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狮身人面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奥秘_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现代企业管理“斯芬克斯之谜”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谜论文,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斯芬克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现代企业管理“斯芬克斯之谜”的提出和表象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人面狮身鸟翼的女妖,名叫“斯芬克斯”。据说她常蹲伏在路口悬崖上向过往行人提问:什么生物早晨用4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3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这个与提问者身体结构一样怪异的问题,就是流传至今的“斯芬克斯之谜”。

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也存在着类似令人困惑和发人深省的问题。如美国的韦尔奇就曾发问:“谁在上午是我的顾客,在下午是我的竞争对手,而到了晚上,却变成了我的供货商?”(李忠鹏,1996)。本人认为,如果把韦尔奇的提问视为企业外部或企业之间的斯芬克斯之谜,那么在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也有着类似的问题或现象,完全可以推而广之。例如就企业本身而言,什么企业既是有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实体,也是借调他人资源“四两拨千斤”的盟主、同时还是供人差遣利用的普通合伙人?在企业内部,什么人既是制定大政方针的决策者、又是承上启下的部门负责人、还是贯彻落实多项具体业务的执行人员?对企业的外部客户来说,他怎么既是消费者的同时还可为企业分担一定的生产职能?本文把诸如此类的问题,统称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斯芬克斯之谜”。

古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斯之谜曾使许多不能正确回答者未捷先死;也让道破其谜底的人一举成名①。同样,破解现代企业管理的斯芬克斯之谜,对企业和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遗憾的是,目前对这一问题尚鲜有人探究。本人认为:现代斯芬克斯之谜的答案与古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斯之谜谜底类同,实际上似应指具有多重性质、身份和关系的个人或组织,本人把这种具有多重性的个人或组织暂且命名为“互联体”(Inter Organization,其中的“Inter”,有“际”、“跨界”“之间”等含义,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前缀,目前使用频次越来越高)。

现代企业管理的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互联体”——具有普遍性,广泛存在于企业内、企业间和企业外部。例如,作为企业内部职员,目前大都是拥有具有决策和执行的双重身份和职能,跨职能跨环节的工作团队和集多项业务于一身的多面手;作为企业网络中的成员企业,虽然加入了集团,但它并未因此丧失其生产经营的独立性,它以特许经营等战略联盟等非一体化手段把外部资源整合进来,或以下包等虚拟经营等非产权转让手段把自有资源剥离出去(于宁,2004),成为“既是有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实体,也是借调他人资源四两拨千斤的盟主”;企业外部的客户在性质上不仅会扮演竞争对手和供货商等企业外部的多样角色,有时还能够渗入企业内部,成为企业不领薪水的员工,甚至是企业内的“影子内阁和虚拟总裁”,他们为企业义务工作,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产品研究开发、加工和销售,等等。

企业管理的斯芬克斯之谜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客观现象,在现实中也不乏其例。例如,英国的马狮公司原本是一个销售商品的连锁商店,通过与它的生产厂家如合伙人般地同谋共事,使自己又成了“没有工厂的制造商”,而为马狮供货的生产厂家也变成了“没有店铺的商店”。又如,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一家没有厨师、侍应生和收费员的“三无自助式餐馆”,客户在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通过投币从自动售食物原料机上选取适当的食品原料,然后使用餐馆的厨房设施自己烹调食物,吃饱吃好后付款离去。在这个“自作自受”的过程中,客户的角色也发生变化,其既是消费者,是来自企业外部的食客;又是生产者,是餐馆的义务厨师。《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把这类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生产者与消费者合二为一”的人,称为“产消者”(Prosumer)。还有,IBM公斯与苹果公斯,不仅是个人电脑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又互为通信产品和RISC微处理器的顾客。近来在国内一些行业出现的“一站式服务”中的“客户经理”、“综合柜员”和“个人理财顾问”等,一般都兼有一身多任(如“个人理财顾问”,既是业务员、又是情报员和咨询员)的特点,从事着从计划到执行、从垂直到水平的多项职能和业务。

(二)现代企业管理“斯芬克斯之谜”的成因和解读

首先,现代企业管理的斯芬克斯之谜是具有后现代性特征的管理现象,其成因和合理性可以用后现代社会消费者变迁和后现代哲学的“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解读。后现代(Postmodern)是一种思潮、主义、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和话语革命的理论和运动,是“对元叙述的怀疑”和“把现代的等级秩序颠倒过来”的解构(Deconstruction)。它“以背离或抛弃被认可的或传统的风格和价值为特征”,反对主体性、同一性和整体性,代之以非主体、非中心和碎片化,把具有社会规定性的内容化解为一种话语逻辑;主张“破权威”、“去中心”、“拆结构”,其原则和方法论是“天知道”、“大胆地闯”和“怎么都行”(Leotar,1984;等)。它和“现代性”(Modernity)的比较如表1。

表1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特征比较

注:“崇尚同一性和整体性”见张世英(2007)。

在后现代社会(postmodern society)的历史语境中,消费者却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代模式假定,消费者作为一个目标并处于静态的状态,他们接受了各种各样的产品,而这些产品相当于是通过营销活动射向消费者的子弹;在后现代社会中,消费过程正在成为一个生产过程,为了与消费者建立亲密的联系,企业更多的把自己特有的操作过程和系统(如设计,制造,装配,包装,会计,送货,结算等)向消费者开放。消费者已经不再单单扮演消费者的角色,同时也是生产者的角色(Stephen Brown,2006)。

