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论文_安彬

让地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论文_安彬

安彬 山东省寿光市侯镇第三初级中学 262725

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认为—— “生活即教育”。地理教师可从地理教学自身的特点中寻找突破点,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进行教育,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利用鲜活的实例,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丰富教育内涵,让地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用事实说话,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搞活教学,提高质量。

一、活学活用所学的地理原理

地理原理毕竟是地理原理,和现实是有差距的。要想应用,有的需要对原认知结构进行调整,调整到和现实相接近才可以。比如农业区位选择和工业区位选择,都是说的我要建什么工厂或者种什么农作物应该选择的厂址和地块,而在实际当中却非如此。实际当中往往是厂址已经确定了、你要种的地也是固定的,你选择发展什么工业、种什么农作物的问题。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一节,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一位农民,你怎么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呢?学生们普遍感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不是进行区位选择的问题,而是种什么农作物的问题呀。因为我们的区位已经固定了,就我们村的那几块地或者在附近村子里承包的那些地。我和同学们说,这其实是一个问题,即农业区位固定以后,我们如何选择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的问题,因为我们考虑的因素是一样的。我们还是应该考虑我们这里的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再结合各种农作物的特性,最后确定我们的选择。作为老师,我们必须考虑到理论和现实的差距,才能实现学生在你的课堂上理论和现实的对接。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们还可以这样问学生:你承包的这几块地都种棉花吗?(我们这里这几年种棉花的居多。)为什么呢?比如有的同学说还想种玉米,那种在哪块地里好呢?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调整,既使学生觉得地理原理和他们的生活十分接近、十分有用,并且加深了对农业区位选择和工业区位选择原理的理解。

二、挖掘学生身边的案例

教材上的案例学生往往不熟悉,有的时候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因此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功能,教材上举的是枣强镇、衡水市、石家庄的例子,学生虽然也能理解,但是不深刻。我让学生想我们村、我们区(县)、我们市的例子,学生既感兴趣又能理解得深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尤其是人教版的“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很是不好理解。课本的例子离学生生活较远,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让学生思考他们村近几年的人口变化情况,并提出如下问题:1.为什么有的地方人口迁出,有的没迁出?2.为什么有的地方人口迁入,有的没迁入?3.为什么有的人迁移,有的没迁移?这样,学生就比较深刻地理解了人口迁移的因素。“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一节,课本上用的案例是珠江三角洲。由于学生们都没有到过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又离我们这里十分遥远,学生普遍感受不深。我在讲授这节课时,首先让大家感受“家乡的变化”,课前布置了如下作业:

1.说说什么是工业化?什么是城市化?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2.请同学们借过星期六、日之际,调查你们自己社区近几年的变化。

(1)人们从事的职业近5年的变化,要列表分开从事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途径:可以问父母、同学和村干部。分析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调查你们自己所在的滨城区区直或者各个乡镇最近5年出现的工业企业,列表比较说明其变化。分析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3)把区直的学生分组,一组先查找出滨城城区近5年的图,另一组拿着图骑白行车围滨城区实地考察其近5年面积的变化。一组查找滨城区人口近5年的变化资料。分析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学生已经比较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们自己身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这种感性知识的积累必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我们还可以继续往下做,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原因、产生的问题以及对策。

这些案例学生可以不知道,但我们教师不能不知道。我们应该每天看书、看报纸、看新闻、听广播,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并且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也养成把身边的案例联系地理原理的习惯。

三、丰富学生的生活

要想使地理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还必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在的学生生活太简单,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无生活更不用说生产经验可言。我们可以把我们教师的经验传递给学生,这种经验叫替代经验。如,教师在南方旅游所见到的溶洞景观、教师自己的生活经历等。其次是利用学生之间经验的差异性进行互补。如,城里的学生就对温室效应不理解,可让农村学生给大家描绘自己家里的塑料大棚;城里孩子给农村孩子讲授工业生产的知识等等。再就是要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做一个有心人。第四个方面要让学生多读书,博览群书,从小就读过《十万个为什么》的学生和没读过的不一样。

地理教学生活化,将有利于拉近书本和学生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体现自身价值。

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会地理思维,可以使学生接受更多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空间观、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而这将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体发展,用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之中。

论文作者:安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  ;  ;  ;  ;  ;  ;  ;  

让地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论文_安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