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论文_耿晓燕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论文_耿晓燕

摘要:高中历史学科是一个人文学科,其教学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文章针对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即改革教学模式,奠定核心素养基础;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核心素养培养方式多样化;引导学生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高中历史 学科素养 创新教学

一、对素养概念的界定,

何为素养?关于素养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下面就介绍几个关于素养概念的看法。

(1)我国著名学者林崇德认为“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知识”与“技能”主要涉及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者具有“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而素养指向的则并不是某一学科知识,它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又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这一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

(2)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的实践指向。有研究指出,决定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于父母学校能否帮其培养一系列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但我国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行动实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核心素养为纲,从整体推动教育环节深层次改革。正因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都十分强调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把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未来课程作为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通过核心素养的建构来优化教育改革的质量。

(3)我个人认为的素养就是素质,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气质和在后天教育养成中形成的人的习惯和性格,就是人面对外界事物时,能相对准确的做出的正确的理性判断,并且合乎社会的道德、礼仪规范的行为。按照现在的社会,素养就是人的行为习惯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符合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规范。

二、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方法

素养1: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文艺复兴的原因、过程、意义)

素养2: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时,我们学习冶金、制瓷、丝质业发展的过程)

素养3:历史理解

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能够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能够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能够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

素养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历史解释可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历史叙述中,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新航路的开辟)

素养5:历史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做出的主观评判;能够认识到分辨历史上的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以及公平、正义与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能够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上,能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的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三、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素养,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和素养呢?

首先,教师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因为爱是世界上最美好、最美妙的事物,它能是冰雪融化,能使丑恶的东西变为善良它能使山河倒流,它能使时光停止等等。因为爱可以传递,爱可以使人很久忍耐,爱可以使人向善,让人如沐春风。而爱也是可以感受到的,所以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只有你爱了,付出了,学生感受了,他们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自觉地按照老师的标准去要求,按照老师所描述的社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

其次,教师要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品德。要有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无私奉献精神。要有甘为人梯,让人成长的精神。因为教育就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那么作为教师,就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宽广的胸怀,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气魄和气质,只有这样,面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时,才可能沉稳、冷静及时快速的正确处理。

再次,教师要有广而专的知识素养。也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课标和学科有机结合进行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知识生活化,通俗化,浅显易懂,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光明小学原校长刘永胜也强调了学科素养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学科整合能力,不仅教给学生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能够超越本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然后,教师要具有沟通意识和反思能力。教育是面向人的一种活动,而人是复杂的有思想的,所以教师就要有理性的客观的看待问题的能力。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素养,要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心理的需求,以及学生在学习生活有什么问题,都要做出相应的反馈,及时到位的化解一切问题。

最后,教师要具有信息素养和全球化的素养。因为以后的世界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世界,所以教育是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作为这个时代的教师,自然要具备一定的信息领悟能力和掌握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并且要有全球化的理念,这样就能培养出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就能使中华民族光耀千古,永垂不朽!

参考文献:

[1]刘育林.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7):93.

论文作者:耿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论文_耿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