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病理学分级及增殖活性的差异

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病理学分级及增殖活性的差异

张强[1]2000年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病理学分级及增殖活性的差异》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的病理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和理论意义。 方法:对1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按照统一标准分为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涧区,癌周组织,正常组织。分别对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润区,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分级(WHO),并观察其差异,采用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来研究细胞的增殖活性,计算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润区,癌周组织,正常组织的阳性细胞数的差异。 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之间的病理分级存在差异(P<0.05),其中深层浸润区病理分级最差,最能代表肿瘤的恶性程度。不同区域的细胞增殖活性也并不相同(P<0.01),从肿瘤的表面区到中心区,深层浸润区细胞的增殖活性也逐渐增强,肿瘤的深层浸润区细胞增殖活性最大。 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之间病理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不同,这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治疗设计,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理论意义。

林岩[2]2011年在《人口腔扁平苔藓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yclinD1、P27及PTEN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是发病率仅次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一种常见口腔粘膜疾病,伴有粘膜的角化异常,属于慢性浅表性非感染炎症性疾病。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22%~1%,具有癌变潜能,WHO将其列入癌前状态。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是发生在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约为80%以上,占全身肿瘤的3%-5%。临床上部分OLP可转变为OSCC,特别是糜烂型OLP其癌变风险增加。研究表明,OLP及OSCC的发生发展是多阶段、多基囚、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肿瘤发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细胞周期过程中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发生异常。多数研究认为CyclinD1蛋白是一种原癌基因,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是细胞增殖调控中的关键蛋白,促使细胞由G1期向S期转换,其过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P27蛋白是一种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在细胞周期进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负调控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抑癌基因,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过程,可阻止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转变,是G1期的限速因子。PTEN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特异性双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蛋白可通过对细胞信号通路中信号分子的调控而使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发生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目前国内对CyclinD1、P27及PTEN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检测CyclinD1、P27及PTEN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口腔扁平苔藓不同分型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病理分级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扁平苔藓及其癌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为临床检测口腔扁平苔藓的癌变潜能及明确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1.材料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存档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蜡块及口腔科经手术切取或活检的组织(均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其中口腔扁平苔藓46例,包括26例非糜烂型,20例糜烂型:口腔鳞状细胞癌42例,包括OSCCⅠ级14例,Ⅱ级15例,Ⅲ级13例;14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normol oral mucosa, NOM)作为正常对照组。2.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linD1、P27及PTEN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口腔扁平苔藓不同分型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病理分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3.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结果1.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定位在细胞核中,在14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有2例(15.4%)呈阳性表达;26例非糜烂型OLP中有7例(26.9%)呈阳性表达,20例糜烂型OLP中有9例(45.0%)呈阳性表达;OSCCⅠ中有9例(64.3%)呈阳性表达、OSCCⅡ中有11例(73.3%)呈阳性表达、OSCCⅢ中有7例(84.6%)呈阳性表达,其表达强度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各病理分级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口腔粘膜、口腔扁平苔藓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各组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P27蛋白阳性表达产物定位于细胞核,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仅有1例(7.1%)表达缺失,阳性率为92.9%,在口腔扁平苔藓Ⅰ、Ⅱ型和口腔鳞状细胞癌Ⅰ、Ⅱ、Ⅲ各分级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5%、75.0%、71.4%、46.7%、23.1%,依次降低,各组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其表达越低,各病理分级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3. PTEN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极少部分标本同时出现胞核阳性表达,在14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全部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非糜烂型OLP、糜烂型OLP、OSCCⅠ、OSCCⅡ、OSCCⅢ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92.3%、85.0%、71.4%、53.3%、30.1%,呈递减趋势,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肿瘤分化越差表达越低,各病理分级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4.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yclinD1蛋白与P27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408,P=0.008<0.05);CyclinD1蛋白与PTE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51, P=0.023<0.05):PTEN与P27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3,P=0.000<0.05)。结论1.CyclinD1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OLP的癌变,其高表达可能是OSCC发生的早期事件,且可能与OSCC的不良预后相关。2.P27蛋白表达的降低可能参与了OLP及OSCC的发生,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OSCC的预后。3.PTEN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或缺失在OLP及OSCC的发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4. CyclinD1.P27及PTE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姜倩[3]2007年在《人口腔白斑及鳞状细胞癌中NF-κB/p65、cyclin D1及CD105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是口腔粘膜上的一种明显白色斑块,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不能诊断为任何其他疾病的癌前病变,患病率为10.47%。组织学检查显示鳞状上皮单纯增生或/和异常增生。在临床上有相当比例(3%-5%)的癌变率,平均癌变病程达8.2年,其转变为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风险比正常人高50-100倍。OSCC是口腔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5%。由于从癌前病变发展到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因此检测OLK的恶变潜能,探讨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对于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肿瘤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及新血管生成等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gene binding,NF-κB)是1986年Sen等首次在成熟的B细胞发现的能与免疫球蛋白的κ轻链启动子κB序列特异结合的一种转录因子,可以诱导不同基因的表达,参与炎症反应,胚胎发育和抗凋亡,其主要成员为NF-κB_1(p50),NF-κB_2(p52),p65(RelA),Rel-B和c-Rel,二聚体p65和p50作为典型的NF-κB与它的抑制蛋白IκB(inhibitionκB)结合形成三聚体存在于胞浆。