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塑造社会主义东方政权形象中的历史贡献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中国共产党在塑造社会主义东方政权形象中的历史贡献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中国共产党塑造社会主义东方大国形象的历史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贡献论文,形象论文,历史论文,东方大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法分类号:D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1999)06-0001-07

在21世纪的朝阳即将升起的时候,迎来了新中国50周年华诞。我们仿佛又看到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盛典。这一天,是无数革命先烈和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斗争成果。如今,这面红旗已经高高飘扬在联合国大厦,飘扬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迎宾馆,飘扬在国际大赛的领奖台。这面红旗,代表着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形象,凝聚着中国各族人民100多年为改变祖国面貌英勇奋斗的历史, 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塑造社会主义东方大国形象的历史贡献。

一、塑造新中国的崭新形象

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一个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邓小平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第一次“改变了中国的形象”(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0、 86、279、104、85、358、318、298、300、358、318、128、365、 320、334页。)。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总设计师。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就向世界宣布: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他满怀信心地说:“新中国的航船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鼓掌欢迎它。”“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63页。)在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毛泽东郑重声明: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漾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 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9页。)江泽民说得好,“中国出了毛泽东,是我们党的骄傲,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领袖形象代表着国家形象。毛泽东的名字,同中华民族的命运、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相联,同新中国的崭新形象紧密相联。

毛泽东是新中国东方大国形象的主要塑造者。为了在国际上树立一个人民民主国家的新形象,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提出了对外关系的三项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他指出: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臭虫、虱子什么都有,因为帝国主义分子的铁蹄践踏过。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从内到外,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好好加以整顿,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毛泽东就决定出访社会主义大国苏联,要搞个“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以此作为走向世界舞台的第一个台阶。1950年2月14日, 中苏两国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扩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影响。毛泽东说:“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注:《毛泽东外交文选》,第131页。)

建国初期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对树立新中国的大国形象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这场战争是美国武装侵略朝鲜,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毛泽东说:“我们是个大国,不打过去,见死不救,总不行呀!”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朝鲜国土上奋战两年零九个月,终于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这个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塑造东方大国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彭德怀说得好,“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周恩来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东方大国形象的杰出塑造者。周恩来这个名字,叫了整整一百年;周总理这个称呼,已经呼唤了半个世纪。中华民族一百年的风风雨雨,共和国半个世纪的艰辛探索,和这个名字相伴,和这个称呼相联。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的光辉旗帜,是世纪风云中的和平巨人;他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首脑外交的风范。在26年的漫长岁月里,周恩来以决策人、指挥者、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根本上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一代外交新风。邓小平说,“周总理在外交工作上有重大贡献,体现了泱泱大国的外交风度。”他为中国的振兴和富强,为塑造东方大国形象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宝贵生命,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树立了永恒的丰碑;同时,赢得了世界上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的高度赞扬。

在国际舞台上塑造大国形象,必须处理好同西方大国的关系,为此,毛泽东、周恩来作了不懈的努力。这种努力,展示了他们的才华,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形象学说。1971年春天毛泽东亲自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到中国来访问。这个惊人的举措把美国惊呆了,使世界轰动了,成了当时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乒乓球一弹过去,小球就转动了大球。随着中美关系大门的打开和中日邦交的正常化,1972年,在周恩来的主持下,中国又相继和英国、荷兰、希腊、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等一大批西方国家建立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这意味着,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逐步承认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

联合国,是国际社会最权威的机构。毛泽东曾表示,我们总有一天要进联合国。他说:我们也不急于进联合国,就同我们不急于跟美国建交一样。我们采取这个方针,是为了尽量剥夺美国的政治资本,使它处于没有道理和孤立的地位。1971年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成为我们在国际舞台上重树大国地位和大国形象的主要标志。

国防维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内涵。毛泽东表示,“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让那些内外反对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就在美国对中国进行全面封锁和核讹诈的年代,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技术。周恩来说,“如果没有这一声巨响,就不会有人理睬我们。”如同法国总统所说,顷刻之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变化。邓小平认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0、86、279、104、85、358、318、298、300、358、318、128、365、320、33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倾其全部精力,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塑造社会主义的大国形象。毛泽东说:“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他们想努力,他们非常热心工作,要把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国。”(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635页。)他又说:“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革命是伟大的革命,我们的建设事业是伟大的建设事业。六亿人口的国家,在地球上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过去人家看我们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你没有什么贡献。”“这是一种责任。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所以,超过美国,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该。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95—296页。)1956年11月12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的时候, 毛泽东指出:“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天,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11—312页。)这就是毛泽东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大思路,也是毛泽东塑造东方大国形象的大思路。

