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交际在我国英语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建构式教学法的探讨_建构主义论文

任务型交际在我国英语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建构式教学法的探讨_建构主义论文

中国基础英语任务型交际——建构教学法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英语论文,中国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交际途径”与“建构主义”结合性反思

(一)对“交际途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困惑与反思

欧洲人威尔金斯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教学法流派——交际教学法。20年的发展使这种教学思想逐渐被语言学界普遍接受。交际法运用旨在培养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与交际过程中形成三位一体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即具备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话语能力。但交际法的应用由于运用者们的价值取向不同,个人或群体在认识上的局限性,交际法自身存在的理论实践研究上的不完善导致运用者认知上的模糊、实践上的矛盾。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强调学生中心论的同时,又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很难把握“主导性”的量和度,往往造成“两个中心”的实践困惑;任务型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传授性学得而是经历性学得和习得,“传授知识”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否定,那么学生又是怎样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的?仅仅是潜意识的经历性习得,还是有主观意志参与的知识建构呢?对交际概念的认知及交际教学的实践定位直接导致方向性的偏差和逻辑认知上的谬误。交际法教学强调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或手段,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借助逻辑学的定义来解释,手段就是“想达到某种目的的途径和方式”,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手段不是目的。“手段就是目的”的表述容易造成教学上的局限性,教学视野并未真正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这种手段与目的并存的“交际论”使交际成为教学的起点、过程和终点,这与交际的核心思想“语言(只)是交际的工具”(不意味着是教学的目的)的观点相悖。

(二)对“建构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困惑与反思

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构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建构主义思想从此影响着9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教学理论的形成与演变,包括课程教学改革、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学评价改革等。1996年美国推出有史以来第一个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其指导思想的全国科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德国基尔大学倡导用建构主义理论改革科学教育;新西兰教育专家也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来编写中小学科学课程。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其独树一帜的代表人物或对该理论形成产生影响的知名学者有美国心理学家凯利、美国著名的激进建构主义者冯·格拉塞斯菲尔德、英国社会建构主义者所罗门、俄国著名的语言习得理论家果维茨基等。他们的核心观点可归纳为:有生命灵性的知识是不能传递的,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掌握的,建构在主动交际的过程中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个体在认知过程中与经验世界的对话中实现。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他们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它要求教师的讲授应忽略知识传递,重在促进学生自主性的知识建构。

我国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家学者于 90年代引入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并在理论研究领域一度掀起“建构主义”的探索热潮。我国专家从不同视角逐渐揭开“建构主义”的神秘面纱。但此时的建构主义研究为上世纪的教学改革留下了遗憾,也为21世纪的中学英语课程改革带来了启示。造成遗憾的原因复杂,但比较明显的理由是:研究者没有吸收后教学法研究理论的精髓,在研究上没有打破理论流派之分来进行跨流派互补型研究,此时的中国基础教育结合新教材的教改实验,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交际法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而隶属于认知法流派的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和边缘化。因此建构主义的引进与消化就停留在被关注或被喝彩的理论可能性研究层面上,未能结合当时的课程改革将这种可能性研究转化为可行性探讨或可操作性的教学实践。

二、通过寻找“交际思想”与“建构主义思想”的契合点以形成教学的合力

目前我国基础英语课程改革正处于关键性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来深化实践者对“建构主义”和“交际途径”的认识,突破流派研究的理论壁垒,对其进行结合性研究。基于现实的课程改革,寻找两者之间契合点,真正做到“相互借鉴,互补共生”。通过解读我国基础教育“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原则一节中提出“高中英语必修课是为每一个高中学生奠定终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的阐述,可以找到“交际教学”与“建构主义”在语言教学方面的结合途径。“课标”将语言能力基础,或者说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定位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因此,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手段,以知识的建构为过程,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目标的“交际——建构——发展”的教学模式为深化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探讨“交际思想”与“建构主义”思想的结合途径需要探究它们之间内在的契合点,才能实现在微观与宏观意义的交际中进行知识的有效建构。

