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术中预防患者低体温发生的效果研究论文_钞海莲 赵丽燕 吴莉娜 骆卫玲 井伟婷 刘雄涛*

钞海莲 赵丽燕 吴莉娜 骆卫玲 井伟婷 刘雄涛*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710004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术中预防患者低体温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全麻开腹手术患者215例为改进前组(对照组);2014年7月至2014年10月全麻开腹手术患者223例为改进后组(实验组)。改进后组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 通过QCC活动改进后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低于改进前组,改进后组圈员的无形成果均显著性高于改进前组。结论 通过开展本次品管圈活动,显著性降低了术中患者低体温发生,同时提高了圈员QCC品管手法、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责任心、积极性、专业知识、护理质量意识。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低体温;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全麻开腹手术患者215例为改进前组;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全麻开腹手术患者223例为改进后组。病例纳入标准: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年龄≥20岁;病例选择包括:胃癌根治术、肝癌切除术、脾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卵巢肿瘤切除术,子宫全切术等等。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改进前组作为对照组不给予QCC活动,而改进后组作为实验组给予QCC活动。活动遵循QCC的基本步骤(见图1)。通过QCC的常用数据处理方法,对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发生进行分析,从人员、环境、手术、制度流程等方面拟定出更为合理的改进措施,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确保患者术中安全。在QCC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通过脑力激荡激发圈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圈员的自我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图1品管圈具体实施步骤路线图

1.2.1组圈:手术室自发组建了9人的QCC小组,其中包括辅导员、圈长和圈员。通过投票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手术室护士长1人担任辅导员,手术室副护士长1人担任圈长。通过组员讨论民主投票决定本次的圈名为“连心圈”。

1.2.2主题选定: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最终将“术中患者低体温的预防”定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2.3活动计划与拟定:根据术中患者低体温的预防的内容,由圈长和各圈员一起制定本次活动步骤,大概的活动计划为:第1个月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第2月设定目标;第3~4月把握现状及要因分析;第5月对策的拟定;第6~8月对策实施;第9~10月确定效果并进行评价;第11~12月制定标准化措施并对后续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1.2.4把握现状及要因分析:通过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全麻开腹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目前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大家集思广益分析患者出现低体温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因素:人员因素、环境因素、制度因素、手术因素,通过脑力激荡的方法对上述因素,圈员从这四方面展开讨论后绘制鱼骨图(见图2),对影响患者低体温的因素进行特性要因分析。

图2. 术中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分析鱼骨图

1.2.5目标的设定:根据现状调查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罗列出引起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并绘制柏拉图(见图3)。通过柏拉图80/20法原则,确定患者发生低体温的主要原因进而拟定改善目标值。护士认识不足、术中输注冷液体、手术室温度不恒定引起低体温发生目标值分别为21例、12例、6例,改进后低体温的发生率的目标值为19.3%。

图1. 改进前组术中患者低体温发生原因的柏拉图

1.2.6效果的确认:通过QCC活动对护士认识不足、术中输注冷液体、手术室温度不恒定这三方面原因进行统计并与所预定目标值进行比较,降低了护士认识不足、术中输注冷液体、手术室温度不恒定等引起的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发生。QCC活动后改进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达到了目标值。

1.3 效果评价

1.31 QCC活动效果,根据公式计算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

1.32 QCC活动前后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比较,计算护士认识不足、术中输注冷液体、手术室温度不恒定、保暖设备缺乏、护理人员缺乏、保温流程不规范六方面进行统计,计算低体温发生率。

1.33 QCC活动的无形成果,对本“连心圈”QCC小组的9名组员在QCC活动前后进行评估,主要包括8个方面,QCC品管手法、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责任心、积极性、专业知识、护理质量意识,每项得分1~10分,总分80分。该评估问卷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圈员无形成果的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QCC活动改进低体温发生的质量效果 经过QCC活动,改进后组护士认识不足、术中输注冷液体、手术室温度不恒定的目标达成率分别为177.8%、120.0%、110.0%;进步率分别为57.1%、54.5%、68.8%。本活动总体的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分别为126.8%和61.9%,表明了本次QCC活动的质量效果显著。

2.2QCC活动前后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发生情况 通过QCC活动改进后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14.3%,显著低于改进前组39.1%,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改进后组的护士认识不足、术中输注冷液体、手术室温度不恒定、保暖设备缺乏的发生率与改进前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而护理人员缺乏、保温流程不规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QCC活动改进后组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例数低于改进前组,改进后组术中患者低体温发生的柏拉图,见图4。

图2. 改进后组术中患者低体温发生原因的柏拉图

2.3 QCC活动前后圈员的无形成果比较 通过QCC活动改进后组圈员的QCC品管手法、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责任心、积极性、专业知识、护理质量意识均显著性高于改进前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圈员的无形成果雷达图见图5。

图5. QCC活动前后无形成果的雷达图

3讨论

随着品管圈的广泛使用,在临床护理中推行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效果[2]。本研究显示经过QCC活动,改进后组护士认识不足、术中输注冷液体、手术室温度不恒定的进步率分别为57.1%、54.5%、68.8%;本活动总体的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分别为126.8%和61.9%。改进后组圈员的QCC品管手法、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责任心、积极性、专业知识、护理质量意识均显著性高于改进前组。由此可知,品管圈活动在护理人员中开展是可行的,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自身综合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在本次QCC活动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在推行QCC过程中必须对圈员进行强化培训,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和注意推行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淑珍, 高小雁, 安艳晶. SMART原则在护理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 2013 (6): 66-67.

[2]章飞雪, 于燕燕, 徐枝楼, 等. 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2): 127-130.

论文作者:钞海莲 赵丽燕 吴莉娜 骆卫玲 井伟婷 刘雄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5月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6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在术中预防患者低体温发生的效果研究论文_钞海莲 赵丽燕 吴莉娜 骆卫玲 井伟婷 刘雄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