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65例护理体会论文_王怀芬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65例护理体会论文_王怀芬

王怀芬

(山东省沂水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沂水 276400)

【摘要】目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对65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出院后生活自理的36例,生活不能自理的24例,死亡的3例,术后再出血的2例。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好,加强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脑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0-0145-02

【Abstract】Objective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65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summarized for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asures. Results 36 cases of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to independent living, the life cannot provide for oneself, 24 cases, 3 cases of death, 2 cases of postoperative bleeding again. Conclusion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effect is good, to strengthen the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an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treatment.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在我国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虽然脑出血的发病率低于脑梗死,但其致死率却高于后者,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急性期治疗措施应高度重视。以往开颅手术多采用去骨瓣减压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费用高。近期采用CT下定位,使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针,碎吸血肿引流,同时间断向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溶解血肿,以达到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其次是尽可能的早期减少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降低致残率。后者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的特点。我们对165例脑出血病人,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并给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病人65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为38~87岁,平均年龄为62.5岁;意识GCS评定6~15分,CT表现为脑出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选择基底核区中等量以上的出血(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小脑出血》术禁忌,通过CT定位确定穿刺点,做好手术标识,如出血破入脑室,采用脑室外引流术引流管接脑室引流器引流。

2.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生活自理42例,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19例,死亡3例,再出血放弃治疗的1例。住院时间15~30天,平均25天。

3.护理

3.1 术前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手术的目的和方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手术预后情况,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配合,争取手术时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变化,血压过高者给予适当降压措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及时完善术前准备,剃头,急查凝血常规,手术患者交接单。通知CT室作好定位准备。

3.2 术后护理

3.2.1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多采取床头摇高15?~30?卧位,有理于降低脑水肿,如昏迷患者偏向一侧卧位;躁动者给予约束带约束四肢,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防止脱出,加用床档,防止坠床,舌后坠者给予放置口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做好口腔护理并定期更换通气道。

3.2.2病情观察,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GCS评分、出入量及电解质监测。意识状态是反应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意识程度逐渐好转说明血肿清除效果好,如果意识状态逐渐加重,要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采取措施,瞳孔变化也反应病情的另一指标,及时记录瞳孔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血压升高是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重要的原因,术后有效的控制血压是预防再出血的重要措施,应将血压控制再150/90mmhg左右,清醒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情绪刺激,谢绝探视,每班进行GCS评分并详细记录,发现评分降低时及时报告医生。准确记录出入量,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定期监测电解质,防止应用脱水剂引起电解质紊乱。血糖异常的给予血糖监测。

3.2.3引流管的护理,根据手术情况有两种引流管,一种是血肿引流管,另一种为脑室引流管。血肿引流管:注意观察引流管有无受压、扭曲、滑脱、堵塞的情况,注意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引流液的颜色鲜红,引流量明显增多者考虑再出血的可能,报告医生及时复查CT。如为脑室引流:手术医生将引流瓶固定在高于侧脑室平面15cm处,防止脑脊液过度引流或引流不足,观察引流管内液面波动的情况,如无波动说明引流管堵塞及时报告医生,无菌操作下进行更换切口敷料、引流袋、血肿内注射药物,预防颅内感染。拔管:血肿引流一般保留4d,脑室引流保留7d,拔管前复查CT,原有出血量引流70~80%时即给予拔管,拔管前试行夹管24~48小时,如无颅内压增高情况,生命体征平稳可考虑拔管,拔管后注意观察敷料及切口周围情况,敷料是否干燥,头皮有无肿胀等脑脊液漏的情况。

3.2.4并发症的护理:患者长期卧床及各种导管的置入容易出现并发症应加强基础护理,应用充气床垫、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每6小时给予排痰机震动排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及口腔的分泌物,吸痰时动作轻柔,注意无菌操作,预防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导尿者给予会阴护理,每日两次,嘱患者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定时夹闭导尿管间断放尿,防止膀胱挛缩。昏迷或不能进食的给予口腔护理。定期给予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防止肌肉及关节的挛缩、足下垂。病情稳定后给予康复训练。

3.2.5心理护理 清醒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使其接受现实、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康复中。

3.3 出院指导

做好出院宣教,患病后六个月以内为康复的有效期,利用有效期积极做好康复功能训练,做好出院带药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不可随意更改药物的剂量和停药,血压不稳定,诱发再出血,改变以前的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酒;低盐低脂饮食,定期门诊复诊。

【参考文献】

[1]洪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早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4(6):422-423.

[2]贺安.氨溴索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肺部感染[J].中国临床医学,2007,14(3):325-326.

[3]孟春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呼吸道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3):27-28.

[4]刘凤娥.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防治及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7):43.

[5]宋丽娜.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围手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5,1(2):78-79.

论文作者:王怀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  ;  ;  ;  ;  ;  ;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65例护理体会论文_王怀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