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治理中的三个问题_独立董事论文

董事会治理中的三个问题_独立董事论文

董事会治理存在的三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大论文,董事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企业的董事‘不懂事’。为什么不‘懂事’?就是因为企业中大量存在‘资本治商’的现象。”北京求是联合管理咨洵有限公司总经理安林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这样说。

问:作为专家,你认为中国公司在董事会治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安林: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董事会治理,其核心就是董事会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行使权力。

非常遗憾的是,多年来,中国企业在董事会治理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几乎各个方面都有问题。我初步将其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董事会的组成问题。有人戏称:中国企业的董事“不懂事”。为什么不“懂事”?就是因为中国企业大量存在“资本治商”的现象———资本方出于控制公司的目的,往往选择最“听话”的人,而不是最利于企业发展的人出任董事。在中国企业的董事会,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董事连阅读财务报表都有困难。

第二类是董事会的管理机制问题。董事会对董事和经理人的选任、解聘和激励做得很不完善,成员变动频繁,缺乏专门委员会对董事进行有效的考核。

第三类是董事会的运转机制问题。中国企业的董事会普遍缺乏效率,并也面临诚信考验。各种违规运作、信息披露失真都是董事会运转失灵的表现。

问:为何会有这些问题出现?安林: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缺少实行董事会制度的大环境,各种配套措施都还没有健全,相应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如西方国家在法律中明文规定,如果公司破产,董事会成员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受到哪些调查。而这些在国内还是空白。

其次,董事会制度是西方国家经过上百年经验积累形成,人们充分认识到其存在的必要性。而在中国,董事会更多的沦为企业为满足某项“规定”而成立的机构,人们对于董事会的重要性认识也只停留在口头。因此,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

问:现在大家都强调独立董事的作用,认为客观、独立并拥有一定专业素养的独立董事,能弥补董事会的某些不足。作为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安林:独立董事是指和公司没有产权关系和相关业务的董事。设立独立董事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安全性;预防公司出现“内部人控制”;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西方国家的董事会治理实践中,独立董事制度的确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中国企业中,独立董事往往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其中原因很多。

首先是信息问题。独立董事要拥有完整的信息往往会很困难。

其次是时间问题。独立董事往往是兼任,很难有时间对企业及其业务做深层次的了解,更不要说对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参与了。

第三是深层次的原因,也就是独立董事的激励问题。调动独立董事为公司献计献策的动力源,仅靠良心和责任感是不够的。独立董事的工作都是有机会成本的,所以通常的车马费加补贴的形式远远不能够补偿他们的付出。在美国,很多公司的独立董事平均可以拿到8万美元的报酬。因此,对股东来说,为使独立董事的工作独立而负责任,就应付给他们相当于专业人员的报酬。

问: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你认为它们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董事会?安林:中国民营企业的董事会主要分三种类型:一元结构、二元结构、三元结构。大多数中国的民营企业属一元结构,其董事会和管理层全部由创业者构成。董事和经理不分,

管理和决策不分。

这样的结构在企业规模不大的情况下,有利于迅速决策,有效管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新资金、新技术进入,作为它们的代表就必然要进入董事会,一元结构董事会必然变为二元结构。当企业进入成熟阶段时,会有第三方董事进入企业,一般来说是外部独立董事。

一般来说,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董事会结构,这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先进的未必是最合适的,不应急于求成。

标签:;  ;  ;  ;  

董事会治理中的三个问题_独立董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