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论文_方军

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论文_方军

方军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43

【摘要】部分学校德育存在问题,形式单一,均以说教为主,缺少实践检验,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因此,“德育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话语和教育存在,已经被各个教育团体和机构研究了一段时间。它可以进一步引导学校班级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和应用,甚至可以区分不同领域的不同应用。

【关键词】普通高中;德育;课程;模式创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2-080-01

引言

高中学生摆脱了初中和小学时期“保姆性”教育的影响,逐步转向疏导型教育方式,羽毛渐丰,自我意识增强,作为受教育者,易进入客体角色,但在许多教育活动的主体作用也随之凸显,因此要当好高中班主任并非易事。高中生处在情感上不成熟的过渡期,他们的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日益增强,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降低。他们不再以老师为中心,不再绝对服从教师的命令。某些学生甚至情绪不稳定,多变化,不易控制,可以说软硬不吃;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闭上心扉,这给高中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下面我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分享一下班级管理工作方面的举措和方法。

1明确德育教育的价值

德育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在政治思想和道德方面的教育,都属于德育。在学校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主要对学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方向。首先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高中阶段开始,很多学生就会发现,大部分的问题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分析,而是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试着去分析和判断,这是学生踏入社会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对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完善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当前阶段,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外界的环境变化,要求班主任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德育能够让学生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更好地主动地在言行举止上约束自我,劝解他人,从而呈现出整体的社会优良风貌,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进步。最后,进行德育,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自律的好习惯,实现自我提升。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获取外界的约束,而是让学生自己醒悟。无论外界的环境状况如何,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学生们都可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德育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学生对自己进行思考,感悟人性的闪光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树立一个自己在本阶段必须要完成的发展目标,并且逐步朝着最终的目标迈进。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激励,从而成长为一名德、智、体、美、劳五项技能综合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基于班级管理应用的德育模式创新探讨

2.1中外可借鉴性经验基础上新媒体在创新性德育模式中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在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新技术平台完成的。他们有能力使用新技术,例如,操纵新媒体设备的能力和搜索互联网的能力。通过网络连接顺利获得需要的知识,并能够理解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德育工作者应利用新媒体资源增强高中德育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在运用国内外新媒体的过程中,有必要提高中学生的媒介素养,将其运用到课外道德教育模式的管理中去。要提高中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就必须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目前,社会已进入国家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时代,这就要求中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2.2加强家校沟通工作,进行校内外合作班级管理

家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班级管理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学习压力大、精神负担重,而班主任要想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势必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首先班主任要畅通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渠道,提高沟通与交流的频率。例如借助现在的网络平台、微信、QQ群等,一方面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学习、生活现状反馈给家长知道;另一方面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家庭背景等。一旦出现问题,教师可以及时找到根源,从而实施针对性的引导策略。其次,班主任要多组织一些加强家校沟通的实践活动。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利用一些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一些亲子活动等,或者根据教学的实际条件,轮流对学生进行家访。这样不仅拉近了家长与学校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进一步让家长融入到了班级管理工作中来,而且还形成了家校管理合力,从而全方位、立体化的为学生提供了良好、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3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与严格要求中寻求平衡

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严格要求与尊重个性之间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中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得以拓宽,他们的批判和参与意识比较强烈,对社会现象、班级工作和任课教师敢于发表一些主张或看法。对此,我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理解,能够及时采纳的建议及时采纳;暂不能实行的,我都向学生解释清楚;就算是错误的意见,也允许学生把话说完,并引导学生知错、析错、改错。尤其是教育那些品德不良自律能力差的学生时,我采取了循循善诱,以关心、理解、宽容的教育态度去对待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尊重激发这部分学生潜在的自尊心,我给予他们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予他们更深层次的期待与信任,平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激励他们转化上进的信心。尊重学生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是教育的原则,也是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为基础,不践踏学生的心灵,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

结语

总之,在高中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必须要将德育融入日常的管理中来,促进整个班级朝着更加积极、团结的方向发展,建立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携手合作,实现综合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朱丽.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班主任工作的一些认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3(29).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2013.

[3]游笑英.试谈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J].学周刊,2016(9).

论文作者:方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5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论文_方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