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首席制片人”之路_张朝阳论文

李善友“首席制片人”之路_张朝阳论文

李善友“首席制片人”的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制片人论文,首席论文,李善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1月27日,盛大旗下的华友世纪正式宣布与国内视频网站酷6网完成股权合并,酷6将所有已发行股本全部出售给华友世纪。苦心经营三年的酷6网一夜之间突然从视频行业“土豆、优酷、酷6”三足鼎立的态势中脱颖而出,不仅曲线实现了上市的目的,也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视频网站。

作为视频网站酷6网的创建者和掌舵者,当初仅仅以200万资金、门外汉身份进入,被人戏称为“首席制片人”的李善友究竟凭借着什么使“酷6这部视频大片”获得了资本市场和陈天桥的青睐?

12月10日下午,在北四环牡丹园附近一家以禅为主题的茶馆里,李善友和本刊记者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入交流。

“你真的死翘了”

“我是你们所见过的人中,最有韧性,最能坚持的一个。”

“对不起,对不起,实在对不起,”连说三遍“对不起”的李善友一边招呼本刊记者落座,同时以类似佛教双手合十的动作表达歉意——采访前临时更换了采访地点,又因为接电话使得采访比约定时间推迟了20分钟。“这几天公司在内部修饰,上午从上海飞回来才发现,环境不太适合接受正式采访,所以临时改到了这里;刚才是华友那边的关于双方发布会的事宜,我必须得接。”李善友这样解释。

在采访过程中,谈话又被忙碌的电话打断了两次,尽管李善友不想采访被电话打断——为此他拒接了十几个电话,但在接起的电话中,偶尔飘出来的语气声也证明了事情的紧要程度。

因为接打电话,倒是给记者一番近距离观察李善友的机会——虽然说话语速很快,但表情平静,语气始终平和,笑容经常挂在脸上,与茶馆中祥和的佛教气氛十分相宜——至少从外形和气场上看,坐在对面的李善友没有企业领袖的盛气凌人,但这种内敛反倒却让人产生一种令人捉摸不透的感觉。

采访中,每当接完电话后,李善友总是略带歉意地主动给记者茶杯加满水或者是给记者的盘子夹几片果脯,“不好意思,接着刚才的话题我们继续聊。”

“感性大于理性,比较粗犷。”数学专业出身的李善友这样评价自己。从人力资源总监出任搜狐总编辑,到后来功成身退创业建立酷6,敢于选择一条破釜沉舟的不归路,显露出的都是李善友感性的一面,“无论是做媒体还是做视频网站,我都是后来者。”在出任搜狐总编辑之前,李善友坦言自己压根不了解媒体;创建酷6时,他对购买带宽的高额费用同样没有概念。“我更习惯只对大的趋势做判断,觉得大方向对就去做,细节不会考虑太多。”

至于为何能够取得的如今成果,李善友将其归结于自身的“韧性”。

当优酷网总裁古永锵在公众场合宣称视频网站的进入门槛至少为1亿元时,刚开始做酷六的李善友,手头2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甚至不够支付正常购买带宽的费用。因为没钱增加带宽,大幅上升的点击量给酷6带来的是随时可能崩溃的危险——随时可能因为带宽堵塞导致网站无法正常打开。有一段时间,李善友四处寻找投资时,居然连自己的网站都不敢打开,他害怕呈现在投资人眼前的是一个瘫痪的网站。

李善友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解决了带宽的困扰,为此却付出了大量的心智和体力——他经常通过朋友的朋友这样一种复杂的多级关系去不厌其烦地进行联系,竟然只是为了买到一个价格便宜的1G带宽,“一层、两层、三层;电信的关系、网通的关系……”或许层级太多,采访中,李善友自己也扳起了指头。

投资界似乎也有嫌贫爱富的传统。在酷6创立初期,半年时间,100多位风险投资人,留给李善友最深刻的印象是“很冷,甚至是轻蔑”。

“曾经有个VC,我去见他时,极端的傲慢无礼,把双脚翘桌上,对着我,眼神看着别处,压根不正眼看我。”尽管如此,他还是打开了PPT,认真地给对方做着演示。

“有时候,我也想拍桌子告诉对方,自己也曾经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出门也是坐头等舱的主儿。”融资尝试屡败屡试,然而哪怕有一线希望,李善友都肯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尤其在被人否定之后,面对下一个风投时还要保持亢奋的状态,确实比做演员还难。

