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医院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改革医院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谈改革医院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高显阁[1](2021)在《公立A医院后勤服务质量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

王晓倩[2](2021)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工作发展对策探究 ——以S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伴随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化与“健康中国”等相关政策的逐步推行,病历电子化开始普遍实施,互联网远程医疗也随之向常态化趋势发展,大众健康意识同样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些变革对医院档案工作在辅助提升医院管理运营、提升医疗服务便利性、提炼医院文化、开发医疗档案以提升群众健康意识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上述背景下,医院档案工作愈发重要,承担着为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信息保障的重要作用。笔者运用实地调研法对S医院档案工作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剖析新医改政策对医院档案工作中产生的新诉求,笔者认为针对新医改政策下医院档案工作的开展若想在辅助医院运营以及发挥其社会公众价值上做出其应有贡献,亟需在医院职工档案意识、档案管理人员配置、档案管理制度、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方面进行提升与改善。最后笔者针对S医院存在的不足,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提高全院档案意识、建立健全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养、推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医院档案开发与利用,以期使医院档案工作更好的辅助医院的运营与发展,尽可能的满足新医改的相关要求。

李成[3](2020)在《新医改背景下B市M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院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承担着保障患者健康、挽救生命的社会职责。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的主体,承担着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康复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等任务,在卫生人才培养及医学科学研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今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公立医院的作用更不容小觑。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走过几十年的艰难历程,公立医院的改革也有十年,中国的医改从制度设计到关注医药结构和管理体制变革,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然而,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新出现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亟待解决,这也是当下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本文基于内蒙古B市M医院的管理实践,积极探索管理体制改革,以期建立科学的人事结构、监督机制、法人治理结构、分级诊疗模式等,推动医院管理趋于合理化、规范化。首先,本文阐述了我国当前的公立医院的相关概念及特征,将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M医院的调查研究和及对相关数据分析后得知,当前M医院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包括:管理体制落后,产权制度不够明晰;政府补偿机制不够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合理;医患矛盾突出;分级诊疗有待改进;科研工作薄弱等。根据所存在的问题对原因进行细致梳理,主要包含财政补偿不足、人才规划及学科发展滞后、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分级诊疗难以有效落实、科研管理水平低下等现实原因。然后,在借鉴西方国家与发达地区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后,针对当前M医院管理体制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革建议:一是,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补偿机制,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权责关系;二是,推动医院“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改革,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三是,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四是,推动完善与分级诊疗相适应的服务制度;五是,完善科研相关配套建设,提高科研管理水平。通过M医院管理实践的研究,对于深化B市乃至全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变革、回归公立医院公益属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李黎[4](2020)在《Z市市属中医院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主旨是了解河南省二级、三级中医医院的发展现状、现存问题与发展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促进河南省中医医院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为建立科学的组织体系、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善的人事制度、合理的培训制度与文化氛围提供依据,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中医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选取Z市市属中医院,从二级、三级中医院中选取11家为样本机构,根据科室分布,随机抽取医务人员、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266份,回收率为97.38%。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11家中医院按照综合指标、质量与效率指标、安全指标、人才指标、文化建设指标等五大指标进行评估。现状:一是综合指标,该部分主要考查党建工作及反商业贿赂,其中8家医院的工作细致,其余3家医院的工作不够详实,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二是在质量与效率方面,管理人员与医务工作者的薪酬激励机制普遍存在问题。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创新的工作评价机制,处方合格率低、优质护理服务不完善、医疗服务仍有改进空间等问题仍然存在。三是医院安全方面,11家医院在安全保障方面均采取了多元化、个性化的措施,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基本达到90%以上,比例达90.9%;但依然存在着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技术单一、安全设施需要更新换代、医务工作者安全意识缺乏等问题。四是相关学术活动和学术培训,各医院均组织一定的学术交流活动,并依计划开展相应培训;但在具体培训实践方面,往往缺乏创新,知识更新慢,远远满足不了一线医生对科技知识的需要。