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景观绿道-广福路综合整治工程论文_成志红

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云南昆明 65004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项目的步伐不断加速,昆明市被誉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也是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地之一。昆明市在第十一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把昆明建设成为“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其中建设“世界春城花都”是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昆明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提升“五个品牌”,即“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开放门户、国际旅游城市、中国健康之城”的战略部署,昆明市从生态绿化的角度,对城市形象、建设策略、景观提升和品牌推广三个方面进行实施规划。以绿色休闲慢道体系建设为纽带,通过构建串联自然、人文景观等要素的绿色线型开敞空间,使多种绿色休闲慢道空间形式交织形成绿色休闲慢道网络,像“城市绿枝”一样触及城乡每个角落。

关键词:城市景观;绿道;现状及综合整治

1绿道的概述

1.1绿道的含义

绿道(Greenway)源自发达国家,是一种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绿色空间通道,集合了生态、文化、休闲、景观、通行于一体的综合功能,是用来连接各种线性开敞空间的总称,主要分为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种。

1.2绿道的分类

绿道分为生态型绿色休闲慢道、郊野型绿色休闲慢道、都市型绿色休闲慢道。

1.2.1绿色休闲慢道分级

区域绿色休闲慢道:与城乡绿色休闲慢道相结合,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色休闲慢道;

城乡绿色休闲慢道:连接城乡重要功能组团,对城乡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绿色休闲慢道;

社区绿色休闲慢道: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色休闲慢道。

其中,广福路绿道景观工程为都市型绿色休闲慢道。

2官渡区总体定位

官渡区总体定位为--以低碳城市为理念,将片区打造为昆明具有国际一流品质的城市滨水区,具有国际化特征的重要城市新中心,城市最具影响力的公共休憩区和文化展现区。为打造官渡区特色景观绿色走廊、加强生态保护、休闲观景、旅游展示的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展现城市景观特色的都市活力,构筑“一路一景”的城市景观风貌,展现昆明市的城市景观特色。官渡区围绕昆明市建设“世界春城花都”的总体要求,整体提升官渡区城市品质、区域吸引力和美誉度,彰显春城花都特色风貌;构建官渡区城市绿色生态景观格局,打造环山绕水的绿色网络、城市特色形象新风貌。通过对官渡区现有绿道和城市功能、定位、山水格局的分析,打造官渡区特有的“湖滨生态特质的四季飞花、多彩的城市春城形象风貌”,对城市景观绿道、河道、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等重要内容进行景观提升。

官渡区“十三五”规划对“春城花都”的生态实施建设重点主要分为水环境治理、道路风貌两个方面,即城市景观风貌中的重点公园、河道、道路。道路建设主要以飞虎大道、广福路、珥季路、昌宏路、春城路、彩云北路、昆洛路、地铁2号线等完备的交通网络和节点发散形成主要城市风貌骨架,打造贯通南北、宜居宜业的综合发展通道区域。依托机场高速公路、新320国道,昆石公路,加速培育临空产业。湿地、森林公园建设,自然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设,盘龙江入湖口湿地公园,日新公园,宝象河旅游景观带,子君山片区生态植被恢复,新建昆明子君山森林公园。

3广福路的变迁

3.1广福路的发展概述

昆明市广福路整体改扩建项目全线于2007年4月12日竣工并通车,广福路东起广卫立交,西到滇池路,道路连接了主城区东、南、西三个核心的片区,不仅是昆明最宽、最长的城市一级主干道之一,同时也是连接主城区与呈贡新区及沿滇池昆明城市圈的中心绿色景观廊道。从景观特色上讲,艺术大道—道路融入古滇文化的传统精髓,体现官渡历史人文,采用立体雕塑、景观墙等形式,形成景观亮点;人文大道—沿线人行道铺装融入了103个三种图案的铺装形式,增加了步道的趣味性,同时在坐凳、垃圾桶、花坛等景观小品的设计上也加入具有云南特色的图案,大大提升了广福路的文化气息;林荫大道—全线乔木主要采用香樟、滇朴、紫薇等乡土树种为主,彩色叶灌木做下层灌木地被交替搭配,从品种、色彩、线条、造型上整体丰富道路的景观空间,人行道及机非隔离带覆盖率达到90%以上,沿线不仅设置休闲广场、健身步道等游憩场所,还布置了花坛、坐椅、健身器材、垃圾桶、卫生间等功能设施,是融休闲、健身、游赏于一体的带状游园空间。

