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实践:让法治教育不再缺位论文

校园实践:让法治教育不再缺位论文

校园实践:让法治教育不再缺位

文|刘洁

3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校园实践

在校园欺凌、青少年犯罪事件频发的当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开展法治教育,在青少年心里埋下法治种子与规则意识,使其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是一件十分迫切的事,也是一件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的事。其中,学校作为专门育人的阵地和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中承担着尤为重要的责任。事实上,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在各地已经开展多年,许多学校积极参与实践,让法治的光芒照进了学生的心田。

携手司法机关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法治教育兼具法学与教育学双重属性,对于教师法学知识、法治理念的要求非常高,而中小学现有的教师极少具有法学专业背景。为提升法治教育的实效,许多学校选择与司法机关携手,充分利用司法机关的案例资源,开展普法教育工作。

聘任兼职法治副校长。上海市建平中学始终以“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为总纲,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2018年12月5日,学校聘任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杨玉俊检察长为法治副校长。法治副校长的职责主要包括:参与制订学校法治教育规划、计划,协助开设法治教育课程;开展以案释法工作;协助学校加强内部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法治教育;参与对在校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帮教等。受聘当天,杨玉俊检察长就面向建平中学全体高一学生开展了以“走进法的世界”为主题的法治辅导讲座,围绕检察院的职能定位、法的概念和沿革、法律的作用等内容深入浅出地向学生普法,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讲解了规范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意义。

走进司法场所。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小学和区司法局、丰台司法所联手打造普法中队,并带领队员走进丰台检察院,聆听检察官讲述检察院的基本职能和工作职责,参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学习“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相关知识,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法律的神圣和威严。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2018年11月29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法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提出,“要把握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注重法治教育的实践性、参与性、生动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课堂之外,各地中小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

让法治教育进课堂、进教材

开展普法讲座。邀请检察官、律师等走进校园,开展普法讲座,是目前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一种流行方式。2019年3月13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检察院的检察官来到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为学生们送上了一场“远离校园暴力,走向美好未来”的主题普法讲座。5月15日,石家庄市东三教小学也邀请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安军民庭长等法律专家,面向学校一至四年级全体家长和六年级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普及校园安全知识与法律法规常识。

作为“四川省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回马中学近年来强力推进依法治校,自编了校本教材《法律、安全、应急》,学习内容为《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每天晚上读报时间组织学生学习。

儿子走了,妻子走了,身边的人一个个都走了,蒋浩德的心也掏空了。那天情急之中,血压猛增,引发了中风,蒋浩德还躺在医院里。经过这场变故,他重新思考自己的选择,不想再做糊涂事。

2017年秋季学期,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全国所有地区起始年级投入使用。教材有机融入法治知识,注重培养法治意识,并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把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系统性。其他册次教材结合相关内容分散嵌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

开展模拟法庭活动。2019年4月19日,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校为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与姑苏区协心公共法律服务社联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活动。由学校六年级的七名学生分别扮演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现场“开庭”,审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整个模拟审判过程融知识性、趣味性和直观性于一体,使学生们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能够更真切地接触法律和学习法律。

其三,关于统计与概率的案例研究虽多,但重复性研究较多,活动设计趋于形式化,未能真正落实数据分析观念.基于此,研究者尤其是一线教师联合高校等研究人员应注重积累和开发优秀的教学案例,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观念,充分利用素材体现观念.优秀的案例应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使用真实的数据;利用问题驱动统计活动,体会统计思维;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概念性理解;以学生为主体,给予适当的反馈.

除编写教材之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也是中小学校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在这方面,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的重庆市忠县中学有着丰富的经验。该校成立了学科教学渗透法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其领导下,不同学科教学渗透法治教育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一大常态。例如,在历史课上,当讲到虎门销烟时,教师将法治教育融入其中,指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法律条文,让历史教学与法治教育相统一、相融合,使学生深受启发。

本研究中以单纯牙周翻瓣术作为对照组,以对比GTR联合骨移植手术(实验组)治疗Ⅰ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疗效,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实验组PD和CAL均显著低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虽TM、GR均有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有15个患牙AH增加,而对照组仅有1个患牙AH略有增加;说明实验组骨缺损得到一定的修复。在单纯牙周翻瓣术组,虽然牙周翻瓣治疗能减小PD,但很少获得新的牙周附着。提示,GTR联合植骨术在Ⅰ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引起的牙周组织病损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翻瓣术。

以活动推进法治教育

问卷从6个维度(职业认识、情感、技能、期望、意志、价值观)来调查,包含34道题。前12题涉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包括年龄、职称、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后22题涉及医护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情况,各维度包含3~4道题。题目答案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形态,计分 1、2、3、4、5分,分数越高表示职业认同程度越高(反向题要变为正向题再进行计分),并运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对医护工作者进行访谈。根据实际情况对访谈题目进行调整,对访谈内容进行笔录,与每位医护工作者访谈时间为20~30分钟。

在这套统一的教材之外,不少学校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行编写法治教育读本。北京东交民巷小学(北京市法治示范校)就将生活与遵守法律法规有机融合,由学校老师自行编写了《在法治的天空下》法治教育读本,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书中包括70多个生活中的小故事,以同学们喜爱的图文并茂的绘本方式呈现,通过生动的故事形式让学生懂得法律,学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不仅如此,学校还成立了法治教育研究小组,创办了“阳光法治30分”校本微课程,以此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旁听案件庭审。为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让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更加生动,2018年5月8日,云南省峨山县双江中学的师生走进峨山法院,旁听了一起抢劫案件的庭审。在这次活动中,审判长、审判员及人民陪审员结合案情和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了以案释法,让法治教育变得生动、形象。

农作物在品种上的古今变化十分复杂,必须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不同时期人类生产生活习惯的具体变化,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农作物构成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不同地区之间农作物分布存在的不同,通过这种方式评价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水平,分析其区域特点,同时,为今后的农作物品种引进以及推广种植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域人们对于不同农作物种类的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6]

开展普法教育主题活动。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许多学校利用这一节点,开展普法教育主题活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就结合宪法宣传日开展了“法治在我心中”普法教育主题活动,其中涵盖“法治故事我来写”“法治故事我爱讲”“法治作品我来画”“法治小报我设计”等五大系列活动。不仅如此,该校还根据学生的小课题研究,由学生发展处组织成立了各类活动社团,如“百灵鸟”法治宣讲社团、“春芽”环保卫士社团、“红领巾”维权先锋社团等,以此推动学生学法、懂法,增强守法意识。

在此之外,一些学校还通过学唱普法歌曲、开展法治辩论比赛、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引导学生自编文艺节目与法制小报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推进法治教育。

总体来看,目前法治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校已实现较为全面的覆盖,在培育学生知法、守法、用法、信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学校在开展法治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既懂法律又懂青少年教育的专职教师、法治教育缺乏趣味性等。为进一步提升法治教育的实效,未来,学校应该积极推进法治教育形式创新,并广泛调动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共同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

标签:;  ;  ;  

校园实践:让法治教育不再缺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