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地址的配网故障区域定位论文_高尚飞,张志生,朱延杰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本文在用户地址的基础上,构建配网故障定位系统,采用贝叶斯推理法减少地址定位中的干扰因素,提高故障定位的精度。最后通过实例研究的方式,在配网故障定位系统中构建结构化地址库,并对技术原理、地址库特点、应用场景、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为配电网故障精准定位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用户地址;配电故障;区域定位

引言

在电力行业发展中,地址信息作为用户基本信息之一,对配网故障定位具有支持与基础性作用。虽然可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但由于受到技术、使用条件等因素限制,仍然无法准确获取故障信息。对此,应积极构建配网故障定位系统,并对现有信息进行推理,在用户地址的支持下实现故障准确定位。

1数学模型构建

1.1馈线分层

首先,将馈线中全部能够可开断的设备作为节点,构建有向图描述模型,也就是描述矩阵D。在节点间边方向便是对应节点线路的主要方向,主流上行节点为下行的父节点,下行为上行的子节点。对于带有N个节点的馈线来说,D代表的是N阶方阵,在构造时采用双亲表示法,具体为:如若j节点为i节点的父节点,则矩阵Dij的数值为1,反之则为0。对于矩阵D来说,覆盖馈线中的全部可开断设备,故而可完整的体现反馈的工作状态以及节点间的联系。一般情况下,配电网处于开环运行状态,在D矩阵中对任何节点沿着与主流相反的方向回溯即可进入变电站,从中寻找与该节点对应的供电路径。假设变电站出口的断路器供电层为1,该设备中全部子节点的供电层次为2,各个节点当前的供电层与父节点相比多1,经过处理后,一条供电路径便可分为多个层次,通过上述“供电分层”法便可对故障定位进行推理。

1.2配电网模型

以典型的配电线路为例,将馈线开关当作节点,通过有向边对馈线进行描述,构建简单的模型,在用户地址信息的基础上,建立配电网模型,具体如下:分配终端用户节点、变压器等低压线路起始端节点、变压器节点、分段开关节点、电源开关节点等等。如若各个节点可将配电网中的故障开关进行分离,并将故障源定位在某节点与下行相邻节点形成的区域中,则工作范围内的全部用户均会受到该故障的影响。例如,终端用户节点故障是指该用户内部配电系统产生的异常反应,当分段开关节点3发生故障时,节点5与6覆盖的区域也将出现配电问题。在本文研究中,根据用户地址构建配电网模型,通过二叉树链的方式表示,实现拓扑描述,如下图1所示[1]。

图 1 配电网模型

1.3用户地址模糊化

本文构建模糊集模型,根据用户地址对故障进行定位,并与配电网运行情况与特点等信息相结合。模糊集是指以不同强度进行元素整合,用隶属函数描述模糊集,最后采用数学方法对模糊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由于用户地址分布在多个供电区域,首先要对用户信息进行检索,搜索到与之对应的电力设备,并对该设备的可开断设备进行控制,借助矩阵D向上反馈,寻找全部可开断设备以及所对应的供电层次,在此基础上,确定设备所属故障的隶属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Pi代表的是加权因子;i代表的是第i层;Ci代表的是用户地址对应的第i层可开断设备;n代表的是上行相邻设备所处层;ri代表系统历史故障。在隶属函数中,故障定位存在不确定性,可对用户地址模糊化处理。根据大量经验可知,如若用户所处地址的设备故障现象经常发生,则可判定该区域为故障多发区,在隶属度计算时,可适当提高加权因子。在用户地址确定后,通常上行相邻可开断设备故障的概率较大,即n与n-1层的加权因子较高,因下层设备开断不会对上层用户用电产生干扰,因此应重点考虑n层之前的节点[2]。

2配网故障区域定位系统设计

2.1贝叶斯推理法

配电网通常以开环形式运行,可将其分为多个以电源点为基础的树状结构,当故障推理系统接收故障信息后,首先对用户地址进行定位,将相同或相近区域的用户自动列为一组,表示该树中配电系统可能存在故障,需要对其进一步推理,与该地址无关的树则无需处理。对于多重故障的情况,还需要对各组信息进行逐个推理,循序渐进的确定各个故障所处位置。

