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_庞慧燕

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_庞慧燕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 成都 610225)

摘要:随着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了让老年群体能有个安宁、愉悦的晚年生活,满足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成了最主要的内容。老年社会工作者介入则有利于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制的差异,社会工作者介入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参差不齐,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研究方法等概括性地、系统地分析老年社会工作者介入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现状,结合笔者自身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提出建议,更好的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促进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助力。

关键词:老年社会工作者;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


一、引言

目前,我国社会结构处于转型中,社会发展不断变化,从而促进社会呈现出多样性、异质性、复杂性的特点,使得我国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多元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深刻反映了我国城镇制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存在差异。精神文化是人类意识形态的集合,体现了人们对伦理道德、美好生活、精神文明和自我价值的追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成为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老年社会工作者介入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助于全面了解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状况,提出相关建议,推动老年社会工作向前迈进。

二、老年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性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前两者为低级需求,后者为高级需求。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则属于高级需求。老年群体因为退休或者其他的原因退出了之前的生活圈子,原有的社会网络被打破,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改变。如何满足老年群体新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有意义、有信心度过晚年生活,达到身心愉悦、修身养性的目的,这对老年社会工作者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具有深远的社会性意义。老年社会工作者介入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缓解老年群体因突变环境的负面影响,拓展社交,结识同辈群体,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助于解决老年群体因为孤独而带来情感支持问题,改善老年群体精神和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安详度过晚年。此外,社会工作者介入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为促进老年群体精神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三、老年社会工作者介入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现状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服务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城镇老年群体的知识文化水平、经济生活水平及娱乐休闲意识普遍较高,他们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有一定的要求和目标即重视健康和品质。在服务内容参与上,他们表现出极大地激情,积极参与,高度融入;在服务形式上,无论是技艺切磋、沙龙、学术讨论亦是技能培训,他们踊跃参与,认真对待。在服务效果上,在某些领域,有的老年人是佼佼者,他协助社会工作者一起开展服务,把服务效果最好的一面给大家呈现出来;在介入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各方面的能力,激发他们参与服务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服务效率和效果最大化,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更多的是充当协调者的角色。

虽然城镇各方面相对较好,但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服务时 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设备设施没有及时更新处理。有些老年群体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喜欢球类运动,但有些球场由于长期风吹日晒,其设备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室内球场相对容量不足,服务活动也难以进行;二是休闲娱乐场地不足。广场舞在老年女性群体逐渐兴起,参与到广场舞的老年群体越来越多,但固有的公共领域比较少,导致老年社会工作者开展有关的服务时难以顺利进行。曾有多个新闻媒体报道过“由于场地使用权问题,老年群体和青年群体产生冲突”这已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四、老年社会工作者介入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对策

1、完善老年群体活动场地和设施

老年群体的活动场地和设施设备的完善和健全需要多个主体协调合作。虽然这些场地和设施的直接使用者是老年群体,但他们是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社工需要对他们负责;同时,政府和社区等也要对社工社工负责,层层递进,共同为老年群体服务。在宏观层面,有关的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文件,制定有关的法规政策,在制度机制上给老年群体活动场地和设备设施提供保障;中观层面,社工机构应按照政府下发的文件制定合理有效的规划,协调好与其他部门或单位的关系,链接必要的资源,为社会工作者开展老年精神文化需求服务提供有力的条件。社区街道办等应根据政府的文件做到有章可循,依据相关的文件制定符合老年群体精神文化方面的条例、规定,统筹协调社区内公共资源,让老年群体有属于自己的活动场地和设备设施;微观层面,社会工作者在制定精神文化娱乐方面的服务之前先评估社区内的公共资源的好坏及使用情况,结合评估结果开展合理的服务。社区居民等广大个人要细心爱护社区内的公共资源,不争抢、不破坏、按顺序使用,公共维护大家的资源。通过多个主体一起推动,社会各个阶层携手全方位、深层次地增加老年群体活动场地的覆盖率,提供其使用率,为老年群体提供充裕的公共资源。

2、创新服务形式,灵活运用

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层出不穷,虽然老年群体已经退出社会历史舞台,隐居大后方,但是他们有使用电子的产品的权利和渴望使用电子产品的意识,所以,老年社会工作者服务前期做好充分准备,创新服务形式,灵活运用各种资源,开展具有新时代新科技的服务活动。如针对“微信、微博、QQ”等软件需求的老年群体开展技能培训班;针对摄影、DV等设备使用需求的老年群体开设专业课程。此外,有些老年群体有充足的经济和充沛的体力,对游山玩水有极大兴趣和需求的老年群体,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当政策倡导者,向政府部门提供倡议,在经济上大力发展老年旅游产业,制定相关的监督机制,为老年群体满足旅游需求提供保障;社会工作者亦可充当资源连接者,为有需要的老年群体链接安全、可靠的旅游资源。社会日新月异,但社会工作者也能做到与时俱进,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技巧为老年群体提供最新的精神文化娱乐方式,满足他们各式各样的需求,为他们跟上时代步伐、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提供丰富的选择。

五、结语

每个人都会经历年老这个阶段,伴随着老年群体队伍的逐渐扩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对老龄人口生存质量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老年社会工作者介入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助于他们调节自身精神面貌,修身养性,老年群体精神风貌,从而提高社会工作服务质量,有助于进一步促进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推动老年社会工作事业逐渐成熟完善。政府和社会应当更多地关注老年群体精神生活,增强老年群体晚年生活质量,降低老年人自身孤独感和提升幸福感。老年人整体良好的精神面貌不仅能反映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还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水平,促进社会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冀云.中国城乡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分析[J].中国社会工作,2018(17)

[2]从汝敏.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安徽省的调查数据[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20(02)

[3]刘斌志,郑先令.论老年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及培育策略[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3)

[4]张诗梦.老年社会工作介入社区低保老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实务研究——以长春市H社区低保老人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8(35).

作者简介:庞慧燕(1994-),女,研究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论文作者:庞慧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_庞慧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