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论文_贺彩云

贺彩云

【摘 要】 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根据疾病知情程度将78例胃癌患者分为A组(38例)和B组(40例),分别为完全知情、部分知情和不知情,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及术后和出院时心理状态。结果 A组患者情绪功能评分高于B组,其他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并不显著,其中A组术后SAS和SDS评分均高于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护理干预后,出院时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 对胃癌患者隐瞒病情并不能提高其生存质量,远期来看反而会加重患者负性心理反应,在治疗期间落实知情权,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

【关键词】 胃癌患者; 疾病知情程度; 生存质量;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近年来,全球面临癌症大爆发,其中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已经跃居首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年)中指出,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中有20%以上在中国,国内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增胃癌患者近40万,胃癌也成为肿瘤致死的第二位,胃癌的高发生率和高死亡率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现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2]。现阶段,国内外对胃癌的研究已经扩展到心理层面,研究表明,胃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较大,由此引发负性心理反应将会进一步加重病情,降低其生存质量,对这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疾病知情情况和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关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影像学及实验检查证实,均为初次确诊,病理分期Ⅱ~Ⅳ期,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上,对于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存在认知和行动功能障碍患者予以排除,同时剔除先期未获知病情转诊获知为癌症及未能配合研究患者。

根据患者知情情况,将完全知情患者列入A组,共3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20~68岁,平均年龄为(47.6±5.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例,高中和中专16例,大专及以上18例;婚姻状况:已婚30例,未婚8例。将部分知情和不知情患者列入B组,共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为20~69岁,平均年龄为(47.7±5.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例,高中和中专17例,大专及以上19例;婚姻状况:已婚32例,未婚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疾病情况和治疗情况)对照较为均衡(P>0.05),具有可比价值。

2.方法

参照QLQ-C30量表,自制生存质量调查表,由功能量表和症状量表组成,前者包括躯体功能、角度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共5个条目,得分越高,表明功能状况越为理想,后者包括疲乏、疼痛、胃肠反应、呼吸困难和失眠5个考察项,得分越高,表明症状情况越差,并对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进行评定[3]。采用SAS量表和SDS量表,分别在术后和出院时对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明心理状态越不理想。

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7.3软件包对收录数据进行整理,对生存质量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进行定量分析,均以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存在显著性。

结果

2.1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A组情绪功能评分高于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讨 论

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较高,患者在获悉病情后难免会出现不良心理应激反应,但是从整个治疗过程来看,疾病知情程度与患者心理状态并不是呈稳定的正相关或负相关,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不同的表现,如何更好地落实知情权,稳定患者情绪,成为肿瘤护理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4]。王丽娜等[5]对187例胃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知情患者与不知情患者在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方面比较差异并不显示,提示对胃癌患者隐瞒病情并不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魏国丽等[6]对40例已知情胃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证实落实知情权,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更有助于改善其预后。本组研究中,根据已确诊胃癌患者对疾病知情程度,将38例完全知情者纳入A组,40例部分知情和不知情者纳入B组,比较结果显示,在最初阶段,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并无明显差异,其中A组患者情绪功能评分高于B组,在接受治疗前期,A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51.8±3.7)分、(57.2±3.6)分,B组相对评分较低,分别为(44.2±2.8)分、(46.3±3.0)分,提示在此阶段部分知情和不知情患者心理状态较好,但是经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后,出院时A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得到明显降低,而B组患者反而有上升趋势,表明早期获悉病情并得到心理护理干预,更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现将胃癌患者获知病情后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及相对应护理干预方法总结如下:

①否认心理。胃癌患者在未完全获知病情或治疗前期病理诊断尚不十分明确时,在急于了解自身病情的同时又害怕诊断为胃癌,在这一阶段会有疑虑、烦躁、失眠等表现,获知后则有焦虑、恐惧、绝望等表现,一些患者会选择逃避会心存侥幸,主观否认病情,对于这一阶段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应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保证护理措施的针对性,缩短其心理否认期,帮助其完成角色的转变,尽快稳定情绪,能够主动接受治疗[7]。②企求心理。胃癌患者接受患病事实后,希望得到更好地救治,寻求可能延长生存期甚至能够获得痊愈的治疗方法,这一阶段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缓和,这也是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最佳时间段,应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向前详细介绍治疗过程,落实知情权,满足其治疗需求,同时根据其心理承受能力,选择性讲解治疗期间可能出现风险,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使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8]。③再低陷入绝望。随着治疗的开展,患者的不适感会愈发强烈,尤其是放化疗产生的副作用,在病痛的折磨下,极可能再次出现悲观、绝望等心理表现,这一阶段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护理方案,在姑息和支持治疗基础上,落实情感支持、音乐疗法等护理措施,给予其最大程度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角色转变需要一个心理准备过程,从远期情况来看,隐瞒病情并不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反而会加重患者负性心理反应,建议在治疗期间渐进性落实知情权,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从而更好地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1]俞铃娴.食管癌患者渐进性知情权对心理状态的影响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4(8):2014-2015

[2]魏曾曾.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困扰影响因素及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效果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

[3]潘丽丽.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12(6):117-119

[4]陈群燕,匡唐洪,蔡黎萍.细节化护理管理在老年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10(3):116-118

[5]王丽娜,王会英.青年胃癌患者病情知晓对其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3(5):2117-2120

[6]魏国丽,周宇.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10(3):782-783

[7]张敏,张铃.系统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12(6):758-761

[8]赵彩萍,方建群,李媛,张朝霞.胃癌患者希望水平与人格特征、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10(1):65-67

论文作者:贺彩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  ;  ;  ;  ;  ;  ;  ;  

胃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论文_贺彩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