近年来研究发现NF-κB可以诱导多种靶基因的表达,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基因启动子上存在与NF-κB和生长因子结合的位点,NF-κB在G1期与其启动子κB位点结合后,可启动cyclin D1基因的转录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实验证实NF-κB可诱导新生血管的生长,CD105(endoglin)是血管内皮细胞上可以结合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受体蛋白,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l density,MVD)主要在未成熟血管上表达。目前NF-κB/p65、cyclin D1和CD105在OLK到OSCC中表达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本课题通过对NF-κB/p65,cyclin D1在OLK到OSCC中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它们在OLK癌变过程中的作用,为OLK癌变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也为OSCC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材料和方法1.研究所用标本选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病理科:OLK标本48例,OSCC 37例。全部标本均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术前均未行放疗,化疗或者其它生物治疗。在OLK中,单纯增生型OLK12例,轻度异常增生型OLK13例,中度异常增生型OLK13例,重度异常增生型OLK10例;在OSCC中,根据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Ⅰ级13例,Ⅱ级13例,Ⅲ级11例。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2.应用PV-9000通用型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所有标本进行NF-κB/p65蛋白、cyclin D1蛋白和CD105染色,分别计算NF-κB/p65蛋白和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以CD105标记的MVD值检测其活性。3.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取α=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结果1.NF-κB/p65蛋白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浆,极少量可见于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弥漫分布。在正常口腔粘膜和单纯增生型OLK在正常粘膜组织和单纯增生型OLK组织中NF-κB/p65蛋白几乎不表达,异常增生型OLK和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67%和78.38%,四组间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蛋白染色程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OLK中NF-κB/p65蛋白染色程度随着细胞异常增生程度增加而染色逐渐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在OSCC中随着细胞分化降低染色程度逐渐增加,它们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2.cyclin D1蛋白阳性染色主要以细胞核为主,伴少许细胞浆,呈现棕黄色颗粒。在正常口腔粘膜组、单纯增生、异常增生型OLK组和OSCC组中,均发现cyclin D1表达,但表达强度不同,呈现一种动态变化: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在单纯增生型OLK、异常增生型OLK和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58.33%、72.22%和81.08%,四组间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Spearman相关分析蛋白染色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cyclin D1蛋白在异常增生型OLK组织中及OSCC中阳性表达率和染色强度亦无明显差异(P>0.05)。3.CD105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质。在正常组织、单纯增生性OLK、异常增生性OLK和OSCC中MVD分别为0.00±0.000、3.92±1.929、10.44±1.858和15.92±3.427。经统计学分析,四组间CD105/MVD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OSCC中,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各组间CD105/MVD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所有病例中,NF-κB/p65和cyclin D1蛋白同时阳性表达者占36.8%(35/95),同时阴性表达者占36.8%(35/9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NF-κB/p65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_s=0.482(P<0.05)。5.在所有病例中,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组的MVD(13.71±4.742)较NF-κB/p65蛋白阴性表达组的MVD(7.90±5.539)高,经t检验显示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NF-κB/p65蛋白与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有助于评价OLK的恶变潜能,可作为口腔癌变监测的生物学指标之一。2.cyclin D1在OLK癌变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在正常粘膜上皮→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鳞癌的演变过程中cyclin D1呈现逐渐增高趋势,但在OSCC中出现下调现象,提示cyclin D1是口腔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3.CD105标记的MVD在OLK癌变至OSCC过程中逐渐升高,且与OSCC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提示CD105/MVD是反映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可靠指标,对于判断OSCC的恶性程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NF-κB/p65、cyclin D1蛋白在OLK癌变过程中密切相关,提示二者相互作用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参与了OLK的癌变。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组的MVD较阴性表达组的高,提示NF-κB/p65参与口腔肿瘤血管的生成。5.联合检测NF-κB/p65、cyclin D1、CD105,有助于OLK癌变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高波[4]2014年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QP1、AQP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约有80%为口腔鳞状细胞癌,而在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3%。口腔颌面部血运十分丰富,颌面颈部淋巴系统众多,加之面部又经常运动,这些因素都极易造成癌症早期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1]。随着对肿瘤发生机制及其病理学的研究,与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相似,OSCC是一种复杂的由多基因、多因素、多步骤演化而最终发生的疾病。众所周知,无限增殖和异常分化是癌细胞的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细胞内的成分活动明显增强,酶的活性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癌细胞为满足自身的快速增殖、分裂和转移的需要,包括向周围组织侵袭,进出血管、淋巴管时均需要癌细胞发生改变。癌细胞的异常分化和无限增殖都离不开水的参与,这就要求癌细胞要比正常细胞更需要水分子的快速跨膜转运。而水通道蛋白(AQPs)是水分子在细胞内进行跨膜转运的结构基础。本研究为探讨OSCC组织中AQP1、AQP3的蛋白表达与OSCC的关系,以期使水通道蛋白可以为今后OSC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目的收集组织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实验方法,对比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中AQP1、AQP3蛋白表达的差异,探讨癌组织中AQP1、AQP3蛋白表达的高低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今后口腔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从病理科收集已确诊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2、分别按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理组织分级、临床分期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标准将收集到的60例病理标本分组,同时选取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3、根据分组分别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AQP1、AQP3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获得染色后切片图像;4、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比较癌症组和正常组的差异。结果1、在60例OSCC的病理标本中AQP1表达在细胞的细胞浆中,AQP3主要表达在细胞的细胞膜上,同时也有少量表达在胞浆中。2、根据本实验的数据得到的结果分析,AQP1在OSCC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3%),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CC组织中AQP1的表达在不同年龄段(χ2=0.380)、性别(χ2=0.231)、病变部位(χ2=0.121)、病理组织分化程度(χ2=0.511)、临床分期(χ2=1.048)、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χ2=0.286)方面,其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本实验的数据得到的结果分析,AQP3在OSCC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81.7%)明显高于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SCC组织中AQP3的表达在不同年龄段(χ2=0.032)、性别(χ2=0.045)以及病变部位(χ2=1.313)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的病理组织分化程度(χ2=8.626,P <0.05)、临床分期(χ2=21.59,P <0.05)以及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χ2=3.90,P<0.05)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AQP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并且在癌组织中,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方面AQP1的表达均无明显的差异和规律。2、相较于正常组织,AQP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并且,随着癌组织的病理分级的升高,AQP3表达也随之增高:随着病程的发展,临床分期越晚,AQP3的异常表达越高;在有颈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AQP3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未见颈淋巴结转移的标本,说明AQP3的异常表达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能作为OSCC治疗和预后的辅助性指标。但是根据年龄、性别以及病变部位分组时,AQP3的异常表达与这些指标未见密切联系。

