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创新及其投入分析与建议_提高自我论文

对广东的科技创新及其投入的分析和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东论文,科技创新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0.59:F204 文献标识码:A

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研究与发展(R&D)经费的投入规模与其工业化的发展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或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以及经济增长后劲。因此R&D的经费支出和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是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2000年广东省R&D经费107.1亿元,比1999年增长了16.8%,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是1.11%。由此可以看出我省R&D经费的投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科技水平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

1 广东科技创新投入存在的问题

广东省的科技创新在近几年的时间里,虽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是全省的科技国际竞争力水平还不容乐观。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1 广东R&D的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还不算高

表1 全省R&D经费投入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R&D经费(亿元)

  19.42 28.7  37.76  61.37 107.1

比上年增长(%) 83.73 47.78 31.60  62.52 16.80

R&D经费/GDP(%)

  0.30  0.39  0.48

0.73  1.11

注:2000年R&D经费增长率按可比口径计算。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1]。

从统计数据上看,广东省R&D的投入规模与发达工业国家的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际上一般认为当R&D的投资规模(R&D/GDP)在0.7%~1.8%标志着进入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在1.5%~2.0%是第二阶段。美国、日本等发达工业国1994年R&D/GDP都已达到了2%以上,有的甚至接近3%。但是广东2000年的R&D/GDP才1.11%,所以广东若想加快推进工业化的程度,跻身国际前列,还要加大这一方面的投入。

1.2 R&D的投资分配结构还是不理想。R&D活动是科技活动的主体,它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个阶段。国际上一般认为当R&D的投资规模(R&D/GDP)达到0.70~1.8%时,基础研究经费、应用研究经费、试验性研究经费分别占总R&D支出的10%~22%、25%~35%、50%~65%是比较合理的。2000年广东省R&D经费总支出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8亿元,占17%;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6.0亿元,占5.6%;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99.3亿元,占92.7%。虽然基础研究经费支出比上年增加0.6亿元,但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相对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重较小。故应适当增加基础、应用研究的投入。

1.3 企业R&D的投入强度和自我科技开发能力不强。企业是研究开发的主体。据统计,广东省企业R&D(2000年)经费支出为96.5亿元,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省R&D经费总支出的90.1%,所以企业科技活动的总体水平直接反映了我省的科技竞争力。在这里我们以比较有代表性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体现就是研究与发展投入的强度。企业每年R&D经费的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是衡量企业研究与发展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一般认为研究与发展经费占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的企业才可维持。而世界500强企业R&D的投入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一般要到5%~10%,一些大企业甚至高达10%~20%。从表2可知,就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来看,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的投入强度不高,1999年也只有1.13%。

另一方面,广东省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也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R&D经费支出与技术引进支出比值得衡量企业自我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比值越大证明自我科技研究开发能力越强,对国外技术依赖性越小。虽然1993~1999年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与技术引进支出比值逐年递增,但是1999年R&D经费支出与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比值也只是4.14:1,相比之下,1989年日本制造业研究引进比是23:1。

表2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投入有关数据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R&D经费(亿元) 1.84 7.17  4.82 15.2  23.6  31.8  52.4

R&D经费

占销售收入

  -

-

0.17 0.46  0.60  0.76 1.13

比重(%)

技术引进经

费(亿元)

  9.31 14.63 18.17 22.19 13.08  11.93 12.65

R&D经费与

技术引进经

 0.19  0.94  0.26 0.68 1.80   2.67  4.15

费比值(%)

注:数据来源于1993~1998年《广东科技统计年鉴》和200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总之,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广东省科技竞争水平有待提高,问题突出表现在研究与开发深度有限,基础性研究被忽略,企业的整体创新水平还比较低,研究与开发力量过于分散,技术开发与创新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等方面。

2 对未来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的探讨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广东近几年科技投入的一些不足。下面我们将继续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找出解决的办法。

2.1 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由于在市场经济为主的体制下,单靠市场的机制不可能解决科技长远发展的资金需求,所以企业所关心的主要是R&D中的试验发展,对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经济效益的基础研究兴趣不大;其次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能较方便地从国外引进科技成果,迅速地提高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企业不愿意投入更多的钱从事基础研究。所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实验研究主要是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试验发展研究主要在企业进行。但从统计结果来看,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R&D(2000年)经费支出较小,只占R&D经费总支出的9.9%。这也是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不足的主要原因。但是基础研究是R&D活动中的基础,是一切技术的源泉,而且基础研究的创造性特点带来一个主要社会功能——培养和锻炼科技人才,因而对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尤为重要。政府与企业应有适当的分工,政府的基本任务在于纠正市场缺陷,其资金主要和持久地投向基础研究,保持科技发展的后劲。在试验发展和技术创新上主体应该是企业。政府在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同时,应该成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纽带,使基础性研究目的性更明确。

2.2 企业应加强科技创新意识,适当地调整技术引进与自我创新的投入的比重。由于广东省还是处于经济发展初期,技术引进仍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引进技术应有配套的自我开发。完全的自我创新,其成本和风险较大,比较适合一些资金雄厚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而那些财力有限或技术积累比较薄弱的企业应先进行模仿创新。所谓模仿创新就是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然后作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积累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一定水平的研究与开发基础是引进先进技术的前提。所以不管是完全自我创新也好,还是模仿创新也好,都必须加大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如上所述,1999年广东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比为4.14:1,比起日本的23:1(1989年)相差太远了。所以应适当地调整技术引进和R&D的投入比重。

2.3 企业应加大R&D经费的投入,提高自我创新的效益。下面我们来计算和分析广东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边际收益率。