3.2广福路综合整治工程

下面以广福路综合整治工程(官渡区段:东绕城——盘龙江)为例,浅谈对城市景观绿道改造提升的一些想法。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按照“春城花都”的定位,以景观绿道的设计规范及标准,融入“海绵城市”这一生态理念,同时完善综合管廊设施、安装绿化浇灌系统、提升沿线建筑物的灯光亮化,力求达到“绿化、美化、亮化”的景观效果。近年来,伴随着昆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广福路作为昆明市的主干道路,交通承载力不断的加大,车流量及人流量也越来越大,交通越来越拥堵及混乱。受2015年冻害以后,大量不适应严寒的乔木及灌木几乎全部变枯,广福路绿化景观严重影响昆明城市的景观风貌。红线内绿化景观杂乱、长势不佳,品种过多,缺乏统一性及特色;红线外绿地设施不尽完善,破损严重,缺乏连续性。道路景观提升的重点是要在考虑功能的要求上,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协调,因此,道路景观的提升改造首先要加强道路的整体性及满足其功能需求。

广福路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的主要以“传承人文底蕴、展示城市形象魅力、优化生态景观空间、疏导交通”为目的,力求将广福路打造成为具有当地特色及现代景观风貌的都市型绿色休闲慢道,构筑成为“一路一景”的城市风貌,凸显“春城花都”的都市活力和城市特色。项目范围从盘龙江到东绕城高速,全长约为12.2km,整治范围约134ha,其道路红线范围68m,道路红线外侧各20-50m绿地。

3.2.1沿线用地布局情况分析

现状建设用地主要为城市建设用地,以居住、商业为主,如云南省博物馆、云南大剧院、文苑、新亚洲体育城等省级公建集中珥季路至彩云路之间,还集中了新螺蛳湾商贸城一类的大型商业用地。沿线地块处于城市开发过程中,周边各类市场较多,交通拥堵混乱,景观环境质量相对较复杂。

现状用地图

3.2.2绿化断面分析(广卫立交——前卫西路)

广福路道路红线范围68m,包括机辅隔离绿化带、机非隔离带、人行道绿化;道路红线外侧各20-50m绿地。

广福路断面图

3.2.3现状绿化景观分析

人行道:人行道宽度约为8-10米,有3-4排,行道树以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为主,大部分长势较差,总体绿量基本充足,但缺乏景观色彩;树池内杂草丛生,灌木地被缺失严重,红土裸露;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铺装共板,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志,缺乏识别性;道路的纵深较大,行人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4m主辅分车带:乔木品种较多,原有乔木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黄花槐(Sophora xanthantha)受冻害严重,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长势相对较好,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semperflorens)、云南樱花(Cerasus cerasoides(D.Don)Sok.var.rubea(C.Ingram)Yü et Li)等长势较差,植物景观层次杂乱;灌木品种杂乱,缺乏整体性,局部长势较差,有缺失,红土裸露,病虫害严重。

红线外绿地:总体乔木过密,苗木遮挡太封闭,局部有受冻乔木未进行更换;乔木主要以香樟、广玉兰等常绿乔木为主,局部路段有紫叶李、银杏、云南樱花等观花植物,整体效果较为凌乱。灌木地被品种杂乱,缺乏层次,缺乏色彩。

4设计定位

广福路——都市型绿色休闲慢道;通过这12.2公里的景观旅程,广福路将成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现代化风貌的南市区景观绿道形象。

传承人文底蕴--广福路无疑是展示和提升昆明市城市形象的最佳舞台。

优化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养育这一片沃土,赋予其悠远的记忆,规划应尊重自然环境,显山透绿,坚持城市开发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态网络,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让自然融入城市中来,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迎宾大道的规划将是城市绿化的进一步回归,强化与丰富。

展示形象魅力--广福路是昆明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规划应塑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现代化风貌的城市新区形象。协调好现代化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顺畅交通联系--广福路是是整个城区交通性主干道。

