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未能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原因探析_佛罗伦萨论文

意大利未能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原因探析_佛罗伦萨论文

意大利没有率先实现工业化探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大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拥有率先进入工业化进程的优越条件。从地理环境来看,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航线的中心,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一直是东西方联系的纽带。从政治状况和社会文明程度来看,早在9 世纪,意大利就出现了几百座城市,到12世纪,一些城市如佛罗伦萨、比萨、西恩那、卢卡、威尼斯等相继发展成为城市国家,其民主政治和行政管理技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从经济状况来看,意大利的毛纺织业、呢绒业、印染业、陶瓷业、玻璃制造业、造船业等已达到相当规模。在13世纪,佛罗伦萨就拥有毛纺织工场200多家,年产呢绒7—8万匹, 价值120万金弗罗棱,成为西欧极其发达的呢绒生产中心; 佛罗伦萨还是当时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在14世纪,就拥有80多家银行或钱庄;佛罗伦萨、热那亚、比萨、威尼斯等还是国际性的贸易中心,其经商活动遍及西欧、北欧和近东诸国,威尼斯已成为西欧最大的海上强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物理学(光学、透视学)、数学、天文学、生物学等都步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而毛纺技术、印染技术、机械工程技术、冶炼、铸造技术和造船技术都居当时领先水平。在思想文化方面,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曾造就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文化大师和思想巨匠,在文学、绘画、建筑、雕刻、政治学、哲学和自然科学各领域都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无论从经济技术实力,还是从政治、科学、思想文化基础来看,意大利都具备了率先进入工业化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历史的车轮却并没有按照原有的轨道走下去。当16—18世纪西欧各国加紧大规模的资本原始积累之时,意大利却走向了衰落,当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并实现工业化之时,意大利才刚刚迈开工业革命的步伐,基本上还是一个工业—农业国,直到20世纪中叶才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这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它是意大利内外部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仅对意大利自身的内部原因作一分析。

一、政治分裂使意大利工业发展缺乏有力的社会建制

统一而强有力的社会建制是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它在协调工业同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制定有利的财税制度和政策,改变产业结构、保障市场竞争秩序等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却仍然处于政治分裂之中,王国林立,党派纷争,封建割据严重,王国与教皇各自为政,相互残杀,整个社会缺乏统一有力的社会建制,工业发展环境恶劣。

第一,经济制度混乱。各个王国货币制度、财税制度各不相同。在币制方面,货币单位、名称均不相同,不同的王国使用的货币有里拉、杜卡、金弗罗棱、金斯古多、盾等;币值也不等,如托斯卡纳1 里拉只相当于0.84皮蒙特里拉,伦巴弟和威尼斯的1弗罗棱相当于2.74 皮蒙特里拉,教皇辖区的1盾等于5.23皮蒙特里拉。在税制方面, 王国间的通行税和内部关税严重阻碍着工业原料和产品的流通,如从里窝内把一包羊毛运到60公里外的科多纳,需要交纳8 包羊毛价钱的通行税和各种关税。

第二,工商业发展缺乏稳定有序的运行机制。王国间的战争及党派斗争常常使企业亏损、商号破产、工厂停工、财产被没收、商路被封锁,甚至企业主或商人被扣押或被放逐。仅从佛罗伦萨来看,14世纪曾经在企业界显赫一时的大家族,如里鲁西尼、阿尔伯蒂、美第奇和科尔比澳利等家族,由于占统治地位的政敌的政治报复而被迫从工商业经营中退出,甚至生活于流放之中,企业、财产被没收或侵占。而战争给佛罗伦萨工业发展带来了更为深重的危害。如在1424—1447年同米兰的战争中,企业破产事件明显增加;在1408年与那不勒斯的战争中,双方的商人都受到了极为恶劣的待遇:加重税收、抄没财货甚至被扣押;1409年那不勒斯和热那亚的船队不仅夺走了佛罗伦萨价值达8 万弗罗棱的商货,而且还封锁了比萨港,使佛罗伦萨城内粮价飞涨,毛织工人大量失业,使佛罗伦萨工商业陷入困境。