江泽民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指出, 毛泽东使中国形象发生了五大变化,也就是毛泽东从五个方面重塑了东方大国的形象。他说:“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个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国家。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一个人民备受欺凌压迫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主、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走向经济繁荣、全面进步的国家。一个在世界上被人们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的国家。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为我国迈向光明的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注:1993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江泽民的论述,全面而深刻的概括了毛泽东重塑东方大国形象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在缔造新中国和塑造东方大国形象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形象理论,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点的理论观点。毛泽东国家形象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塑造东方大国形象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毛泽东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塑造东方大国形象的前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塑造东方大国形象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塑造东方大国形象的根本保证。

在塑造东方大国形象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充分显示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1964年1月, 毛泽东对来访的外国客人说:“不许有哪一个大国在我国头上拉屎拉尿,不管资本主义大国也好,社会主义大国也好,谁要控制我们,反对我们,我们是不允许的。”(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82页。 )毛泽东国家形象理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反对霸权主义斗争的理论成果。邓小平曾多次赞扬毛泽东维护民族独立、国家尊严和大国形象的丰功伟绩,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在塑造国家形象中显示的民族英雄的伟大气概。他说:“毛泽东思想在世界是同反霸权主义的斗争分不开的。”(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2页。)“中国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领导的时候,就强调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0、86、279、104、85、358、318、298、300、358、318、128、365、320、334页。)

毛泽东国家形象理论,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建国前夕,毛泽东针对美国帝国主义的对华战略,发表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檄文。1960年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是不可怕的”,“现在是帝国主义怕我们的时代”。毛泽东说:美国欺负我们多年,有机会为什么不整它一下。他强调“胜利的信念是斗争中间得出来的”。在“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理论指导下,毛泽东在世界上塑造了一个独立自立、不信邪、不怕鬼的东方大国形象。毛泽东说:“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注:《毛泽东外交文选》,第374页。)不怕鬼, 是东方大国形象的重要特征;不怕鬼,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气质;不怕鬼,是中国共产党的特征;不怕鬼,是毛泽东的性格。

毛泽东“不怕鬼”的高大形象,在第三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巴基斯坦阿里·布托说:“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1000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历史显得渺小,他的强有力的影响在全世界亿万男女的心中留下了印记。毛泽东是革命的儿子,是革命的精髓,确实是革命的旋律和传奇,是震动世界的出色的新秩序的最高缔造者。”“毛泽东没有死,他永垂不朽。他的思想将继续指导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永远不再升起。……毛泽东是一位崇高的世界领袖。他对当代局势发展的贡献是没有人可以比拟的。”“毛泽东的名字将永远是穷人和被压迫者的伟大而正义的事业的同义语。”(注:《外国名人政要评说中国》,第137—138页。)世人从毛泽东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和革命胆识;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东方大国的高大形象。

二、塑造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期。他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全方位设计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使中国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科学地设计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对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把中国推向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邓小平塑造国家形象,具有独特视角。他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把国家形象的塑造同维护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维护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是邓小平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邓小平说:“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88页。)“在前一段时间里,对毛泽东同志有些问题讲得太重了,应当改过来。这样比较合乎实际,对我们整个国家、整个党的形象也比较有利。”(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8页。)邓小平具有巨大的政治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驾御局势的能力。他坚决地反对来自“左”、右两个方面的错误思潮,从而做到了在区别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的基础上,既实事求是地、态度鲜明地批评和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又实事求是地、理直气壮地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邓小平指出:“按照不正常的方法去做,就会损害毛主席的形象。”他说:“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邓小平坚定地表示,“我们要把毛主席的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前,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7页。)

邓小平是中国新时期社会主义东方大国形象的主要塑造者。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他继承并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形象理论,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国家形象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国家形象理论,是我们塑造新时期社会主义东方大国形象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1984年邓小平高兴地说:“粉碎‘四人帮’以后,主要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五年多的时间确实发生了非常好的变化。我们国家的形象变了,国内的人民看清了这一点,国际上也看清了这一点。我们可以自豪。”(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0、86、279、104、85、358、318、298、300、358、318、128、365、320、334页。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形象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后来,他又进一步指出:“中国的形象如何还是要看大陆,中国的发展趋势和前途也在大陆。”(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0、86、279、104、85、358、318、298、300、358、318、128、365、320、334页。)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是邓小平设计和塑造新时期社会主义东方大国形象的重要理论根据。邓小平在设计和塑造中国新形象时,高屋建瓴,抓住了时代的特征,紧跟上了世界发展的潮流。邓小平国家形象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邓小平在塑造社会主义东方大国形象的伟大工程中,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设计和塑造了改革开放的新形象。他强调,“要给国际上、给人民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他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反复告诫全党:“根本的一条是改革开放不能丢。”邓小平对中央领导同志说:“我希望你们给国际国内树立一个好的形象”,“中国一定要有一个具有改革开放形象的领导集体”,“我们要做几件事情,表明我们的改革开放不变,而且要进一步地开放”,“进一步把开放的旗帜打出去”,“要组成具有改革开放形象的中央领导班子”,“一个是现在要用人们公认的改革者,再一个是新的领导机构应该做几件改革开放的事情给大家看。三个月内,半年内,形象就可以树立起来了。”(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0、86、279、104、85、358、318、298、300、358、318、128、365、320、334页。)

