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转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高校转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高校转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曹红梅

(四川文理学院 政法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摘 要: 在高校转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现由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特色,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特征而确立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优化的课程体系、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方式、学校与社会联动的质量评价而进行的人才培养过程的标准样式和结构体系。那么其模式的构建就要明晰培养目标,提高培养规格;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过程;学校与社会联动,进行多元质量评价。

关键词: 高校转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正处于急剧变迁的时期,随着经济的转型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家开始“实现地方本科高校由实施学术型高等教育向实施职业型(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转型”。[1]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希望“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于是各有关地方本科高校及相关专业围绕“转型发展”问题展开了积极行动。2018年在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指出高等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高校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高扬起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这里的人才培养实际上就是“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30多年过去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传统的文科类专业其专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在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方面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在当前国家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以下简称为高校转型),坚持“高教大计,本科为本”,着力培养市场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作为一个结合了地理和计算机应用的跨学科主题,GIS是应对发在的系统性难题的有效手段。如今,伴随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预防和应对城市洪水等灾害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刚性需求。GIS技术在城市防洪排涝中的实施,极大的提升了灾害预测的准确率,为抗洪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它使相关工作者能够以方便有效的方式应对城市洪水防治工作,在防洪排涝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注重学生科学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培养,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升,而对人才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因此,社会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认同度并不是很高,“无用论”、“万能论”大有市场,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专业特色。比如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很少特别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的招聘虽明确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但招聘的人员却从事着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在他们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管理人才都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相关,似乎任何专业都可以取而代之。这样的现实怪相也使得部分高校特别是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投入不到位”,用陈宝生部长的话说就是领导、教师、学生的精力投入不到位以及资源投入不到位,人才培养目标不甚明确、课程结构不断老化、课程内容不及时更新,“专业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较为薄弱”,[2]学生也缺乏足够的专业兴趣、专业信心和专业勇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当然就缺乏足够的专业特色。由于“高校转型实则就是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为的都是使人才具备市场所需的各项能力”,[3]所以在高校转型、本科为本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须实现由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这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二、概念的梳理

当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什么是应用型人才”?“怎样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首要问题就在于: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到底是什么?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基本标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在教育部2012年的专业介绍中是这样的:“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既能在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又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以本专业为基础的宣传、组织、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具体到各高校,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仍然存在着定位不清的问题,不仅存在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的鸿沟,而且存在专业方向不明、范围过窄的事实。当然随着专业的发展各高校也在不断调整,但实际效果不甚理想,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对口就业率仍然较低,有不少学生都是另谋职业或者自主创业。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目标设定的方向单一或者范围过窄,培养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与行业需求脱节;二是学生本身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感兴趣,毕业之后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从目前来看人才培养目标有三种方向,即“中学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师化方向、党政企政工干部方向以及二者结合化方向”,[5]到底确定怎样的专业目标方向和范围才能适应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各高校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

简单地说,应用型人才就是要能够满足相关岗位要求,被企事业单位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要与职业院校的技能型人才以及研究型高校的学术型人才区别开来”,[4]应用型人才应该“比高等职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比“学术型人才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它在与学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相互比较中体现出“两个方面的特殊性:一是注重应用的实践性特征;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性特征。”[5]可见,实践性和复合性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特征。由此,我们就可以这样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就是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要高、科学文化素质要强、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要扎实,能够紧跟社会及时代发展的脚步,满足各级各类学校、科研机构、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教学、科研、宣传、组织、管理等岗位要求,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性、复合性人才。

第三,增加复合培养课程,强调人才的复合性。地方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强调人才的复合性,必须增加复合培养课程,除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类课程、公务员理论与实务课程之外,还要开设办公自动化、社会工作实践等等课程,同时还要根据校企(地)合作的要求,适当开设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例如“如何与问题员工进行沟通”、“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设计”“校企(地)联谊活动设计”等,当然复合性课程最好能在实践教学基地内进行,从而培养学生适应多种岗位、解决多种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为学生成为复合性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要求教师“回归本分”(陈宝生),潜心教书育人,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观念,从而实现教师从观念到角色的转换,即教师根据学科前沿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从教材的复制者变成教材的建设者;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教师就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只有实现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在培养过程中才能促进、引导学生形成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这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三、模式的建构

要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校和社会的联动与配合。

(一)明晰培养目标提高培养规格

(2)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

在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要根据高校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实际和本专业的课程特色,把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和党政企政工干部结合起来设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且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宽,比如培养基层社区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党务工作者以及有扎实思想政治理论修养的企事业单位高级文员或者秘书等等,那些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可能就在拓宽之后的培养目标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第一,强调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人才。实践性和复合性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要更加注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一是要求教学方式以社会实践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问题;二是要求教学内容以社会实践的现实环境以及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基点,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环境的需要去解决问题;三是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可以根据自身兴趣与专业特点,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灵活选择;四是要求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能力表现作为依据。

课程是一个专业的基本元素,课程结构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在类别上大体有三类:通识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必修课主要包括大学语文、中国近代史纲要、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等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中学政治教师岗位和德育管理方向课程,党政机关、企业、社区服务方向的课程,比如演讲与口才训练、社会调查、教育见习和实习等实践课程。很明显,这样的“课程设置是通识必修和专业必修课程占主导,理论性课程和课时偏多,实践性课程和实践教学学时偏少”,并且存在“随意性大”“知识体系相对传统”等问题[2],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就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区域实际,深化课程改革,在夯实学科核心知识的前提下,把握学科前沿,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二)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

