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价值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价值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李琴[1]2013年在《术前超声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难度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根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患者术前所获得超声(Ultrasound, US)检测指标,进行术前预测LC难易度的研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处理,以期建立客观、简便、准确率高的预测LC难度的评分标准,用以指导术者术前选择合适患者施行LC术,减少盲目性,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及降低中转开腹率。方法:连续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在普外科住院符合LC指征、拟行LC的患者1078例,将以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训练样本960例,验证样本118例。第一研究阶段(评分标准的建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案,术前应用超声检测资料: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胆囊颈结石嵌顿、胆囊结石个数、单枚结石最大直径、脐孔粘连、胆囊颈粘连及胆囊底粘连;术后登记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引流放置、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术后胃肠道反应、术后肛门排气。根据术后登记的9项评估指标,建立判别操作LC手术难易程度的标准,以此标准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0年5月~2012年1月间960例训练样本分为容易和困难两组,应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统计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导致LC困难的危险因素,然后对此些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分别赋值予各个危险因素,建立术前超声预测LC难易程度的评分模型。计算960例LC的综合得分,画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计算ROC曲线以下面积,评价该评分模型的效能,同时选择一个分值作为困难LC与容易LC的分界值,使敏感度和特异度最理想。依据得分由低至高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得分组困难LC及中转OC的比例。根据分组情况,建立评估手术难度的分级标准,提出手术医师技能分级标准。第二研究阶段(评分标准的验证):运用建立的评分标准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2年5月间118例验证样本进行评分分组,进行前瞻性误判概率评估,评价该评分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960例LC患者,术前超声诊断为胆囊结石者为811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801例与临床诊断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8.76%;术前超声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149例患者中,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149例与临床诊断相符,诊断符合率为100%;术前超声对胆囊良性疾病诊断总体符合率为99%。2.胆囊大小≥50cm2、胆囊壁厚度≥4mm、单枚结石最大直径≥2cm、胆囊颈结石嵌顿、胆囊底粘连、胆囊颈粘连,此6项超声检测指标在LC容易和困难两组之间相比,P值<0.05,差异有显着性,在本课题研究中被最终确定为导致LC困难的危险因素。3.根据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各危险因素(X)预测LC难度(Y)概率P函数:P=ey/(1+ey)Y=β0+β1X1+β2X2+βiXi=﹣6.966+2.624×胆囊大小+3.177×胆囊壁厚度+1.812×单枚结石最大直径+1.855×胆囊颈结石嵌顿+2.071×胆囊底粘连+2.375×胆囊颈粘连(危险因素存在时赋值取1,不存在时取0)。根据Logistic多元回归的特点,利用函数中各危险因素前的系数对各个危险因素进行赋值:胆囊大小(≥50cm2为26,<50cm2为0),胆囊壁厚度(≥4mm为32,<4mm为0),单枚结石最大直径(≥2cm为18,<2cm为0),胆囊颈结石嵌顿(是为19,否为0),胆囊底粘连(是为21,否为0),胆囊颈粘连(是为24,否为0)。4.统计960例LC综合得分,画出ROC曲线并分析,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Curve, AUC)为0.939,面积标准误为0.001,与完全随机情况下获得的AUC(0.5)相比,P值<0.05,差异有显着性,术前超声评分模型预测困难LC的可能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评分越高,意味着LC困难的可能性越大。AUC的95%可信区间为0.937~0.942,不包括0.5,也可得出相同结论。当术前超声综合评分取64分作为诊断截点时,得到最理想的一对敏感度和特异度分为87.7%和91.2%。5.根据960例LC患者得分,由低到高可大致分为4组(≥115分不存在)。其中理想容易组:0~26分;相对容易组:27~52分;相对困难组:53~78分;特困难组:≥79分。经统计分析,各个得分组之间困难LC病例个数差别,P值<0.05,差异有显着性,有统计学意义,说明4组难易程度的分组是合理的,且随着各组LC赋值后得分的增加,困难LC和中转OC比例逐步升高。根据评分分组情况,提出LC手术难度的分级标准。Ⅰ级:0~26分;Ⅱ级:27~52分;Ⅲ级:53~78分;Ⅳ级:≥79分。