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论文_白斌斌

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论文_白斌斌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初级中学 716000

摘 要: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符号,是化学学习启蒙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化学用语贯穿于整个初中化学教材的始终,掌握了化学用语这一工具,能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因此,教师如何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化学用语是实现初中化学双基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 化学用语 教学

化学用语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它量多类杂,概念抽象且零碎难记,又容易出错,所以学生学习时往往会感到理解与记忆困难。而化学用语学习的好坏又直接与整个化学学科学习的好坏成正相关的关系。那么如何组织实施化学用语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一、 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要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化学用语,形成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用语尽可能形象化。趣味化.可将化学用语编成顺口溜以激发兴趣,提高记忆效果。如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书写方法用顺口溜表示为: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好方程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明;生成气沉淀,箭号来表明。顺口溜读起来琅琅上口,使枯燥难记的化学用语趣味化,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提高记忆效果,使学生更轻松、愉快地学习化学用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明确目的,理解内涵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大都喜欢实验,对感性的知识易接受,但对化学用语这种抽象的概念、符号则不易产生兴趣,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厌烦情绪,致使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给学生讲清学习化学用语的重要性、化学用语的丰富内涵。

三、提早渗透,分散难点

在前三单元的教学中,化学实验多,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到了第四、五单元,面对集中出现的大量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学生感到手足无措,甚至感到像背单词一样枯燥无味,从而使学习兴趣大减。针对这种情况,我总是在教学中提前渗透一些元素符号、化学式,使难点分散,学生则可顺利掌握相关知识,渡过难关。在序言课上,我就以五字一句的韵语教了学生前二十号元素符号: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同时及时向学生指出,掌握好元素符号是进一步研究化学的工具和必备手段。这样一来,学生就积极诵读、书写。到二、三单元教学时,可以陆续告诉学生一部分化学式和化学表达式,在以后的单元中再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就容易多了。

四、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集合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使学生更直观、生动地看到一些较难的理论知识。例如: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学中,由于分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把学生带入微观世界,认识分子的客观存在,使抽象变为直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又如在讲解气体的检验和除杂时,由于实验仪器较多,不便在课堂上将仪器摆出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此,笔者制作了相关的Flash课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自己动手连接仪器,增加其形象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用学习的化学用语解释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可以解开学生心目中的许多谜团,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皆化学。说明各种物质的组成、说明身边许多变化都离不开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从而让学生掌握化学用语。学习元素符号可要求学生观察各种瓶子上或包装袋上的标签,看矿泉水中含有哪些元素,可以介绍所学习的多种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如:钾离子在血液中含量过大心脏跳动速率变快,而Na+在血液中含量过大心脏跳动变慢;人体缺锌影响智力发育故有智多锌,人摄取铝过量使人变得反应迟钝;缺铁贫血,为什么食盐中要加碘,人体为什么要补充钙……这样,学生听得快乐、记得轻松。学习化学式时,先让学生回答肥料等包装袋的化学式是否认识、是否知道表示的意思;学习化学方程式时,要求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鸡蛋在石灰水中浸泡一会儿捞起可以保鲜的原因?盐酸滴到大理石地面为什么有气泡?影片《林则徐》中销毁鸦片为什么可以用石灰?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可以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应适时捕捉生成的资源,及时“刷新”教学方法,在化学用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严格要求学生在理解其涵义的基础上去记忆,在规范化书写的练习过程中去识别,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掌握化学用语。

参考文献

[1]吴星 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梁慧姝 郑长龙 著 化学实验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白斌斌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论文_白斌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