二、货币资本的流失和浪费使意大利工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工业资本

充足的资本是工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它对于工业部门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提高生产能力,推动工业迅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然而意大利原始资本积累先天不足,当英荷等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海上掠夺及国内强征暴敛大规模进行原始资本积累之时,意大利却处于异族统治下而自身难保。另外,长期以来,意大利资本积累速度相当缓慢,一直到全国统一后的40年间,国家总资本形成比率不超过10.8%。尽管在新航路开辟之前,由于意大利地处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和国内毛织业的蓬勃发展而积聚了大量的货币资本,但是这些资金绝大部分并未用于发展工业,而是挪为他用。

第一,个人消费。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往往不惜以重金来换取个人享受、炫耀家族财富、显示个人的艺术品位。在这方面,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也许是个典型的代表。(见下表)

美第奇家族部分收藏品价值

收藏品 珠宝 指环 珍珠 徽章、玉 希腊 遗物 藏书 银子

名 称石镶嵌品 花瓶 匣等

金币

12205 1792 3512

2579 4850 3600 2700 7000

(资料来源:雅各布·布克哈特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80页。)

另外,美第奇还为其五个女儿的嫁妆花去了1万块金币, 为圣玛利亚·诺维拉教堂的改建花了2000 块金币, 为其妹妹南尼娜的婚礼花了3686块金币。这还不包括其庞大的家庭建筑及其壁画、雕刻等豪华的室内装修的大笔费用。个人高消费的蔚然成风,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用于文化、建筑开支。意大利政治分裂,各独立王国地方思想严重,相互攀比,大搞文化投资和公共建筑,以此来抬高本国声誉。文化收藏和文艺资助在各王国已成风气,即使像威尼斯那样对古典文化缺少热情而更为注重实用的国家也不免入俗,比如,在希腊被土耳其征服后,他们不惜以最高价格来购买从那里运入的圣徒的遗体和遗物,为了一件无缝的僧袍曾决定出1万金币的高价。在建筑方面, 仅以佛罗伦萨为例,自1282年以后,大规模的建筑工程接连不断:1294年重修旧巴弟亚教堂;1294—1340年建造第三道城墙;1296—1420年修建佛罗伦萨大教堂;1299—1314年修建长老会议大厦和广场;1330年在长老会议广场铺石面;1332—1337年重建老桥;1334—1377年修建大教堂钟楼地基和奥尔圣米凯尔的敞廊;1380—1390年扩建长老会议广场;1342—1343年,扩建长老会议大厦;1376—1382年建造米奇敞廊,等等。这些建筑不仅经年费时,而且花费巨大。尤其是佛罗伦萨大教堂,为了使它成为全托斯堪纳地区最宏伟的大教堂,历时一个多世纪,它浩大的规模,大理石的外貌,雄伟壮观的大圆顶,不仅占据了佛罗伦萨八代市民的心思情怀,而且耗尽了他们的财源物力。

第三,用于战争。意大利各王国间的战争多如牛毛,难以统计。仅以佛罗伦萨为例,1375—1450年几十年间,就进行了许多大大小小侵略与被侵略的战争;1375—1378年,与教皇格里戈利一世的战争;1400—1405年,与米兰的战争;1408—1414年与那不勒斯的战争;1424—1427年与米兰再度开战;1384年侵略阿雷措,并分别于1390年、1406年、1411年、1421年把蒙特甫尔西安诺、比萨、科尔东纳、里沃尔诺相继并入佛罗伦萨的版图。连年不断的战争使佛罗伦萨的军费开支直线上升,据记载,仅在1424—1427年与米兰的战争期间,每月的战争财政开支就达10万弗罗棱,而在1375—1405年的军费高达1150万弗罗棱。长期的战争使佛罗伦萨财力耗竭,财政不堪重负。

意大利通过毛织业、银行业、商人经商、国家税收等各种渠道积聚的钱财就这样被用于奢侈的个人消费、富丽堂皇的建筑、昂贵的文化收藏和耗资巨大的战争,而不是把它们投入工业,用于扩大再生产,致使工业发展缺乏经济基础。工业资本的不足,后来也一直影响着意大利工业革命的全过程,使意大利工业发展长期处于乏力、缓慢的状态。