我们对本组实施手术的医师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医师技能分级标准:Ⅰ级适合LC手术经验不足50例的初学者;Ⅱ级适合具有50~300例LC手术经验的医师;Ⅲ级适合具备300~1000例LC手术经验的医师;Ⅳ级适合有1000例以上手术经验的医师。6.前瞻性误判概率评估118例验证样本,运用此评分标准,将预测LC手术的难易度与实际手术的难易度相较,5例误判,误判率约4.2%,其中理想容易组符合率98%,相对容易组符合率94%,相对困难组符合率88%,特困难组符合率100%,总体符合率达到95.8%以上,达到满意水平。结论:①超声检查对胆囊良性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LC术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②以超声影像学检查资料建立的术前超声预测LC难度的评分标准可以客观、准确的预测LC难度,指导术者合理选择LC病例,对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降低中转OC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罗丁[2]2002年在《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价值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胆囊良性疾病治疗新的“金标准”,但LC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① LC术后胆总管(CBD)结石残留率更高;② 较高的胆道损伤(BDI)率;③ 超过半数的BDI未能在术中得到确诊。术中胆道造影(LIOC)是提高LC手术质量与安全的有效手段。然而,LIOC本身存在着一些目前尚难以克服的缺陷。腹腔镜术中超声检查(LUS)技术的出现,为解决LC存在的这些问题及克服LIOC的不足提供了想像空间。然而,由于腹腔镜下手术动作轴向的相对性受限和手术操作空间的绝对性狭小,限制了LUS探头对某些方位上超声窗的利用。因此,LUS并不能简单地被视为传统术中超声技术的“腹腔镜版”。已有的文献中,LC术中的LUS存在着操作繁琐、对CBD下段显示率偏低、用于判断CBD下段的超声解剖标志实用性或可靠性差、对LUS在复杂LC中避险价值及其机制不明确、对LC术中BDI的诊断能力不肯定等问题,也很少介绍具体的扫描技术细节。本课题分叁个部分,旨在对LUS在LC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并试图改进当前LC术中LUS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部分:腹腔镜超声经优选单一超声窗全程显示胆总管下段在420例LC术中对肝外胆道系统进行了LUS扫描,旨在验证采用单一的超声窗和较为简便的扫描技术对肝外胆管,尤其是CBD下段全程显示的能力,同时筛<WP=5>选实用性更好并符合局部解剖的判断CBD末段的超声解剖标志。临床资料:420例胆囊结石病人,术前超声检查均未发现CBD结石。13例病人术前预测有隐匿性CBD结石,其中5例曾行术前ERCP,2例行EST取石,此5例病人LC术前均已判定CBD内无石。设备与方法:采用B&K Medical 8555型末端可屈曲式腹腔镜超声探头,经剑突下戳孔置入探头扫描肝外胆道系统。主要结果:1. 采用作者优选的单一超声窗和改进的扫描技术,LUS可对肝外胆管最难显示的部分CBD下段做出满意的全程显示,总的全程显示率达到96.9%,统计对比本组病人CBD下段的全程显示率较一些作者的结果有显着的提高。2. LUS检出9例CBD下段结石,7例为术前未能预测到的隐匿性CBD结石。3.① 由粗渐细的鼠尾状CBD下段;② 十二指肠第二段内侧肠壁;③ 胰头右侧缘外下侧;④ 十二指肠与胰头间低回声带的外下象限等4个标志的不同组合可作为判定CBD末段的超声解剖标志。结 论:1. 采用作者优选的单一超声窗和简便的扫描技术,LUS对肝外胆管,尤其是CBD末段可做出满意的全程显示。2. 作者筛选出的判断CBD末段的超声解剖标志实用性更强,也符合CBD末段的局部解剖。3. LUS可有效地检出术前超声未能发现的CBD下段隐匿性结石。4. 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与检查者的经验不足有关。此外,LUS对某些个体CBD下段的全程显示仍有困难。LIOC对这些个体仍有着特殊的价值。第二部分:LUS在复杂类型LC术中辅助地位及其机制的调查旨在评价LUS对复杂类型LC的辅助作用,并对LUS与LIOC在复杂LC中各自的避险机制进行初步的比较。<WP=6>临床资料:因胆囊管真实性可疑,肝外胆道系统解剖变异,叁角区严重病变,疑有BDI,LC术前或术中疑有CBD结石等原因而界定复杂类型的LC。在104例复杂类型的LC术中行LUS扫描设备与方法:同本课题第一部分。主要结果:1. LUS可清晰显示出肝外胆管。在胆囊壶腹、CD的参照下,术者可动态地了解LC术中胆囊壶腹、CD与肝外胆管之间"叁维"的解剖关系。2. 对于某些个体,在胆囊壶腹与CD的参照下,术者借助LUS显示的肝外胆管,可 "定量"地判断胆囊壶腹、CD与肝外胆管之间的间隙能否进行安全的分离。3. LUS检出1例LC术中BDI,提示LUS具有检出临床实际LC背景下BDI的能力。结 论:1. 在胆囊壶腹、CD等可直视解剖结构的参照下,通过透视LUS所显示的肝外胆管,术者可动态地判断胆囊壶腹、CD与肝外胆管间"叁维"的解剖关系,使具有潜在风险的叁角区解剖成为有客观预警标志的相对安全步骤,从而避免因肝外胆管的不可直视性而带来的BDI危险。2. 通过LUS对肝外胆管连续性的显示,LUS可对LC术中是否已酿成BDI作出初步的判断。3. LUS在复杂类型LC术中的避险机制与LIOC有所不同。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有术野中可直视结构的参照,因而其对肝外胆道系统解剖关系的描述是"叁维"的,对提高LC的手术安全性也更具意义。第叁部分:腹腔镜超声诊断腹腔镜下胆道损伤的实验研究应用LUS对5只动物共13处BDI进行了随机单盲法检查,旨在客观地评估LUS检出腹腔镜下BDI的能力。材料与方法:<WP=7>5只杂种山羊,LUS先行肝外胆道系统扫描以了解BDI制作前的解剖状态。与LUS检查无关人员在腹腔镜下制作BDI,每只动物具体的BDI类型和数目按随机原则确定。4只动物共制作13处BDI,另1只动物除不造成胆道损伤外,其余处理相同。LUS扫描BDI动物后,由BDI制作者与检查者行结果对照,评估LUS检出BDI的敏感性。设 备:同本课题第一部分。主要结果:1.LUS直接检出4只动物的8处BDI;间接判断出1处BDI;4处BDI未能检出。总的敏感率为69.2%(9/13),漏检率为30.8%(4/13)。2.在LUS直接或间接检出的BDI中,有肝外

