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粮食的贮存方法论文_陈晓华

冬季粮食的贮存方法论文_陈晓华

黑龙江省粮食设计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18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粮油监管部门要始终坚持突出主业,就是以保粮食安全为中储粮根本职责,在发展思路上,做到以“两个确保”为中心,确保总公司管理的所有政策性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始终发挥粮食宏观调控主力军作用。下面就对冬季粮食的贮存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冬季粮食;贮存方法;低温

前言:粮食低温储藏就是利用自然低温条件或机械制冷设备,降低仓内储粮温度,并对储粮进行隔热保冷,确保粮食在储藏期间的粮堆平均温度维持在低温(15℃)或准低温(20℃)以下的一种粮食储藏技术,俗称低温储藏。

1 粮食低温储藏技术应用

1.1 低温储藏的原理

1.1.1低温杀虫

利用冬天和春季自然低温的条件杀死储粮、包装器材及仓储用具中的害虫是目前低温杀虫的主要办法。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应用低温防治储粮害虫,均有显著效果;南方地区也可选择时机,利用冬、秋、春季寒流降低粮温,虽然不能杀死害虫,但可以有效地抑制害虫的生命活动,减少害虫繁殖的代数,使害虫大量发生的时间推迟1~2个月,这样仍可以减少粮食的损失。冷冻杀虫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仓外冷冻、仓内冷冻或仓内外冷冻结合的方法进行。

1.1.2低温对粮食微生物起抑制作用

低温能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粮食微生物的活动主要受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在温暖的粮堆内,甚至水分在13.5~15.0%,如有足够的时间,真菌就能生长。低温对霉菌的活动有抑制作用:一般储粮微生物在0℃以下不能发育。低温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又受到水分的影响,粮食水分愈大,防止霉菌生长的温度愈低;粮食水分少,温度可稍高。因此,用低温来抑制霉菌在粮堆中的发展必须配合控制粮食的含水量,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另外,温度对一些霉菌的产毒也有影响,一般霉菌的生长适宜温度,也是它产生全部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因此低温储粮不但能抑制粮食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同时还可以防止和避免一些产毒菌株产生霉素,保证粮食的卫生。

1.1.3低温有利于保持粮食的品质

一般水分正常的粮食,只要粮温控制在15℃以下,就能降低储粮的呼吸作用及其他分解作用所引起的粮食质量损失,使其处于休眠状态,以保持储粮的新鲜度和发芽力;在10℃以下,未出现呼吸强度的突然增加而停留在低限水平。这种低温对呼吸作用的抑制效应,有利于增加储粮稳定性及延长安全储藏期。对于没有干燥设备的地区,低温储藏是保管高水分粮食的较好方法。

1.2 低温储藏技术的方法

1.2.1自然低温

自然通风是指利用自然对流,将外界干燥、低温的空气与粮堆内的湿热空气进行交换,达到降低粮食温度、水分的目的。自然通风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降低粮食温度;二是降低粮食水分。自然通风主要是降低粮温和降低粮食水分;由于秋末和冬季室外温度低,可以打开粮面上部窗子和通风换气口,同时打开仓房底部的通风口,让热空气上升,从粮面溢出。

1.2.2机械通风

低温机械通风是利用通风机把外界的空气强力压入粮堆,进行气体交换,以达到降温降湿的目的,机械通风降温迅速,幅度大,操作简便,节省劳动力。

1.2.3隔热保冷

隔热保冷是低温库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关键。根据计算,机械制冷低温储藏时所需的制冷量,有30%~35%是围护结构的耗冷量。如果仓房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较差,为了维持粮温,仓温德低温及稳定性,将会延长制冷组的运行时间及开机次数。使粮食的保管费用上升。一般粮库的隔热结构,能保持仓温、粮温的稳定,波动小,并减少制冷机或空调机的开启次数缩短运行时间,降低运行费用,节约粮食保管费。对隔热性差的仓房要进行隔热改造,对仓房可能发生内外热交换的空洞进行隔热密闭,辅助对散装粮进行压置密闭。

2 水稻的储存方法

2.1 保证入库稻谷质量

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多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不耐贮藏。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贮藏的关键。稻谷入库要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过筛或风选清除杂质。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适时通风

新稻谷由于呼吸旺盛,粮温和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天气寒冷时,粮堆内外温差大,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也可在稻谷中插入空竹管通气降温。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2.3 低温密闭

