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孙娟 柳明仁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吉林省延吉市 133001)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威海某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至10月收入院的卒中患者,共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组,即联合组和电针组,各50例。两组患者按照,联合组行早期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合并电针疗法,电针组在卒中单元治疗基础上仅实施电针疗法。比较两组康复训练前及训练6周后的Barthel指数(BI)、Brunnstrom分级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6个周的康复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Brunnstrom分级与BI评分均优于电针组。结论 两组方法对患者康复效果均有影响,早期(病情平稳48-72 h后)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更为显著,可提高临床康复疗效,促进偏瘫患肢恢复,尽早回到正常生活状态。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电针疗法;康复效果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常见慢病[1],“四高”是它的显著特点。根据我国相关数据统计,卒中发病率为120/10万,死亡率为120万/年,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活动,减轻精神压力,改善功能障碍,采取积极有效的康复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对100例患者采用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联合电针的疗效观察,取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来自威海某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入院的100例卒中患者,入选条件均为首次发病,经头颅 CT或 MRI检查可做出明确诊断,均符合我国卒中诊治标准[2]。随机分为电针组(50例)和联合组(50例),卒中类型均为脑梗死。联合组中男患者占30例,女患者为20例,年龄在40-72岁,平均年龄53±4.6岁,肢体偏瘫左侧占22例,右侧占28例。电针组中男患者占32例,女患者为18例,年龄在39-69岁,平均年龄52±3.5岁,肢体偏瘫左侧占24例,右侧占26例。采用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见下表1。

1.2 治疗方法

入院病人按照神经内科卒中单元基本治疗方式进行药物治疗,如应用甘露醇、银杏叶提取物降颅内压、改善脑循环,应用醒脑静、神经节苷脂活血化瘀、营养神经。根据病情进行溶栓治疗。有数字统计,5%脑卒中患者可呈进展性发展,因此待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48-72[2]小时后即可给予早期康复疗法。

1.2.1电针疗法

取穴:头部取穴以四神聪,百会为主;上肢选取手三里,极泉等常用穴位;下肢选取髀关、血海、委中等,根据患者症状加取肢体穴位[3]。首先用棉签消毒所取穴位,有针感后快速插捻。接通 KWD-808Ι型脉冲针灸治疗仪,连续波,调至频率1-2 Hz,电流强度以肢体出现麻胀和抽动感后患者可耐受为宜,每次留针时间为30 min,每天一次,不间断针刺5 d[4]后停针休息2 d,6周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及一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1.2.2偏瘫肢体综合训练

(1)良肢位的摆放[5]: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卧床时间长易发生压疮,因此,床上翻身训练既可避免压疮发生又可避免患肢长时间压迫,待患者由坐位到站位转移平稳后即可进行床椅转换训练;(2)患者前期训练过程应从仰卧位的被动活动开始练起,同时训练患者的长坐位,当患者达到坐位二级平衡的时候即可进行站立位训练,站立由双脚支撑,双手握住栏杆或由患者家属辅助站立,待站立位平稳后,可行小范围的重心转移训练

1.3治疗效果

1.3.1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由相同两位康复师和康复护士进行单盲评定共同完成。首次评定在康复训练前24 h内[12],末次评定在康复治疗6周后,采取 Brunnstrom对康复训练前后进行分级评估,Barthel指数(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得数据以( ±S)、X2、t检验及百分率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康复训练后两组有效率均提高,治疗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4%。治疗组临床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电针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现如今,随着卒中病人数量的逐年上升,其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愈来愈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临床病人多为一侧或双侧肢体偏瘫,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甚至丧失。一些资料显示,受损神经可通过代偿机制完善发出指令,而功能代偿则需要建立在早期康复的基础上才能发挥脑的可塑性[6],一般情况下,患者在1-3个月的训练时间内即可恢复至最大限度。综上所述,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更为显著,可增强临床疗效,改善偏瘫肢体活动障碍,早日回归社会活动,减轻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魏霞.常见慢性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7,16(3):337-338.

[2]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3]张万青,张小红.早期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4,23(18):37-39.

[4]付燕,刘经星,王德利,等.电针联合肢体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6):1743-1744.

[5]罗晓萍.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4,32(4):159-160.

[6]刘娅慧.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77-278.

论文作者:孙娟 柳明仁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早期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孙娟 柳明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