在那段几近绝望的时期,李善友一边坚持着希望,一边却又备受煎熬:公司账上快没钱时,他却虚张声势充当起了“演员”,教育员工工作上要大手笔,不要怕花钱;从不在员工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忧虑。事实上,他却经常在半夜两三点钟醒来,睡不着就打开电脑工作,感到疲倦后再接着睡觉,几乎天天如此。那一段时间,李善友最想听到的话就是有人在他耳边大声地说,“李善友,你和酷6真的死翘了。”

“这样我就可以彻底地死心,从心底解脱,至少能够安心地睡个好觉了。”

也正因为靠“低三下四、忍气吞声”,陆续赢来了相关各方一点点的关注和支持,所以在酷6获得第一笔融资时,郁闷了很久的李善友在后海一家酒吧的平台上,说了一句与自身儒雅气质并不相符的感慨:“太他x的不容易了!”

李善友属于性格温和的那一类,不过不经意间又会表现出东北人特有的“表现欲”——在一次酷6员工大会上,李善友在谈论坚持的话题时,说出了一句让不少员工至今记忆深刻的话,“我是你们所见过的人中,最有韧性,最能坚持的。”

因此,他允许人们可以怀疑他一切的所作所为,除了他自身韧性和坚持的品质。当《新前程》记者提出“有人将酷6和华友世纪股权合并的事诠释为:李善友做不下去,把自己卖掉脱身”的问题时,坐在记者对面的李善友拍了桌子,“这是小看了我。”

残酷催生的乐观

要习惯将幸运和不幸作为一个整体而非对立的两件事来看待,把不幸挺过去,剩下的就是幸运。

很多媒体记者喜欢采访李善友,因为采访他,不会发愁没有东西可写,有的采访对象是“有一说一”,而李善友却总是能“问一送三”。

经过5分钟的相互问答磨合之后,看起来有些腼腆、内敛又带有几分谦和的印象果然在记者眼中发生了变化,“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性格乐观,回答问题时不时地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在采访中,李善友不时就会冒出类似“成大事者不惟有经天纬地之才,亦须有坚忍不拔之志”等引经据典的话语,显然,当年人力资源行业“京城十大培训师”这个头衔并非浪得虚名。

经过几番问答之后,记者大概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和李善友做朋友、愿意追随他创业——李善友身上有种极易令人感动的乐观精神。

在李善友的职业道路上,很多人都是被他的“个人魅力”所折服,成为他的下属、朋友和合作伙伴。酷6网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在谈到李善友鼓动人心的能力时说:“这两年开年终总结大会,老板一上台讲话,底下人的反应就可以总结成三个动作:仰视、张大嘴、然后眼睛发亮”。

“如果当年选择不做酷6,现在会干什么?”

“当年即使不做酷6,而选择别的事情,我相信自己也做得不会比现在差。”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记者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对于别人眼中的乐观,李善友自己却并不认同,“骨子里我是个非常悲观的人,所谓的乐观只不过是悲观的外在表现而已,用佛教的说法,悲观是因,乐观是果。”李善友又一次给记者的茶杯续上水,右手从桌上拿起一串黄绿色的手串不停的转动,开始讲起自己的经历。

突然间,李善友的电话又响了起来,扫了一眼号码后,立即挂断,“这个电话不要紧,就不接了。”

“不断地承受巨压就是自己的命,我从小就有不安全感。”李善友祖籍山东,父母是第一代闯关东的人,自小家境贫苦,虽然吉林盛产优质大米,但是他在上中学前就没怎么吃过。身在农村,只有两条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当兵或者考学。80年代的大环境,由于当兵很难,他只能将改变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考学上。为了求学,每天上学都要走15里的土路,途中还要经过一个坟场……

“在这样的环境里生长,如果不去乐观地对待生活里的困苦,是走不到今天这一步的,所以你能说我天生就是个乐观的人吗?”