王德勇[5]2013年在《P-Akt和P-mTO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研究Akt/mTOR信号通路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proteinkinaswB)P-Akt及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Phosphorylated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P-mTO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方法分别检测6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3例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组织中P-Akt和P-mTOR蛋白表达,回顾性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评价P-Akt和P-mTOR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表达差异,分析它们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P-Akt和P-mTOR蛋白表达之间相关性,探讨两种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1)P-Akt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阳性着色主要集中在胞浆,阳性表达51例,阳性率为82%,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和癌旁组织,P<0.05。P-Akt蛋白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TMN临床分期均有相关性。(2)P-mTOR蛋白主要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浆表达,细胞膜有3例表达,胞浆表达率为65%,在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表达率为30%、25%,前者与后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mTOR蛋白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TMN临床分期均有相关性。(3)未发现P-Akt与P-mTOR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有关(4)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P-Akt的表达与P-mTOR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2,P=0.015)结论:1、与正常口腔黏膜和癌旁组织相比,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浆中存在P-Akt与P-mTOR蛋白高表达。2、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Akt与P-mTOR蛋白胞浆表达与鳞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TMN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因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TMN临床分期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因此我们认为P-Akt与P-mTOR蛋白的异常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3、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Akt与P-mTO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存在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Akt/mTOR参与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同时检测P-Akt与P-mTOR蛋白表达水平有利于判断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预后