嵇振岭[3]2005年在《微创外科新技术在肝胆外科的实验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学性胆囊切除”是一项新颖的技术。我们根据微波的生物热效应设计制作了双极微波电极:选择无水酒精及无水酒精叁氟醋酸混合液为硬化剂进行了家兔胆囊管闭塞及胆囊纤维化的可行性研究;并以香猪为大动物模型进行了“化学性胆囊切除”的技术方法研究;临床应用31例,取得较好效果。 材料和方法 实验一:自制直径1.8~2.0mm双极可弯曲微波电极,采用热模试验以评价掌握微波的加热效果和作用条件。将18只家兔随机分为叁组,每组6只。1组,微波作用条件30mA,20s,2组50mA,10s,3组70mA,6s。作胆囊造口术,置微波电极于近端胆囊管开口处,不同微波条件加热。 实验二:25只家兔随机分为A组(生理盐水)5只,B组(无水酒精)10只,C组(无水酒精叁氟醋酸)10只。手术显露胆囊,结扎胆囊管,胆囊内注入生理盐水或硬化剂,保留20min。B、C两组随机各半数胆囊底部剪口引流。 实验叁:香猪4只,气腹后由腹腔镜找到胆囊,右肋下胆囊底处作小切口,拖出胆囊底,测定胆囊基础压,微波电极分段热凝胆囊管近端,置胆囊造瘘管,压力控制下注入硬化剂,保留25min,引流观察。 实验四:临床应用31例,采用经皮内镜胆囊途径、微波热凝闭塞胆囊管、硬化剂加压灌注,并使胆囊造瘘、取石、闭塞胆囊管和胆囊硬化四个步骤一期完成。 结果 实验一:微波电极加热分布呈橄榄形。胆囊管热凝后胆囊造影见胆囊管闭塞。随访2~4周病理检查见热凝段胆囊管慢性炎症继而纤维化闭塞。1组可见胆囊管粘膜再生,周围肝组织纤维化局限。2、3组无粘膜再生,管腔完全闭塞,肝组织损害轻至中度。50mA,10s微波作用条件热凝闭塞胆囊管安全有效。 实验二:两种硬化剂均具有胆囊破坏、胆囊壁纤维化、胆囊腔闭塞的作用。随访5d时见胆囊壁凝固性坏死,2周时开始机化,4周机化基本完成,6周胆囊完全由胶原纤维组织代替。未引流者2例胆囊感染,粘膜破坏不全。硬化剂的毒副作用仅见胆囊床肝组织纤维化,邻近肝细胞变性(11/20),但肝脏功能无显着变化(P>0.05)。B、C两组肝细胞变性程度相近(P>0.05)。 实验叁:香猪腹腔镜引导下化学性胆囊切除术方法简单、直接、可靠。1号猪胆囊管热凝后3h胆囊造影胆囊管完全闭塞。2、3、4号猪热凝后胆囊内压均大于基础压。随访4~8周病检仅1例胆囊完全纤维化闭塞,余胆囊萎缩积液,粘膜残留,囊壁纤维化