三、煤铁资源短缺使意大利工业缺乏必要的基础材料

煤铁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并最终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煤铁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决定着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能否发展,决定着工业部门能否为其他经济体系提供装备设施,决定着工业化进展的快慢和程度的高低。英国之所以能率先实现工业化,与它的煤铁开采和钢铁冶炼的迅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意大利却是一个煤铁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而且煤铁原料质量差、品位低。煤铁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国家需求。1806年,英国生铁产量就达到了25.8万吨,1835年超过百万吨,1840年达到141.9万吨;而意大利1860年生铁产量才仅仅2万多吨,1919年还不足9万吨,直到1939年才突破百万吨。1750 年—1850年间,英国的煤炭产量增长8倍,高达4400万吨, 而意大利的煤炭资源却少得可怜,众多煤矿根本不具有开采价值。煤炭的缺乏导致意大利长期以来用木炭来冶炼钢铁,严重影响了钢铁的质量和钢铁工业的发展。

煤铁资源贫乏无疑影响着意大利工业化的进程,但这些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意大利人对它的认识和态度。正是当时意大利人对煤铁资源缺乏所持的相反的看法,在工业化大潮中所表现的滞后保守的观念成为阻滞意大利率先进入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首先,一部分意大利人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贫铁贫煤,而是毫无根据地认为意大利本身有着富足的煤铁等自然资源。这种盲目乐观、夜郎自大的看法一直持续到1861年意大利统一之后。其次,各王国并未意识到煤铁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本不重视采矿业和冶金业,而仅仅对传统的纺织业和同文化艺术紧密相关的瓷器业和玻璃业有浓厚的兴趣。致使进入煤铁时代以后,意大利的采矿业和冶金业仍十分落后,钢铁工业几乎是空白。再次,一部分人,尤其是国家决策人员自惭于煤铁资源的贫乏,反对走工业化道路,主张农业立国。即使是在意大利统一后的19世纪60年代,当西欧各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走工业化的道路已成为社会发展之必然趋势之时,意大利人仍然在为是否走工业化的道路而争论不休,以致延误了许多时机。

四、科学技术落后使意大利工业发展缺乏应有的竞争能力

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工业的发展及其工业化的实现必须以科技进步为依托。曾经是近代科学技术发祥地的意大利,在18世纪以后,科技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在纺织、制造、采矿、冶金等各个手工业工场或工厂都普遍存在科技基础薄弱、科技水平低下的状况,生产设备陈旧落后,大多是手动机器或畜力机器,手工劳动仍占主要地位。生产组织管理分散,规模较小。由于缺乏科技资本投入改进生产技术,更新机器设备,致使意大利工业发展和工业产品缺乏竞争力。

第一,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质量低劣。以纺织业为例,纺织业是意大利传统的支柱产业,它曾为意大利带来了繁荣和昌盛。但是,18世纪,纺织技术和生产工艺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的意大利,同生产技术先进的西欧其他国家已不能同日而语。即使是纺织业较为先进的伦巴弟地区,劳动生产率也明显低于英国,如每1000枚纱绽的生产设备,英国平均只需20个工人,而伦巴弟则需要40个。即使是在历史上因技术精湛、技师上乘的纺织产品而饮誉国内外的佛罗伦萨,此时其纺织品也无法与物美价廉的外国产品相抗衡。英法等国的毛料、布匹以不可阻挡的竞争优势,很快占领了意大利市场。仅伦巴弟地区,每年进口的外国毛纺品价值就高达500万里拉。在历史上享有盛誉的意大利纺织业, 成了外贸逆差最大的部门之一。

第二,产业结构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由于科技基础薄弱,意大利的产业结构从13世纪一直到19世纪,几百年来并未取得实质性的变化,依然是纺织业、陶瓷业、玻璃业、造船业、冶金业和采矿业等传统的工业部门。而对工业化的实现至关重要的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等起步很晚。农业占着很大比重,即使在传统的工业部门中,直到19世纪,还有众多厂家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纺织业,其许多生产工序或产品,依然依靠农村家庭劳动力的手工劳动去完成。1846年,米兰省拥有织机14504台,其中93.1%(13500台)分布在农村家庭中;戈拉腊最重要的彭蒂棉织厂,共有织机1624台,但其中84.6%(1374台)分布在郊区农村。生产分散,组织疏松,管理方式滞后,使众多厂家在资本与生产高度集中的外国纺织行业的排挤下难以生存,伦巴弟的本萨一劳尔拉纺织厂,在法国强有力的竞争下,于1800年解体;米兰、威尼斯的纺织业也在1800年以后走向衰落,大量工人被辞退,工厂濒临倒闭;伦巴弟的纺织业中心科摩,生产严重下降,开工率不足40%。

