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视角下的经济学“教”与“学”浅析-以法学本科生为例论文

通识教育视角下的经济学“教”与“学”浅析-以法学本科生为例论文

通识教育视角下的经济学“教”与“学”浅析
——以法学本科生为例

邓达

(中国政法大学 商学院,北京)

摘 要: 如何在有限的通识选修课时间内激发非经管专业的学生对经济世界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基本的经济学理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以法学为例的通识课非经管专业学生对经济学学习的需求、兴趣点和学习方法特点,以评估目前非经管专业的经济学“教”与“学”的情况,探讨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旨在适应通识教育的要求,提升非经管专业的经济学学习兴趣,培养基本的经济学思维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经济学教学;非经管专业;法学;通识教育

经济学素以重视逻辑与严谨推理而著称,它不仅是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能培养非经济学专业学生的理性特质,可使学生兼顾理性效率和人文感性关怀,实现人格均衡之目标。一方面经济学涉及的内容广泛,一般有一定的先修课程要求,另一方面,对非经管专业学生而言,尽管已逐渐意识到深刻理解和运用经济学知识的重要性,但又往往自认为不擅长经济学中的数学逻辑推导,很多人会对其望而生畏,所以在针对通识课非经管专业学生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尚存在许多待改进的地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对经济世界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基本的经济学理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教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有些学生甚至会感觉课堂乏味无趣,所学到的知识也并没有完全理解与融合。但是教师却希望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所以在课堂上会大篇幅地灌输学生自己的想法。教师的这种想法与做法,最终也就引发了教学质量的不断降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元化教学方式也随之逐渐传入中国。例如:被教师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少教学,多创新”,它不但可以让学生实现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学习成果,还提高了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

一 国内外文献综述和教学实践背景

(一)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有些学者研究了非经济学专业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问题。有研究者就非经济学专业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认为内容应该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调整,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取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核方法从单一转向灵活等等。[1]有研究者也认为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给非经济类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无法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加强适用教材的建设,筛选授课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另外一些学者则专门针对法学专业研究西方经济学的教学问题。[2]有研究者结合法学专业学生和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分析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认为课程内容应该结合法学专业情况,多用案例教学,考试形式可以多样化。[3]有研究者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两方面探讨了西方经济学在法学专业中的教学问题,认为应该把西方经济学作为法学的专业选修课,并提出针对法学专业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方法中的具体改革措施。还有些学者则专门研究西方经济学作为通识教育时遇到的问题。[4]有研究者就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进行了探索,认为案例教学应该具备基本性、逻辑性、多元性、整合性和穿越性。[5]有研究者针对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 结合专业教学目标, 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难度的把握方面提出建议,认为应在教学方法上将“互联网+”元素引入课堂, 借助“微助教”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为过程考核提供依据。[6]有研究者就经济学课程进行分析,认为要想使非经济专业的学生提高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兴趣,在教学内容的讲解要尽量通俗化;教学要贯彻少而精,少而实用的原则;教学方法上,多媒体和板书要相互配合;要强化传统教学中的“三个环节”。[7]有研究者针对目前法学类学生在经济学课堂上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认为首先要深入了解法学类专业学生对经济学教学的需求;其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最后要注重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8]

有国外研究者专门研究了哪些因素会影响法学院学生在经济学课程上的表现,其中提到针对法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经济学课程不是要把这些学生当成经济学家来训练,而是让这些学生能够将经济学中的效率概念跟现实的政策问题联系起来,具备跟经济学家们请教和学习的能力。[9]这篇文章通过实验将范德比尔特大学1978年秋季41个法学专业学生在经济学课程上的表现转换成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在之前法学课程上表现好的学生在经济学课程上同样也能获得优异的成绩,有没有提前接受过正规的经济学训练对他们在经济类课堂上的表现并无影响,旨在说明法学专业的学生在选修经济学课程上不需要过分忧虑。

号召抵制权威学术期刊的著名科学家并非Schekman一个人。 在2012年,著名英国数学家William Timothy Gowers 组织了一场针对荷兰Elsevier公司出版的《CELL》的抵制运动。 反对出版公司只顾商业利益而不顾学术传播的做法。

(二)相关教学实践

3.对课堂教授内容和讲授形式的要求更高。非经管专业,尤其是数学知识薄弱的学生,往往会要求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尽量避免数学公式和过度的理论化,以更易于理解经济学知识并收到实用性效果。因此针对非经管专业学生的授课形式需要更多样化,内容要求更生动形象,和现实世界的结合程度要求更高。

在调研中了解了更多的信息是非经管专业学生在面对经济学时显现出的特点:

国家教育部没有把西方经济学定为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但是鉴于西方经济学在法学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各个政法院校的法学院对西方经济学都有专门的课程设置,不过各自的定位存在差别,有的是作为专业选修课,有的是作为专业任选课,还有一些是设置为通识课。一些财经类院校的法学院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针对法学专业学生的经济学课程设置更普遍一些,比如中央财经大学,就有设立“西方经济学”为必修课,作为西方经济学基础的数理类课程“微积分”也是必修课,选修课中还包括“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与实务”等。[12]

2.由于跨越学科领域,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对经济学类课程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例如,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经济学,首先就要像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一样有4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基础,之后才能准确把握经济学专业的知识;对于在校内已经开设的经济学课程,很多学生对其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学习要求、考查方式等方面也不甚了解,导致学生不敢轻易选修课程。这些误区导致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于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普遍存在畏惧心理,认为经济学专业的课程非常高深,一旦选修,要达到理想效果很困难。在这种心理下,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

二 非经管专业的经济学“教”与“学”的特点分析

4.非经管类学生学习经济学的方法普遍移植了本专业的学习方法,对于相似学科其影响不明显,但是对于差别较大的学科,比如缺乏数理思维的法学,学习效果就会因方法不当而收效甚微。

(一)非经管专业的经济学课程教授特点

2. 缺乏适合非经管专业的经济学教材。对于没有进行过前期训练的非经管专业来说,经济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但是目前的经济学教材多是专门针对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对于非经管专业的学生来说内容太深,而且也不符合他们“了解”经济学的学习目的。而一些太通俗的经济学书籍由于内容过于浅显,框架不够全面,也只能当作课外的拓展阅读,不适合做课堂教材。

1.课程内容较多,但是受到课程时间的限制。经济学内容广泛一直是普遍的共识,调研情况也显示了这样的需求。但针对非经管专业开设的经济学课程一般很少设为必修课,而在设置为选修课的情况下必然要受到课程时间的限制,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对教学内容难以抉择,内容太多容易讲授得太粗,学生的接受程度低,内容太少又很难让学生对经济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一些和现实生活联系也很紧密的内容无法涉及到。

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出现断崖式下跌,使本就亏损的西达里亚油田雪上加霜,只能仅留两口注水井维持管网基本运转,其余30余口油井全部关停,集输站只保留维持最低运行状态的员工。

结合调研情况,可以看到非经管专业开设经济学课程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黄淮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苏、鲁、豫、皖四省是黄淮流域白酒的核心产区,产业规模和产品品质位居我国白酒主要产区前列,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发展优势。本次峰会以“传承创新,协同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进一步提升板块的优势和特色,引导区域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非经管类专业的经济学教学实践方面,国内和国外的大学各有自己的特色。

(二)非经管专业的经济学课程学习特点

国外众多大学针对法学专业的学生都有设置很细化的西方经济学相关课程。比如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历来重视经济、社会和法律的关系,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法、经济和资本市场”、“博弈论、政策和法律”等有关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福特汉姆大学法学院则开设了“商业金融与证券交易”、“商业实体的税收”、“国际税收”、“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资本法”等经济类课程。[10]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二年级和三年级所上课程全部都是选修课,不过教员通常都会鼓励学生选修公司、税收、金融、反垄断等经济类的课程,因为他们认为这些课程是学习更高深课程的前提基础,这些课程的授课形式多样,包括作为经典学习模式的课堂讲授,还有讨论课、小型专题研讨课、读书小组、问题与理论等等。[11]

1.非经管类学生学习经济学有其自身的优势。由于和自身专业所属学科不同,因此知识的碰撞能够促使学生对两个学科进行比较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由于非经管专业没有受到来自经济学专业视角的限制,加之有自己本专业的底蕴,因此对经济学的理解更加宽泛、生动和具有创新性。

人像摄影的发展已经步入成熟期,表现在对于影像内涵与表达的深层次的探究;面对流行与时尚、传统与现代,寻找图像与人的多种表达的可能性与更为开放、对等的交流方式。数码化的普及令后期制作更为精进和突出。大多数优秀的参赛作品都倾向于创作性、艺术性,但商业与艺术完美融合的精品不多。作品品种略显单一,婚纱摄影维持着四平八稳、鲜艳亮丽的调子,没能取得新的突破。人体摄影热引发参评作品中人体摄影数量明显增加。

虽然已有不少非经管专业的西方经济学教育研究文献,但是很少是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的,缺乏数据分析,而且从通识教育的角度探讨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文献也比较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非经管专业学生对经济学学习的需求、兴趣点和学习方法特点,以评估目前非经管专业的经济学“教”与“学”的情况,探讨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旨在适应通识教育的要求,提升非经管专业的经济学学习兴趣,培养基本的经济学思维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不了解经济学的框架,所以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于课程中不同板块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其在经济学学科中的地位都缺乏全面的认识,导致学习要求不明确,对所学内容分不清轻重,陷入学习盲区。

