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在地下室建筑日趋渐多,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从每一施工环节进行加强。地下室底板施工是现代化建筑工程中关键性施工部分,其直接关系到工程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建筑工程中地下室底板的防水问题受到了各方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下室底板施工常出现的问题
地下室的施工环境与普通建筑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都在地下作业,且工程量较大,底板是其中最核心的施工环节,其整体质量极易受到原材料、施工技术的影响,从而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1施工底板渗漏问题
通常地下室底板发生渗漏问题是由于主体建筑完成施工后其基础地基失衡所致,一般情况下基础地基失衡即地基不均匀位移或沉降,因为这一现象的存在,导致地下室基础底板渗漏渗水问题,对地下室后期投入使用不利。另外还有一次性浇筑混凝土也会引起渗漏现象,因该行为易造成空气等多重物质与混凝土产生物质变化,比如荷载、温度等因素、混凝土自身的收缩性、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或施工过程敷衍应对、偷工减料所致混凝土开裂,均会诱发底板渗水渗漏情况。
1.2底板混凝土配合比例不合理
混凝土是底板施工中最常使用到的原材料,如果其质量存在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底板的平整性和承载能力,如存在裂缝、变形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地下室整体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底板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是当前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典型代表,其配合比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性能、强度等,如果出现过于浓稠的混凝土,不仅会增加工程整体投资,还可能会引发施工设备出现故障等问题;反之,则强度无法达到地下室建设要求,降低其质量。
1.3施工底板砼的养护不科学
养护地下室底板砼是增强底板混凝土结构质量使其达到规定强度标准的强力保障,然而,在砼养护的实际过程中,由于对时间控制不合理,养护时间远远达不到规定的标准时间,造成砼结构强度性能普遍较低,无法承受地下室预期设计荷载,最终诱发变形裂缝问题,严重不利于地下室底板质量提高。
2、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下室底板施工技术分析
地下室底板施工的主要程序有:施工准备→模板施工→钢筋安装→混凝土施工→垫层施工,每个施工环节所使用到的施工技术和工艺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环节具体要求,选择最恰当的施工工艺,确保地下室底板施工的有效性。
2.1选择恰当的防水涂料
在建筑工程的地下室底板施工中,可以使用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来提高底板施工的质量,其流程就是先做好基层处理,在施工前必须清理基层上的垃圾、污水等杂物,保持基层表面的干净平整;然后对于裂缝、施工缝等处,就需要采用专用浓缩剂和1∶2水泥砂浆拌合物进行抹平与搓毛,并且在施工中还应该提前半小时对混凝土面浇水湿润,保持墙面湿润;在地下室底板施工中,其制浆采用的材料必须有出场合格证,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材料过期以及结块、受潮等,就该立即严禁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的操作中,应采用自来水严格按要求计量拌制,其中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与水的比例为1∶0.4。具体施工中,一般涂刷两遍,其涂刷用料量应控制在厚度在1.2mm,0.8kg/m2~1.0kg/m2材料为最佳,并且在涂刷时要严格按试刷厚度来进行操作;在涂刷防水涂料中,可以先用软毛刷把锚杆根部细部涂刷,确保凹凸处可以满涂、厚薄均匀。在涂刷好之后,还应该采取遮光挡风措施,这是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的水分流失,随后再根据现场温度、湿度对防水涂层终凝之后的3h~4h进行养护,养护期间内还应该严禁碰撞防水层。
2.2地下室钢筋安装
钢筋是地下室底板中最主要的承载材料,在进行底板施工中,钢筋的需求量大,因此,须重视底板钢筋的安装过程,一般采用穿插技术,该施工技术比较复杂。首先,对钢筋的施工位置进行科学确定,防止出现底板施工过程中钢筋移位的现象,为其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保证;其次,按照规定的绑扎顺序,从承台到地梁,依次进行绑扎,应注意合理地错开位置;接着,铺设底板下层钢筋材料,全面分析底板整体的受力情况,确定钢筋下层的铺设层次,并研究底板主钢筋的位置,借助梅花绑扎的方式,绑扎底板中间位置的钢筋和底板外部位置钢筋交叉点,如果底板钢筋受力方向是双向的,就可以使用满绑的方式。当绑扎底板的底排钢筋时,需要借助垫块等零部件来支撑,并采取梅花绑扎的方式。固定下层底板的钢筋时,可使用马凳,固定下层钢筋之间的连接点,完成绑扎工序后,应全面分析钢筋受力情况,确保其满足相关标准。
2.3地下室混凝土施工技术
科学合理地配比混凝土,尽量达到结构稳定持久、质量性能高于地上建筑和不变形、裂缝的要求,同时配合比还需与地质条件差异性相结合,尽可能与地下室底板施工保持高度匹配,注意必须是在大量试验之后才能投入施工使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将混凝土最高升温最大化地降低,尽可能减小其内外温差,对温度应力进行有效控制,以避免底板产生裂缝变形的问题,此外更需要注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促使单位水化热、混凝土浇筑温度降低到施工要求程度,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控制混凝土温度的目的。此外,还有做好混凝土防水施工。在建筑的地下室底板施工中,应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可以在防水混凝土中掺UEA-W防水剂,并控制好混凝土中的水灰比,使得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性做到最优化;还应该控制好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选择合适的水泥用量,在确保混凝土的强度下,还应控制好制砂率,确保混凝土中的砂含泥量不大于30%,而且其泥块含量也应该不大于1.0%。在混凝土防水施工中,冲洗干净施工缝,铺上一层20~25mm厚的水泥砂浆,做好施工缝的防水操作。
2.4使用聚乙烯丙纶高分子防水卷材进行施工
在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施工中,可以采用聚乙烯丙纶高分子防水卷材,首先认真清理基层的尘土杂物,确保铺设卷材防水层前基层的平整度;还应该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粘结材料,铺贴对于卷材的加强层,而且确保固化后粘结料的厚度至少为1.3mm。地下室底板施工中,在结构底板垫层混凝土部位,不应露底、堆积粘结料,采用满粘法进行顶板部位施工,采用外墙外防外贴法进行侧墙施工。在聚乙烯丙纶高分子防水卷材施工中,其中应确保卷材与基面、卷材间粘结的紧密和牢固;在卷材搭结处接头处的粘贴应该确保牢固,在聚乙烯丙纶高分子防水卷材铺贴中,对立面防水层应采取防下滑措施,在铺贴地下室底板使用双层卷材时,其中的上下两层以及相邻卷材接缝应该确保错开1/3幅宽,尽量避免两层卷材相互垂直铺贴。在卷材防水层合格验收之后,还应该做好防水层的养护工作,而且施工人员也应穿软底鞋,从而防止对防水层卷材的破坏,其防水卷材在粘贴后的24h内也应该做好防雨措施,有效避免防水卷材的损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土地资源日渐紧张,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利用空间资源,人们不仅将建筑物向高空扩展,同时也在向地下扩张,在现代的建筑物中地下室已经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建筑结构。地下室底板施工中,应该做好每个施工环节,认真规划组织底板施工中的功能结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简析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施工裂缝控制技术[J].袁凯.建材与装饰.2016(32)
[2]厚3.5m的混凝土大底板施工技术[J].施红健,王志强.建筑施工.2013(11)
论文作者:刘庆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底板论文; 地下室论文; 混凝土论文; 卷材论文; 钢筋论文; 防水层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