五、行会管理和行业垄断使意大利工业发展缺乏有效的动力机制

自由竞争、自主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工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所在。然而,意大利的行会管理和行业垄断却扼杀和窒息了企业自主开发和自由经营的能力。

行会是中世纪意大利城市手工业者联合建立的行业性组织。它的职责是,维护本行业利益,制定本行业内部的等级制度,限制竞争,保证企业的经营秩序。在中世纪封建主义鼎盛时期,行会管理曾对手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保护和促进作用。但是16世纪以后,随着封建主义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产生,行业之间和行业内部的自主经营、自由竞争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而行会却仍然恪守其严格的等级秩序和晋升制度,对本行业的生产产品的数量、质量、原料、工具、工序、标准、劳作时间和报酬等作出极为详细的规定,防止竞争,反对自由创业和自由经营。像威尼斯的帕多瓦,直到18世纪末,其毛纺织行会还规定只能生产三种传统的产品:10—13里拉1卜丘(合0.684米)的粗毛料,稍贵一些的中档毛料和30里拉1卜丘的高档毛料。后来, 行会组织虽然大为衰落,但行会传统保守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却一直阻碍着手工场及工厂工业的发展,使其缺乏开拓、创新的能力。

意大利行业垄断和行业保护十分突出,几乎每一个王国,甚至每一个城市、每一种行业都在极力封锁技术,采取种种优惠政策来维持行业的生存。佛罗伦萨的毛纺织业名声蜚然,18世纪,政府为了维持其生存,规定某些产品只能由佛罗伦萨生产,其他各省均不得从事那些与佛罗伦萨产生竞争的产品或工序的生产。威尼斯的玻璃业声誉极高,为了保持其垄断地位,威尼斯国家制定法律,规定只能由穆拉岛来进行玻璃生产,其他地区绝不允许。为了保守玻璃生产技术,政府规定,从事玻璃生产的人,无论是业主还是伙计,都必须是出生在穆拉岛又居住在穆拉岛上的人,外地人绝不能接触玻璃生产。为此,政府专门为该岛上的居民建立了严格的户籍登记册。玻璃生产的产量既不取决于市场的需求也不受市场经济法则的支配,而是取决于岛上劳动力的多少。行业保护和行业垄断使工业生产处于与世无争的“真空”里,缺乏市场需求的刺激,缺乏技术革新的压力,也缺乏追求利润的动力,因而随着18世纪以后自由贸易的兴起,以及统治意大利的异族对原有种种保护措施和优惠政策的取消,根本不具有生存竞争能力和创新活力的意大利纺织业、玻璃业、陶瓷业、肥皂业、制糖业等均陷入危机,走向衰败。

六、个人主义价值观使意大利工业发展缺乏理性的经济伦理

理性的经济伦理为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提供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为经济的合理运行造就理性秩序,是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马克斯·韦伯就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出现和发展就是理性的经济伦理(新教伦理)推动和规范的结果。

意大利作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最早出现了旨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神学禁欲主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以个人为尺度,以自我为中心,致力于追求个人的财富、利益、地位、尊严和荣誉。个人主义对当时意大利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工场手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个人主义的极端发展和泛滥,却导致了绝对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道德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产生,从而使意大利工业发展缺乏经济伦理的规范。

第一,缺乏合理化谋利的伦理观念。以合理的方式谋取利润,在不损人的前提下利己,即谋利有道,是经济伦理的最起码的要求。然而在意大利,损人利己的极端利己主义现象却普遍存在。意大利的毛纺业本来有着良好的传统和职业道德,然而在利己主义的推动下,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已成风气,产品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科摩向维也纳出口的产品常因质量问题而被退货,国内消费者也因产品质量下降而不断抱怨。