邓小平还强调,要努力造就经济大国的形象。他说,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政治大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0、86、279、104、85、358、318、298、300、358、318、128、365、320、334页。)。为了尽快地使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大国,邓小平认为,必须要树立“一个安定团结的形象”(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0、86、279、104、85 、358、318、298、300、358、318、128、365、320、334页。)。“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建设。闹事就使我们不能安心建设。”邓小平强调指出,“前几年依法处理了那几个搞自由化并且触犯刑律的人,中国的形象并没有因此而变坏,我们的名誉还是一天天好起来。”

邓小平认为国家形象是全面的,要树立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形象。他说,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全面发挥,要求我们“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都超过资本主义,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塑造改革开放新形象的同时,邓小平提出要塑造一个和平大国的新形象。他指出:“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我们实际上也要担当这个角色。”(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0、86、279、104、85、358、318、298、300、358、318 、128、365、320、334页。)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努力增进同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为国内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获得空前提高。

邓小平设计和塑造的中国形象,是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空前困难的情况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但中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丢掉“本性”,没有失去“个性”。中国才能以世界大国姿态站立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风采。他旗帜鲜明地表示,“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社会主义中国将是不可战胜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0、86、279、104、85、358、318、298、300、358、318、128、365、320、334页。)

邓小平认为,到下世纪中叶,当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时候,中国的形象将发生第三次巨大变化。这次变化将集中地表现为中华民族以“富强、民主、文明”的崭新形象“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邓小平曾明确指出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他说:如果达到这一步,第一,是完成了一项非常艰巨的、很不容易的任务;第二,是真正对人类作出了贡献;第三,就更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邓小平塑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丰功伟绩,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幸福,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希望。江泽民说得好:“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三、面向新世纪,塑造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塑造东方大国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以一贯之的根本战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世纪之交,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国家形象学说,为塑造面向新世纪的东方大国形象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外国评论家认为,江泽民在世人面前塑造了中国超级明星的形象。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说,毛泽东是伟大的统一者,邓小平是伟大的改革者,江泽民则是确定中国在世界事务中作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主要大国的应有地位的人。

江泽民十分重视国家形象问题。1998年在抗洪斗争中,他坚定地表示:要在国际上显示一种形象,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1999年2 月26日江泽民强调“树立我国的良好形象”,“加强和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形象”。他说:要“继续向世界说明我国改革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明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充分展示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形象;继续向世界说明我国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充分展示中国人民坚持实行改革开放的形象;继续向世界说明我国反对霸权、维护和平、支持国际正义事业的立场,充分展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形象;继续向世界说明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局势,充分展示中国人民为维护安定团结和实现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形象;继续向世界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成就,充分展示中国人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形象”。

江泽民提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江泽民关于“旗帜就是形象”的科学论断,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塑造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理论与实践,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家形象学说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为面向新世纪,努力塑造东方大国的辉煌形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旗帜,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江泽民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邓小平理论这面旗帜所指引的方向,是社会主义方向;她代表的形象,是改革开放的形象。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国魂和民族魂,是我们面向新世纪塑造祖国光辉形象的行动指南,是当今中国形象的灵魂。

邓小平逝世后,国内国外,党内党外都非常关注中国今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树立什么形象的问题。对这个举世瞩目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也应该作出回答。党的十五大报告,郑重提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指出:“无论什么困难和风险,都不能动摇我们对邓小平理论的坚定信念。”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又一个历史关头的正确抉择。

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肩负着发展自己的重任,肩负着统一祖国的重任,肩负着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重任。1997年7月1日,“米”字旗帜降,百年屈辱一朝雪;五星红旗升,千秋盛典彻夜歌。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这是中国国家形象工程的伟大胜利,它使社会主义东方大国的形象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弹奏了香港回归三步曲:毛泽东、周恩来弹出了解决香港问题的第一个音符;邓小平奏响了“一国两制”的强音;弹奏完美乐章的光荣使命留给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进程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和政权的顺利交接,提出并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作了大量繁重而有成效的工作,指挥全中国人民弹奏出一曲完美的乐章。