规划应合理的组织交通流线,形成高效有序、安全的城市交通体系。

再现经济价值--合理布局沿线用地功能,提升沿线的土地利用价值,激发沿线地块经济活力。

有利于塑造城市新的形象,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5景观提升改造方案

5.1改造范围

广福路属于城市主干道,项目范围从盘龙江到东绕城高速,全长约为12.2km,整治范围约134ha,广福路道路红线范围68m,广福路道路红线外侧各20-50m绿地。

5.2改造目标

打造具有简洁、大气、通透、节奏韵律感强的城市景观大道。

5.3改造原则

突出重点原则——重点打造4m主辅隔离绿化带,突出景观节点及端头景观效果。

整体性原则——跨越3个行政辖区,力求改造后整体景观风格统一。

秩序化原则——把握韵律的节奏感,灌木地被丰富而不乱。

经济性原则——兼顾近远期效果、采用易于管养的乡土树种。

5.4改造策略

红线内——重点打造4m主辅分车带景观,移除原有天竺桂、黄花槐及长势较差的乔木,对原有紫薇进行归并,乔木采用香樟进行更换,形成规整统一的带状式种植。灌木采用

色叶植物交替搭配,分段种植。重点打造节点及道路端头景观,局部增加观花类乔木,采用时令花卉局部做点缀,确保节点景观效果。

改造后效果图

红线外绿地——结合沿线地块功能,以疏理为主,力求简洁通透,节点位置增色添彩,移除冻害乔木及长势较差的乔木,绿量充足的区域不在增加乔木。增加游路及休闲设施,沿线形成带状小游园。地被灌木形成简洁大色块(多年生花卉、色叶地被、草坪结合),采用开花乔木、花灌木、多年生花卉结合少量宿根花卉体现花都特色。种植符合规范要求(改良土壤、苗木保证树形质量),完善喷灌系统,便于养护管理。

5.5标准段改造方案

5.5.1主辅分车带

重点梳理主辅分车带,保留原有紫薇并进行统一归并,间隔150-200米成组种植两排紫薇,紫薇底下种植黄金菊,采用香樟做背景,将受冻严重的黄连翘及长势较差毛娟替换成黄金菊、红花继木交替种植,突出简洁大气的景观特色,端头采用时令花卉做点缀,适当增加盛花器。

5.5.2人行道

移栽第一排行道树,采用复羽叶栾树进行替换;将原有单体树池改为1.5M的连体树池,灌木地被采用黄金菊、金森女贞等进行搭配;道路端头适当增加时令花卉。

5.5.3红线外围绿地

原则上不再增加苗木,以做减法为主。清理冻害苗木,在路口等重要节点适当点缀滇朴、黄连木等景观大树,局部成片种植云南樱花等观花类乔木。冻害地被更换原则——清除后补植与相邻地被同品种的地被,成片补植,做到简洁大气。

5.6节点景观提升方案

5.6.1“一带、多节点”广卫立交绿地

结合原有山体景观,原有植物做背景,以香樟和广玉兰为基调树种,常绿乔木形成绿色背景,前景配置丰富的观花、色叶植物组团,打造花团锦簇的山林景色;统一、丰富、连续的绿化景观展现多彩花都的景观特色,整段绿化具有很好的导向性,美化原有山体景观。

5.6.2商海路交叉口

周边为新螺蛳湾商贸城,现状植物长势较差且凌乱,缺乏色彩。以“樱漫花园”为主题,移栽原有长势较差的乔木,沿游路采用云南樱花成片种植,打造花团锦簇的春城景致;地被灌木采用黄金菊、红花继木等交替种植,营造出疏朗、开阔、舒适的游园休闲空间。

5.6.3彩云路环岛

以梳理为主,保留长势较好的乔木,移栽长势较差的乔木;统一移除灌木地被,以“七彩飘带”为主题,采用色叶植物进行交替搭配,曲线形的构图方式,形成宽窄变化、高低错落的景观空间;

5.6.4新亚洲体育城

该区域植物以棕榈科为主,设计主要是对原有乔木进行梳理及适当修剪;移除原有地被灌木,采用宿根花卉及色叶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入口处适量增加时令鲜花做点缀,丰富景观空间及色彩感。

5.6.5官渡古镇大门口

该区域周边以商业为主,人流量大,现状景观空间封闭,阻挡视线,缺乏色彩感。设计结合商业景观功能,重点对原有乔木进行梳理,保留大乔木,将原有连体花池按现状进行归并调成,在相对开敞的空间布置广场,局部恢复铺装,形成通透的商业景观空间,满足商业人流疏散和举办活动之需。在形成高差较大的区域适当增加踏步,绿化周边适当增加休闲设施,满足游客休闲需求。

6结语

结合“春城花都”这一发展方向,广福路综合整治建设是一项体现城市健康生活、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工程。绿道游径铺装尽量使用环保透水材料,贯彻低碳节能理念,确保生态环保。绿道创造性地将城市中不同类型的绿色开敞空间组成“绿链”,通过绿道串联整合多年形成的绿色资源,把绿道引入原来封闭的绿地,让原来只可远观的绿地成为开敞的休闲空间。

论文作者:成志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打造城市景观绿道-广福路综合整治工程论文_成志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