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国际竞争力论文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国际竞争力论文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有色金属论文,国际竞争力论文,因素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012万吨,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第一生产大国。但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大而不强,2002年有色金属的NXS(净出口指数)为-30.28%,远低于智利、秘鲁、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说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国际上无相对优势可言,产业状态不安全。如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最重要的而又未完全解决的战略性课题。而探索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由哪些因素、通过什么机制决定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核心问题。其重要性在于它能为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战略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D.Kim与B.Marion用美国食品制造业1967-1987年的数据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证明了波特模型国内市场结构与竞争强度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作用(注:Kim.D.,and Marion.B.“Domestic Market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in Global Markets: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US Food Manufacturing Industry”,Review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1999,Vol.12,P335-354)。Lourdes Moreno采用西班牙14个制造业分支产业1978-1989年的数据建立Panel Data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注:Moreno.L.“The Determinants of Spanish Industrial Exports to the European Union”,Applied Economics,1997,Vol.29,P723-732)。

一、两个著名的国际竞争力定量分析模型

1.Kim-Marion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分析模型

Donghwan Kim和Bruce W.Marion把描述产业国际竞争力IC的净出口份额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业的资本密集度K/L、原材料的价格或非价格竞争力RAW、平均的供货半径MDS、反映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年度哑变量YD、外国直接投资FDI、产业集中度CR、产业的广告密度AS、研究与开发强度RD、产业最小有效企业规模MES等因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建立了如下定量研究模型:

IC=a[,0]+a[,1]K/L+a[,2]RAW+a[,3]MDS+a[,4]YD+a[,5]FDI+A[,6]CR+a[,7]AS+a[,8]RD+a[,9]MES+ε

他们采用1967-1987年美国食品制造业的数据对上式进行了估计和检验,结果表明:R&D强度、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等对其净出口份额(NXS)有正向作用,而产业集中度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有逆向作用。这一结论与波特关于国内市场结构与竞争强度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作用的理论假说基本吻合。

2.Moreno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分析模型

Lourdes Moreno把描述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出口额RX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出口对象国的收入水平Y、本国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BEER、产业的国内需求压力DD、产业的广告密度AE、技术资本投入水平TC等因素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建立如下分析模型:

InRX=a[,0]+a[,1]InY+a[,2]InREER+a[,3]InDD+a[,4]InAE+a[,5]InTC+ε

研究结论表明:非价格因素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显著的作用,特别是技术进步和广告两因素,不仅对出口额的提升,而且对价格弹性也具有显著的效用。

二、适合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计量经济模型

应该说,波特模型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所有产业,但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产业结构的国家或产业来说,各因素的作用程度是不同的。而且,我国统计部门统计指标的设置与美国、西班牙有所不同,统计数据无法支持Kim-Marion模型与Moreno模型的估计。对于Kim-Marion模型,《中国有色金属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缺乏年度哑变量YD、产业广告密度 AS、研究强度RD等指标的设置。对于Moreno模型,我们缺乏产业广告密度AE、技术资本投入水平TC等指标的统计数据。因此,有必要建立适合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分析的经济模型。

1.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指标的选择

波特模型为我们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但描述各因素的指标很多,如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这一包含许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描述指标常见的有行业平均工资、负债率、资本结构、企业规模、产业集中度、广告密度等。在分析这些因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强度时,应该选取哪些指标呢?

笔者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独立性、针对性的原则,选取了下列指标:K,固定资产原值,代表基本生产要素;T,代表高等生产要素,T=(上年固定资产投资/2+本年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原值;D,国内有色金属年消费量;由于产业竞争力受上年消费增长的影响,我们设置指标国内有色金属消费增长率DV[,-1],用三年平均数来描述这种增长趋势;ZZS,相关产业竞争力指数,描述相关产业与辅助产业的支持程度,由于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几乎涉及到各行各业,用国家竞争力指数来表示;CI[,4],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用排名前四位的有色金属企业的销售收入占整个产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来表示。ε表示未考虑到的因素的影响。

2.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测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常用指标有,净出口系数(NXS)、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等,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统计数据的实际条件,采用净出口系数(NXS)作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代理指标,建立如下模型:

NXS=a[,0]+a[,1]K+a[,2]T+a[,3]D+a[,4]DV[,-1]+a[,5]ZZS+a[,6]CI[,4]+ε

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1980至2002年的数据为分析对象,原始数据来自于《中国有色金属统计年鉴》(1991-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1991-2003年)、《有色金属工业历史资料汇编》(1949-1991年)等统计资料综合整理而来。

3.计量经济模型指标的处理

各个定量指标由于经济意义不同、表现形式不一样,既有绝对指标,也有相对指标,各个指标之间不具有可比性。为了测度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使各指标具有可比性,必须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处理就是对评价指标值进行标准化、正规化处理,即将性质、内容不同的指标转化为可以进行比较的相对数——量化值。本研究采用“功效系数”法,将异度量的定量评价指标转化为无量纲的功效系数,既评价分值。其公式为:

z[,1](X[,1]-X)/(X[,max]-X)式中:

Z[,i]为产业第i项定量评价指标的评价分值;

X[,i]为产业某一时期第i项定量评价指标的原值;

X为产业第i项定量评价指标的平均值;

X[,max]为产业第i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最大值。

按上述公式处理时,如果Z[,i]<0,取Z[,i]=0;如果Z[,i]>100,取Z[,i]=100;在其他境况下,取原值。这种规定是必要的,它可以避免由于某些非正常因素而使某个指标值过大,而掩盖了其他落后指标值的现象。

三、经济模型的估计与分析

将有色金属产业的有关数据代入前述经济模型计算可得:

NXS=37.127+4.422K+0.998T-5.866D+0.356DV[,-1]+0.434ZZS-0.183CI[,4]十εR[2]=0.911

t[1.044] [4.861] [8.030] [-3.769] [1.247] [4.333] [-1.218]F=15.360

Sig [0.324] [0.001] [0.000] [0.004] [0.244] [0.002] [0.254] [0.000]

从输出结果来看,F值为15.360,方程在0.000上显著,表明因变量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与自变量固定资产原值、当年需求量等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2]为0.911,说明经济模型对统计数据拟合得较好。

从回归系数的符号看,K、T、DV[,-1]、ZZS的符号均为正,表明基本生产要素、高等生产要素、上一年的需求增长、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对有色金属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正的影响;而D、CI[,4]的符号为负,表明当年的需求量、产业集中度对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负的影响。

从回归系数的大小看,当年需求量D的回归系数最大,为5.866,说明对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当年需求,其次,依次为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率、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上一年的需求增长率、产业集中度等因素。

从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来看,T的t值最大,回归系数在0.00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固定资产投资率的回归系数最显著,其次,固定资产原值、相关产业竞争力、当年需求量的回归系数较为显著,而上年需求量增长率、产业集中度、常数项的显著水平分别为0.244、0.254、0.324,实际上并不显著。

四、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的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分析归纳出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的一些行业特征:

1.生产要素对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的影响,生产要素条件越好,产业竞争力越强,反过来,如果生产要素条件越差,则产业国际竞争力越弱。这一实证分析结果与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所作的定性分析结果相一致,或者说本文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波特关于产业生产要素条件与其国际竞争力成正向关系的理论假说。与波特模型不同的是,研究结果表明基本要素仍是影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高等要素的影响力仍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有色金属产业的高等要素投入一直不足,特别是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比率呈下降趋势进一步削弱了有色金属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市场需求对产业竞争力具有最重要的影响。其中,当年需求量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呈现负相关关系,需求增加,一般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从而降低净出口系数(NXS);另一方面,当年需求量的增加,会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更快采用新技术,从而增强产业竞争力,但这种竞争力只有在来年的竞争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需求增长率对第二年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呈现正向影响。

3.相关与辅助产业对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相关产业越发达,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相关产业越不发达,则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越弱。

4.产业的集中度对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逆向影响。产业集中度越高,说明产业的国内市场竞争越微弱,则竞争力越低,反之,产业集中度越低,说明产业的国内市场竞争越激烈,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这一结论与波特关于产业的国内市场竞争程度与其国际竞争力成正向关系的理论假说相符。但这一影响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有色金属的国内市场竞争并非真正的市场竞争,产业准入 、地方保护、政企不分、资源国有等是影响有色金属工业市场竞争有序开展的主要因素。

上述回归方程中没有引入政府行为、市场机遇、跨国公司商务活动等因素的变量,并不意味着这些变量对有色金属国际竞争力缺少影响,而是因为缺少这些变量的统计数据。事实上,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总产量由1949年的1.33万吨上升到2002年的1012万吨,跃居世界总产量第一位,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政府行为与机遇(如中南大学陈国达院士的地洼学说、古德生院士的震动出矿等重大科学成果)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是世界第二大外资吸引国,跨国公司商务活动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竞争力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注:Cartwright,W.R.,“Multiple Linked Diamond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xport-development Industries:The New Zealand Experience”,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Beview,1993,Vol.33.),但相对其他产业而言,有色金属工业的跨国商务活动开展的较少,有待进一步加强。

尽管以上结论是在小样本的情况下得出的,但这些结论不妨碍其一般性。根据有色金属工业的情况,笔者对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生产要素的投入,特别是高等要素的投入。有色金属工业是技术相对成熟的工业,资源禀赋是决定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既然生产要素对其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就应加大生产要素的投入,特别是高等要素的投入,充分发挥高等要素的决定性作用。

2.目前,我国经济正持续高速地向前发展,对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有色金属企业应把握这一良机,加强资源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展技术创新,以产品延伸与深加工为手段,发展高精度、高性能、填补国内空白的拳头产品,以增强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这一结论从竞争力提升的角度再次印证了余东明等提出的加入WT0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应对策略中的观点(注:余东明、赵武壮、段德炳、周新珉:《世界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方向与我国应对策略的探讨》,世界有色金属2002年第6期第 22-27页。):进行资源结构、产品结构与技术结构的相应调整。

3.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相关与辅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有色金属工业应尽可能借助群体优势、外部经济效果,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供货商常常提供上游产品和中间产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供货商能带动下游行业提高竞争力;互补产品是具有连带消费效应的产品,其中,一种产品竞争力的增强会引起另一种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进而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相关行业的经济活动具有相当强的“外部经济效果”,他们不仅开展互相的信息交流和各种合作,而且还存在技术外溢效果,因此有明显的相互影响和带动作用。

4.从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状态看,提高产业集中度、实施大集团战略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但将削弱国内的市场竞争,反之,降低产业集中度,提高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将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只有建立网络型、一体化、分层竞争的有色金属工业供应链联盟,才能两者兼得,既实现外在规模经济效益,又不降低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5.跨国公司商务活动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正向影响已被多位学者所证实。有色金属工业应积极开展“两种资源”、“两大市场”的跨国商务活动,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从国际贸易为主的浅层次联系向以国际投资及生产要素流动配置为基础的深层次联系转变。积极推进我国剩余生产要素和剩余生产能力的国际流动和配置,从全球引进我国稀缺的生产要素,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增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标签:;  ;  ;  ;  ;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国际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