(一)课堂语言交际与知识建构都需以任务为驱动力

交际教学强调在任务型交际中被动地(潜意识地)习得知识,建构主义注重在任务型交际中主动建构知识,因此二者的结合可以扬长避短,学生可以在任务型交际中经历知识的接受性,感知知识的产出性,并进行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交际互动型学习与建构学习都需要以原有的知识为参照系

当学习者面临日常生活的知识经验和没有融进已有知识经验系统的离散性知识时,他有着两个认知领域:一个是经验领域中原有的观念提供的直觉的解释图式;另一个是在进行的学习中获得的新的有关联的新知识概念。当原有观念在课堂所设定的情境中不能够解释学习者所遇到的新的现象和种种问题时,就要通过新的建构来进行有效的概念转变。

(三)知识需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运用并被重新建构

建构主义观点是,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微观意义的交际被动获得,而是在宏观意义交际互动过程中通过主动建构而获得。从知识论而言,人类的知识是人类在主动的交际互动活动中建构出来的,并且处在不断建构的过程之中,而社会规约、文化习俗和真理的永恒性决定了哪些知识是大家一致认可和接受的。新的知识,无论是权威性的还是通俗性的要求学生以建构的方式去理解,才能转化为学习者的个人知识。比如老师讲时态时提及情态动词could时,老师只告诉学生这个词的虚拟用法他们就获得了这一语法知识吗?而事实上,学生往往需要就这一新知识提出质疑和改变自己关于could用法的直觉和常识,他们需要质疑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设置问题来重新建构新的理解,最后进行概念转变。

(四)语言交际与知识建构都需要以合作学习为契机

既然知识是对话双方共同认可的东西,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进行语言形式的“语言社团内部的交换”,在充分协商和对话的基础上促进知识的形成与建构。比如我们可以采用“交流协作建构”的方法来促进有效学习,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轮流发表观点和支持观点。认真倾听并礼貌表达不同意见、给予不提供答案的建设性施助、表达对别人真诚的欣赏和通过用眼睛交流来表达对别人的重视等;要求学生记录别人发言的要点,并加上自己的个人评论,交换笔记,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经验,总结回顾众说纷纭的表达中占主流的观点并通过中心发言人表达融合性的学习结论,最后大家共写总结语。

(五)交际能力培养与知识建构都着眼学生的未来

交际教学途径通过交际过程中的语言能力培养和方法指导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主动性、合作性,并通过同化和顺应来推动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渗透性融合和识别性过滤,在完善(充实、改造)和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同时,从经验的积累中提炼方法,塑造着眼于未来的适应性和可变性的认知结构,在质疑、整合和建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因此,交际与建构着眼于学习者在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抉择中形成合力,在个体自主发展中寻求知识的内在建构;在与团体交际协作发展中建立合作共同体,寻找最近发展区,追求保留个性的外向型发展,有利于形成个体和群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终生受用的学习适应能力。

(六)客观的知识发现与主观知识建构才构成真正意义的学习

建构主义关于“个体建构知识的意义而不是发现知识的意义”的论述有失偏颇,它在强调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同时,又容易夸大知识建构的随意性,只有研究知识自主构建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才能说明真正的建构应该是在建构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这种客观条件就是通过多维交际去发现意义,通过发现意义来搭建建构意义的平台,建构主义通过与交际教学思想的结合就构筑一条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获得知识的途径,表现为通过与客观世界的交际互动来习得有助于建构的条件性知识,然后通过学习主体的质疑、探索、发现、建构意义来学得促进主题发展的知识。这样个体发现了学习的意义,又同时创建了有关学习的意义。

三、英语阅读教学“任务型交际建构七步法”探析

“7步法”或称为“7P's Method”是流派相容、思想兼容的教研产物。它融合了以习得为途径的、通过自然情景中的真实语言表达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交际思想;同时又强调主动性知识建构观和学习观,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起的知识才可能是真正理解的知识。这种建构需要运用交际手段搭起建构平台,去发现客观世界的意义并主观建构客观世界意义,“任务型交际建构七步法”就是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学习理念的一种表达方式。以中学课本“Bill Gates”一文的阅读教学为例,具体实施步骤为:

