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政府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正在进行的由以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变革,要正确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涵义,搞好工作,必先弄清市场经济一般和西方学者的有关论述。

市场经济与“市场失灵”论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建立起全国统一市场后产生的。根据美国学者D·格林沃尔德主编的《现代经济辞典》中的解释,市场经济是“一种组织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生产什么样的商品,采用什么方法生产以及生产出来以后谁将得到它们等问题,都依靠供求力量来解决”。①易言之,市场经济是在市场交换中通过竞争、供求、价格等市场机制来调节流通进而调节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经济。

市场经济的外在形式,可因国情、社会制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本质属性则一。西方经济学者认为,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财产私有或产业独立与产权自由转移,此乃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基础。在这里,财产所有者或其代理人是企业的最高主宰,自主经营、自我负责、独立决策,组织生产和销售,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权益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与调节机制,是经济发展的外在压力。因此,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一种以市场取向为基础的竞争机制。

第三,经济行为契约化。这是市场经济的制衡机制。由于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产权关系、经营关系和交换关系,只有通过签订得到法律保护的契约,这些关系才能有效地实现。也可以说,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

从亚当·斯密到阿·马歇尔近一个半世纪中,西方学者大多认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有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主要通过“看不见的手”的自发调节作用即价格机制传递信息,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它能提供一种刺激,促进经济增长;它能使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是有效率的。这期间,资本主义经济除周期性波动外,基本上还较稳定快速地发展。

师承马歇尔,于1908年继任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的庇古,初步揭露了市场的缺陷。及至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特大危机爆发,宣告了“市场万灵论”的破产。这时,西方学者也不讳言市场经济的弱点和局限性,“市场失灵”一词被广泛使用,概括他们的论点有以下几方面:

(1)市场经济活动会产生外在效应或外部性,这是市场缺陷的理论支点。美国学者鲍英尔对此问题进行综合,认为市场经济典型的失灵是它造成外部不经济。如环境污染、公害泛滥,城市膨胀及生态失衡等。

(2)市场有其不完全性,对某些部门无能为力。如不能提供国防安全体系、科学教育、公共交通、水利等大型基础设施,即无公共产品市场。信息市场也是残缺的,只能提供短期的、局部的信息。市场经济难以保证满足众多的社会目标。

(3)市场调节具有短期性和滞后性的弱点。由于市场多元化主体追求短期利益,导致对同一产品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市场既不能很好安排资源的区域(空间)配置,更无法安排资源在现今和未来(时间)的合理配置。市场调节产业结构的过程相对较长。

(4)市场不能避免投机行为的产生。资本的自由流动就孕含着投机性。特别是以钻空子、欺诈性的买空卖空为特征的投机行为,对经济和社会有害无利。即使是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通过承担价格变动风险而获利的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也会产生加剧市场波动、导致经济不稳定的负效应。

(5)市场经济按各个人提供的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使收入过于悬殊,产生贫富两极分化。正象凯恩斯所说的:“我们生存其中的经济社会,其显著缺点,乃在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财富与所得之分配有欠公平合理。”②

(6)市场经济无力阻止垄断。由于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必然导致垄断。权力集团和垄断势力入侵市场,会形成集团的无政府状态,加重经济失衡和不稳定,爆发危机,使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还可能引起国际间的战争,最终过渡到中央管理。

还有其它一些观点,这里不再赘述。正是基于对市场经济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对其缺陷的认识,西方经济学者公开提出“市场失灵论”。

从“国家神话”到“政府失灵”

随着市场神话的破灭,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后,被危机搅得焦头烂额的资本主义国家,很快抛弃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二战后美、英各国奉行凯恩斯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经济,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之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出现了廿多年的“黄金时代”,亦称“凯恩斯时代”。

然而好景不长,六十年代初,肯尼迪上台为了克服“艾森豪威尔停滞”,受经济顾问委员会海勒的怂恿,采用他们提出的以“差距经济学”为依据的“充分就业预算”的政策。一改以往逆经济风向行事,相机抉择,运用补偿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主张即使在繁荣时期当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生产总值时,也要实行膨胀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结果,六十年代末美国开始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而后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七十年代初的石油冲击更“火上浇油”,从而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前所未有的经济停滞、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发症。又宣告了凯恩斯主义失灵。

“滞胀”打破了凯恩斯的“国家神话”,于是“政府失灵论”喧嚣一时。综合所有权学说首创者罗纳德·科斯和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等的论点主要是:

(1)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也无能为力。如外部性问题政府亦难于解决。环境污染等外部不经济的症结在于这些领域缺乏明确的产权。应重建水域和对鱼群的所有权;规定个人污染限额;公路使用按边际费用规定费率。外部性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私人合约得到解决。

