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陈乐云

湖南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 411101

【摘 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49例/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评分、睡眠质量评分、SAS评分以及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消化系统症状评分、睡眠质量评分、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优势更加明显(p<0.05)。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全面;功能性消化不良

1/3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1],较差的睡眠质量会影响人体的肠胃功能,易引发各种消化系统症状。本文旨在研究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以下是详细报告:

1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和护理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本院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49例患者一组。

对照组:男:女=23:26;年龄范围(23—74)岁,平均年龄(49.81±5.32)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1.82±0.51)年。

观察组:男:女=24:25;年龄范围(24—73)岁,平均年龄(49.76±5.28)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病程(1.78±0.49)年。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较大差别(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环境护理、生活方式护理、用药护理以及饮食习惯护理等。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全面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①心理护理:入院时向患者讲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护理方法等,使患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使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积极配合。

②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时向其提供健康教育手册,促进患者对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发病特征、发病规律以及预防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向患者讲解器质性消化不良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区别。

③饮食、睡眠护理:指导患者日常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的水果蔬菜,叮嘱患者要注意营养均衡,不得暴饮暴食。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夜间尽量减少巡房次数。针对失眠多梦的患者可采用泡脚、饮用热牛奶以及头部按摩等方法帮助其进入睡眠。

④行为护理:帮助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渐进式肌肉松弛等有效的放松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可一天进行两次,一次持续10分钟,帮助患者调节呼吸并将其注意力转移。渐进式肌肉松弛训练刚开始时可一天训练1-2次,一次约8分钟,半个月后可将每次训练时间延长至20分钟。此外,可指导患者进行散步、唱歌等文体活动。

⑤出院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建议,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康复治疗注意事项,提醒患者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对患者进行随访,以了解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及时解答患者疑问。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护理前后的消化系统症状评分、睡眠质量评分、SAS评分以及SDS评分。

1.3.2判定标准

①使用消化系统症状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轻。

②使用匹兹堡睡眠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好。

③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处理,用(`x±s)表示消化系统症状评分、睡眠质量评分、SAS评分以及SDS评分,采用t检验。若p<0.05,则表示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别。

2结果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消化系统症状评分与睡眠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值小于0.05。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出现不适感,该病属于慢性疾病,病理生理机制为胃肠运动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内脏敏感度升高[2],由于患者常出现腹胀、胃饱以及胸闷等症状,导致患者不愿进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起居生活[3],多数患者同时会出现多梦、失眠等睡眠障碍,导致患者产生各种不良情绪。

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患者由于长期消化不良,易产生早饱、腹痛、腹胀以及恶心等不良反应,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影响其睡眠质量,导致患者产生暴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及其他护理。

全面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睡眠护理、行为护理以及出院指导五项内容,具有综合性[4]。心理护理能够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进而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依从性提高;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5];饮食、睡眠护理可避免患者发生便秘以及促进患者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行为护理能够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发泄不良情绪,达到缓解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目的;出院指导可保证患者出院后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康复。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消化系统症状评分、睡眠质量评分、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值小于0.05。

由此可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捷.研究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244-245.

[2]张凤燕.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4):545-547.

[3]郑琦.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睡眠质量和消化系统症状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1):115-116.

[4]刘庆东.综合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2):241-242.

[5]阚秀芬.护理干预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3):232-233.

论文作者:陈乐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陈乐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