我们把企业的R&D经费、技术引进经费和消化吸收经费作为另外三个生产要素加入到科布—道格拉斯型生产函数中来推广,就得到扩张的科布—道格拉斯型生产函数:

Y=AK[α]L[β]R[λ,1]R[σ,2]R[η,3] (1)

其中,Y:产出总量;K:资本投入存量;L:劳动投入;R[,1]:R&D经费投入;R[,2]:技术引进经费;R[,3]:消化吸收经费;α、β、λ、σ、η为常数。

分别为资本存量投入、劳动投入、R&D经费投入、技术引进投入和消化吸收投入的边际收益率。

表3 1993~1999年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有关数据

工业总

平均职

 R&D

 技术

 消化

年份

产值

总投资

工人数

 经费   引进    吸收

 (亿元) (亿元) (万人) (亿元) (亿元)(亿元)

1993 1891.29  1817.47  155.91

 1.84

9.31

 0.54

1994 2563.27  2834.50  150.80

 7.17

14.63

0.28

1995 2824.61  3578.11  156.70

 4.82

18.18

0.65

1996 3470.81  4271.17  157.41

 15.20

22.19

1.25

1997 3950.86  5197.66  162.37

 23.06

13.08

1.76

1998 4169.16  5795.10  160.59

 31.18

11.93

0.87

1999 4711.94  6230.97  153.48

 52.40

12.65

10.16

说明:(总投资为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与固定资产平均余额的和,当作资本存量。)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3]、[4]、[5]。

下面着重研究。由于R&D经费、技术引进经费、消化吸收的投入往往表现出一种滞后的效应,不能立竿见影,所以我们计算1993~1999这7年的R&D经费、技术引进经费、消化吸收经费的平均边际收益率。

分别是1993~1999年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究与发展经费、平均技术引进经费、平均消化吸收经费、平均工业生产总值。从以上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广东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的边际收益率(5.11)远远小于R&D投入的边际收益率(16.69),而消化吸收的边际收益率(34.06)又大于R&D投入的边际收益率的结论,下面我们对结果的分析如下:

(1)自主的研究开发经济效果明显优于技术引进。对于一些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为了缩小技术的差距,充分利用世界上已有的先进技术或实用的技术,通过购买成套设备或技术专利、技术诀窃,来引进其他国家的技术,这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但是当技术引进达到一定的程度,要想进一步缩小技术的差距就必须自我创新。因为技术引进的一般都是成熟技术,很快被淘汰,而最先进、最关键的技术,企业是无法从外国直接引进的。如果企业不能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新,那就只能不断购买别人要淘汰的技术,陷入恶性循环中。而相比之下,自我创新一旦产品和技术开发成功,将获得长期的高额利润。

(2)虽然消化吸收的效果明显,但自我创新意义重大。消化吸收指的是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对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应用和仿制,主要是指模仿创新。由于模仿创新是在对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的需求改进产品性能、提高技术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它的成本和风险都比自我创新要小,这也是以消化吸收为方式的模仿创新的效益较高的主要原因。在日本、韩国,技术引进是以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目的,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资金比是1:3。多年来我们的企业都是重引进轻消化,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资金最高比例是1:0.8(1999年)。所以今后应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消化吸收的投入。

模仿创新阶段只是过渡阶段,光靠模仿不能抢占技术的制高点,企业只有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更多地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才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奠定自己的垄断和先导地位,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加大R&D经费投入,提高企业自我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

(3)要提高自我创新投入的平均收益率。从上面计算过程(4)式中所以要提高R&D经费投入的平均收益率,首先提高R&D经费投入,从而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改变现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模式,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我省经济更好更快地迈向新台阶。

3 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效益的若干建议

经济效益仍然是推动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所以一方面要不断地提高R&D投入比重,鼓励企业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的效益。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要完善和建立企业的创新机制。要激发企业科技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动力,关键是要创造出“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政策环境。为此,要建立起技术入股制度、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度、技术开发奖励制度等,形成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分配制度和经营制度,使技术和成果真正成为生产力的要素,并在参与企业的经营和分配中获得它的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要建立广泛产权交易市场,使企业根据产业的发展,转让原来的技术,开发新的技术,加快资金的流动,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益。

其次,企业要加强合作创新。合作创新指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以共同利益为前提共同参与技术的开发,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分散并降低风险、共享成果的活动。虽然同行企业互相竞争,很难共同合作开发,但是不同产业之间可以互相联合。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有很大部分是传统产业,要迅速提升工业基础,增强经济实力,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应加强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基础使传统的产业以技术创新为桥梁接受高技术的渗透和改造。高新技术产业需要较高的投入,资金是一个难题,而一些效益较好的传统产业拥有相当的资金,希望将资金投向具有高技术优势和知识产权的领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两者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传统的产业可以通过高技术的渗透和改造提高生产率,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得到可靠的资金来源,分担了市场风险。另外企业也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使企业迅速获得并采用前沿技术,提高企业的技术平台,使企业在无形中减少创新投入,降低开发风险。

最后,要确立企业法人的投资主体地位,形成责权利统一的约束制度。长期以来,一些大型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的投资严重浪费,投资主体不明确,收益和风险不对称,产权对投资活动不能形成根本约束,因而无人对投资项目的筹资、建设、经营、偿债和取得资本回报全面负责。所以必须建立起出资人制度,也就是以企业作为投资的主体的制度,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除了对纯公益性项目的投资外,不应直接投资于任何盈利性的建设项目,凡是有收益的项目都应由企业投资,由它们来承担投资风险和享有投资回报。

标签:;  ;  ;  ;  ;  

广东科技创新及其投入分析与建议_提高自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