岳金[6]2009年在《VEGF-C、PDGF-A和SPAR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高通量微阵列技术筛选肿瘤差异性表达基因是目前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VEGF-C、PDGF-A、SPARC是通过该技术筛选出的口腔鳞癌相关基因。本课题进一步研究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和癌旁正常口腔粘膜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验证VEGF-C、PDGF-A、SPARC与口腔鳞癌的相关性,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对60例口腔鳞癌标本的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VEGF-C、PDGF-A及SPARC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通用型两步法进行检测,计算机图像分析得出平均吸光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三者表达与性别、年龄、生长部位、肿瘤T分期、病理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1.口腔鳞癌中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u=7.747,P<0.01)。VEGF-C的表达与临床分期(r=0.564,P<0.05)及区域淋巴结转移(r=0.706,P<0.01)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与性别、年龄、生长部位、肿瘤T分期、病理分级无明显的相关性。2.口腔鳞癌中PDGF-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u=6.982,P<0.01)。PDGF-A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r=0.286,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r=0.314,P<0.05)有相关性,与口腔鳞癌的性别、年龄、T分期、生长部位、临床分期无明显的相关性。3.口腔鳞癌中SPARC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u=8.427,P<0.01)。SPARC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生长部位、T分期、病理分级无明显的相关性,与临床分期(r=0.375,P<0.01)、淋巴结转移(r=0.495,P<0.01)有明显的正相关性。4.口腔鳞癌组织中SPARC与VEGF-C及PDGF-A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0.570,0.501,P<0.01);VEGF-C与PDGF-A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201,P>0.05);结论:1.VEGF-C、PDGF-A、SPARC在口腔鳞癌中高表达,是口腔鳞癌的相关基因。2.VEGF-C、PDGF-A、SPARC与口腔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可作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之一3.SPARC与VEGF-C及PDGF-A在口腔鳞癌表达有明显相关性,其相互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4.VEGF-C、SPARC和PDGF-A可能成为口腔鳞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沈爱国[7]2013年在《Maspin,CyclinD1及P16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和口腔白斑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指出目的研究Maspin, CyclinD1及P16在人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口腔黏膜白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意义,推测其作为口腔黏膜癌变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集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住院的80例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口腔黏膜白斑患者及口腔黏膜手术切除的多余健康组织的病例,将其分为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OSCC)组20例,口腔黏膜白斑伴上皮非典型性增生(OLD+)组12例,口腔黏膜白斑不伴上皮非典型性增生(OLD-)组28例,正常口腔黏膜(NOM)组20例。采用HE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 EnVision二步法检测口腔黏膜标本组织中Maspin, CyclinD1及P16蛋白的表达,同时分析三者表达差异的相关性。结果(1)OSCC组中的Maspin表达的阳性率为40%(8/20);OLD+组中的Maspin表达的阳性率为83.3%(10/12);OLD-组中的Maspin表达的阳性率为85.7%(24/28);NOM组中的Maspin表达的阳性率为90%(18/20);OSCC组中的maspin表达率显著低于其余3种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组中的CyclinD1表达的阳性率为80%(16/20);OLD+组中的CyclinD1表达的阳性率为41.7%(5/12);OLD-组中的CyclinD1表达的阳性率为32.1%(9/28);NOM组中的CyclinD1表达的阳性率为30%(6/20);OSCC组中的CyclinD1表达率显著高于OLD-组以及NO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CC组中的P16表达的阳性率为20%(4/20);OLD+组中的P16表达的阳性率为50%(6/12);OLD-组中的P16表达的阳性率为64.3%(18/28);NOM组中的P16表达的阳性率为80%(16/20);OSCC组中的P16表达率显著低于OLD-组以及NO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OSCC组中的Maspin阳性表达程度显著低于OLD+、O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OSCC组中的CyclinD1阳性表达程度显著高于O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SCC组中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程度显著低于OLD+、O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Maspin在OSCC中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癌变的部位、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P>0.05),Maspin在OSCC中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CyclinD1在OSCC中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癌变的部位、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P>0.05),CyclinD1在OSCC中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TNM分期呈负相关(P <0.05);P16在OSCC中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癌变的部位、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P16在OSCC中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4)Maspin与CyclinD1的表达相关性,二者呈负相关(rs=-0.735, P<0.05);Maspin与P16的表达相关性,二者呈正相关(rs=0.802, P<0.05);CyclinD1与P16的表达相关性,二者呈负相关(rs=-0.781, P<0.05)。结论(1)Maspin蛋白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口腔黏膜白斑中的表达可作为白斑向鳞状细胞癌转化的参考指标;Maspin, CyclinD1及P16蛋白异常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有关。(2)Maspin的低表达和CyclinD1的过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TNM分期相关;P16的低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3)Maspin与CyclinD1、CyclinD1与P16表达呈负相关性,Maspin与P16的表达呈正相关性。

