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论文_张盼攀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医院心理科 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目的:探究药物治疗同认知行为疗法协同心理社会扶持运用于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58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施以药品实施治疗,试验组29例于对照组的前提下加用认知行为疗法协同心理社会扶持实施治疗,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治疗成效等。结果:比较表明,试验组治疗以后的HAMD评分与治疗成效都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同认知行为疗法协同心理社会扶持运用于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具备明显的成效,值得推行及应用。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药物治疗;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076-02

抑郁症的主要病症表现即连续型情绪低落,伴有认知能力降低。当前,临床发现其患病原因同患者的生活、身心、社会与遗传原因相关,抑郁症患者的总数持续增多,其生活质量极大地降低[1]。本文探讨并研究了药物治疗同认知行为疗法协同心理社会扶持运用于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的成效,取得如下成果。

1.基本资料与方式

1.1 基本资料

把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58例抑郁症患者根据具备差别的护理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有患者29例,男性有16例,女性有13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5±2.17)岁;试验组于对照组的前提下加用认知行为疗法协同心理社会扶持实施治疗。对照组有患者29例,男性有11例,女性有18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50±3.89)岁;对照组施以药品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发现没有显著的差别,P>0.05。

1.2 方式

对照组施以药品实施治疗,给患者口服帕罗西汀片,刚开始的剂量是10mg/d,2周中严格依据患者的疾病状况逐步增多服用剂量,可增加至30~60mg/d,平均每天的剂量是(40.21±8.31)mg/d。试验组于对照组的前提下加用认知行为疗法协同心理社会扶持实施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包含有:给患者制定每天的活动规划,分配适当的家庭任务,辅助患者绘制自行检查表与功能缺失型想法记录表。此外,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心理与认知行为开展观察并评测,引导患者使用正确的想法取代自身负面的想法,增强同患者开展交谈,促使认知行为的改正成效得以提升。心理社会扶持包含有:予以患者心理方面的扶持与激励,以辅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心理调节;此外,给患者亲属开展科学的健康宣教,构建优良的家庭环境,进而使得亲属予以患者更多关怀、扶持与辅助。

1.3 成效评测

记录两组患者的抑郁状况与治疗成效。借助HAMD量表评测抑郁状况,总共的分数愈高抑郁状况愈重。治疗成效评定规范:治愈即治疗前后HAMD-17减分率超过75%;显效即减分率处于51%~74%间;有效即减分率处于25%~50%间;无效即减分率低于24%。总有效率即治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数据统计学探究

本次研究内全部数据均借助SPSS 19.0这一统计软件加以处理,计量资料借助(x-±s)展示,计数资料借助(%)展示,P<0.05代表具备差别并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HAMD评分

两组治疗前的HAMD评分比较以后没有统计学的意义且P>0.05;两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比较以后具备统计学的意义且P<0.05。参见表1。

表1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HAMD评分(x-±s,分)

3.讨论

抑郁症在临床内是一种普遍的情感类精神病症,其患病原因大多是因为患者本身的社会状况与生活负担而引发,使得患者长期处在萎靡、低落这一负面状态内[2-3]。抑郁症患者都有很大的认知行为性障碍,所以临床大多借助药品拖延病情恶化,且成效较优,但这一方式只限于延缓病情加重,而无法清除患者的负面心理。为此,临床借用认知行为疗法协同心理社会扶持以促使患者认知功能得以康复,舒缓其心理负担,进而达成治愈抑郁症这一目标。本次研究内,试验组于对照组的前提下加用认知行为疗法协同心理社会扶持实施治疗,患者的HAMD评分与治疗成效都好于对照组且P<0.05,同林潇骁等[4]调研成果相一致。

总之,药物治疗同认知行为疗法协同心理社会扶持运用于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具备明显的成效,具备临床方面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石贞仙,闫欣.抑郁症患者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5-9.

[2]王卫东.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179-180.

[3]王淑云,刘延锦,张华.等.出院后继续动机性访谈对抑郁症患者远期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0):1166-1169.

[4]林潇骁,罗非,王锦琰.情绪通路异常与认知情绪偏差:慢性痛与抑郁症共病的神经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5):725-738.

论文作者:张盼攀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7

标签:;  ;  ;  ;  ;  ;  ;  ;  

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论文_张盼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