(2)机构庞大,官员臃肿,费用高昂。政府成为势力最大的院外集团。据统计,1940年美国政府所有文职人员共有450万人,到1992年已增长到1820万人,多于美国制造业职工总数。政府只是向人民征税,而它本身并没有创造收入。十九世纪欧洲国家征税占国民收入的8~10%,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增至30~60%。1990年美国政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8%,这一比例较之1900年增长三倍。国家的膨胀只能有利于公民中特权阶层——官僚。因此,他们认为现代西方社会面临的重重困难如:连年赤字、通货膨胀、失业,青年人的危机,不平等和不公正感,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高涨等,都与政府干预有关。

(3)政府干预是人为的,往往服务于经济以外的政治目的。政治家、政府官员等政策制定者,同经济人一样是有理性的、自私的人,他们就象在经济市场上一样在政治市场上追求着他们自己的最大利益,而不管这些利益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利益。

(4)计划和政策措施的制定与执行不当。因受人们知识技能、思想观点的局限,即使大公无私的官员所制定的计划、措施,也不一定符合客观要求,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与充分利用。

(5)政府调节手段功能有限。宏观微观经济政策目标,难以协调和兼顾。如公平与效率二者存在替换关系,实现公平会降低效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工资水平较高,成本上升,会引起物价上涨,不利于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6)政府干预容易形成权力集中,独断专行。甚至出现最大的国家垄断,扼制竞争。使基层负责人和企业劳动者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心。效率低于市场调节。

在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失灵声中,率先扛起对抗“凯恩斯革命”大旗的是弗里德曼货币主义与从其中派生的理性预期学派。随后供给学派也应运崛起。八十年代英美保守党先后上台,发动了以古典主义为基础的经济改革,最初取得一些成功,后来却逐渐退色。作为经济自由的代价,带来了资产、收入分配的恶化和社会的分裂;并且因金融自由化等影响而引起的财政赤字、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失衡大大动摇了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基础。为摆脱困境,里根、布什任期内曾程度不同的采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措施。民主党克林顿入主白宫,强调政府干预重振经济。后凯恩斯主流派又受青睐。

由上不难看出,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思潮此伏彼起,二者相互更替。而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从来没有纯粹的自由市场,也不是完全的国家干预,总是二者程度不同的结合。纵观经济思想史,其主线就是自由与干预按照不同比例的组合。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到建立,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

首先,是传统观念的转变。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保留商品经济,而市场经济则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其实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市场经济是一个高度社会化商品经济的概念,是基本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后才出现的,是商品经济的一种比较充分和典型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属于比较抽象的本质的内容层次,市场经济则表现为具体的现象的形式层次。商品经济更多地注重扩大商品生产及其等价交换关系,市场经济侧重强调市场机制对社会生产和社会劳动的调节作用。商品经济是从生产的目的上相对于自然经济来说的,市场经济则是从资源配置上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两个范畴的缘起在历史上虽有先后,现时基本属于同义语。

至于市场经济是否只属资本主义所特有?在西方经济学界也有歧议。弗莱堡学派认为,资本主义只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历史形式,是市场经济的变态,资本主义并不能表达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他们运用把理论抽象法和历史分析法相结合的“显著特征提炼抽象法”,分析了以往的经济过程,抽象出一切社会共同的,最显著的特征是,任何经济制度下的生产过程都是由计划来控制的。因而计划的形式就成为划分不同经济制度形式的标准。据此将以往经济制度概括为两种形式,即欧根所说的两种“理念的经济模型”:一是“自由市场经济”或“交换经济”,由众多的家户和厂商独立地制定计划,通过市场进行产品交换,整个经济过程由市场机制自动调节;另一种是“中央管理经济”或“命令经济”,即由中央机构统一地制定计划,通过行政命令对经济进行调节和管理。两种模式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历史上的一切经济制度都是这两种形式按照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

可见,弗莱堡学派的观点很明确,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正象邓小平同志1979年11月26日接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副总编时指出的:“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③1990年12月间又对国内几位负责同志说:“从理论上要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④

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还存在误区,主要有:

(1)将市场经济等同于商人经济。我国长期来是一个小生产的汪洋大海,由于传统惯性和思维定势使许多人至今没有搞清原始的小商品市场形态同现代商品经济的市场形态的本质区别。把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混同于商人经济,把商业资本的单一发展看成是现代市场的繁荣壮大。一提到发展商品经济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似乎就是大夥“下海”,甚至“全民经商”。于是党政机关翻牌搞“实体”,银行顺手办“公司”,铁道“卖”车皮,学校开商店,新闻有偿化。人们群起炒股票、房地产、兰花和名犬。就连进出口许可证、批件、免税指标、低息贷款都可买卖。也许以为脱离生产过程的交易本身就能独立地创造社会财富。其实原始的商业资本是产生并活动于简单商品流通领域,依靠贱买贵卖不等价交换和商业欺诈等手段聚敛财富;而现代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并为产业资本服务的。在流通领域除必要的运输、分类、包装、保管等业务外,其它活动并不创造价值只是实现价值。离开生产发展的商业活动,不但难以引导产业结构、技术形态和企业经营机制的优化,还有可能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空心化”与“泡沫化”。

