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的教学语言论文_朱光荣

谈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的教学语言论文_朱光荣

摘要: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语言;师生交往;共同发展

互动交流在数学课中出现的次数很频繁,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如果上课语言表达“生硬”,照本宣科,或措辞含糊,语病迭出,拖泥带水,漫无边际,都将失去课堂教学语言的审美感染作用。反之,准确、科学、简明、生动、幽默、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不但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还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数学教学语言要准确、科学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运用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准确、科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科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概念的讲解、定义、规律的表述必须准确无误。数学中的每个概念都有确定的含义,每个定理都有确定的条件,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务必清楚、准确、符合科学性,而不是凭自己的感觉和习惯信口开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运用定理,并逐步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任何“大概”“也许”“差不多”之类的模糊语言在教学中都有可能导致学生真伪难分,抓不住实质。在教学概念时,要帮助学生弄清它的外延与内涵。比如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指出它是“四边形”、它的特征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要强调其中的“只”字,如果去掉了“只”字,就犯了扩大概念外延的错误,把平行四边形也包括于梯形之中了。

二、数学教学语言要简明、精炼

《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是说,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始终要起着一个引路人、合作伙伴的作用。这就更加要求数学教师语言表达要简明、精炼,不拖泥带水,不翻来覆去,做到言简意赅。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而有的教师往往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误以为讲得越详细越周全越好,于是面面俱到,甚至重复多遍。却不知这种做法容易使学生反感,并且也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三、数学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标准》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众所周知,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数学和其他学科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为学生的认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让课堂变得有生气,适当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形象,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只有力求语言表达生动形象,才能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趣味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试想如果教师的引导能创设切合数学知识的问题情景,努力使抽象的数学问题生动形象,富于趣味,就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不知不觉地,迫不及待地进入教师所设想的思维天地里。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圆”的概念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我们的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而不是椭圆或其他图形?”,以此引发学生对“圆”和其他图形之间的比较,从而更能加深对圆的概念的理解。

四、数学教学语言要亲切、幽默

《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一种轻松、宽容、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让课堂焕发出活力。亲切的教学语言正是创造此种气氛的重要途径。亲切、自然的语言能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沟通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使课堂上呈现出和谐、愉快、轻松的气氛。纯粹的语言是如此,被称为“身体语言”的眼神、表情、手势更是如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做到和颜悦色、神态亲切,善于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眼神,就能使学生得到最直观、形象、真切的感受。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完新的知识。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用一种俏皮、含蓄、机智的方法,使人感到有趣可笑且意味深长,以此来启迪心智。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的方式,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

五、数学教学语言要情感充沛、富有节奏、语调适中

《标准》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课堂教学语言的节奏是在教师真挚的情感支配下,语调抑扬顿挫,语速轻重缓急。语调是语言的声音色彩,是语言表现的千变万化的外在声音形式。数学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对象来调节语言的节奏和转化语调。教学语言要做到快慢适中、高低适宜,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始终保持协调合拍。如果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及时,难以接受;速度过慢,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消极情绪;长时间的高腔,反复的强烈刺激,不但收不到预期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烦躁情绪;若整节课中教师的声音太低,学生听起来就感到吃力,同样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初中数学新课标的全面推行中,教师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实施者。教师对课改精神是否领会,课程内容传达能否生动有趣,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而语言则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的信息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锤炼自己的语言并进行运用,以达到新课标教学的效果,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石城中学 527300)

论文作者:朱光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  ;  ;  ;  ;  ;  ;  ;  

谈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的教学语言论文_朱光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