Step One:Preparation in affection and schema:情感酝酿与图式准备

[步骤说明]情感准备包括激发动机和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制造氛围与协调关系;图式准备涵盖话题引导与切入,设疑导向与预测情节发展,相关图式搜索与提取,背景知识补充与铺垫,学生运用背景知识解释教学的主题(如果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真正的问题,与他们的同伴沉浸到“创造意义”的交流之中,就要努力加深对教学主题思想的理解)。

[步骤实施]

1.Wanning-up:通过谜语来引出话题,达到激发兴趣,增进对主题大意的了解

谜语(riddle):“门前挂菜单”,谜底是一名人,选择A.Thomas Edison B.Bill Clinton C.Bill Gates

评议:Just like his name,Bill Gates opened the doo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uter and present us the bill of his colorful life.We can feel his sweets and bitters of life through observing his bill of life.比尔·盖茨人如其名,为我们开启了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大门并为我们提供了他丰富多彩的人生菜单,观察其菜单,我们可以感受他的甜酸苦辣。

2.Leading-in:通过问题驱动来引发思考并激活和提取相关图式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Bill Gates?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him? Can you say a little about the title or substitute the title with another one?

Step Two:Platform-building based on tasks以任务为基础搭建交际平台

[步骤说明]通过设计任务、布置任务、明确任务来搭建互动交际平台,又通过任务与阅读之间的关联性要求为建构知识和形成技能来搭建活动平台。

[步骤实施]讨论英文简历的书写内容与格式

Name in full; Sex; Date of birth; Place of birth:Marital status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为比尔·盖茨写简历

Step Three:presentation of the supporting material for the task呈现支持任务完成的材料(以课本语篇为主)

[步骤说明]教师为任务的完成提供建构资源,包括课文、网络、参考图书等。呈现的方式可以是视觉呈现或听觉呈现,在呈现过程中,老师启发学生认识材料与任务完成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就材料本身的完整性提出质疑,就个人在文本认知上的困难求助于老师。

[步骤实施]

1.视觉或听觉呈现文本资源

2.启发学生发现并提出知识层面的问题并求助于老师

Step four:personal construction in form and surface meaning through reading个人表层阅读建构

[步骤说明]师生互动设疑,教师通过引导任务型技能训练来推进表层建构型认知阅读,其进程包括:表层信息认知记忆;W系统信息提取(who/ what/where/when/which/whose);文体信息渗透式建构(与文体建构相关联的信息,比如记叙文六要素包含的文本信息);综合文本信息展示。在技能训练与表层知识信息建构过程中不参与复杂的思维加工,比如分析,推理,归纳等。学生在教师辅助下,自我发现和自主建构表层并具有系统意义的阅读信息和感知文体信息,有意识地逐步进行文体意义的渗透与建构,在建构的过程中形成阅读技能和文体意识,贮存基本信息。

[步骤实施]

1.教师拆分任务并引导技能训练

1)任务拆分与跳读(通过跳跃式阅读直接获得特定信息)

通过跳读指导使学生掌握跳读技巧,通过完成局部任务让学生发现并掌握如下信息:

Bill Gates'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and work experience(e.g.1973 study in Harvard University 1975 work in a company called Software)

2)任务拆分与览读(通过快速阅读获得字面的系统信息)

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并建构有利于阅读的文体结构体系,了解和记忆Winformation(where,when,who,which,whose,mwhat),即表层信息的有序建构。

e.g.Where and when was Bill Gates born? In which university did he study?

2.学生通过阅读进行任务型的信息意义和文本意义的知识建构(比如记叙文的六大要素、叙述方式,又如论说文的三要素与首尾呼应和例证支持等,让学生根据文体要求来快速了解和记忆winformation)

Step Five:Personal deep construction through reading个人深层阅读建构

[步骤说明]让学生通过“why”和“how”来设计分析性与综合性问题,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对文章的语篇意义和思想意义的挖掘,学生通过对“why”问句作分析性因果应答,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通过“how”问题设计,要求学生作归纳性应答,进一步理解语篇意义的过程性、逻辑性、经验性和启迪性。该阅读程序包括:深层过程性因果探究(探究文本事件内部的因果关系与发展过程);内隐性思维加工(发现或综合,分析,归纳段落大意);综合性主题产出(提炼并归纳中心思想)。

[步骤实施]

1.要求学生用“why and how”对主题演绎过程进行因果设问(老师可以做适当的启发)

e.g.Why does Bill Gate achieve success? How does he achieve success?

