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在初中英语读写课教学中的支架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支架论文,初中英语论文,课教学论文,作用论文,概念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概念图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Novak)博士在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他认为,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Novak & Gowin,1984)。通俗地说,概念图就是用节点代表数个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图示法。 作为一种知识表示和交流的新方式,概念图正逐渐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研究也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概念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运用概念图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文针对概念图在初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支架作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对“读”的五级要求包括: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测、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的主题,理解故事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和词典。为实现这些目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通常分这样几个步骤进行:先略读,或找出文章主旨句,或理解段落大意;然后细读,理清段落中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测或小组讨论理解生词和长难句的含义,进行读后输出活动。现以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七年级(下)Module 5中的“You can buy everything on the Internet”一课为例,谈谈概念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激活背景,激发动机 通过播放网购短片,进行头脑风暴,激活学生有关“Online shopping”的背景知识。教师揭示本篇课文的主题,完成概念图第一项(如图1所示)。 2.快速扫读,感知大意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各段落的首尾句,将幻灯片呈现的段意与相应的段落匹配。在进行反馈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每段的关键词(如图2所示)。

通过板书,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第二、三自然段共同构成文章的主体部分,培养学生对篇章的结构意识,锻炼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3.细节阅读,逐段突破 从语篇入手帮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之后,就开始逐个部分地阅读消化。阅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1)What can you buy on the Internet? (2)According to the passage,how can we buy a product online? (3)Is online shopping difficult? 三个问题的答案涵盖了第一部分的主要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键信息。 在课文第二、三部分的阅读活动中指导学生分别通过填表格和补充段落,获取细节信息,完成概念图(如下页图3所示)。 4.内化吸收,口头输出 阅读文本,构建概念图的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过程,接下来就要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由概念图到文本的逆转了。学生根据概念图提供的信息,回到课文中,对篇章内容和语言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在对课文进行内化吸收时,每位学生要力争对课文有个透彻的理解,如果有难词难句,可以查词典、问同学或小组讨论。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口头输出了。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情境,灵活选择口头输出的形式,或个体解说,或两人访谈对话,或小组分工合作;复述整篇亦可,转述主体段落亦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活动的目的都是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变语言知识为英语交际的工具(教育部,2012)。 二、概念图为读写整合搭建桥梁 在阅读教学中,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逐步构建概念图,然后在概念图的支撑帮助下组织语言复现课文,实现由框架到成文的质变。这个过程其实正是作者写作构思的过程。阅读其实就是一个揣测作者心理、还原作者本意的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概念图辅助教学,学生逐渐熟悉这种经过定主题、列提纲、添细节、形成文本的一系列步骤完成作文的写作方法,为写作训练做好技巧上的准备。随后以概念图为纽带,将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联系起来,实现读写整合。如在完成这篇关于“Online shopping”的阅读后,笔者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定写作主题:“Supermarket shopping”,然后组织学生围绕“Supermarket shopping”的优缺点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及时将超市购物的优缺点填充进已准备好的概念图框架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认识到,这就是本次作文的主体部分,再借鉴课文结构构建概念图的其他部分。概念图形成了,主题为“Supermarket shopping”的文章框架也就水到渠成了。有概念图为写作搭建支架,学生就会心中有图、写有所依。 在初中阶段这种依托课文材料的借鉴式写作能大大降低写作难度,减轻学生对写作的焦虑感。如果学生基础不是很好,教师还可以根据概念图上的内容将课文简化,作为范例提供给学生,供他们写作模仿。比如,将这篇课文第二、三段对网购优缺点的叙述作为主体部分,第一段简化为一句话,作为段首的主题句:“Online shopping,a new way of shopping,is changing our way of life.”结尾段简化为一句结束语:“I'm sure online shopping will be even easier in the future.”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作文范例。 文本阅读为写作储备、积累素材和构建框架(孟慧娟,2011)。学生在概念图的支架作用下,借鉴阅读材料的篇章结构、词汇句式和文章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开展写作训练。读写的高效整合不仅提高写作能力,同时也提升阅读能力,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三、初中英语阅读课中常用的概念图 概念图形式多样,有简有繁,有偏重具体的,有偏重抽象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发展水平选择或创造适合的形式。在此罗列几种初中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概念图形式,并结合外研版《英语》(新标准)初中教材中的阅读单元的内容对每种概念图的使用作简要说明。 1.花朵图 花朵图适合于包含并列段落或信息的阅读材料。如七年级下册Module 7中的“I was born in Quincy”的课文就是由平行的五个段落构成的记叙文(如图4所示)。

铅笔图可以用来表现因果关系。如在对九年级上册Module 5中的“Reduce,reuse and recycle”一课教学时,借助铅笔图可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过Green life(如下页图5所示)。

3.鱼刺图 当遇到平行段落内部的句子间逻辑结构相似的文章,鱼刺图能帮助学生理清段落内的结构和段落间的联系。如七年级上册Module 11中的“Here are some ways to welcome them”课文分写部分的四个自然段内部结构相同,都含有一个主题句和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各一个(如图6所示)。

4.序列图 将序列图形用于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描写的文章时,能使文章内部的逻辑结构一目了然。七年级下册Module 8 的“Goldilocks hurried out of house”课就可以使用的序列图(如图7所示)。

我们常用的表格其实也是概念图的一种。其他常用形式还有树形图、维恩图、星星图、太阳图、柱状图、曲线图等。教师和学生还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创造新的形式。一些软件开发公司也陆续开发了很多概念图制作工具,为阅读课的教与学提供方便,如功能相对强大的有MindManager和MindMapper,操作简单易学的有Inspiration和Kidspiration等(杨亮涛,2007)。 四、在读写教学中运用概念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概念图作为一种辅助阅读教学的工具,在初中低年级阶段更多的是由教师提供现成的概念图框架,由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填充具体信息;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和感知,逐步引导学生将概念图运用到独立阅读活动中,独自构建概念图,提高自学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其次,无论选择哪种形式的概念图,都要体现生成性。概念图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反应,随时对概念图内容进行增减。如学生语言知识水平较弱,概念图就要继续延伸,适当添加阅读文本中的重要或较难的语言点,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 最后,概念图不是万能的,面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其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应结合自己学生的认知方式,适度运用概念图。 五、结束语 概念图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切实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朱学庆,2002)。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成果证明了这种效果,也有研究者发现,对于不同学业水平和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概念图产生效果的时间也不相同。如何能充分发挥概念图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得到长足进步,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标签:概念图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