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演唱风格论文_邓青青

试论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演唱风格论文_邓青青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0)

摘要:享有“彩云之南”美誉的云南,山清水秀,阳光明媚,人杰地灵,历史久远,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滇南文化。勤劳的人民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着,创造出丰富的民间文化,例如独具风格的云南的民歌。

本文通过对《云南民歌》的创作特征,唱腔特点,以及歌词特征并结合影像资料和实际演唱对不同版本《小河淌水》的演唱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对该部作品的研究能够更加清晰透彻的了解云南民歌特点及演唱技巧。论文的结构第一部分从《小河淌水》的艺术特征着入从创作特点和唱腔特点与歌词特征进行研究;第二部分以不同音乐家演绎的《小河淌水》进行风格比较再结合本人表演感悟对该作品风格进行分析。

(一)《小河淌水》的艺术特征

在云南大学一个月亮高悬的夜晚下,尹宜公创作了著名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小河淌水》从产生起,犹如文学中“典型大于形象”的艺术魅力唤起了人们的共鸣。优美的旋律,动情的歌声不论是在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响起,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也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艺术家,各自都会由此产生对爱情、幸福生活的追求和美的感受。《小河淌水》不仅仅只是云南单一民族的民歌,而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晶,是各民族世世代代的热恋着的情人们的呼唤。因为云南各民族的生活不是单一的,它体现着多元文化的交汇。就如同王洛宾的西部民歌,很难说它属于哪个民族。

《小河淌水》整首歌从头到尾只用了五个音,五个乐句组成,羽调式。全曲都是气息支持,声音的控制,高低的走向,轻重缓急。从羽音到上行级进的角音,再下行回到羽音。此曲回环起伏、荡气回肠,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清纯、羞涩、妩媚、柔婉是本曲的特点。歌的开头使用了起兴的手法,这也是山歌,也就是云南的弥渡山歌所惯用的手法。这首歌曲演绎了美声的唱法、民族的唱法。演唱的方式也有了独唱、对唱、合唱、童声演唱、无伴奏无旋律的合唱。

云南弥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狭长地形。地貌分构造剥蚀山地、切割中山峡谷山地、溶蚀中山峡谷山块、山间断陷盆地四大类型。独特的地理环境造成看起来很近,走起来很远的状态,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以唱山歌的交流方式传递着信息。所以才会产生出像《小河淌水》这样的曲调,曲子一开头便是一声“哎”一声遥远的呼唤般的声音,仿佛从天边飘来,把人带到了美妙的意境中去。“哥啊哥啊!”的呼唤是全曲高潮的地方,柔情万千的呼唤,情真意切的呼唤,情绪一定要饱满、在演唱时感情要真挚、内在,歌声要向小河流水那样流畅,音色圆润甜美。 全曲的音量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创造一种歌声由远及近,逐渐流向远方的意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由于这首歌音区较高,音域较宽,所以全曲自始至终应以气息支持着声音的高低走向和轻重缓急。在强调头腔共鸣的同时,还应加强整体共鸣的运用。为了表现少女的纯情,声音要甜美柔和,明亮圆润,吐字要亲切清晰。要以内在的丰富感情,刻画出悠然缥缈、情谊无尽的意境。

(二)《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

音乐艺术始终来源民众,高于民众生活。一首民间歌曲,往往有多种流传,被称为“东方小夜曲”的《小河淌水》流传着很多不同的版本,该曲最初由著名歌唱家黄虹演绎,虽然采用当地语言来演绎该歌曲,听起来土里土气的发音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最原始的韵味,用最直接的方式演唱,给观众最纯真的感受。黄虹是解放后把《小河淌水》唱响,并唱遍全世界的第一人。她演唱时发音、吐字和韵味上的表现,使歌曲流畅感人,形成了自己柔美而不纤弱,奔放而不强直,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她那优美的歌声,就如小河淌水缓缓流淌在我们心里。后来李谷一,宋祖英,龚琳娜等艺术家都相继演唱表演过该曲,特别是宋祖英在金色大厅举办个人音乐会时就演出了中国民歌作品《小河淌水》因为考虑到听众大多数外国观众的原因,则用美声方法与民族声音结合演绎了该作品,声音明亮而柔和悦耳,表现力丰富以轻松,优美,抒情为特点。甜甜的滋味让在座的听众都陶醉着诗一般的情境。在演唱技巧上合理自如的运用气息和共鸣,拥有优美音色的她把这首歌最具魅力的地方表达的近乎完美,抑扬顿挫、悠远深长,深刻准确地演绎到极致。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也学习了《小河淌水》这首作品,从演唱这首作品的过程中个人认为呼吸在作品演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在歌唱时有好的声音就必须有良好的呼吸做支持,有了好的呼吸歌唱才会流畅,歌曲的情感才会得到更好的表现。美声唱法要求演唱时呼吸要深,而民族唱法跟“美声”相比相对要浅,这样会让高音不够饱满、丰富。要做到完美那就在“民族唱法”的呼吸基础上加入“美声唱法”的呼吸方法,歌唱时声音就会显得流畅,饱满、纯净、松弛、圆润、柔美有弹性。因此在民族的歌唱中借鉴“美声唱法”的呼吸就会使唱出来的声音具有穿透力。《小河淌水》开始时的“哎”字就可以在“民族唱法”中加入“美声唱法”的呼吸元素,这就完美的演绎了这首歌的开场白。《小河淌水》要表现的是阿妹对阿哥发自内心爱的呼唤,是阿妹对阿哥的思念在内心强烈的呐喊,这样丰富的情感用“民族唱法”来表现显得很弱,而“美声唱法”则不然,它利用窄母音宽唱来解决了汉字在歌曲中遇到的发音问题,这样一来口腔开了,口形成“0”形,歌唱时的咬字与吐字的问题迎刃而解,利用这样的方法发出来的声音就丰富结实多了。《小河淌水》在舞台上应该用圆润甜美,柔刚并济,有强有弱的歌唱特点诠释作品。

作者简介:邓青青(1994年8月—),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声乐表演。

论文作者:邓青青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试论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演唱风格论文_邓青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