第二,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强调责任感,重视信誉,恪守契约,诚恳敬业,勤勉劳作,把职业当作天职,是理性的经济伦理的基本要求,它反对投机取巧,利用偶然的机遇去冒险侥幸获利。而在个人主义、功利主义驱动下的意大利人,恰恰缺乏这种通过踏实劳动诚实致富的观念,缺乏使工业生产稳步前进的战略。如在一战期间,意大利的各个工业部门如丝织业、造船业等均处于衰退之中,但是与战争和军需品有关的工业部门如钢铁工业、军火工业和化学工业等却在丰厚利润的刺激和投机心理的作用下,在战火中超常发展,畸形膨胀,产品产量在短短的几年中成倍增加。1914—1918年,钢铁生产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由5.2%上升为10.8%,机械工业由21.6%上升为31.8%。1914—1917年国内铁矿的开采由几十万吨上升为3100万吨,钢产量由91万吨增至130 万吨,氧气生产由1914年的27.2万立方米增加到1918年的296万立方米。 并进口了大量的生铁、青瓦斯、氯等工业原料和产品。处于工业动员中央委员会控制下的工厂(主要是军工厂),1915年为221个,1916年6月增加到727个,同年年底增至932个,大战结束前夕达到1976个。与战争和军需工业有关的资源及产品不受限制的开采、生产和进口,对原本资金不足、资源贫乏的意大利工业来说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鱼,以致于战争结束以后,其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迅速陷入低谷。

第三,缺乏公平交易、正当竞争的理念。公平交易、正当竞争是理性的经济伦理的基本规则。然而个人主义的极端发展,使意大利处于普遍的道德沦丧和严重的无政府状态。在工业经营和财富的积累上,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个人与个人之间,所关注的只是自身的利益,以及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再评判目的的善与恶、是与非,也不再顾及手段的正当与公平。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为所欲为:军队抢劫、特权保护、家族声望、巧取豪夺、伪装欺诈、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等。这种个人至上,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很难形成有利于工业发展的伦理原则。

七、天灾人祸使意大利工业发展缺乏可靠的人文价值依托

明确生活的意义,找到灵魂的安身立命之所,形成“终极关怀”的心理意向,是工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文价值依托。它能为工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牵引、价值效能和信念支持。

意大利民族多灾多难。在历史上,意大利不断受到瘟疫、灾荒和战争的侵扰。前面已经提到,意大利战争频繁,从王国内战,到异族入侵,再到现代的一战和二战,不仅使意大利经济和工业发展受到重创,而且留下了严重的社会后患:雇佣兵的横行霸道,武装团伙的抢劫掳掠,散兵游勇的搔扰捣乱,以及黑社会恶势力的明枪暗箭,这一切都使人猝不及防,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瘟疫的入侵更使人感到朝不保夕。从14世纪开始,瘟疫就接二连三地光顾意大利,尤其是托斯堪纳地区,其中最为严重的要数佛罗伦萨。从1340年至1430年,佛罗伦萨平均每十年就要受到一次瘟疫的袭击。每一次瘟疫都有几千人死亡,尤其是1348年黑死病瘟疫的流行,使佛罗伦萨死去了4万人,呢绒产量下降近半,市场损失了三分之一, 其破坏性超过了任何一次战争。

天灾人祸相互交织而又频繁的打击,使一代又一代的意大利人生活在悲愁与痛苦、失败与死亡的阴影之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上帝的光辉变得黯淡,理性的权威变得支离破碎,乐观、自信、进取的雄心也变得虚弱无力。难以驾驭的生活,使许多意大利人渐渐失去了理性的态度,而变得玩世不恭,放纵无度。随心所欲,任性妄为,挥霍家产,狂欢痛饮等非理性的短期行为普遍存在。此时的意大利人已没有了生活的热望和理想,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和寄托,工业和经济发展的人文价值信念尽皆失落。

综上所述,意大利之所以没有率先实现工业化,有其客观原因,如原始资本积累不足、资源贫乏、生产技术落后等,但是人为的、主观的原因,即政治、政策、措施、思想、观念上的原因,是导致意大利未能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因素。德法两国也是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但是它们却先于意大利完成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不能不说是一个旁证。而今我国正处于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过程之中,研究意大利的历史,吸取其教训,对于我国迅速实现工业化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标签:;  ;  ;  ;  ;  ;  ;  

意大利未能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原因探析_佛罗伦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