李善友极其推崇“斯托克代尔悖论”——既要有极其乐观的信念,同时保持直面残酷现实的原则,这也是他对待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原则。他总是习惯将幸运和不幸作为一个整体而非对立的两件事来看待,把不幸挺过去,剩下的就是幸运。

从初识到频繁开会,到最后签约,李善友的初次融资只用了13天,在初次见面没有任何书面资料的情况下,竟然最终融入了1000万美元,这段经历后来经常被业界作为“经典案例”来举例。李善友在承认自己确实幸运的同时,也不免有些得意,“这种幸运也是我应该得到的。”

“对于当初酷6面临带宽和资金的压力,我就是这么看待的,在经历过那次生死绝望之后,如果现在再遇到如骨干离职、恶意陷害、竞争对手告状等情况,我肯定能泰然自若。”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喜欢国学的李善友更愿意将这种悲情划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范畴,虽然李善友不得不承认在做视频网站这件事上,自己无法摆脱“商人的身份”,但他自称依然很向往“士大夫阶层”的精神世界。

在他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满了《孟子》《论语》等一系列国学、儒家、道家、佛学的书籍,甚至还摆放着佛教造像,无论身处何处,包里也总是不乏此类的书籍。无论工作如何繁忙,他也总是抽空去翻看这些书籍,作为自己缓解压力的方式。

“我最近这一段时间在看《庄子》和《金刚经》”,说话之间,李善友从自己的包中,掏出本《金刚经》递给记者,记者接过随手翻看时,发现字里行间还写满了批注。“与华友世纪合并之后,资金和规模又有了提升,为了下一步,我要从中体会一些更高的境界。”李善友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了解释。

使宝剑与耍菜刀

“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我只是搭了一个平台,找对了人过来做事情,把合适人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

“等你的位置越来越高的时候,需要的能力不是专业技能,而是综合管理能力。”

从一开始,李善友选择视频行业创业的举动就不被外界看好,理由很简单:在搜狐时期他是职业经理人,是在一个平台上做事,自己负责某一部分即可。而作为创业者,则需要事事关心。在中国,高阶职业经理人创业大多以失败告终也与此有关。

“我在搜狐的时候,即使成为了副总裁,其实相当于一个部门经理,我负责的内容只是整个公司业务一部分,不涉及到销售,也不管财务、法律;真正创业时,却发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五花八门,完全超乎想象之外,完全超出自己能力之外。”

对此,李善友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以前当经理人是手持宝剑,而创业时,手里只有菜刀可用。所以当本次采访谈到关于创业话题时,坐在对面的李善友首先将自己“择了个干净”:“我从不鼓励别人去创业,甚至反对大多数人创业。”

正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处境,因此在酷6初创期,李善友选择了隐姓埋名,尽量使酷6与自己不产生太多的关联,害怕引起外界的过分关注。

“但如果抓住了关键和本质,使宝剑和耍菜刀其实没有什么区别。”李善友所谓的关键和本质是指对人的经营和管理。“国内职业经理人创业群体中,我敢说没人比我更懂人力资源”,李善友坦言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历,让自己从中受益良多。

尽管李善友作为中国视频行业的标志性人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他在任何场合依然声称自己是视频网站行业的外行。而对于酷6如今的发展势头,他的说法很简单:自己只是搭了一个平台,找对了人过来做事情,把合适人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

“创业的时候,你原来的才华,其实只是某一个方面的才华,当你要负担全部职责时,你所不会或是做不到的事情会占99.9%,只能对0.1%有操纵能力,你做不到没关系,你只要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来帮你就行。”

“当初张朝阳把我从人事部调去做新闻总编辑,所有的人都认为疯了。”张朝阳看重的就是李善友对人的了解:“任何事情都是管理的结果,Kevin(李善友的英文名)能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也能做好新闻管理。”后来的事实证明张朝阳的眼光,将内容做到与新浪并驾齐驱的地步,李善友正是发挥出自己在人员管理上的优势,对人员结构进行了优化。“我在搜狐5年,没有做过一个新闻标题,也没有写过一篇文章。”

在搜狐时期,李善友的策略是一方面倚重原班人马,一方面从其他媒体引进人才,从竞争对手处挖人。分析当年的挖人清单可以清楚地看出李善友的独到眼光——大多是各大网站或媒体正处于职业上升阶段、训练有素的人才,这批人能力出众,个人职业生涯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能够很好地全力投入。

在创建酷6网的过程中,李善友也继续延续了这种“知人善任”的传统。但他选人的思路却发生了变化,“我不招在大网站干过的人,他们思想上已经形成固定的框架,不适合酷6网创意创新的路线。”