闫卫锋[4]2016年在《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两种手术方式切除胆囊的疗效,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对于切除胆囊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四科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住的100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分析,这些患者共分为2组,其中纳入单孔组的为50例接受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纳入传统组的为50例接受叁孔腹腔镜手术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手术时间(70.4±20.5min Vs 66.8±16.1min,t=2.227,p=0.067)、术中出血量(23.7±9.5ml Vs 22.1±8.2ml,t=0.187,p=0.698)、术后并发症(1例vs 2例,χ2=0.344,p=0.558)方面,单孔组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组胆囊切除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费用(7950±1125元Vs 9580±1348元,t=2.912,p=0.007)、患者满意度(8.7±1.0 Vs 7.2±1.0,t=3.219,p=0.003)方面,单孔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这两种手术比较,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有效、可行,更具有微创性;美容效果更佳,住院费用低,患者更满意,极具普及推广价值。随着器械的改进完善及外科大夫手术经验的积累,单孔腹腔镜技术为外科手术的更微创化发展提供了方向。

谢德红, 陈大志, 李鹏, 李立新, 樊华[5]2008年在《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下肝切除、肝囊肿开窗及复杂胆囊切除等手术156例,手术中应用腹腔镜超声进行辅助检查,了解手术解剖入路结构及肿瘤分期。结果在19例肝切除及39例肝囊肿开窗手术中,腹腔镜超声在手术中标示重要肝内及肝外管道的走向及指导切除,在15例复杂胆囊切除中指导精确定位及进一步辨别可疑恶性占位。结论腹腔镜超声能够在腹腔镜肝胆外科手术中进行准确定位、指导治疗,对解决腹腔镜手术中外科医生触觉反馈减弱问题,提高手术效果有一定临床价值。

李彤, 庄仕华, 闫秀荣[6]1995年在《超声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附1885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报告了超声显像监测电视腹腔镜下切除胆囊1885例。结果,超声提示适宜腹腔镜手术1771例,占93.9%,延期手术95例,占5%,不适宜腹腔镜手术19例,占1.1%,而施行常规开腹切除胆囊。全部手术获得成功,未出现并发症。超声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筛选适应症起着重要作用。

徐华明, 徐旻, 戴小磊, 谢金[7]2016年在《腹腔镜下不同入路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观察腹腔镜下不同入路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9月苏州市中医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入路分为经耻骨联合上入路行LC组(A组)和单孔LC组(B组)。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的差异。B组手术时间较A组短,伤口满意度较A组高(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和肢体疼痛等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均升高(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胆汁漏和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耻骨联合上入路行LC对急性胆囊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创伤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陶有茂[8]2008年在《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实用性以及优越性进行分析,探讨防范风险和应对措施。方法:将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完成的60岁以上老年人胆囊切除术110例病人,进行比较、分析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LC)组(n=75),开腹胆囊切除(OC)组(n=35)及中青年LC组(n=175)的临床资料。病人根据意愿分为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两组,对比两组的手术疗效、安全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老年人LC及OC组并存病显着高于中青年LC组(P<0.01),LC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及中转开腹率两组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而OC组平均手术用时,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均显着延长(P<0.01),且并发症多(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老年病人更能凸显微创的优越性,但应根据老年病人的特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积极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正确评估麻醉与手术的风险,把握手术时机及技巧。

