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责任意识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进程论文_于新贵 刘丙信

培养责任意识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进程论文_于新贵 刘丙信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办事处北城英才学校 256651

摘 要:后天的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关键,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从小抓起,教师、家庭、学校共同培养 , 责任感培养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升华,不断强化的过程,责任感的培养是从最基础的“对自己负责”,逐步上升到“对社会负责”这一层次。教师的责任感提高,家长的责任感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加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进程将大大加快。

关键词:培养 责任意识 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责任心呢?责任心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需的。而对于人来说,责任心就是他们前进的一种动力。梁启超说:“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于我自己打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一、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

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家长希望孩子受到一流的教育,多学一些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明确作为一个学生的职责、义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如何“做人”是最为关键的。教师“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为”。

身教重于言教。光谈一些大道理,即纸上谈兵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样,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事业心,老师首先也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教师应当爱护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大到教育管理的每个环节,小到在班级和各种场合下的言谈举止,要处处给学生以表率,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1.教师要身体力行,以人育人。

2.教师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业务水平。

3.教师要关爱学生,把教育工作看成事业。

4.家校合作,用真诚感化引导家长。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学校随时与家长学生互通思想,增加家长对学校的认知程度。家庭教育是学生责任感培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联络”与“纽带”作用。

在家中,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自己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对自己责任,对他人责任,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出了问题勇于承担责任。身教胜于言教,受家长表率作用的熏陶,孩子才会具有责任意识。同时还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学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对门卫说自己不上了,门卫说你不上你家长不让你,学生说我一哭就行。这件事引起我深深思考:的确,从幼儿园开始家长接送,一直到初中有的是直到高中大学,孩子要什么买什么,孩子忘记带的东西家长直接送到学校,有些家长连楼房都给孩子提前买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家长还和别的家长攀比:人家有啥咱有啥,这样孩子哪有责任心,这不是家长的悲哀么?

为了强化责任心,要给孩子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家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也应该履行自己的义务,尽自己应尽的责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不代劳,久而久之,孩子养成自立的习惯,责任意识就加强。

三、学校和教师还应当着力培养学生对学校、班集体的责任感

我们身处的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去过问、关心,为其发展出谋划策。学生应学会与他人合作,以自己为集体的努力与牺牲而自豪。我们要求每个班从组建之初开始,就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组建班委、团支部,自己推选宿舍室长,自己制定班训班规,自己选举年级和学校学生会,自己开展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班级、年级、学校的管理,通过“值日班长”进行自查自律,甚至由学生给教师打分进行“评教评学”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四、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

重点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目的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和责任意识。好的活动会给学生带来好的影响,使学生们心情愉悦,产生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这对凝聚力的产生和加强起到了催化作用。

五、学校管理中也要明确责任意识

学校管理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用培养问责两种办法促进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责任心的增强,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从而出现你追我赶、比学赶帮超的好局面。

责任感培养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升华,不断强化的过程,责任感的培养是从最基础的“对自己负责”,逐步上升到“对社会负责”这一层次。教师的责任感提高,家长的责任感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加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进程将大大加快。

参考文献

[1]冯会发 《学生责任心及其培养之管见》.长江职工大学学报。

[2]王莉莉 《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江西教育研究。

论文作者:于新贵 刘丙信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月总第1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

标签:;  ;  ;  ;  ;  ;  ;  ;  

培养责任意识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进程论文_于新贵 刘丙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