闻梅娟[8]2013年在《MDM2,P53,Ki-6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口腔白斑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研究MDM2,P53和Ki-67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白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与口腔白斑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临床病理完整的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20例口腔黏膜白斑及20例正常黏膜中MDM2,P53和Ki-67蛋白进行染色,观察各组间染色及阳性细胞计数情况,同时计算各组阳性表达率,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DM2在正常黏膜、口腔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0%,55.00%,90.00%,各组表达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正常黏膜、口腔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5.00%,30.00%,70.00%,各组表达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正常黏膜中表达强度为低、中、高时所占比例依次为95.00%,5.00%,0%,Ki-67在黏膜白斑中表达强度为低、中、高时所占比例依次为50.00%,25.00%,25.00%,Ki-6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强度为低、中、高时所占比例依次为15%,15.00%,70.00%,各组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DM2与P53的相关性分析:MDM2与P53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随临床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强度增加,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509, P=0.022)。在口腔白斑中的表达也为正相关(r=0.667, P=0.001).(3)MDM2与Ki-67的相关性分析:MDM2与Ki-67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随临床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793, P<0.01)。在口腔白斑中的表达也为正相关(r=0.704, P=0.001)。(4)P53与Ki-67的相关性分析:P53与Ki-67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随临床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强,两者呈正相关(r=0.728, P<0.01),在口腔白斑中的表达也为正相关(r=0.734,P<0.01)。结论:(1)MDM2,P53和Ki-67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和口腔黏膜白斑中的高表达可作为口腔鳞癌病变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MDM2,P53和Ki-67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2)MDM2,P53和Ki-67蛋白的过表达与口腔黏膜白斑的不典型增生及口腔鳞癌的临床病理分级有相关性。(3)MDM2、P53、Ki-67表达互呈正相关性。