宋天豹[9]2010年在《非气腹与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与临床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指标如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例数、术后体温大于38℃和出院总费用等,探讨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GLC)较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何者更具有优越性。通过检测胆囊疾病患者血清的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6(IL-6)的浓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探讨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GLC)较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免疫功能方面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何者更具有优越性。从临床与基础研究两方面,探讨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GLC)与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60例胆囊疾病的患者,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GLC1)组与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各30例,同时选用合并有COPD或冠心病的胆囊炎的患者10例编为GLC2组。通过用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GLC1)组与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方法观察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指标如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例数、术后体温大于38℃和出院总费用等。通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IL-2和IL-6的水平。通过测定患者术前与术后6小时的血气分析检测血气分析指标的水平。结果:1.临床观察指标:1.1术后镇痛GLC(1)组术后有7%使用镇痛剂而LC组中13%需镇痛剂。GLC(1)组和LC组术后镇痛剂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术后体温GLC(1)组术后T38℃以上为0例,而LC组中有3例(占10%)。T38℃以上术后体温构成比LC高于GLC(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术后并发症情况LC组致皮下气肿1例,LC组致胆漏1例,其它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住院费用对比GLC(1)与GLC(2)和LC住院总费用分别为(4420.13±123.67)元、(4451.17±156.67)元和(4521.03±101.20)元,LC高于G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术中出血量GLC(1)与GLC(2)和LC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2±11.32ml、21.2±10.32ml和20.18±10.2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手术时间GLC(1)与GLC(2)和LC手术时间分别为46.2±20.2min、47.2±21.1min和48.6±20.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术后应用抗菌素天数GLC(1)与GLC(2)和LC术后应用抗菌素天数分别为2.2±1.08天、2.5±1.05天和2.3±1.0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GLC(1)与GLC(2)和LC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98±0.56天、1.97±0.58天和2.01±0.3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术后2天内恢复正常活动例数GLC(1)与GLC(2)和LC术后2天内恢复正常活动例数分别为27例(占90%)、9例(占90%)和26例(占87%),恢复正常活动例数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研究指标:2.1血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GLC(1)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GLC组与LC组术前免疫指标均无差异。GLC(2)与LC组术后较术前IL-2下降(P>0.05),IL-6上升(P>0.05);术后GLC(2)与LC组较GLC(1)组IL-2下降(P<0.05);IL-6上升(P>0.05)。2.2血气分析指标及血常规、PT和CT LC组术后较术前PaCO2 (mmHg)上升(P<0.05);PH数值组间无明显的变化;组间与组内WBC、PT、CT无明显的变化。结论:1.GLC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痛苦轻、住院费用少等优点,这些方面均优于LC。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应用抗菌素天数等无明显差别。2.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GLC)较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免疫功能方面更具有优越性。3.气腹对血流动力学有改变。4.非气腹腹腔镜对因气腹禁忌而失去常规腹腔镜手术机会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阮景德[10]2006年在《非气腹手助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非气腹手助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及其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比研究非气腹手助腹腔镜手术、CO_2气腹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从早期的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过渡到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分别从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病理分型、根治范围等进行对比研究,然后从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红细胞等免疫功能方面作进一步分析,以确定非气腹手助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非气腹腹腔镜手术在患者主观反应、血液动力学变化、呼吸功能、心肌酶学变化等方面,与气腹腹腔镜手术比较在胆囊切除术中有明显的优越性。在结直肠癌手术中,非气腹手助腹腔镜手术、CO_2气腹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比较,其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病理分型、根治范围等方面有明显差异,非气腹手助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干扰少,创伤少、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深入研究叁种术式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非气腹手助腹腔镜手术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分类的变化、RC3bRR(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花环率)和RIC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FER(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和RFIR(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血浆IL-6、CRP等急性反应指标含量分析均有明显差异。结论:自制腹壁提升器LC和CO2气腹LC在手术效果、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都没有显着的差异性;非气腹腹腔镜可以避免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腹壁提升非气腹装置在有心肺疾患和高危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具有CO2气腹腹腔镜无法比拟的优点。非气腹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比CO2气腹腹腔镜手术,由于采用了非气腹装置,避免了高压气腹的并发症,手助后增加探查的准确性,操作更方便,保证了肿瘤切除的彻底性,无论是手术切除长度还是淋巴结清扫范围都有较明显的优势,更接近传统的开腹手术,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且在手术疗效上明显比开腹手术优越,短期的随访结果和开腹无明显差异,长期的疗效需进一步观察。通过非气腹手助腹腔镜、CO2气腹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创伤后出现的急性期反应(APR)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中性粒细胞计数、IL-6,NK,CRP浓度等APR指标检测,发现非气腹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后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CRP、IL-6等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较腹腔镜组、开腹组有明显区别,为评价此手术技术是否较传统方法优越和临床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术前超声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难度的临床研究[D]. 李琴. 苏州大学. 2013

[2]. 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价值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罗丁. 第二军医大学. 2002

[3]. 微创外科新技术在肝胆外科的实验与应用研究[D]. 嵇振岭. 浙江大学. 2005

[4]. 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D]. 闫卫锋. 兰州大学. 2016

[5]. 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的应用[J]. 谢德红, 陈大志, 李鹏, 李立新, 樊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8

[6]. 超声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附1885例报告[J]. 李彤, 庄仕华, 闫秀荣.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5

[7]. 腹腔镜下不同入路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J]. 徐华明, 徐旻, 戴小磊, 谢金.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6

[8].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D]. 陶有茂. 吉林大学. 2008

[9]. 非气腹与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与临床比较研究[D]. 宋天豹. 泸州医学院. 2010

[10]. 非气腹手助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D]. 阮景德. 中南大学. 2006

标签:;  ;  ;  ;  

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价值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