首先,每组故障投诉推理均应根据树中相应用户投诉节点由下至上的查询,判断与该地址相关的全部网络节点,并根据贝叶斯推理法对该组相关的节点故障后验概率进行确定,由下至上的重新搜索,对各个节点故障的阈值大小进行对比,具体方法为:如若节点vi为vj的父节点,vk为vm的父节点,若节点vi和vj故障后的概率与阈值相比较小,vk与vm故障的后验概率相对较大,说明vk点发生故障的概率相对较高,但是vm点也存在故障的可能,究其原因,有时受越级跳闸因素影响,如若节点vm之后的区域出现故障,通常vm点会跳闸,但剩余节点不会发生改变,但如若出现越级跳闸情况,则vk节点也会随之跳闸。有时因为缺乏充足的报修信息或者因错误信息太多,可能会影响故障处理结果的精准度,可通过深入搜集信息后再进行判断。

2.2可信度确定

假设全部节点故障的检验概率均为0.01,节点阈值为0.6。通过可信度可对定位不准确性进行体现,其数值由用户地址、用户身份、故障类型等多种因素确定,可信度C确定方法如下:

通常情况下,接到用户故障投诉后需要对其地址进行定位,在首次接到故障信息后,C取值为2—3;第二次接到故障信息后,C取值为3—3.5;超过三次接到故障信息后,取值为4—5。如若故障信息内容可形成证据链,可使可信度适当提升,如用户对某处故障进行三次投诉,C的取值为3.7,配电系统提供相同信息时,C取值为4.0。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提高故障定位的精准度,可通过主动咨询用户的方式,判断电力供应情况,再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推理。如若用户反馈为用电正常,则C为负值,此时对一般C的取值范围为-2—-5之间。例如,有用户反映某变压器存在故障,可对该设备进行定位,并对周围用户进行咨询,如若反馈结果为正常,则C取值为-4.2,需要重新进行故障推理[3]。

2.3必要性度量

在对某节点运行情况进行咨询时,如若得到的反馈结果为正常,则与之相关的全部上层节点故障节能性降低,可以必要性度量L为依据进行判定。根据以往经验可知,假设L的数值为0.0001,某节点C的数值为-3,该L值可将父节点故障后验概率进行改变,由0.79转变为0.6,如若某节点为-5,父节点的故障概率有0.99转变为0.6,此时L值便可实现预期目标。根据故障推理的不确定性,在L值确定时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只有一个父节点时

单纯根据子节点下层投诉信息难以准确定位故障,不确定是父节点或者子节点,二者同样具备故障嫌疑。此时,可将L的数值取10000000,在子节点以下的节点可信度范围为-5—5,计算得出两种节点故障概率差值低于0.00001,由此可见L的数值与要求相符。例如,在节点V2中只有一个子节点,用v7表示,则该节点的推理规则为:

(Ls,Ln)=(10000000,0.0001)

(2)有多个父节点时

假设各个子节点的P数值相同,但受父节点的影响不同。由以往经验可知,如若在较短时间内两个子节点接到可信度较高的故障投诉,也就是检验概率均超过阈值的0.6,可断定父节点处于故障范围内,计算得出L的数值为21.3。例如,节点V5由两个子节点,二者的推理规则为:

(Ls,Ln)=(21.3,0.0001)

通过L取值还可体现以下信息,在短期内接到3个子节点故障信息时,父节点故障概率超过阈值0.6,这说明如若3个子节点的可信度为中等,也可推理出父节点处于故障范围内;在短期内接到4个子节点故障信息时,且节点故障验证概率均超过0.15,父节点故障概率为0.6,这说明如若4个子节点的可信度较低,也可推理出父节点处于故障范围内;如若长期内接到某子节点的故障信息,在故障验证后概率为0.99,父节点故障概率低于0.17,这说明该子节点的故障可信度较高,经过推理可知,该节点故障的概率较大,父节点可能不属于故障区域内。

3用户地址基础上的配网故障定位案例

在电力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下,电网企业核心业务的信息化水平也随之提升。在用户地址结构化建模之前,对用电地址进行抽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可知,有超过1/2的库地址中含有4、5层地址结构。根据地址规范,前4层中的用户地址信息不够详细,与结构化地址管理要求不符,总体不达标率超过80%。