“主体间性是在后现代哲学的花园里一朵永不凋零的鲜花”,它指的是自我和他人的“立场之可相互交换性”(胡塞尔,2005),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的关系问题。主体间性下的主体是超越主体任何一方、又包容了双方的“共主体”(Co-subject),其中的每个个体都处在“间性”的关系网之中。目前,“主体间性话题的回归”以及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发展态势也日益凸现,其“共主体”和共在互交关系的思想内涵及其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虎小军,2007)。把后现代主体间性和上述企业管理领域的“斯芬克斯之谜”比较,可以看到,企业管理“斯芬克斯之谜”谜底中的具有多重属性和关系的互联体,和主体间性思想意蕴和其中的“共主体”特征完全吻合!换句话说,企业管理领域中的互联体(企业和个人),不过是后现代哲学主体间性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其次,现代企业管理的斯芬克斯之谜现象是作为互联体的组织和个人所具有的社会网络嵌入性所致。嵌入性(Embeddedness)是指“‘经济的社会嵌入’,包括经济活动在社会网络、文化、政治和宗教中的嵌入”(格兰诺维特,2007)。网络嵌入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组织和个人都是嵌入在由行动者活动、行动者在网络中的关系形态,以及各网络资源间的联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里面。社会网络嵌入性表明,组织和个人行动者是处于由特定主体构成的具象社会网络中的经济组织,其具体的行为要受具体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这种社会网络中蕴含着可资利用的社会资源,可以形塑行动者和被行动者所形塑。研究企业和个人,必须考察它所嵌入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彼此之间的互动和效应。而这种互动效应之一,就是使这些嵌入于社会网络中的企业和个人的性质变得复杂和多样化,从而产生上述企业管理斯芬克斯之谜和互联体现象。

(三)现代企业管理“斯芬克斯之谜”的价值和意义

企业内的互联体可以突破科层制企业和分工界限,实现企业内部整合。传统组织范式可称之为“斯密/泰罗/法约尔瓶颈”(萨维奇,1998)。它是通过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为人设计了位置,泰罗的科学管理使人各就各位,法约尔的一般原则把人固定或束缚在位置上而最终形成的分工细致、层次分明的科层式组织。这种企业组织中的雇员是“单纯的人”、“组织框图中的囚犯”、“命令线条下的奴隶”。这种人会产生“行为刻板性”。“行为刻板性增加了不少组织对待客户方面的困难并且难以使客户满意——而使客户满意几乎是普遍性的组织目标”(皮尤,1995)。而作为互联体的企业员工,则是对这种“各就各位”式分工的整合和以这种分工为基础的现代科层企业的突破。

企业间的互联体可以引致企业边界漂移和网络化,实现资源外取。客户化企业的边界有法律意义和经济意义上的区分,通过客户内部化,在保持自身法律边界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经济边界发生扩大漂移,和其他企业的经济边界相互交叉渗透,形成互联网络,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半结合或准一体化的战略联盟关系和多企业构成的合作网络。由于这种网络不涉及各个企业法律边界的变动,所以其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既非市场上独立的交易者关系,也不是纯粹一体化企业内部的隶属配合关系,而是介乎于二者之间的特殊关系。所以,该网络一方面能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方式为执行产品差异化的分销点供应基本或标准的产品;另一方面又具有高度灵活性,能对个人顾客的订单做出迅速反应,快捷地提供个性化的成品。加之网络所包括的伙伴有纵向上的供应商、中间商和最终消费者,横向上的竞争者和互补者,所用的是多样化联盟或内部化方式。因此,它能够使企业以多种战略联盟方式在更大范围内吸纳外部资源和把自有资源虚拟出去,用有限的自有资源“四两拨千斤”,获得更多市场资源。

企业外部的客户互联体有利于实现顾客满意和企业盈利的多样化目标。客户满意是“既能让每个人既能为实现企业目标,又能为实现个人目标有效地做出贡献”(Robbins)的包容性目标。因为,客户是最具战略意义的外部环境要素和企业组织要素,作为“货币选票”的所有者,其选票的投向取决于客户是否满意。客户满意程度高,又会产生重复持续的“投票”和其他有利于企业的行为。企业就能由此直接或间接的获得利润和各种有形无形的长短期收益,从而使员工,股东和经理人都满意。而企业可利用客户互连体的双重属性,通过客户内部化,让其承担一定职能,首先可以实现客户满意的目标,因此也就保证了其他目标的实现。另外,客户内部化也诱发组织和个人价值观和目标的再造,使追求私利的机会主义者能够把个人私利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而且组织结构、战略、流程和文化都与目标一致起来。因此,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要减少,这有利于协调一致地开展让客户满意的经济活动,因而也主于实现企业赢利和增长的目标。

以上这些从不同侧面反映和实证了企业管理领域的“斯芬克斯之谜”的普遍性和合理性,也展现了破解现代管理新现象新问题的现实价值和富有生命活力的发展前景。它表明:现代企业管理斯芬克斯之谜及其所反映的多重性现象和发展趋势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和深入探讨的前沿管理课题。破解现代企业管理的斯芬克斯之谜,明确自身在互联体中的位置,善于识别、适应、建立和管理的多重关系,对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生存和发展,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王子俄狄浦斯猜出该谜的谜底是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同一个人。

标签:;  

解读狮身人面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奥秘_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