界的结果,也是回归本民族历史的思考。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好的制度应该是“内生”的,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表现良好,是因为这种制度选择符合我们自己的历史。按照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标准,很多人不认为中国古代是市场经济国家,我们在此且不论这种看法的偏颇性,我们仅仅强调,市场经济存在于古代中国,且为古代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认为,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自发秩序,在中国和欧洲都有遥远的历史。只要人们生产有了剩余需要交换,市场和贸易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当然古代的市场规模与所包含的内容与现代社会是不能比拟的,但从促进资源配置的功能看却是一致的。

第四,把便民的好事办好、把利民的实事办实。当前,贵州省市县级收支预算平衡难度较大,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财政运行形势十分严峻。但越是艰难的时候,越是要把人民群众放到心中最高位置,树牢为人民办实事的信念,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把民之所望作为施政所向,把群众的事一件一件、一项一项办实办好,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聚焦贫困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充分发挥财政兜底和保障职能作用,在发展的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

找差距,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认真检视问题

赖尔,本名周丽,作家,曾获中国“五个一工程奖”贡献奖,因其作品长篇魔幻小说《魔法城》而被意少小读者熟知。生活中的她,时而是纵横游戏世界大杀四方的女汉子,时而是独自行走领略各国风情的游者,时而又是咖啡馆里安静读书的文艺淑女……自由洒脱和沉稳睿智这两种特质在她身上得以完美融合。

第二,更加深入查找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决战阶段,形势非常严峻,任务异常繁重,责任特别重大。结合我们开展主题教育调研已经掌握的情况,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困难和不足:一是理论学习还有不小差距,没有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二是各级财政普遍存在收支矛盾突出问题,财政保障脱贫攻坚的任务异常艰巨,少数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积聚;三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不扎实,各地财政扶贫资金还存在使用和管理不规范问题;四是作风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有些政策措施与基层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一些财政政策的宣传培训力度不够;五是财政管理基础工作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引导全省财政系统党员干部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学习,更好地运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勇担职责使命,焕发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精气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抓落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

第一,强化脱贫攻坚财政资金保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脱贫攻坚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增强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对照“八要素”找差距强弱项,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补短板增合力,坚决攻克最后堡垒。一是省级财政要继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将脱贫攻坚作为财政投入的重点优先保障。二是督促市县财政统筹各类资金保障脱贫攻坚,加大资金精准投入力度,抓好各项政策落实,确保预算尽快执行到位。三是坚守脱贫攻坚现行目标标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既不能脱离实际、调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搞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质量。四是强化预算约束和导向作用,通过优化支出安排和实施扶贫项目资金全面绩效管理,真正把扶贫资金花在“刀刃”上,防止扶贫项目内容泛化,避免虚增筹资压力和融资需求。五是督促市县财政部门建立扶贫资金调度机制,加强扶贫资金调度,定期不定期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查,资金闲置一年以上、安排资金半年内未启动的项目要及时收回,重新安排用于其他脱贫攻坚项目。

第二,强化扶贫资金规范使用和管理。一是2018年度国家脱贫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中涉及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已要求各市县在7月20日前整改落实到位。对个别仍然没有完成整改的区县要加强督导,要对财政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二是对2016—2018年中央和省各项检查发现的问题,按照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逐一细化整改措施,办结销号,确保在8月底前完成整改。三是对清查中新发现的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问题要新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及责任人,立行立改、边查边改。对暂时不能整改到位,需要长期坚持整改的问题要建立相关制度,按期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确保清查整改工作见底见效。四是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对清查整改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走过场、假整改的将作为反面典型进行通报,严肃追责问责。充分运用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对各类扶贫资金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五是在扶贫资金使用检查中发现问题不报告、不采取措施的,按照《贵州省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追责办法》严肃追责问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切实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确保贵州省财政工作方向更加正确、行动更加有效、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

责任编辑 刘永恒

标签:;  ;  ;  ;  ;  ;  ;  ;  ;  

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