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惯性气道开放对紧急心肺复苏及其预后的影响论文_吴秀军

吴秀军

【摘 要】 目的 研究序惯性气道开放对紧急心肺复苏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72例紧急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气管插管,研究组患者给予序惯性气道开放处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预后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紧急心肺复苏患者给予序惯性气道开放,可以有效开放气道,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关键词】 序惯性气道开放; 心肺复苏; 预后效果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肺复苏技术得到明显的提高,复苏成功率不断提高,但是复苏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所谓的心肺复苏是指对心搏或者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急救措施,通过有效地急救患者自主循环恢复。但是临床中心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中仅有少部分人能够康复出院,80%以上的患者在自主循环回复后的最初几小时或者几天内发生死亡[1]。心肺复苏必须建立有效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使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功能,保证各脏器血液恢复正常,因此,在复苏的过程中必须迅速开放气道,提高复苏的成功率。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72例紧急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序惯性气道开放对紧急心肺复苏及其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72例紧急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36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3.56±4.12)岁;其中农药中毒9例,脑出血17例,一氧化碳中毒7例,颅脑外伤5例 ;过敏性休克引起的心脏骤停37例,心肌梗死35例。研究组36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48.12±5.06)岁;其中农药中毒10例,脑出血15例,一氧化碳中毒7例,颅脑外伤4例;过敏性休克引起的心脏骤停40例,心肌梗死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较短时间给予心肺复苏,并且给予针对性的药物和除颤处理。

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并且给予呼吸支持。如果患者同期状态良好,可以同时给予心脏按压[2]。

2.2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均保持胎头仰颈手法,并且加用面罩气囊、加口咽通气管通气,并且给予心脏按压,仔细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状况,判断患者气道是否通畅,待患者心跳恢复,并且稳定后行气管插管。

3.疗效判定

心肺复苏成功标准:患者心跳恢复、面色转红润、自主呼吸恢复,并且患者接呼吸机通气后心跳恢复正常,瞳孔由大变小[3]。

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 果

1.临床患者气道开放、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心搏、呼吸骤停,多数患者会在3-6min开始发生不可逆的脑损害,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发展到生物学死亡,所以临床中尽早的给予心肺复苏[4]。但是心肺复苏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如果患者属于紧急状况,需要通过高强度的胸外心脏按压、除颤仪、监护仪、抢救药品呼吸器等一系列的操作,如果临床不能积极协调互相配合,会严重影响心肺复苏的预后效果。本文以上提出的序贯性气道开放使得开放气道与胸外心脏按压更协调地交互作用,进而可以提高临床患者自主呼吸时间,改善临床紧急心肺复苏患者的预后效果。

本文以上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而研究组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临床对于紧急心肺复苏患者,实施序惯性气道开放,可以早期为机体组织提供政策氧供的30%,从而使组织获得接近正常的能量供应,有利于患者复苏后组织细胞功能的恢复,进而保证了患者预后效果[5]。序贯气道开放弥补了常规气管插管的不足,解决了心脏胸外按压的同时行气管插管的困难,因此通过面罩机气囊口咽通气管辅助通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6]。

总而言之,序惯性气道开放是临床紧急心肺复苏的有效抢救措施,与此同时所有医护人员还应该互相配合,有条不紊的给予患者救治,在保证患者存活的前提下,最大化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因此,序惯性气道开放可以有效及时的早期开放气道,促进临床合理的协调与胸外按压的交互性,保证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存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詹红,马中富,梁艳冰,等.序贯性气道开放对紧急心肺复苏及其预后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18(4):240—241.

[2]何荣华,岳新荣.对心肺复苏顺序的重新认识[J].国外医学心血管病分册,1998,25:216.

[3]张汉湘,徐际盛.食管一气管联合导管临床应用得体会[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11(08):344.

[4]陈丽芬.口咽通气道辅助纤维支气管镜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4):409-411

[5]田昕,方伟钧,吴建荣.心肺复苏机械通气时选择不同流速模式对气道峰压的影响[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10):722-725

[6]许荣廷,宋慧玲,倪一虹,等.序惯性气道开放用于心肺脑复苏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11:221—223.

论文作者:吴秀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序惯性气道开放对紧急心肺复苏及其预后的影响论文_吴秀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