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论文_蒋润红

曲靖市马龙区中医医院 云南马龙 655199

【摘 要】目的:分析儿童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后合并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与治疗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对照实验分成两组,对照组为无合并心肌损害组,实验组为有合并心肌损害组。分析两组患儿的脱水程度、病程发展情况、腹泻次数等临床表现。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脱水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腹泻次数没有太大差异;实验组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病程比对照组高1.43天;代谢性酸中毒,血钾、血钠指标均没有对照组无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好。讨论:儿童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会引起儿童体内水电解质发生变化,酸碱平衡紊乱,还会对患儿的心肌功能造成一定损害,其影响机制可能和患儿自身的免疫能力等有关,还需广大医疗界学者深入研究。

【关键词】儿童;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导因素,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其致病机理是先侵犯婴幼儿的肠绒毛,造成婴幼儿肠胃功能紊乱,导致病理性病变。根据研究调查可知,我国每年都会有1000万例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并且年龄都在5岁以下,轮状病毒肠炎除了消化道症状外,还常引起心肌损害和病毒性心肌炎,严重的会猝死[1]。因此,研究儿童感染性轮状病毒性肠炎对其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与预防治疗措施,是医院儿科的重要任务,以下就对儿童感染性轮状病毒性肠炎对其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均具有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特点,且粪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根据对照实验分成两组,对照组为无合并心肌损害组,实验组为有合并心肌损害组,实验组患儿有119例,对照组无合并心肌损害患儿有81 例。其中,实验组中有合并心肌损害的男患儿为63例,女患儿为56 例,实验组患儿的年龄都在0~4 岁之间,平均年龄是1.4岁;对照组无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中男患儿有45 例,女患儿有36例,年龄均在0~5 岁之间,平均年龄是1.5岁。排除以下情况研究对象:患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已经患有心肌炎患儿、心律失常的患儿、有肝肾系统功能障碍的患儿和患有其他免疫性疾病的患儿。根据两组患儿基本资料的比较,计算P值远远大于0.05。

1.2 方法与指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进行基本的身体指标检查,包括患儿心率和血液成分,包括:患儿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比例等,还要记录患儿的病程、腹泻次数、血钾和学钠指标水平、患儿代谢性酸中毒概率等。合并心肌损害的诊断标准:利用心肌酶谱检查患儿的心肌肌钙蛋白I含量和患儿的肌酸肌酶同工酶含量,如果均超出正常值范围,并且患儿心电图存在ST-T 波改变、心脏彩超提示心脏增大或者患儿心脏局限性运动减弱等异常现象,就可以判定患儿合并心肌损害。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应用的全部数据都统一计算单位,并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有效排除人工计算的各种误差。如果计算结果P值大于0.05,说明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如果P值小于0.05,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实验的P值均小于0.03,因此,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患儿代谢性酸中毒、血钾和血钠对比

2.1 比较两组患儿的脱水程度

对照组无合并心肌损害组患儿中7例中/重度脱水,实验组有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中有19例中/重度脱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过程中,对照组平均每日每个患儿发生腹泻的次数为4次,实验组合并心肌损害,平均每日每个患儿发生腹泻的次数9次,P值小于0.05,因此,具有研究意义。

2.2 两组患儿的代谢性酸中毒、血钾和血钠比较

由表1可以得知,实验组患儿发生代谢酸中毒的有71例,对照组中发生代谢酸中毒的患儿有35例,其P值小于0.05;对照组患儿的血钾指标优于实验组患儿的血钾指标;对照组患儿的血钠指标也优于实验组患儿的血钠指标。

2.3 两组患儿的病程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病程为6.82天,对照组患儿的平均病程为5.39天,P值小于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腹泻次数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病程比对照组高1.43天;代谢性酸中毒,血钾、血钠指标均没有对照组无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好。

3 讨论

根据对医院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就诊的频率可以看出,轮状病毒性肠炎在秋冬季节极易感染,这种肠炎发病非常快,并且变化迅速,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患儿严重脱水,还会引起患儿体内酸碱失衡,严重的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在近几年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并发症中已经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发症、心血管系统感染并发症、泌尿系统感染并发症等,还会对患儿的心脏等器官造成严重的功能损害,引发心肌炎。

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体格检查中难以发现心肌损害问题。建议患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孩子都尽量完善心肌酶,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检查,以尽早发现心肌损害,及时营养心肌细胞治疗。对于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要注意及时补液,避免患儿发生酸碱失衡、脱水等情况,但要注意补液速度的调整,既要达到补液效果,亦不能因补液太快而引发心衰。目前,治疗心肌损害常用的就是用营养心肌治疗法,等到患儿病情得到控制后,再检测患儿体内的心肌酶水平。实验组有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心肌酶全部发生异常,患儿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的长,根据实验结果显示,其P值小于0.05,心肌损害会对患儿病情的康复造成影响,病程的延长、电解质的失衡、脱水程度的不同、腹泻的次数等临床问题始终是患儿病情康复过程中必须关注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医学界认为轮状病毒血症是引起肠道外感染的主要因素,小儿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比大孩和成人更加容易发生感染,造成重要器官损害现象。

综上所述,儿童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会引起儿童体内水电解质发生变化,酸碱平衡紊乱,还会对患儿的心肌功能造成一定损害,轮状病毒性肠炎造成心肌损害的原因可能是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合并不同程度的脱水,心肌供血不足,低氧,导致患儿体内的心肌细胞缺血、水肿甚至是细胞坏死及OFR生成增多,引起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最终加重患儿心肌细胞的损伤。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的引发机制还有一种理论是心肌细胞是轮状病毒的靶向器官之一,所以感染轮状病毒后易导致心肌损害。目前,我国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依然处于探索中,还需广大医疗界学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蕊蕊,刘晓东,栾孟福,李田华,刘茜.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04):425-427.

论文作者:蒋润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儿童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论文_蒋润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