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联合电针治疗轻中度更年期失眠症效果分析论文_陈秀清 任永学

中药足浴联合电针治疗轻中度更年期失眠症效果分析论文_陈秀清 任永学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对轻中度更年期失眠症应用中药足浴与电针联合治疗,探讨治疗效果。方法:自2015年8月-2018年10月,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轻中度更年期失眠症病人平均分为足浴加电针组及电针组,各31例,分别实施联合中药足浴治疗、单纯点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为:对照组64.8%,治疗组90.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对失眠病人展开治疗时,在应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足浴疗法,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失眠;轻中度;中药足浴;电针治疗;更年期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181-02

失眠,临床主要体现为经常性无法正常进入睡眠状态。发病率较高,且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在现代时代变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人们各方面的压力显著增加导致失眠症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迫切地需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口服安眠药是主要治疗手段,虽然效果显著,但具有依赖性。而中医疗法则是以五脏切入点,通过调节患者营卫平衡,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中医疗法不具有药物依赖以及引发并发症的隐患,广泛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自2015 年8月至2018年10月以来我科采用中药足浴配合电针治疗62例轻中度更年期失眠患者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均来自我们中医科的住院患者,时间在2015年8月-2018年10月,其中男性10例,女性52例,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42岁,病程都在3年以内,且都是处于更年期年龄段的病人.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 1994年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主观(临床)标准:患者口述进入睡眠困难、睡眠质量差;白天明显感到四肢无力、头晕眼花等症状;不包括睡眠质量差但无其它不适感者。

(2)客观(多导睡眠图结果)标准:进入睡眠时间超过半小时;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夜间非睡眠状态超过半小时。

2.治疗方法

2.1 中药熏洗

采用我科自拟的中药足浴方:夜交藤30克、生龙骨30克、丹参20克、石菖蒲20克、珍珠母30克、远志20克、磁石30克、菊花15克、黄芩15克、酸枣仁15克,上药研细面装入专用泡茶袋中,每袋重约20克外用泡脚。方法:每晚睡觉前半小时,将药袋放入木盆中加开水适量先将药液有效浓度泡出,然后加水约1000ml以总量,具体水量标准为超过患者脚踝,水温40度左右即可,泡脚约20至30分钟,水温一直保持在40度左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泡脚的同时,需要使用双手对足底、脚趾进行按摩,这样可以加快药物的吸收以加强治疗效果。

2.2 电针治疗

取穴:百会、神门、四神聪、内关及安眠穴;方法:用电针治疗仪根据患者对电刺激的耐受程度不同,调动每一个穴位的电刺激流量并询问患者对电刺激大小是否耐受,每个穴位都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电刺激后,再选择治疗时间20分钟,治疗结束后治疗仪自动停止,如此,以7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 天。

2.3 治疗方案

对照组仅采用单一的电针治疗,治疗组需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足浴,各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两个疗程。

3.疗效分析

3.1 临床疗效评定

疗效标准:夜间保持正常的睡眠时间,或总计睡眠时间不少于6小时,状态安稳,睡醒后头脑清醒,无乏力感,即痊愈:睡眠时间增加超过3小时,睡眠深度增加,即显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到3h,即有效;治疗后,上述标准均未体现,即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2 统计学方法

分析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检验用χ2,若P<0.05,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各组总有效率如下:对照组为 64.8%(20/31),治疗组为91.3%(28/31),两组比较(χ2=5.9048,P=0.0151,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失眠,祖国医学又称其为“不寐”、“目不暝”等,病症特征体现为经常性无法保证正常睡眠质量,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患者进入睡眠困难、睡眠较浅、状态不安稳等等。从治疗机理与作用上来讲,通过电针刺激能够能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以此有效改善睡眠情况的目的达成。而足浴疗法属于一种足疗诸法,主要利用温热水的作用下,对患者经络起到机械、温热等作用,从而达到疏通奉理、理气和血、散风降温、透达筋骨,最终达到诸多的保健作用,如: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高睡眠质量、改善亚健康体制等等。在足浴疗法中加入中药,即中药足浴熏洗疗法,在治疗原理上体现了上述足浴疗法的特性,药物成分经过皮肤吸收,进入到人体循环内,在机体中产生药理作用。不仅如此,中药熏洗具有一定的物理性作用,即在温热作用下,机体局部、全身的血管得以扩张,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以及微循环,促进汗腺的大量分泌,皮肤代谢能力增强,病灶得以消除。

综上,电针治疗失眠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促进疗效提升,保证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成瑶.耳穴埋豆配合中药浴足治疗更年期失眠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1):15-15.

[2] 赵晋莹,王环,张欣露,等.中医药治疗更年期失眠症[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5):962-963.

[3] 梁爱军.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足浴对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5):401-402.

[4] 王翔宇,霍永芳.单用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总结与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4):47-48.

[5] 李碧娟,胡娟娟,刘燕媚,等.中药泡足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J ].护理学报,2009,16(1B):63.

[6] 魏 毅.头部穴位埋线配合足底按摩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 J ].中国针灸,2010,30(2):117-118.

论文作者:陈秀清 任永学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  ;  ;  ;  ;  ;  ;  ;  

中药足浴联合电针治疗轻中度更年期失眠症效果分析论文_陈秀清 任永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