(2)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建市场、招商引资。众所周知,凡有商品交换的地方就有市场,早在原始公社末期市场即已出现,而市场经济则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后才出现的一种形式。尽管市场是市场经济体制运转的轴心,但市场与市场经济毕竟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同一领域不同层次的范畴。市场经济比起市场,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更加丰富和广阔。由于认识模糊,目前大陆滥占土地增建市场成风。据初步统计,1992年全国市场设施建设投资突破百亿,是前六年的总和。仅以期货市场为例,经过各级政府批准,从事期货交易的商品交易所已达二十余家,正式开业和筹建的又有三十多家,从事期货业的经纪公司三百余家。实际上作为市场发展高级形态的期货交易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投机性,其建立必须具备严格的条件。英、德、日等发达国家,至今只分别设立了十多家期货市场,即使最早发展期货的美国也不超过二十家。金属交易所欧、亚各有一家,美国两家,我国目前已有六家。

另有一些地区和单位把发展市场经济、转变经营机制的“宝”全压在招商引资上。一哄而起,大肆圈占城郊耕地,名曰搞技术开发区,竞相以“特优政策”吸引外资,或浩浩荡荡地赴境外招商。结果不仅使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还提高了外商的要价和大批假外商的出现,也造成一些耕地的荒芜和闲置。

(3)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投机经济,就是巧取豪夺赚钱发财。于是,一些人钻现行体制漏洞的空子,寻租吃差价,或不择手段进行欺、蒙、坑、骗,在生产活动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置消费者死活于不顾;在事关国家百年大计的建筑行业中偷工减料;在经济交往中不守信用;在期货交易、证券买卖中提供虚假信息,等等,以谋取暴利。上面提到,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投机行为,赚钱发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但不管是资本家所获得的高额利润,还是交易所暴发户掠夺的钱财,归根到底都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价值的一部分,寓于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中,即使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也不得不重视使用价值的生产和维护自己的信誉。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否则在“惊险的跳跃”中摔坏的将是资本家自己。这些马克思早已论述得清清楚楚。而我们有的领导对此问题认识模糊,公开讲话有失偏颇。如某市有关负责人宣布,新建大市场将择8月28日破土动工,旨在“发又发”。这不仅助长了目前老百姓对“八”字的迷信,而且忘却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一根本目的。

(4)把市场经济等同于放任自流、无政府经济。误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意味着没有规则,无需管理,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随心所欲。所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说法即这种错误认识的体现。有些个体户漫天要价,造假贩假屡禁不止,甚至拐卖妇女儿童,贩黄贩毒……有的人因此被关进监牢或沉入“海”底淹死。一些地区各自为政,封锁割据形成诸侯经济。有的部门领导大撒手,放弃宏观调控造成失误。

实际上,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纯粹的市场经济从来没有过。二百多年前,斯密强调自由主义,反对用干涉市场的办法扰乱“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但自由放任式的政策在实际运作和理论上所遭遇的困难和激烈的争辩从未休止。二战前后资本主义各国为摆脱困境,程度不同地奉行凯恩斯主义,“让国家之权威与私人之策动力互相合作”,即萨缪尔森所说的“混合经济”,它源于市场经济的进化。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宏观调控已成为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与重要内容。格林沃尔德在其主编的词典中明确指出:“美国基本上是一种市场经济。然而美国仍有许多不受市场指导的活动,如许多农产品产量就是由政府规定的各植面积和所支持的价格决定的。”⑤原西德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则是依靠国家在道德、法律、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权力,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建立各种配套的经济秩序和社会保障,限制垄断,保护企业自由竞争。在日本,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一贯的,强硬的。主要采取政策诱导。同时政府与企业分工合作,共同谋求社会稳定,一致对外。这样,两国战后破败的经济很快恢复并发展,出现“奇迹”。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起飞,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学习日本的结果。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既不等同于商人经济、投机经济或无政府经济,也非简单地就是建市场,开公司。何况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上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很大不同之处。简言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将国家所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优势结合起来,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它决不只是孤立地发展商业,而首要的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不是简单地扩建市场,而是要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决不纵容投机、寻租谋取暴利,而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它决不是自由放任,而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我国在改革中潜存的问题和出现一些混乱无序,主要是政府和企业错位,企业“办社会”,政府办公司。“全民经商”是其集中体现。必须重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主体,还企业应有的经营自主权。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是进行宏观调控。相机抉择,运用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手段,辅之以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调节。让“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协同作用,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以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适度的通货膨胀率和就业率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注释:

①⑤〔美〕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75—276页。

②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317页。

③④引见于光远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第62、140页。

标签:;  ;  ;  ;  ;  ;  ;  ;  ;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