人才培养规格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而规定的人才在素质、知识、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除了要在教育部提倡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达到要求以外,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并设置不同层级的具体要求,其重点在于对从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以及担任党政企政工干部等工作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进行细化,以适应各级各类学校、党政企各单位、社会团体和基层组织的一线工作的不同层级的实际,并能够立足于行业和工作岗位,用已具备的实践操作技能去解决不同层级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均得以提高。

第一,进行课程整合,增加课程的挑战度。地方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必然导致某些课程的交叉重复,“知识体系相对传统”又会导致大量“水课”的存在,陈宝生部长在2018年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上指出,要“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这就为我们进行课程整合指明了方向。为此,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课程的整合就要在合理的难度、深度和可选择性上下功夫,在通识必修和专业必修课程上减少课时,交叉重复时减少课程,比如在开设了教育心理学(48学时)之后,就不要单独开设中学生心理辅导(32学时)课程,完全可以把中学生心理辅导作为实践性专题整合到教育心理学中;再比如教育学和中学班主任工作,分别为48学时和32学时,在教育学的教学中就可以把中学班主任工作融进去,通过整合力求“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第二,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强调人才的实践性。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对课程进行整合后,应本着“坚持地方性、突出应用性、强调实践性”的原则,有选择性地增加实践类课程和实践教学课时,比如在开设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48学时)的基础之上,增开中学政治课教材分析(32学时)、微格教学及教学诊断(48学时)、模拟说课和模拟课堂教学(16学时),加大对学生师范技能的训练;再比如开设了师范技能实践课程的同时,再开设公文写作(32学时)、公务员理论与实务(实践32学时)等等课程,加强对学生公务员职业能力训练。实践课时增加之后,就可以针对性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能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去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人才培养的标准样式和结构体系,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评价等四个方面。[4]很显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当然就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准样式和结构体系,就是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来实施的一系列人才培养过程的总和。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特色,是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特征而确立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优化的课程体系、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方式、学校与社会联动的质量评价而进行的人才培养过程的标准样式和结构体系。

(三)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过程

目前高校采用较多的资产信息化管理软件是由山东国子软件研发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平台”,该平台有如下基本功能:固定资产增加(含新增、原始资产数据导入);固定资产变动;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查询;固定资产审核(含归口审核、财务审核);固定资产统计分析;固定资产账与表(含上报数据功能);固定资产清查;固定资产折旧。

式中:ax与ay分别为目标的横纵向加速度;ρ0=1.225 0 kg/m3为海平面的空气密度,ha=6 700为空气密度和高度之间的关系常量,g=9.8 m/s2为重力加速度,k=1为弹道系数。

第二,强调课堂内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堂外专业技能强化的对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课堂内外的对接,比如学生在课堂内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学会了教学设计技能、教案编写技能,那么在课堂外的专业师范技能强化中才会形成课堂讲授技能、学术探讨技能等,只有课内的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外的专业技能强化实现了对接,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技能,从而拥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在此过程中形成并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第三,强调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学校(院系)团委、学生会举办各种社会实践、文化、体育、竞赛等活动,组织学生聆听校内外专家的学术报告和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政策理论宣传、义务支教、三下乡等活动,学生就能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4、把旁边洞孔的塑料袋扎破,将备好的大蒜依次插入洞孔,尖头朝外;在泥土表面也插上大蒜,这样一个小小的垃圾桶就能种几十甚至上百瓣大蒜了。

G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D组患儿,黄疸的消退时间也明显比D组患儿短,G组患儿在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方面明显优于D组患儿,且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四)学校社会互动多元质量评价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还要求建立多元的质量评价体系,即学校与社会互动,以学校为主导,以用人单位和学生多方参与、协同配合的质量评价体系。第一,学校为主导。各高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主导者,但人才培养质量不能由自己来评说,学校可为社会、政府、各行各业提供学生的成绩单、就业推荐表等用以证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表现的各种材料,社会各组织、政府各部门和各行业企业对学生素质、能力等方面进行初步判断。第二,用人单位是主体。社会各组织、政府各部门和各行业企业在用人过程中,根据调研或实际了解的情况向学校反馈人才信息,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第三,学生是核心。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学生,在多方了解和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各高校应主动联系各用人单位和学生共同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过程三个方面着手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在当前高校转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理论上的探讨很重要,但实践领域的探索则是关键,期望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领域的探索促使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得以最终建构和实施,从而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学生“回归常识”,教师“回归本分”,整个高等教育“回归初心和梦想”。

参考文献:

[1]焦 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呼唤顶层设计——访《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课题负责人孟庆国[N].中国教育报,2014-01-06(04).

[2]佘双好,邢鹏飞.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综合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2):2-8.

[3]王俊飞,等.转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7(12):213-215.

[4]顾永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75-176.

[5]孔 苏.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5.

Researches o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CAO Hongmei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Dazhou Sichuan 635000,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it is an irresistible trend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jor to transform from the tradit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to the applie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l in the majo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according to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ed talents and establish the training objective and specification,to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system,pay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teaching,school and society linkage of quality evaluation and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standard style and structure of the system.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l should be clear about the training objectives,which means,it should improve the training specifications,deepen curriculum reform and optimize curriculum structure,change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process,and the linkage between school and society makes multi-quality evaluation.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jor;applied talents;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 D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5248(2019)04-0096-05

收稿日期: 2019-05-06

基金项目: 四川文理学院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校转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2017JY24)

作者简介: 曹红梅(1969-),女,四川达州人。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相关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 加晓昕]

标签:;  ;  ;  ;  ;  

高校转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