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措施研究论文_李星伟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措施研究论文_李星伟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随着现代电力企业的智能建设和发展,智能继电保护措施的实施也在逐步完善。通过智能变电站保护技术的实施,提高了电力传输的安全性,保证了电力企业的供电需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预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

0 引言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过程中,运维人员的误操作会给变电站正常运行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或电网瓦解的人身事故。智能变电站作为输配电系统的重要环节,对电网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智能变电站已经建立了一次设备的五防闭锁规则,实现了一次设备防误操作的五防功能,但是没有体现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的保护功能,可能造成一次设备在二次设备的保护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带电运行,造成安全隐患。针对智能变电站现有防护机制的不足,及继电保护运维误操作的原因,本文对继电保护运维防护技术进行了阐述。

1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

1.1 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的实现

在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措施的实施中,首先采用的技术之一是主动式综合故障预防技术。在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分析该技术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分析和实施过程中,保证能够提高技术的整体实施效果,从而提高技术的整体应用效率。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规律来看,在运行维护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保护处理措施:一是在运行保护实施过程中,该装置应在集成配置技术的控制下实现执行业务。其次,对继电器保护装置范围内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进行及时的构造和评价。第三,应逐步增加对防错设备的检查,以保证全面的电力传输、运行信息以及二级设备工程在电力传输中的总体情况,在错误预防技术的处理和实施过程中可以得到明确的定义。方便相关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减少误差的发生。

1.2软压板投退防误措施

智能变电站的软压板投退随着电网运行方式转变、异常及事故处理、改造或扩建都须要进行操作,虽然软压板远方遥控为变电站无人值班和调控一体化提供了便利,但软压板远方遥控仅受“远方操作”硬压板和“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的影响,无其他闭锁条件,极易造成误投退导致继电保护误动或拒动,直接威胁电网安全稳定。因此软压板投退应遵循以下防误操作策略。

1)保护装置只设置“远方操作”和“保护检修状态”硬压板,保护功能压板不设硬压板。装置应保存软压板投退状态,并掉电不丢失,可查看或通过通信上送。

2)远方操作只设硬压板。“远方投退压板”“远方切换定值区”“远方修改定值”只设置软压板,只能在装置本地操作,三者功能相互独立,分别与“远方操作”硬压板采用“与门”逻辑。当“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后,上述三个软压板远方功能才有效。

3)保护检修状态只设硬压板,当该压板投入时,保护装置报文上送带品质位信息。“装置检修状态”硬压板遥信不置检修标志。

4)保护装置应按合并单元设置“SV接收”软压板。当某合并单元的“SV接收”软压板投入时,保护装置应将接收的SV报文中的test位与装置自身的检修压板状态进行比较,只有两者一致时才将该信号用于保护逻辑,否则应闭锁相关保护;“SV接收”压板退出后,相应采样值不参与保护计算并显示为0,不应发SV品质报警信息。

5)保护装置应将接收的GOOSE报文中的test位与装置自身的检修压板状态进行比较,只有两者一致时才将信号作为有效进行处理或动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GOOSE开入软压板除双母线和单母线接线启动失灵、失灵联跳开入软压板设置在接收端外,其余皆应设在发送端。

7)保护装置应在发送端设GOOSE出口软压板,GOOSE出口软压板应在满足现场运行需求的前提下简化配置;为避免检修设备影响运行设备正常运行,宜为相关IED设备配置链路接收软压板。

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装置检修隔离防误措施实施

2.1装置检修防误操作分析

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中,由于相应的技术维护和实施措施的不同,以便能够反映出整体预防错误技术的实施情况,分析设备维护技术的运行情况是必要的.该保证可为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行中实施设备检修技术提供参考,并保证整体技术控制应用规范。由于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中采用了二次电路光纤网络代替电缆连接传输,使得该设备的应用中不存在物理终端和物理连接,从而实现了设备传输的虚拟化和整个设备的虚拟化。在传输的构造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sv接收板的存储过程中,软板控制能力不够,以实现整个设备的虚拟操作控制,我们还应注意维护设备应用时防止错误操作的处理分析。在运行和分析过程中,确保电厂的整体运行得到改善。

2.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检修运维智能防误操作

技术部门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有效整合技术管理流程,按照具体要求实施具体的监督管理流程,确保维护措施与管理要素的衔接,从根本上保证项目控制的基本水平。为了改进防错技术,需要对装置结构进行大修,优化运行过程的及时性,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装置和技术实施系统进行深入控制,并确保管理过程的完整性。由于智能变电站运行的相关要求,运营商应采用二次电路光纤网络代替电缆进行合理的连接,以保证设备的安装和应用的最优化。而不是使用物理终端和物理连接,可以有效完成设备传输过程的虚拟化连接和传输处理,为后续设备虚拟化管理机制的整体优化和升级提供保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虚拟化处理水平。此外,为了从根本上实现整个设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目标,需要确定虚拟运行过程,对设备应用系统和大修运行过程进行深入控制。确保电厂的维护和处理符合实际质量标准,提高电厂的整体运行水平和基本效果,为后续监督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3装置就地误操作分析

在实施智能变电站继电运行和维护管理措施时,为了能够发挥设备的整体应用效果,相应的设备控制管理器,在实施设备控制的过程中,特别是分析了装置控制操作中的现场操作因素,保证了在现场控制操作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提高装置的整体控制效果。在装置的控制操作过程中,注意分析装置在探测区的现场操作效果。一般情况下,误差操作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点:首先,间隔相近的器件控制面板有一定程度的区分混淆,在操作过程中,利用区间装置的控制误差形成装置控制应用的现场操作误差。二是在设备的控制操作过程中,相应的设备控制具有相同的名称类型,使得人员的处理有一定的困难。三是设备采集的数据有限,难以对整个设备的数据运行状况进行现场分析。

3 结束语

智能变电站中的变电保护系统决定了变电站的运营安全性,本文结合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现状,通过分析智能变电站在运维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误操作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误技术,提升了现有一次设备的防误效果,健全了二次设备的防误机制,实现了覆盖变电站一二次设备,涵盖变电站运行、操作和检修等各个环节的综合防误体系,在智能变电站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防误效果。

参考文献:

[1]笃峻,叶翔,葛立青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在线运维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实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6,36(7):163-168。

[2]李鹏,卫星,郭利军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研究及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45(19):123-129。

[3]张喜红。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运维的探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0):201。

论文作者:李星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  ;  ;  ;  ;  ;  ;  ;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措施研究论文_李星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