涂平[9]2008年在《口腔白斑及口腔鳞状细胞癌Livin、Smac及Caspase-3表达研究》文中提出口腔白斑病即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是口腔粘膜表面的白色斑块。由于OLK与WHO1972年公布的癌前病变概念相符,故被公认为是口腔斑纹类疾病中最具典型性的癌前病变之一,有转化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潜能。OSCC是口腔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5%。由OLK到OSCC是一个渐进的过程。Livin(又称KIAP,ML-IAP)是一种新发现的IAP(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目前已发现Livin在多数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Caspase蛋白酶家族(即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是细胞凋亡的中心环节。与细胞色素C一同释放入胞浆的另一种促凋亡蛋白—Smac,因其可与IAP蛋白直接结合并具有低等电点而得名。Smac可通过消除IAPs的抑制作用促进凋亡。Livin、smac和caspase-3蛋白在口腔白斑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在国内外少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分析它们在OLK及OSCC中表达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这些凋亡和增殖相关基因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癌变潜能监测提供诊断指标。1目的研究Livin、caspase-3及smac蛋白在口腔正常粘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了解Livin、caspase-3及Smac蛋白表达在口腔癌前脖浞⑸⒄构讨械淖饔眉傲俅惨庖?为癌变潜能监测提供诊断指标。2材料与方法①所有标本均选自郑州大学医学院一附院病理科1995~2006年存档的蜡块和口腔科活检或手术切取的组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选取12例单纯增生型口腔白斑,38例异常增生型口腔白斑,3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其中Ⅰ级11例,Ⅱ级14例,Ⅲ级12例)。10例口腔正常粘膜作为对照组。②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所有标本进行Livin、Caspase-3及Smac蛋白染色,并分别计算它们的阳性表达。③资料采用绝对数和相对数进行表示,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Livin、Caspase-3及Smac的表达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直接概率法,Livin、Caspase-3及Smac的相关性分析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s法。3结果①Livin蛋白在口腔正常粘膜及不同病变的表达:在正常黏膜组织和单纯增生型OLK组织中livin蛋白几乎不表达或低表达,在异常增生型OLK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增高,可波及上皮全层,表达率为68.42%,但主要为弱阳性和中等程度阳性(22/38);livin在OSCC组织中呈散在或局灶性分布在癌细胞的细胞质中,其阳性表达率为86.49%,且主要为中等及强阳性染色(26/37)。在异常增生型OLK和OSCC组织中livin除细胞质表达外,可见少量细胞核着色。经统计学分析,随着组织异常程度的增加,Livin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具有递增的趋势(P<0.05)。②Smac蛋白在口腔正常粘膜及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在正常黏膜组织和单纯增生型OLK组织中smac蛋白均高表达,在异常增生型OLK组织中smac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降低,表达率为60.53%;smac蛋白在OSCC组织中呈散在或局灶性分布在癌细胞的细胞质中,其阳性表达率为37.84%,且主要为中等及弱阳性染色。经统计学分析,随着组织异常程度的增加,smac蛋白表达随组织异常程度的增加而减少(P<0.05)。③Caspase-3蛋白在口腔正常粘膜及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在正常黏膜组织和单纯增生型OLK组织中Caspase-3蛋白均高表达,在异常增生型OLK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降低,表达率为63.16%;Caspase-3蛋白在OSCC组织中低表达或表达于细胞质中,其阳性表达率为43.24%,且主要为中等及弱阳性染色。经统计学分析,随着组织异常程度的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随组织异常程度的增加而减少(P<0.05)。④Livin、Caspase-3及Smac蛋白表达的关系:Caspase-3蛋白表达与Smac蛋白表达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Caspase-3蛋白表达与livin蛋白表达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Smac蛋白表达与Livin蛋白表达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4结论1.Caspase-3蛋白或/和Smac蛋白在正常黏膜上皮-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鳞癌的演变过程中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提示Caspase-3蛋白或/和Smac蛋白的低表达与OLK癌变发生有关。2.Livin蛋白随着组织异常程度的增加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提示Livin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对OLK癌变的发展起重要作用。3.Caspase-3、Livin和Smac蛋白在OLK癌变过程中密切相关,提示三者相互作用参与调节细胞凋亡,参与了OLK的癌变。联合检测Caspase-3、Livin和Smac蛋白有助于OLK癌变的诊断。