3.1技术原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电网企业对内含10层的用户地址模型进行构建,在此基础上,建成标准地址库,主要涵盖以下关键技术:利用树状方式管理地址信息,并支持地址层级动态调整,地址规范可支持10层地址,还可支持局部带有特殊性的地址。通过规范可使与条件不符的地址得到检验,在特定规则基础上,在地址库中建立动态分词引擎,使地址得到准确有效的解析,以此降低地址名词库的维护工作强度,使查询与维护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具备管理功能,通过地址管理与审核机制来实现;接口具有开放性,支持多种业务系统,可为其提供地址管理与查询服务。该企业通过对用户地址信息的普查与核实,将全省范围内2500万个用户地址输入库中,得出198.9万个结构化地址信息。通过对标准化之前与之后的地址分布情况对比可知,原本只涵盖4、5层的地址已经被分解成10级地址,规范率达到100%。地址库作为核心资源,可使以往信息同源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与此同时,还可对营销系统、生产系统等进行支撑,使系统用电地址、设备录入等更加科学规范[4]。

3.2结构化地址库特点

该地址库在管理方面具有树型化、层次化、对象化等特点,不但可对结构化数据进行描述,还可为非结构化数据提供支撑,同时还可对地址节间的关系进行管理,使地址模型得到灵活便捷的调整。对不规则地址进行自主组装,在地址信息输入库后,对于非规则性的信息,可根据企业设定的规范方法,使其变为详细具体的结构化地址,并统一编辑地址编码。在信息整合时,充分发挥现有数据的作用,对部分地址信息中的缺失进行补充,使地址信息更加完整全面,同时还可降低人工的工作强度。在地址信息变更管理方面,可对单独的地址变迁情况进行管理,实现地址信息的自动变更,并具有可追溯性。

3.3应用场景

(1)停电故障研究判断

根据用户报修的地址,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精准的对地址库层级、电表箱信息进行定位,采用营配对应的方式,采集电表箱对应的公变信息,判断该地址是否处于停电范围内,并对用户咨询及时反馈。通过故障报修点的匹配,将故障公变与告警信息结合起来,对故障停电进行综合研究和判断,使报修定位与有效工单有机结合。

(2)智能归类

在当前的计划停电时,对停电信息进行编辑后,仍以人工录入为主,在操作中很容易出现信息输入错误、遗漏等情况,社会公告后信息相对模糊,精准性较低。该企业在现有地址库与关联的用户地址信息基础上,对停电计划与范围进行研判,对受停电影响的用户地址由下至上的智能收集与归类,可精确定位到门址范围,去重处理后,录入到生产系统之中,为停电公告信息的准确发布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

(3)预防电费回收风险

通过对用户地址的智能搜索,可得出区域范围内用户拖欠电费信息、电费回收情况、用电情况等等,在用户群中进行电费回收风险告警,便捷高效的辅助电费回收部门进行分析决策,采用多样化方法,使区域内电费回收率得以提升,回收风险得到有效规避[5]。

3.4应用效果

在地址库应用效果方面,在当前198.9万地址信息中,业务受理、地址录入、地址规范率已经达到100%;在结构化地址应用基础上,电费催缴与回收风险实现可视化,使回收风险显著降低,与上一年同期相比,用户缴费时长缩短2.3天。采用智能归类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对网点充值销售情况进行量化,使卡内销售资源得到有效调整,各类网点充值销售与上一年相比提升28.1%。

在故障维修效果方面,通过结构化地址库的应用,可实现停电状态下的故障主动维修,精准定位停电范围,以可视化图形进行描述,降低用户报修量,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保修单减少16.8%。通过对故障智能研判系统的更新,可在短时间内精准定位表箱、公变与已知停电信息,提高一次办结率。截至到2019年底,故障工单的一次办结率同比提高31.9%。

结论

综上所述,在本文的研究中,在用户地址的基础上构建配电网定位系统,在贝叶斯推理法的指导下,为配电网故障定位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法。根据大量实践表明,地址库与故障维修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可实现精准故障定位,有效缩短故障维修时间,还可预防电费回收风险,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建新,刘健.基于故障投诉的配电网故障定位不精确推理系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04):61-65.

[2]贾浩帅,郑涛,赵萍,etal.基于故障区域搜索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36(17):62-66.

[3]屠强,刘伟,郭志忠.基于故障投诉信息的配电网故障定位[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033(024):24-28.

[4]张钊,陈昊,牛桂东.基于配电网故障区域辨识的定位算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8,25(3):83-84.

[5]薛波.基于多源信息的配电网故障定位[D].山东大学,2018.

作者简介:

高尚飞,1984,男,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力信息化技术研究。

论文作者:高尚飞,张志生,朱延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基于用户地址的配网故障区域定位论文_高尚飞,张志生,朱延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