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护理干预论文_齐红江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护理干预论文_齐红江

齐红江

(黑龙江省勃利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七台河 154500)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本院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护理经过。结论 做好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和精神症状护理及低钙血症的治疗和预防对提高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148-02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简甲旁减)是指甲状腺激素(PTH)分泌过少和(或)效应不足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常见类型有特发性甲旁减、原发性甲旁减、低血镁性甲旁减,少见的类型包括假性甲旁减等。其临床特点是手足搐搦、癫痫样发作、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长期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可使病情得到控制。下面将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护理干预分析汇报如下。

1.临床症状及评估

1.1 神经肌肉表现

1.1.1手足搐搦 表现为反复发作。发作前常有手指、脚趾及口周感觉异常,局部发麻、蚁行感及肌肉刺痛感等先兆症状。发作时手足及面肌麻木、痉挛,继而出现手足搐搦。典型者表现为双侧拇指内收,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展,腕、肘关节屈曲,形成“助产士”手。同时,双足亦呈强直性伸展,膝、髋关节屈曲。新生儿患者主要表现为手足搐搦。对隐匿型手足搐搦患者应注意观察Chovstek和Trousseau征阳性。由于甲旁减主要改变是低血钙和高血磷,而低血钙又与神经肌肉兴奋性密切相关,故长期或反复手足搐搦的病史是甲旁减临床诊断的重要线索。

1.1.2癫痫发作 发生率仅次于手足搐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表现为典型癫痫大、小发作,亦可局限性发作,少数则以癫痫为首发或唯一表现而易致误诊。重者还可见腕踝痉挛、喉哮鸣及抽搐。其发生机制不明,可能与低血钙使脑组织发生病理性水潴留,或激发原有的致痫因素有关。

1.1.3异位钙化 约有2/3患者可出现颅内基底节钙化,多见特发性甲旁减及假性甲旁减。基底节钙化与低血钙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如帕金森症或舞蹈病。纠正低血钙上述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若异位钙化出现在骨、关节或软组织周围,则形成骨赘,引起关节强直和疼痛等。

1.1.4颅内高压及视盘水肿 少数患者可有假性脑瘤的临床表现,出现视野缺损、头痛、嗜睡、视盘水肿和颅高压,但无脑瘤引起的眼、脑定位性症状和体征。可能与低血钙致血管渗透性增加有关,补钙治疗后症状可消失。

1.2 精神异常表现

轻者表现为易激动、烦躁、恐惧、失眠,重者出现妄想、幻觉、人格改变、谵妄或痴呆。其发生可能与钙磷代谢异常影响神经递质释放、树突电位改变、轴突冲动传导减慢有关。

1.3 外胚层组织营养变形表现

患者常见皮肤干燥、粗糙或脱屑,毛发稀少或脱落,指(趾)甲改变等外胚层组织营养变形症状。由于晶状体阳离子转运受阻而混浊,临床出现白内障。儿童患者可见齿发育不良。

1.4 其他表现

1.4.1特发性甲旁减 神经性耳聋;肾发育不良;先天性胸腺萎缩所致免疫缺陷;其他内分泌腺功能异常,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异常、性发育缺陷等;指甲和口腔并发白色念珠菌感染;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及心衰等。

1.4.2假性甲旁减 Albright遗传性骨营养不良(AHO),表现为身材矮胖、圆脸、颈短、盾状胸廓、短指趾畸形,拇指末节短而宽,其指甲横径大于纵径,即 Murder拇指。骨骼病变,出现骨质疏松或纤维性囊性骨炎、骨骼疼痛及反复病理性骨折等。

2.护理措施

2.1 急性期护理

患者发生手足搐搦时,医护人员不要惊慌,沉着冷静回给患者安全感。加床栏,并在床旁保护;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抽搐时因分泌物引起窒息,必要时使用牙垫,防止舌咬伤。房间保持安静,避免刺激引起患者再次的抽搐。各种操作应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刺激。遵医嘱给予钙制剂和镇静药,并观察用药反应。防止发生药物副作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2 间歇期的护理

病室保持清洁,注意皮肤、口腔的护理,保持头发的清洁,减少脱发。告知病人所用药物名称、作用、剂量和服用方法;教育病人知道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轻症的甲旁减患者经补钙、限磷后,血清钙可以基本正常,症状得到控制;较重者要加用维生素D制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后逐渐调停,直至手足搐搦症状减轻,要告诉患者不要轻易地增减量,要按照医嘱进行服药。补镁的护理,对于伴有低镁患者,应立即补充,纠正低镁血症后低钙血症随即纠正,在使用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2.3 心理护理

情感支持:病人亲属的态度及护士的言行举止对病人的自我概念变化有着重要作用。护士应在病人亲属的理解和协助下,以尊重和关心的态度与病人多交谈,鼓励病人以各种方式表达形体改变所致的心理感受,确定病人对自身改变的了解程度及这些改变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接受病人交谈中所呈现的焦虑和失落,使病人在表达感受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与病人一起讨论激素水平异常是导致形体改变的原因,经治疗后随激素水平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形体改变可得到改善或复原,消除病人因形体改变而引起的失望与挫折感以及焦虑与害怕的情绪,正确认识疾病所致的形体外观改变,提高对形体改变的认识和适应能力。

3.健康教育

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坚持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地增减量。如有不适,应尽快就诊。服药期间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发生电解质紊乱。告知患者应适当地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告知患者的家属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并学会观察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刘晓,秦安,吴登峰.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的功能监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08).

[2]李振东,刘宏伟,董慧蕾.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甲状旁腺及其功能的保护[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45(11).

论文作者:齐红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护理干预论文_齐红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