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律失常运用中医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1金长川,2周玉胜

冠心病心律失常运用中医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1金长川,2周玉胜

1鸡东县中医院内科 158200

2鸡西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158100

摘 要: 目的:对冠心病心律失常运用中医治疗的临床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总结2016年7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的48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的)。观察组患者运用中医方法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西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48例患者经过中西两种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4.1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77.94%。很明显观察组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强很多(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采用中医综合治疗,能有效的改善心律失常症状,治疗过程安全高效,拥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意义。

关键词: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效果

前言: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病症,而心律失常则属于冠心病患者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轻微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症状不是太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出现心悸、头晕、低血压等症状,更有甚者会出现休克甚至猝死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水平以及生命安全,临床治疗中采用西药治疗的方法比较常见,虽治疗效果不错,但副作用较强,并且价格昂贵。近年来,有很多人对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经对本院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48例病历资料进行实时性分析,探究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临床运用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参照《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明确诊断,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24例),对照组男16例,女8例,患者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40岁,年龄均值为(51.1±3.6)岁,观察组男13例,女11例,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40岁,年龄均值为(56.1±4.1)岁,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肝肾功能不全、心脏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疾病,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等方面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看,常规给予患者抗凝、降脂治疗,服用盐酸普罗帕酮450 mg/d,分三次服用或胺碘酮片,0.6 g/d,分三次服用。且静脉滴注辅酶A,三磷酸腺苷、肌苷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加减治疗,基础药方为五味子

5 g、麦冬15 g、人参10 g、白芍10 g、赤芍10 g、甘草5 g、丹参30 g、琥珀5 g、生杜仲20 g、牡蛎20 g、龙骨20 g、桂枝

6 g。阳虚患者可加远志10 g、附子10 g,阳气偏虚患者可加用桂枝10 g;阴虚患者可加百合20 g、生地20 g、龟板15 g、阿胶10 g,血虚不寐患者可加柏子仁10 g、炒枣仁15 g、夜交藤25 g,便秘患者可加黄岑10 g、大黄10 g,心火上炎患者可加川连5 g。以上药方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服用。

1.3 观察标准

①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心悸现象,心电图检测显示窦性心律;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偶尔有心悸现象心电图检测显示窦性心律;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加重)、②心功能质量评分(心脏指数、心排出量、射血分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6例,显效率为77.5%,有效3例,有效率为15.0%,无效患者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1例,显效率为55.0%,有效4例,有效率为20.0%,无效患者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 心功能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分别为(4.5±0.7)ml/min,(2.8±0.4)l/(min/m2)、(55.7±2.4)%,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分别为(4.4±0.6)ml/min,(2.7±0.5)l/(min/m2)、(56.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分别为(4.9±0.6)ml/min,(3.7±0.4)l/(min/m2)、(64.0±2.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分别为(4.4±0.7)ml/min,(3.0±0.4)l/(min/m2)、(60.0±2.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优异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 论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心律失常属于“惊悸、怔忡”的范畴,引发因素多为生活作息不规律、抵抗力低下、外邪入侵等,从而导致患者心神不宁、血脉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心悸不安,所以治疗主要以调和阴阳、补血补气为主,在治疗药方中,五味子、麦冬主要功效为养阴,甘草、人参主要功效为补气、桂甘主要功效为通阳,龙牧潜阳、白芍、丹参优异于补血,一起用药有调和阴阳的作用。根据患者不同临床症状来对药量大小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本次研究中,从有效率来讲,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P<0.05)。

从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分别为(4.9±0.6)ml/min,(3.7±0.4)l/(min/m2)、(64.0±2.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分别为(4.4±0.7)ml/min,(3.0±0.4)l/(min/m2)、(60.0±2.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优异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表明,针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时,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英,黄春林.冠心病心律失常昼夜节律与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联系观察[J].新中医,2017,39(9):59-61.

[2] 马捷,李峰等.中医病证结合理论研究[J]. 光明中医. 2012(11)

[3] 毛静远,毕颖斐.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单元疗法临床疗效的评价[J]. 北京中医药. 2010(01)

论文作者:1金长川,2周玉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冠心病心律失常运用中医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1金长川,2周玉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