王璐瑶[10]2011年在《P53、MDM2及PTEN蛋白在人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伴有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粘膜角化异常性疾病,可单独发生于皮肤及粘膜或可同时发病。其患病率约为0.51%。OLP是WHO公认的癌前状态,恶变率为0.4%—10%,其中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占重要比重,有研究报道其近十年的癌变率在1%—10%之间。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90%以上,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5%。而在我国,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鳞状细胞癌也最为多见,占80%以上。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受多种基因的调控的复杂过程,其分子生物学基础是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目前已经明确的有多种关键基因与OSCC有关,其中抑癌基因P53、PTEN,癌基因MDM2也与之有着密切关系。P53基因家族作为研究最为深入的肿瘤抑制基因,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生长抑制、肿瘤细胞凋亡诱导以及肿瘤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P53基因的缺失或失活与人类50%以上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MDM2是一个高度扩增的癌基因,在人类许多肿瘤中,如肺癌、乳腺癌及结肠癌中,都有MDM2基因的扩增表达。PTEN是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它主要通过磷酸酶活性的完成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对P53、MDM2及PTEN蛋白在OLP及OSC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鲜见报道。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观察P53、MDM2及PTEN蛋白在人正常口腔粘膜、口腔扁平苔藓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P53、MDM2及PTEN蛋白在人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为癌变潜能监测提供诊断标准。材料与方法参照WHO1996年颁布的标准,实验所需标本是搜集存档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蜡块和口腔颌面外科活检的组织或手术切除的组织(经10%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包括正常口腔粘膜组织(normol oral mucosa NOM)12例作为正常对照。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e-OLP)29例,口腔非糜烂型扁平苔藓(ne-OLP)20例,共4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41例(OSCCⅠ级13例,OSCCⅡ级12例,OSCCⅢ级16例)。采用免疫组化学技术对所选标本进行P53、MDM2及PTEN蛋白的染色,观察染色情况并计数阳性细胞,计算出各自的阳性表达率,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各组数据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突变型P53蛋白NOM中多为阴性表达,仅有2例为阳性表达。在NOM、OLP及O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6.6%、71.4%、90.2%,呈明显的逐渐升高趋势,各组表达强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OLP阳性表达稍低于neOLP,两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OSCC不同分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MDM2蛋白NOM中不表达,在OLP中呈现弱阳性表达,在OSCC不同病理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从NOM、OLP到OSCC,阳性率依次为0%、10.2%、80.5%,各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型OLP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OSCC各分级之间表达强度明显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PTEN蛋白从NOM、OLP及OSCC组织中表达缺失率分别是91.7%、87.8%、56.1%。PTEN蛋白在这个病变过程中的表达强度逐渐降低,各组表达强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鳞癌不同分级之间的差异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4.突变型P53蛋白与MDM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突变型P53蛋白与MDM2蛋白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呈显著正相关性。(r=0.620,P=0.001<0.05)5.MDM2蛋白与PTE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MDM2蛋白与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显著负相关性(rs=-0.922,P=0.009<0.01)。MDM2蛋白阴性表达率与PTEN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性(rs=0.938,P=0.006<0.01)。6.突变型P53蛋白与PTE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PTEN蛋白阳性率的逐渐下降与口腔粘膜组织恶性度显著负相关(r=-0.943,P=0.005<0.01)。PTEN蛋白阴性率和突变型P53阳性率的逐渐升高与口腔粘膜组织恶性度呈显著正相关(r=0.943,P=0.005<0.01)。结论1.P53蛋白基因突变和PTEN蛋白表达缺失,在OSCC的发生中有一定协同作用,可以作为OSCC早期诊断的基因标志物。2.MDM2蛋白在OSCC中过度表达,与OLP癌变及OSCC的发生发展相关,有助于评价OLP恶性潜能和OSCC的恶性程度及预后。3.P53、MDM2蛋白是OLP及OSCC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4.PTEN和MDM2两种蛋白异常与OSCC发展进程有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病理学分级及增殖活性的差异[D]. 张强. 江西医学院. 2000

[2]. 人口腔扁平苔藓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yclinD1、P27及PTEN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 林岩. 郑州大学. 2011

[3]. 人口腔白斑及鳞状细胞癌中NF-κB/p65、cyclin D1及CD105表达的研究[D]. 姜倩. 郑州大学. 2007

[4].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QP1、AQP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研究[D]. 高波. 山西医科大学. 2014

[5]. P-Akt和P-mTO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王德勇. 蚌埠医学院. 2013

[6]. VEGF-C、PDGF-A和SPAR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D]. 岳金. 青岛大学. 2009

[7]. Maspin,CyclinD1及P16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和口腔白斑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 沈爱国. 苏州大学. 2013

[8]. MDM2,P53,Ki-6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口腔白斑中的表达及意义[D]. 闻梅娟. 苏州大学. 2013

[9]. 口腔白斑及口腔鳞状细胞癌Livin、Smac及Caspase-3表达研究[D]. 涂平. 郑州大学. 2008

[10]. P53、MDM2及PTEN蛋白在人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 王璐瑶. 郑州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  ;  ;  ;  

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病理学分级及增殖活性的差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