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城市规划中旧城区的保护与改造问题论文_李红霞

简析城市规划中旧城区的保护与改造问题论文_李红霞

广州市从化区规划建筑设计室 519000

摘要:由于旧城区普遍存在着城市布局混乱、交通拥挤、房屋陈旧以及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因此,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对旧城区进行改造保护不仅能够使中心城区产业快速提高,而且能够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旧城区进行了简要概述,分析了城市规划中旧城区保护与改造应遵循的原则,并就其具体的保护与改造措施提出了个人见解。

关键词:城市规划;旧城区;改造;保护

1.旧城区的概述

在历史的进程中,城市总是伴随着历史的更替进行着更新与改造,而更新与改造总处在“不平衡”之中。所谓的“不平衡”就是城市规划中旧城区更新成新城区,新城区经过岁月的洗礼成为满是沧桑的旧城区,并带有历史的痕迹。

旧街区是城市构成中的一部分,是有着丰富文化信息资源,能够相对全面地表达一个城市的历史进程,以一个街区的整体特色体现着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旧街区不仅是一个城市历史进程的缩影,更是一个城市发展、创新与延续的指向标。

2.城市规划中旧城区保护与改造应遵循的原则

2.1原真性原则

旧城区保护要遵循原真性的原则。保存历史文化遗留下来的原先的历史遗迹,保留其应有的历史信息。遗留下历史遗迹的要好好保护;遭到损坏的历史古迹,修补要采用“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方式,还原其本来的面目。

2.2整体性原则

旧城区保护的整体性原则就是保护旧城区的整体风貌,即在保留历史遗迹的同时,还要保留其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城市、景点等景观。旧城区的形象由多元性的特质所构成的具有特定的地域景观组成,旧城区的保护,在保存文物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于旧城区整体环境的保护,任何历史古迹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2.3发展性原则

旧城区与现代共存的前提是两者必须同步发展,旧城区的保护与文物古迹的保护有所不同,旧城的保护更需要生活在此的居民,要想当地居民具有这种历史责任感,旧城区需要发展,在满足居民的现代社会物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旧城区的文化、建筑、观念等才能与现代的城市化共存。

2.4展示性原则

旧城区的保护不是简单的使其免受破坏,更重要的是展现它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就要求把保护与改造、利用结合起来,即保护与开发并举,保存与展示相结合的原则。展示性原则不仅可以带来社会效益,让人们认识历史,感悟历史;而且合理的开发还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城市规划中旧城区的保护措施

3.1实施分类指导,探索多元风貌保护模式

加强市、区政府管理部门的目标控制和监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实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如上海外滩建筑群的功能置换与建筑修缮外滩19幢大楼功能置换是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有三分之二完成了功能转换,成为金融业办公以及高档休闲场所,通过保护性修缮,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

再如原上海啤酒厂及上钢十厂等产业建筑保护与改造。上海啤酒公司是20世纪30年代远东最大的啤酒制造商,厂区位于苏州河南岸,建筑群由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其中有三幢建筑被列入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2002年初,在生态公园梦清园建设中,三幢历史建筑被很好的保护和修缮,建设成为苏州河展示中心和公共活动休闲中心。

3.2加强规划宣传,不断提高社会保护意识

加强保护专题规划展示工作,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出版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书籍和宣传画册,拍摄制作专题片“建筑百年”,积极扩大保护规划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市民的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发达国家——无论宗教文化与历史传统有多大差异——在保护古都风貌这一点上并无二致,他们都格外珍惜“旧城”这一庞大的文化遗产,尽量杜绝人为地毁坏它。即使是实在需要拆除的,一般要经过审慎的论证,采取破坏最小的方案。这一点,对于有悠久历史的后进国家极具参考价值。无论采用哪一种模式,最重要的是,保护好建筑这一最重要、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的民族认同语言,让其成为稳定社会的稳固机制。

4.城市规划中旧城区的改造措施

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旧城区的存在与新城市化的发展显得格格不入,因此,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势在必行,本节主要以旧工业区和旧居民区改造的相关问题加以说明。

4.1针对旧工业区的改造

针对旧工业区应坚持恢复生态为目的。城市中的旧工业区往往存着污染严重的问题,它们如同城市肌体上的疮疤一样阻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与再生,现代城市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有许多的旧工业区改造的主要目的是生态恢复。如美国西雅图油库公园原来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后来设计师通过对其进行改造,现在的油库公园成了一个郁郁葱葱的场所,成了人民喜欢的休闲地。因此在旧工业区进行生态恢复的改造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1污染土地的治理

土地的治理可以分为表层土地治理和深层土地治理两个方面。把这些旧工厂中污染最严重表层土地运到远郊地区慢慢治理,同时从远郊运来不曾受到污染的土壤,填充到新的治理区去,这种表层土地转移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理土地的表层污染。土地深层的二甲笨等污染物,需要在深层耕种中引入能消化石油的生化酶,并添加下水道中沉淀的淤泥、修剪草坪剩下的草屑和其他可以做肥料的废物,促进泥土里的细菌去消化多年积累在土壤深处的化学污染物。

4.1.2绿化带的应用

对旧工业区的原有树木进行保留和修剪,同时进行广泛的绿用植被的种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的出现。对旧工业区的改造需要认真而长期的执行。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对旧工区的改造模式是可以同时应用在同一个改造区域之内的。比如在进行恢复生态为目的改造中常常可以实现旧工业区的功能转变。同时,在实现功能变转变的改造中也可以实现生态恢复的目的。

4.2旧居民区的改造

对旧的居民区的改造是我国城市化和城镇化的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形象的内在要求。旧居民区的住房常常存在着房屋严重老化,居住危险的问题。同时,也有着居住面积狭小,煤卫不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4.2.1旧居区的拆迁问题

旧居民区的拆迁可以根据居民的原有房屋面积进行一对一的相关比例补给配套新房屋。在旧房拆迁和新房建成的过渡时期,可以建造简易的出租房供居民短暂性的居住。我国的房屋拆迁政策日趋完善,越来越人性化和合理化,对居民的拆迁补贴也落到了实处。坚持完善拆迁政策,可以使我国的城市化和城镇化道路少很多障碍。

4.2.2居民区的绿化问题

绿化的问题不仅对旧工业区改造是重点,在对居民区的改造中也是重中之重。我们要保留和美化旧居民区的有效植被,同时也要加强新居民区的绿化工作。在小区的主干道两旁种植树木,不但可以保护路面,也可以提高小区内的空气质量。在裸露地面种植植被,可以提高小区的绿化率。这些绿化手段不仅仅有着实用的目的,更有着审美的价值。

结束语:在城市规划设计旧城区的改造中,如何延续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保存原有建筑特色,是旧城区改造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在其改造中,既要做到保护好原有城市文化气息、历史风貌、文化习俗,又要改善破旧的城区状况,满足居住环境,既要人性化又要合理化,实现城市功能升级和城市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晓倩.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旧城改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

[2]陈谦,陈锦富.回归对既有城区的生态化改造--中国生态城建设的批判[C].2014.

[3]杨卿.“新陈代谢”的动力:城市更新——现今旧城区改造与保护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1.

论文作者:李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  ;  ;  ;  ;  ;  ;  ;  

简析城市规划中旧城区的保护与改造问题论文_李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