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反射裂缝是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工程的质量通病,本文结合我市近年来市政道路“白改黑”改造案例,提出一些防反射裂缝技术措施,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讨论。
关键词:市政道路;旧水泥路面;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反射裂缝;技术措施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后,路面形成了刚柔相济的复合结构路面。两种材料性能差异大,又由于旧路面板上存在接缝和裂缝,并常常伴有错台、脱空现象,这使其路面结构内部应力分布极其不均匀。在温度和交通荷载的作用下,沥青加铺层在原有接(裂)缝处出现裂缝,即所谓的反射裂缝。反射裂缝本身对加铺层的使用性能影响不大,但是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雨水、氧化等)使得裂缝迅速向四周扩散,同时随着雨水的进入,造成路面结构内部的破坏,从而引起加铺层的病害,如龟裂、坑洞等。反射裂缝的发生将严重影响沥青加铺层的使用寿命,造成“白改黑”工程的失败。
反射裂缝是“白改黑”工程的常见病害和主要问题,很多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在通车1至2年内路面就出现了开裂,有的4至6年后,路面局部出现反射裂缝和损害。如何控制与防止反射裂缝已成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设计与研究的关键技术。
一、沥青加铺层防反射裂缝措施
一般认为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水平位移导致接缝与沥青加铺层出现拉应力集中,以及交通荷载作用而产生的竖向弯沉使接缝上沥青加铺层经受较大的剪切应力。通常认为,温度应力引起反射裂缝的产生并参与了最初的扩展,而荷载应力加速了裂缝的进一步扩展。基于反射裂缝机理的研究,我市在“白改黑”工程在先后尝试了以下方法和材料以防止或延缓反射裂缝。
1、旧水泥板的修补与加固。
对旧水泥板的处治是共同采用的一种基本措施。但是这种措施的效果是有限的,首先它对于温度型反射裂缝基本起不到作用,其次由于这种处治方法不可能完全消除板块间弯沉差异,而且注浆区域原来就是基层病害区,其注浆强度在水等作用下会遂步下降。虽然“白改黑”工程均采用了对旧版处治,但仍然出现了反射裂缝等病害。所以旧板处治肯定要做,加铺前把水泥混凝土板按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要求处治好,尽量减少原水泥混凝土板接缝处的竖向和水平相对位移。强度上能满足通行汽车的要求,但还不能解决反射裂缝等的病害。
2、增加沥青罩面层厚度。
国际上通用的结论是需要将沥青面层厚度增加至15cm~25cm。同济大学基于有限元的方法计算研究表明每增加1cm沥青层厚度,可减少加铺层底面弯沉差5%左右;但是增加到一定厚度,防治反射裂缝的效果不明显,而会将大幅度增加路面造价,也不经济。有关资料表明:5cm厚的加铺层,当年冬季就有部分反射裂缝发生,使用4年后有加铺层全部发生反射裂缝;10cm厚加铺层,使用4年后有95%反射裂缝;15cm厚加铺层,使用4年只有24%的反射裂缝;另一方面可能会受到路面标高的限制,而且夏季高温时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易产生车辙,而会削弱由于旧水泥混凝土板作基层而产生的强基薄面的优势,故这一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3、设置应力或应变吸收夹层
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和加铺层之间设置夹层,可以使沥青层底面应力或应变离开应力集中的接缝或裂缝端部而减低,同时也改变了加铺层结构(包括夹层在内)的抗拉和抗剪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主要类型有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夹层(SAMI)、土工织物夹层、土工格栅夹层等三大类,这种结构一般设置于加铺层底部,其目的是减少裂缝尖端的拉应力,起到应力缓解和加筋作用。能消散裂缝或接缝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集中,也缓解来自车辆荷载的应力。同时可解决新建路面半刚性或刚性基层后期产生温缩、干缩裂缝引发路面早期反射裂缝的问题。SAMI是一层柔韧的应力吸收层,内应力水平很低,只有0.074MPa,但是应变很大,可以达到969个微应变。它是一种高弹性、低劲度的软夹层,其作用是降低旧水泥混凝土与沥青加铺层之间的粘附阻力,从而减少温度下降引起的反射裂缝;它的弹性恢复好,变形能力强,可吸收水泥混凝土板接缝或裂缝的应力、应变。力学分析表明,设置应力吸收层后,接缝处剪应力减少为不设应力吸收层时的1/2,拉应力减少1/3,能有效减缓水泥混凝土板加铺层反射裂缝。它采用层铺法施工,目前已经实现了全机械施工,是一项成熟的技术。SAMI实现从阻隔反射裂缝到消散反射裂缝的转变,着重从防裂机理上解决问题,符合辩证的思维方式。既考虑材料的特殊性,又分析路面结构对反射裂缝形成的影响。从材料和结构两方面解决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问题。应力吸收层防裂技术是在深入分析反射裂缝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的防裂措施,从粘弹—流变的角度消除裂缝处的应力集中,吸收了来自交通荷载的应力,缓解了层间的张拉或剪切作用,具有显著的防裂效果。近年来采用同步碎石方法施工,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提高了作业效率。
采用土工格栅和土工布作为夹层其防反射裂缝机理是土工织物和纤维格栅内应力通常随着降温速率的减少而增大;自身具有较高的抗拉模量,可以消散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另外土工织物和纤维格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层间的连续状态,降低了结构的整体性,影响土工织物和格栅防裂作用的发挥。故采用土工织物时,一定要做到铺设平整,粘层油洒布均匀。
4、设置裂缝松弛/延缓层
在沥青加铺层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设置一层由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或级配碎石组成裂缝缓解层。经试验检测表明,其防裂效果良好。实践效果也是很好的。
5、沥青层锯切横缝
在罩面层上,对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的横缝位置锯切新横缝,并灌缝,可控制随意裂缝的出现。实践统计,锯缝和灌缝可以减少反射裂缝64%。施工关键在于切缝位置,必须在原有接缝25mm范围内切缝,否则会出现次生反射裂缝,因此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这种措施在我国几乎没有应用。
二、沥青加铺层防反射裂缝措施小结
沥青混凝土罩面是旧水泥路修复改造的一种重要措施,但反射裂缝一直是“白改黑”工程的顽疾。如何控制与防止反射裂缝已成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设计与研究的关键。多种防反射裂缝措施,应用于“白改黑”工程中,并取得一定效果。为更加有效地控制反射裂缝,对于严重破损的水泥路面,可考虑采用破碎稳固技术。但值得注意的是旧水泥板破碎后,破坏了其整体性,造成这个结构层次结构强度的大幅度降低。同时这个结构层次的模量受到破坏程度、压实状况、原水泥板厚度和破损情况的影响,模量变化较大。另外,由于整体性的丧失而形成碎石结构层,容易诱发水损坏。这些问题在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时应给予充分重视。总之,“白改黑”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反射裂缝措施适用性和经济性,同时努力提高沥青加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重视对基层及土基进行加固处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论文作者:苏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
标签:裂缝论文; 反射论文; 沥青论文; 应力论文; 路面论文; 混凝土论文; 水泥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