已经在中国政法大学开设的西方经济学通识核心课程《现代经济学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该课程一个学期的课容量可达400人,广受学生欢迎。本文在法大的范围内,针对通识课非经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有关经济学学习的问卷调查,调查分两个阶段完成,共计发放问卷450份,收回430份。问卷调查涉及法学、英语、公共事业管理等14个专业,覆盖大一到大四的四个年级。430份回收问卷的答题者包含已选修经济学课程的学生196名,未选修经济学的学生234名。本文对统计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

5.从学习心理上来讲,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生选择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多数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本专业的学习或者更专业地了解时事经济,但是急于求成的成分比较多,没有认识到经济学知识的广泛性,意图在短时间内就掌握相关内容,因此这种毛躁的心理也给其学习带来很多阻力。

三 提升非经管特色的经济学“教”与“学”

调研为提高非经管专业的经济学“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就能开展教学对象的个性化分析,有的放矢地对经济学教学模式作如下改进和提升:

1.以通识教育的要求为宏观教学目标。通识课一直是大学课程中广受欢迎的课程设置形式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在跨专业课程的选择上非常有吸引力。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在全体学生范围内普遍进行基础性的、全校共同性的、内容有一定宽度的若干学科领域有关课程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而作为社会科学重要分支的经济学,也是实践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将经济学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以通识教育的要求作为非经管专业的经济学宏观教学目标,可以帮助非经管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对经济世界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基本的西方经济学理论。

2.对教学内容开展个性化整合设计。诸如法学专业等非经管专业的学生在经济学的学习需求和未来的职业选择需求上都有着和经管专业学生不一样的特点,他们学习经济学,多数是为了能够让经济学和本专业有效结合起来,促进本专业的学习,益于将来的职业规划,因此应该从他们这些特殊的需要出发整合设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有选择性讲授经济理论,抓住要害,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有用知识,使这些内容与他们本专业的知识相互融合和衔接,在课程完成以后不仅使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经济学思维,而且也能运用所获得的经济学知识进行本专业知识的创新。

3.对教学方法的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设计。针对非经管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优势,系统设计有实施性的经济学教学方法,课上与课下结合,在课堂讲授之余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小组讨论等等;主导与引导结合,除了教师的主导讲授,更要适当对学生加以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与案例结合,避免单一枯燥的理论讲述,引入典型案例是内容更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教授与自主结合,减轻学生对课程教师的依赖性,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系统化的教学方法设计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书店藏90余件敦煌文献中,确定有东晋写本1件,南北朝写本12件,隋写本2件。其中有27件残片合装成册,题为“敦煌残拾”,原为方懿枚所藏。佛典占据总数的一半以上,此外有变文、经疏、忏悔文、羯磨文等。非佛教文献包括道教的行道仪、社司转帖、赈契、诗歌、书仪、民俗作品等。藏文写本包括3件吐蕃统治时期抄写的《无量寿宗要经》与1件泥金绀青纸写经1 后者是否出于敦煌藏经洞,目前学界存在不同观点,尚待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1] 刘晓红.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点滴体会[J].知识经济,2011(13):177-178

[2] 林素钢.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建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06):64-66.

[3] 贾引狮.论提高法学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途径[J].消费导刊,2008(20):162.

[4] 林军,付泳.对法学本科专业中西方经济学教学之探讨[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04):35-37.

[5] 李萍,张晓虹.《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案例教学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01):69-70.

[6] 王素娜.高校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 [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2):232-234

[7] 张晓燕.提高非经济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之我见 [J].人才资源开发,2016(18):161.

[8] 汪毅霖.论如何提高法学类专业的经济学教学质量 [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418+420.

[9] John J. Siegfried. 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 Performance in Law School Economics Courses [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Vol. 12, No. 1 (Winter, 1980)

[10] 朱悦蘅.美国大学法学院课程教学方式的特点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0,24(10):52-54.

[11] 张沪宁.哈佛大学法学院的课程设置[J].清华法学,2006(03):327-348.

[12] 蒋悟真,张西道.财经院校法学本科课程设置及改革研究——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03):38-41.

本文引用格式: 邓达.通识教育视角下的经济学“教”与“学”浅析——以法学本科生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6(35):115-117.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5.040

作者简介 :邓达,女,湖北武汉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

标签:;  ;  ;  ;  ;  

通识教育视角下的经济学“教”与“学”浅析-以法学本科生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