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探微论文_覃好可

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探微论文_覃好可

湖北省长阳资丘中心校 443514

初中文言文教学,首先要明确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即“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既包括解读文言字词的能力,又包括解读文本的能力。所以在目标的确立上,要实施“两手抓”的策略,因为解读文言字词的能力是解读文本能力的前提,解读文本的能力是解读文言字词能力的最终目标。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实现这两个能力目标呢?

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巧设导语、巧引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因文而异地做好字、词、句、篇的落实

比如说教《陋室铭》。全文81字,除少数双音词外,大多是单音词,可以说其中绝大部分的词古今完全同义,如:山、水、高、深、上、入、苔痕、草色、谈笑、往来等等;可能成为阅读障碍的,实际上只有少数几个词,如:“名”、“鸿儒”、“白丁”以及结尾处涉及的人、地名,但看看注解也都不难解决。在句法方面,除了末句“何陋之有”词序有些特别外,其余都和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什么两样。教这样浅近的文言文,大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老师只在关键处作些指导、点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遇到较深较难的文言文是不是就只能采用传统的老师一讲到底的方法了呢?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是肯定不利于培养学生解读文言字词的能力的。

我的做法是:

1.在上新课前要求学生只借助于书下的解释去翻译课文,绝对不要去参考“翻译大全”、“译本通”之类的辅助书籍,我对学生说:“你一定要自己翻译,哪怕是翻译得笑话连篇、漏洞百出都没有关系,往往在这些地方,上课后,反而记得更牢。”

2.在课堂上先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文言字词进行解释,并做好圈点批注,以便今后复习记忆。

3.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解决自主学习所遇疑难点,学生有困难的由老师来帮助解答。

4.最后在字词落实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翻译重点语句或文段。在这个环节中,注意力主要放在中后层同学身上,既是学习成果的展示,又是复习巩固。

5.对文言现象和语法的适度点拨。当然这个点拨得讲究方法。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总之,教师的备课必须相当充分。

三、实施“诵读”策略,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就道出了“读书”的真谛。读准了,读多了,往往就会把握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就会进入一个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自己的思想就会逐步走向丰盈和深刻。所以,课堂上要充分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方式力求多样化,最终达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画“正”字标记朗读遍数是我一向的做法,且要求学生必须读完二十遍方可尝试背诵。

四、读中感悟,提高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入选教材的文言文,如《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曹刿论战》、《出师表》、《唐雎不辱使命》、《愚公移山》、《陋室铭》、《爱莲说》等能传诵后世、脍炙人口,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至于文言诗词曲就更是文学经典了。既然这些文言文、古诗词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性,那么我们的教学如果仅仅从字、词、句上作些肢解式的诠释,把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那还像语文课吗?因此,确立文言文教学是文学教学的观念,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理应成为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那么如何达成这个境界呢?

1.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

2.感受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精神内涵。

3.感悟美的情感,得到良好情感的熏陶。

4.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发问探究,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相信通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努力探索、改革创新,文言文教学必将迎来一片新天地。

论文作者:覃好可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探微论文_覃好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