2.分析并归纳段落大意

3.呼应读前对主题大意的预测判断,进一步提炼并归纳中心思想

Step Six:Practice for promotion提升式练习

[步骤说明]在巩固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四种结合,即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的结合、宏观大局的理解与局部细节的把握相结合、知识内涵与思想内涵的结合、个人的文本认知能力与个人的未来发展相结合、指向文本的巩固性实践与指向生活的创新性拓展相结合。这一环节练习应基于文本的总结,基于语言的运用,基于发展的评价,基于情理的想象,基于事实的拓展,基于主题的启迪,基于可能的创新。围绕段落大意巩固和拓展六条线:知识线,信息线,思想线,启迪线,文化线和创新线。

[步骤实施]

1.围绕段落大意和提示词/短语进行总结性叙述,巩固信息线和知识线

Para 1:Say something about his growth in Bill Gates'childhood and ambition around the cues

板书:be born on,grow up,be named,favorite,in the future

2.通过讨论探讨本文对学习者的生活启迪和个人奋斗的中西文化差异(围绕段落大意与中心思想拓展思想线、启迪线与文化线)

1)Talk about the benefit from the learning of the text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nditions for a person's development.谈论文本读后获得的教益,讨论一个人成功的条件

基本条件:education...必备条件:interest,time and sweat...发展条件:lifetime learning,sense of achievement,ambition......

2)Inspire students to tell the way of Bill Gates' success for them to follow in their future life启发学生指出比尔·盖茨的成功之路,在他们未来生活中据此仿效。

3.完成任务中延伸性部分(文本中未包含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将课堂任务延伸到课外

e.g.Bill Gates' religion,party affiliation,address,etc.

4.在文本挖掘的基础上展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文本依据:Bill Gates left Harvard to work for a company called Microsoft without graduation,which didn't influence his later development?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探讨:the multiplicity of education and lifetime learning

Step Seven:Practice for production产出式运用

[步骤说明]产出式运用要求不同技能(比如 reading,speaking and writing)之间的相互转换,通过课堂成果的正向迁移来促进文本知识、课堂技能和能力与未来的实际生活的结合,这种结合需要学生运用想像力、知识技能的社会性转换能力、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并具有符合自身实际的抱负感和期望值。最终将课堂效益或效能转化为学生未来生活隐性的储备效益或效能,有益于个人未来可持续发展。

[步骤实施]

1.Ask students to imagine and tell what he or she would be ten years later including jobs,income,family,etc.要求学生想象并描述10年后的自己,描述内容包括工作、收入、家庭等。

2.Ask students to design and fill in the form of each person's resume for themselves ten years later.让学生为10年后自己设计并填写履历表。

任务型交际建构主义教学要求老师围绕主题设计有意义的问题和循序渐进的建构计划,促进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高度的注意力、相对充分的背景文化储备进入主题学习,并对主题的演变作主观性的预测判断。充分利用语言或非语言任务型交际活动来搭建立足于情境的建构平台,建构知识系统,掌握技能并形成能力。力求让学生通过互动交际或自主交际的手段从他们所听见的话语或所见到的形象中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个体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对外界事物的认识逐渐内化为个体内部的知识结构。学生总会主动建构或组织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吸收从教师或书本中得到的知识。教师运用技巧去配合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思维。任务型交际建构主义教学在低层次的交际建构阶段强调以记忆为基础,交际为手段的认知建构;而在高级交际建构阶段强调以交际为工具,思辨为特征的发展运用型建构。目的是认知知识单元结构体系,建构知识实践体系,提升高于知识层面的文化意识、社会意识和人本意识,将书本知识和课堂技能推向生活,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谋生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标签:;  ;  ;  ;  ;  ;  ;  ;  ;  ;  

任务型交际在我国英语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建构式教学法的探讨_建构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