在国际舞台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用相当大的精力开展了多边外交活动,与世界各国首脑进行卓有成效的对话与交流;四海弄潮,五洲激荡,在世界上树立了越来越好的形象。中国领导人频频出现在世界首脑外交的舞台上,开展的外交活动显得繁忙而有序,显示出的政治家的风采是优雅而大度,体现的外交风格是沉着、冷静、处变不惊、原则坚定、策略灵活。在大国首脑中,江泽民第一个提出“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入21世纪”。他在联合国讲坛上大声疾呼,“让我们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在亚佩克中的合纵与连横展示了他的才华和中国的大国形象。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多极化的世界格局,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受住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冲击,顶住了西方国家联合对我国施加的压力和制裁,不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而且因势利导,开创了对外关系的新局面。中国全方位的外交活动,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法国报界认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谁也无法摆布中国。”

塑造大国形象的进程,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对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必须坚决顶住,敢于抗争。这既是塑造大国形象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国形象本身的客观内容。邓小平指出,“世界上希望我们好起来的人很多,想整我们的人也有的是。我们自己要保持警惕,放松不得。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我们绝不能示弱。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就越大。并不因为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看不起你。”(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0、86、279、104、85、358、318、298、300、358、318、128、365、320、334页。)江泽民1993年3 月在国外同客人谈话时明确表示:“向中国施加压力是不可取的,也是无效的。”

1999年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这一严重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罪恶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政府当天上午发表了严正声明,严厉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野蛮暴行,要求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5月11日, 江泽民主席在会见俄总统特使时严肃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竟然对中国驻南大使馆进行了导弹袭击,这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12亿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几天来,中国人民以游行、集会、声明、座谈等各种形式表达他们的强烈愤慨,表明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的热情、意志和力量。“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不可欺的,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不可侮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是永远不可战胜的!”5月13日, 江主席在欢迎我驻南工作人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他声色俱厉地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这一事件承担全部责任,必须对中国政府提出的要求作出全面交代。否则,中国人民决不答应!”再次强调,“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不可欺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关键时刻驾驭复杂形势,迅速、果断、正确、妥善地处理这一重大事件,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展示了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坚定立场,显示了社会主义东方大国不怕鬼、不信邪的国家形象,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个主权国家的评价。在世纪之交,世人纷纷评说“中国世纪”。这是对当今东方大国形象的肯定和赞誉。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发表评论说:21世纪“中国将得最高分”。美国人大会会长说:“中国到21世纪初将成为世界三大经济强国之一。”1997年夏天,亚洲爆发了一场巨大的金融风暴。江泽民指出:“东亚金融危机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但中国政府采取了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并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付出了代价。”中国政府在这场危机中的立场与作为,受到各国政府和世界舆论的好评。他们认为,中国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北京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李月芬女士说:“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采取了明智而正确的政策,表现出了在国际事务中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尤其是人民币不贬值,更能说明这一点。人民币不贬值,使中国的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也要承担一定风险,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却做出了贡献。世界应感激中国。”(注:1998年9月22日《中国青年报》。)

为了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早日实现国家统一大业,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春节来临之际,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讲话中,江泽民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八项看法和主张。江泽民的八点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国家统一问题上所秉持的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和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坚持原则、求同存异的公正立场,进一步阐释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在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立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新建议。讲话发表后,立即得到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一切关心中国统一的人们的热烈欢迎。

为推进新时期国家形象工程的建设,江泽民指出:要“充分展示中国人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形象”。这是新时期国家形象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问题,高度概括了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又写进了宪法。 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执掌政权方式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成熟的一个重要表现。它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我们党及国家的形象,关系到我们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21世纪,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这是一个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大计,是树立社会主义国家良好形象的根本大计。

1998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连任国家元首, 闭幕式上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这篇讲话不是一般的就职演说,而是一篇对中国历史的科学总结;又是中国迈向新世纪,塑造更加辉煌的国家形象的宣言书和动员令。他强调,“中国人民正在满怀信心地开拓前进,要在21世纪里谱写中华五千年文明新的壮丽篇章,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我们正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创造更加辉煌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伟大的祖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走得稳健,走得豪迈。全国各族人民无不为之鼓舞,为之自豪。9 年多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表明,江泽民是一位卓越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个成熟的领导集体。江泽民以他非凡的才华和显著的业绩赢得了中国各族人民的爱戴,赢得了世界友好人士的尊重。他在维护东方大国形象,再创中国辉煌的伟大进程中,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邓小平说得好,“确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我们全党做出的正确的选择。”(注:《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60、86、279、104、85、358、318、298、300、358、318、128、365、320、334页。)

收稿时间:1999-08-20

标签:;  ;  ;  ;  ;  ;  ;  ;  ;  ;  ;  ;  

中国共产党在塑造社会主义东方政权形象中的历史贡献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