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与推广论文_黄明蕾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与推广论文_黄明蕾

海南华威水利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0203

摘要:我国始终面临水资源匮乏以及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借助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来改善,无论是在提升区域内水源利用率方面,还是在保护水源方面,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起到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针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以及推广展开的探究,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体现。可在大面积推广下,改善节水效果较差的问题,真正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与保护力度。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发展推广

我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土地面积广阔,但是受到人口基数较大的影响,人均耕地占有面积较低,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通过对我国陆地面积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大部分陆地形态为高原、丘陵或者山地,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水资源是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样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结合区域内实际情况,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力度,是缓解农业用水的重要途径。也可真正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利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重要价值。

在干旱时期,为了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要,保证农业作物的正常发育生长,农民会使用各种方式灌溉农田,保障农田正常生产。过去一般使用农渠输水和地表漫灌进行农田灌溉。干旱时期水资源匮乏,这种灌溉方式水资源运输过程中浪费严重,农作物吸收的水分有限,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二、技术类型

1.喷灌技术

水会因为喷灌技术的影响而形成小水滴,或者以水雾的形态灌溉地表植物。在开展喷灌作业之前,需要将适当压力施加于水当中,水通过管道直接灌溉地面植物,大田密植作物是最适合开展喷灌技术的类型。这类作物在管理中常用区域化管理控制方式。在选择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时,必须结合发展现状以及区域内的实际情况。

2.微灌技术

在真正利用微观技术开展农田灌溉作业时,必须将农作物需求作为核心。管道系统以及管道系统末端滴灌水器是开展微灌作业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微灌技术可将被输送物质直接运送到植物根部。输送对象可以是水分,也可以是营养物质。这种浇灌方式取得的成果相当明显,相对于其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来说,微灌技术可以说是较为先进。传统的大面积浇地作业,可借助微灌技术直接转向为灌溉植物,灌溉时也可将固定限于某一个特定的植物。微灌技术不用不会对地形提出较高要求,所以适用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所有地形都可利用微灌技术开展灌溉作业。相对于喷灌技术来说,微灌还占据明显的节水优势。但我们不能忽略其中存在不足,不仅要开展科学严谨的日常维修与养护工作,还要在灌溉之前严格选择水质,以免因水质或者系统维护问题影响到日后的灌溉作业,威胁农作物生长发育。

3.智能化渠灌技术

近年来水利科技迅速发展。可利用强大的感知系统和控制系统,实现灌溉系统自动化管理和精确控制,使渠灌也能达到高效节水。全渠道控制系统为用水户提供了灵活、可靠、公平的供水服务,提高了农田配水的效率,减少了过去配水过程中的弃水损失,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农业灌溉系统中逐步应用该项技术和设备。

三、发展与推广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措施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工作并不是畅通无阻的,会在推广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与阻碍,所以需要制定有效策略,解决可能存在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中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必须严格遵循相关原则与标准制定恰当措施,并充分考虑发展现状以及诸多客观因素,真正意义上改善农业用水短缺的问题,优化以往农业在灌溉用水中存在的水资源利用率较低问题。

1.强化研究以及技术更新力度

社会以及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各个行业同样需要依托先进技术的支撑取得进步。农田高效节水灌溉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进步,就是因为结合实际恰当引进先进的技术与手段。在真正研究与创新时,不仅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还要加大本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引进时切忌照搬照抄,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现状与需求,并在不断加大更新与深化力度的基础上,更新我国现有灌溉技术,逐步改善传统灌溉技术中的不足与缺陷。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跨越多个气候带,南方与北方地区在气候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北方是水资源短缺的主要位置。加之水质较硬问题的影响,直接引进设备与技术可能造成设备损坏问题,或者是水质对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引发多种故障。在引进设备时,不仅要考虑到国情以及发展现状,还要利用适合本国发展的技术进行改装和创新。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研制出全新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利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服务于我国农业。

2.合理使用水资源

农业是国家产业的基础,对社会、经济和国防实力都有着直接影响,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农田灌溉直接关系到农田收成,需要引起政府的重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的普及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在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政府应当设立专项的高效节水灌溉设备补贴政策;而在较为发达的地区,需要订立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使用高效节水农田灌溉系统,增加高效节水农田灌溉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范围。

3.强化技术推广工作

在融合多种技术的基础上,才可真正发挥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潜在价值。雨水蓄积技术以及雨水使用技术,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中发挥的辅助作用相当重要,不仅可提升浇灌用水的用量,也可缓解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在面临污水浇灌问题时,同样需要雨水蓄积技术以及雨水使用技术发挥自身作用。传统农业一般是借助人力方式进行耕作,这种工作方式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还在长时间内无法提升农业工作效率。结合实际恰当使用机械化保护技术以及机械化耕作技术,是改善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真正开展浇灌工作之前,需要将土壤实际状况作为核心,恰当确定浇灌用水量。并结合土壤状况与植物生长现状,将适当的营养物质添加其中。这些都与土壤地力监测技术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因此,在使用以及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时,必须实现对上述内容的综合考虑,保障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使用的全面性。

4.做好管理工作

为了全面保证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应用效果,还需要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首先,要保证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管理的科学性。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密切结合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下去;其次,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如地区的水资源情况,农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情况等进行全面考察,按照实际对节水灌溉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来达到最佳的灌溉效果,结合监测数据结果适当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结语:

我国是人口大国,2017年我国人口数量14.05亿,世界排名第一。我国资源人均水平很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在内陆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一些边远地区日常用水都难以保证。农业发展离不开水,加强对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会玲.浅谈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J].农业与技术,2015,35(15):60-61.

[2]柴敬礼.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4):43.

论文作者:黄明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  ;  ;  ;  ;  ;  ;  ;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与推广论文_黄明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