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季气温上升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粮食安全度夏。

3 玉米的储存方法

3.1 去除杂质

玉米收获时往往含有较多的未熟粒、破碎粒、糠屑及穗轴碎块等杂质,且吸湿性强、呼吸量大、带菌量多、孔隙变小,容易积聚湿热导致发热生霉和虫害,所以玉米收获后必须过筛除去杂质再入库贮藏,以确保粮食安全。

3.2 充分曝晒或烘干处理

贮藏中应注意通风散湿,新收获的玉米更应保持干燥和低湿条件,才能确保安全。采用“双低”贮藏,低湿密闭投入、低剂量磷化铝片与自然降氧贮藏效果良好。

3.3 干燥降温

安全贮藏玉米必须控制好水分和温度条件,根据实践,玉米含水量12.5%,温度35℃,一般能安全贮藏。

3.4 防治病虫

用塑料薄膜压蒸或密封降氧贮藏,不仅可防虫,同时也有防湿防毒效果。对已经生虫的玉米可用过筛或药物熏蒸法防治。玉米颗粒大,一般害虫躯体小,采用6孔/寸筛除虫效果可达80%以上。用磷化氢药剂熏蒸费用低,杀虫也比较彻底。北方地区多利用冬季寒冷低温处理,将粮温降到0℃以下,趁冷密封,对防治甲虫和蛾类幼虫效果良好

4 大豆

4.1 大豆的储藏特点

大豆粒圆,种皮光滑,籽粒坚硬,抗虫、霉能力较强,但破损的大豆易于变质。大豆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在空气湿度大时容易吸湿,经夏季高温影响后,易变色变味,严重的发生浸油,同时,高温高湿还易使大豆发芽率降低。在相对湿度为70%以下,大豆的吸湿性弱于玉米和小麦,但在相对湿度为90%时,大豆的平衡水分则大于玉米和小麦,因此,储藏大豆要特别做好防潮工作。易走油、赤变。大豆水分超过13%以上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首先豆粒发软,然后在两子叶靠胚部位的色泽变红,俗称“红眼”,以后豆粒内部红色加深并逐渐扩大,俗称“赤变”,严重时,子叶蜡状透明,有浸油脱皮现象。

4.2 大豆的储藏方法

充分干燥:大豆脱粒后要抓紧整晒,降低水分。需要长期储藏的大豆水分不得超过12.5%,含水量再高,就容易霉变。

适时通风:新入库的大豆籽粒间水分不均匀,加之后熟作用,呼吸旺盛,大豆堆内湿热积聚较多,同时正值气温下降季节,极易产生结露现象。因此,大豆入库3—4周左右,应及时通风,散显散热,以增强大豆的耐藏性。

5 低温储藏技术应用现状

5.1 低温储藏所需主要设备

谷物冷却机对粮堆降温的空气流程相当于民用建筑空调中的直接蒸发式机组加直流式全空气系统,由于送入粮堆的低温风吸收热量上升后直接从粮库上部的窗缝等部位排向大气,没有回风再利用,在夏季气温较高的地区,粮库排出的空气温度低于室外气温的情况下,就造成了一部分能量的浪费。另外,谷物冷却机是利用高品位能源――电能驱动压缩机制冷的,一次能源消耗相对较大,适用于电力资源丰富的地区。

5.2低温储藏的效果

以实验库点固定储备的3.5万t稻谷计,采用通风、倒仓、熏蒸等常规储藏方法,每年投入的直接保管费用共计19.5万元,折算为吨粮直接费用为5.57元:而采用低温储藏的方法,节省了熏蒸、倒仓等常规操作费用支出,所发生的直接保管费用共计为9.1万元,折算为吨粮直接费用为2.6元。

结束语:

总之,低温储藏作为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可靠、合理和最为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防护保鲜技术,从长远看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会逐渐显现。对提高我国粮食储藏保护技术水平,促使我国粮食储藏保护技术与国际水平接轨,确保我国的优质粮食在入市后开拓国际市场,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若兰. 等.粮食仓房隔热性能对低温储粮效果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8(04).

[2]舒在习. 谢令德. 我国低温储量技术体系的探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9(08).

论文作者:陈晓华

论文发表刊物:《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0

标签:;  ;  ;  ;  ;  ;  ;  ;  

冬季粮食的贮存方法论文_陈晓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