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台湾经济发展变化加强两岸经贸合作_两岸经济论文

结合台湾经济发展变化加强两岸经贸合作_两岸经济论文

因应台湾经济发展变化 加强两岸经济贸易合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应论文,台湾论文,经济贸易论文,两岸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海峡两岸政治关系降到了8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两岸的经贸合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影响。然而,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两岸经贸关系的根本趋势。因此,大陆一方应准确把握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制定相应策略,巩固和加强两岸经贸合作。

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当前,台湾经济正向着新的高度迈进,在这一进程中,人们可以看到以下趋势:

(一)工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二战后台湾经济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的迅猛增长。但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便会由于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而难以为继,必然要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客观进程。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就开始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作为这一进程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台湾加工出口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已逐步为高技术产品所取代,1995年台湾加工出口区电气产品特别是电子产品占总出口额的81%,精密机械占6.3%, 位居第二,其它工业品仅占6.2%。 科学工业园区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大的牵引作用。然而,台湾岛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会就此完全消失,而会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

(二)外贸顺差巨大,向外投资发展迅猛。台湾出口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导致800多亿美元的外贸顺差,使得台湾必须大力对外投资。

首先,由于巨额外贸顺差使台湾拥有雄厚的对外投资实力,为扩大对外投资提供了条件。其次,巨额的外汇储备如果都转化为岛内投资和消费,必将由于需求膨胀而引起剧烈的通货膨胀,最后,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环境恶化、社会治安混乱以及其他种种因素导致台湾岛内投资环境恶化,企业家投资意愿低迷。由于以上三点原因,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对外投资迅猛发展,仅对大陆的投资累计就达200亿美元以上。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遭受着美国等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正在寻求出口市场多元化。二战后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外部环境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市场在关贸总协定原则下的开放性,尤其是美国市场的开放。

然而,经过七十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美国经济一直处于衰退或缓慢增长的状态,外贸逆差导致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美国已不再允许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等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再享受对美出口普惠制优惠,这就威胁着主要以美国为出口市场的台湾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样一种国际贸易环境下,台湾只有使其出口市场多元化。

(四)策划建立“亚太营运中心”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台湾策划建立“亚太营运中心”的最终目标是使其成为亚太地区的国际经济中心。具体说来,酝酿中的台湾“亚太营运中心”将包括空运转运、海运转运、金融、电信、媒体和制造六大中心。

必须指出,台湾当局策划建立“亚太营运中心”隐藏着巩固其经济地位维持海峡两岸目前所存在的分裂局面这一不可告人的目的,对此大陆方面必须予以充分的揭露。

然而,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亚太营运中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台湾策划建立“亚太营运中心”为两岸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五)海峡两岸的经贸关系正逐步从间接单向向直接双向往来的方向发展。自八十年代以来,两岸经贸文化往来迅速增加。然而,无论旅游、投资还是贸易等经贸关系, 都几乎是台湾向大陆单方面进行。 自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探亲开始,其对大陆的投资迄至1995年底已超过200亿美元以上,而大陆却几乎没有什么企业赴台湾投资。 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一年即达150多亿美元,而大陆对台湾的出口却只有20 多亿美元,一年贸易逆差达100多亿美元。而且, 经贸往来大都需要绕道第三地(特别是香港)进行,因而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过,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自九十年代以后,“直接双向”模式开始出现。近几年来,台湾当局已逐步放宽大陆人员赴台限制,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正处于研讨阶段,两岸贸易航运事实上有一定的直接往来,所谓绕道香港只不过是在香港发证,而货轮却不必绕香港而可直接往来。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1995年台湾当局宣布允许其加工出口区输入大陆半成品。所有这些都表明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直接双向”趋势越来越明显。

(六)两岸贸易关系正在成为一种独立且日趋重要的经济联系形式。八十年代中后期,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增长迅猛,成为两岸经贸关系的主导形式,这一阶段的贸易主要是台湾对大陆出口机器设备和部分原材料并从大陆返销部分成品,显然,贸易只是处于从属地位。但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两岸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一年贸易额已达150多亿美元,成为独立且日益重要的经济联系形式。

(七)台湾对大陆的直接投资日益从“两头在外”(即原材料和机器设备来自台湾、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向占领大陆市场的方向转化。八十年代中期台湾大举向大陆投资主要是为了寻求低成本的生产基地。但近年来情况起了一定的变化,即在相当一部分台资企业继续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日益趋向于占领大陆这巨大的当地市场。随着台商在大陆投资的这一转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较多、人均收入水平较高、交通运输便利和市场规模较大的大陆地区在吸引台资方面具有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大陆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根据台湾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新变化,本着加强两岸经贸关系、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和繁荣以及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原则,大陆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鉴于台湾岛内的产业结构正经历着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以及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发展的事实,大陆应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台商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解决大陆庞大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大陆也应积极探索与台湾高科技产业合作的途径以大陆雄厚的基础科学研究实力结合台湾在高科技应用和国际市场开发方面的优势,积极合作生产面向国际市场的高科技产品。

(二)鉴于台湾在国际市场上遭到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并正谋求出口市场多元化的趋势,具有广阔市场的大陆应更大程度上向台湾产品开放市场。这样既能加强两岸经贸合作,又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应该看到,祖国大陆进一步开放市场是对外开放深入发展、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然要求。

(三)顺应两岸经贸关系由“间接单向”向“直接双向”发展的趋势,大陆应主动开展与台湾的经贸联系,包括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向台湾投资的途径,密切两岸之间的投资关系。鉴于台湾已允许大陆半成品进入其加工出口区,大陆应为其提供质优价廉的半成品。这一经济措施至少可以收到以下成效:1、扩大大陆对台湾的出口, 缓解目前大陆对台贸易的严重逆差状态,促进海峡两岸贸易关系更加健康地发展。2、 有利于台湾加工出口区产品降低成本,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其经济的健康发展。3、对密切两岸经贸关系、 促进两岸经济共同繁荣将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四)鉴于台湾策划建立“亚太营运中心”,拟在高雄港的部分港区筹建“境外航运中心”,并选定台中港为“两岸特区”,开展与大陆的人、财、物、船的直接交流,大陆应采取积极的回应措施。必须清醒地看到无论是“境外航运中心”还是“两岸特区”,都与两岸全面的直接“三通”有很长的距离,大陆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直接“三通”的实现。但也要看到,台湾当局拟设的“境外航运中心”和“两岸特区”毕竟比以前拒不往来前进了一步,作为大陆,正确的态度是因势利导,相应选定大陆港口,开展与台湾的直接经贸往来,并在此基础上拓宽与台湾直接经贸往来的范围。

(五)鉴于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日益向占领大陆市场方向转化的事实,大陆在吸引台商直接投资方面应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1、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潜力较大的发达地区应做好吸引台商投资的准备,为本地区经济进一步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2、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要继续保持吸引台商投资的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优势,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改善吸引台商的投资环境。3、 为台资企业在大陆扩大再生产提供全面的配套条件,如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供应都应充足,使台资企业在大陆生根,促进大陆经济的全面繁荣。

标签:;  ;  ;  ;  ;  ;  

结合台湾经济发展变化加强两岸经贸合作_两岸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