“酷6这里基本都是80后。”李善友认为,视频是做给年轻人看的,那些天天泡在网上的网络草根最知道年轻人需要什么,酷6网就是要寻找这样的人。一次,李善友通过朋友知道了“中国十大个人网站”站长之一的木蚂蚁,在了解到相关的情况之后,他立刻亲自动身赶到常州,力邀木蚂蚁加入酷6网。为了游说木蚂蚁加入,李善友不惜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除了像木蚂蚁这样由李善友直接挖来的员工之外,另外一部分是由酷6员工挖来的。李善友对这种病毒方式大力鼓励,甚至制定了相关的奖励政策,一位员工加入酷6觉得很开心,于是说服他的朋友加入酷6网,一群想象力丰富、创意怪招频出的年轻人就这样围绕在了李善友的周围。

“第一个做视频的土豆是占了天时,古永锵的优酷由于很早就拿到投资占了地利,作为最后一个进入的酷6,我只有凭借人和。”

我乐于与人为善

“当有人在可以帮助你,也可以不帮助你的情况下,选择了帮你,这就是你做人的成功”。

采访结束后,当记者与李善友一起走出茶馆大门的一瞬间,李善友突然加快脚步,抢先一步为记者拉开了门,“辛苦你了,让你跑这么远的路。”出于礼貌,记者示意让李善友先走,“你先!你先!”李善友却始终拽着门把手不肯放手。“李总平常和我们也是这样。”酷六的市场经理解释道。

“老李很注重自己的名声和口碑,尤其是在细节上。”开门的举动或多或少验证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的评价。在众多采访中,只要谈到当年在搜狐工作的经历,李善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提及张朝阳对他做出“功成身退”的评价。“老李确实很看重这四个宇。”一位李善友的朋友这样告诉记者。

为证明李善友的开门之举并非刻意为之,一位酷6的员工还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她陪李善友参加一个行业会议,结束时天气变得很糟糕,于是李善友让司机送她回公司,“我约人的地方离这里不远。”自己步行3站前往接下来的约会地点。

李善友出任搜狐人力资源总监的第一个大事就是调整业务构架进行裁员,“在那段时间,搜狐每天平均要有三个人被裁掉。”虽然裁员是公司行为,并且是扭转公司运营状况的必须行为,但作为出面的具体执行人,李善友还是免不了被人怨恨,“听到别人管我叫‘开人李’,我真的挺难受。”

在中国互联网这个鱼龙混杂的行业,几乎每位热点人士都或多或少地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负面消息”在私下流传,而在这其中,确实很难看到与李善友有关的内容。

对此,李善友唯一的解释是:自己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为什么当初酷6遇到困难时,有很多人会帮我?为什么业界极少有人会攻击我,说我的坏话,其实就是觉得老李这个人还行。”

采访中,李善友还透露了一个并购事件中不为人所知的秘密,“原本盛大和陈天桥考虑的对象不是酷6,但和我接触之后,由于相互欣赏人品,加之双方的条件也比较相近,这才有了后来的事情。”

当然,李善友的与人为善是建立在遵守原则的基础上。离开搜狐创业时,李善友几乎没有带走任何人,包括其中一些自己亲手挖来的人才,有些人甚至提出要跟着李善友去创业,结果被拒绝,对于处于创业艰难阶段,却又重视人才的李善友来说,这个抉择不好做出。“所以,我至今还和张朝阳保持着极好的私人关系。”

采访中,记者曾经要求李善友评价自己的竞争对手,李善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却只说了一句,“大家都不容易。”其实李善友也曾经多次挖过竞争对手的墙角,但却很少有对手指责李善友的行为,“我是按照行业的原则和方法去挖人,没有出于恶意的目的,自然不会有异议。”

关于李善友的好人缘,通过顺利拿到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视频运营资质牌照一事也能略见一斑,当竞争对手土豆网和优酷网还在为牌照一事烦恼时,李善友已经将牌照握在了手中。“主要是我们对相关管理规定执行得很好,自然相对会顺利一些。”

当华友世纪与酷6的收购消息被媒体披露的当天晚上,李善友与朋友在五道口附近的一家咖啡厅聊天,即使喝下了不少啤酒,李善友也没有吐露出半点风声,言谈举止,一如平常。

“我的原则是,不能说的坚决不说,但说出来的一定不能撒谎。一旦真的始终如一地坚持原则,就不会招致厌烦。”

“在我看来,当有人在可以帮助你也可以不帮助你的情况下,选择了帮你,这就是做人的成功”。

标签:;  ;  ;  

李善友“首席制片人”之路_张朝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