五是文化建设,医院文化管理是从微观方向使受管理者的行为从制度上受到影响,并逐渐使受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以习惯得以改变的举措。关于如何实现医院文化管理这一问题,主要是将相关的管理方法、制度与医院文化相融合成相应的医院文化从而使医院员工从思想上产生深刻的影响,最终于行为方式上呈现出来。要想实现医院文化,必须将医院的微观管理做到位,从细节方面展现医院文化。存在的问题:(1)党建工作档案材料缺失,(2)反商业贿赂工作制度熟悉程度有待提高,(3)病历处方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4)入院三日确诊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不达标,(5)过度加床现象依然存在,(6)优质护理服务缺乏长效机制,医院门诊以及住院人均费用超标,医联体建设情况普遍较差,(7)各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有待加强,(8)患者就医体验感有待提高,(9)医务人员安全意识薄弱,(10)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硬件安全设施需要完善,(11)医务工作者对质控工作重视度不足,(12)医院突发预案意识薄弱,(13)医院学生培养能力较弱,(14)医院规范化培训合格率未达标,(15)院歌、院训知晓率有待提高。结论与建议研究结论新医改实施以来河南省市级中医院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医疗服务量逐年增加,医疗服务效率稳步提高,医院整体收支水平持续改善,医院人员、设备状况逐渐改善。建议:(1)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改进党建工作,(2)加强反商业贿赂管理,(3)加强病历质量控制与管理,(4)提升诊断效率及准确性措施,(5)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过度加床问题,(6)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7)控制医疗费用,(8)加强医联体建设、重点专科建设,(9)提升患者体验感,(10)增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11)增强学生培养能力、规范人才培训、加强继续教育项目建设,(12)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宋平[5](2020)在《医疗信息水平对医院满意度和收支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 ——分级诊疗的中介作用》文中指出2016年8月19日,我国召开了进入本世纪以来规格最高的“卫生与健康大会”,将分级诊疗制度作为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推动我国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模式。分级诊疗的提出,是基于我国选择性“看病难、看病贵”的历史背景,借鉴国外家庭医生制度,我国提出的一项卫生改革重大策略。为推动分级诊疗创造更好的运行环境,很多学者研究了分级诊疗的驱动因素,如医疗信息化建设、医疗保险水平等,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基于现象观察和结果判断进行开展,缺乏从信息资源禀赋和资源依赖的角度,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系统地探讨信息化水平在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同时,随着老百姓对公立医疗机构社会属性认识理解的深入,医疗机构满意度的问题逐渐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分级诊疗的实施对医院满意度的影响如何,在学界争论较大,也限于这项制度在我国实施的时限较短,尚缺少较为系统全面的实证研究来探讨分级诊疗对满意度的影响。另外,作为公立医疗机构,保持公益性是其合理运营的基石,实施分级诊疗,让原本上行的患者就医流向逐渐回头,并转向下行,这为增加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收入提供了机遇。因此,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信息化水平与分级诊疗的深层次关系为切入点,探讨分级诊疗与医院满意度和收入成本率的关系。另外,不管是推进分级诊疗,还是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还是提高医院满意度和合理控制医院收支结构的平衡,医院高层管理人员是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其态度支持与否至关重要。医疗机构要实现分级诊疗,尤其是县域内的公立医疗机构,本身在发展中就滞后于大型的三级医院,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让高层管理团队形成改革发展的共识,落实好县域内分级诊疗的目标,还存在的不少不确定因素。本研究的内容模块由如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为本文的第一章。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背景、意义和目标,对研究方案以及技术路线的说明,介绍研究的特色及创新,最后是概述本研究的章节结构情况。第二部分,构建理论框架及提出研究假设,由本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组成。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基础、文献综述、模型构建和研究假设。第三部分,实证研究,由本文的第四章、第五章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实证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第四部分,结论、建议与展望,为本文的第六章。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论、政策建议、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医疗信息水平——分级诊疗——医院满意度(即医务人员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收入成本率”的模型框架,进而探索了分级诊疗实施程度和医院满意度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高层管理支持的调节作用。四川省在2014年10月全域实施分级诊疗,是全国第一个推行分级诊疗的人口大省。本研究以四川省87个县(市、区)的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县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这些县(市、区)在医疗信息、分级诊疗、医院满意度和收入支出等方面的客观数据,并对每个县域的高层卫生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进而对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首先,本研究对相关变量进行概念界定,提炼医疗信息水平和分级诊疗的测量维度,确定了医院满意度和收入成本率的衡量范畴,结合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其次,通过精心梳理卫生行政部门大量相关数据,本研究对87个县(市、区)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水平、分级诊疗、医院满意度和收入成本率进行测量。然后,对这87个县(市、区)的601位高层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样本422份,问卷有效率为70.21%。再次,本研究对数据进行整合匹配,对样本数据结构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即利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了信度分析、聚合检验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Smart PLS3.0统计分析软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分别检验自变量的因子载荷系数(loading)及中介变量的因子权重系数(weight),并对研究中提出的假设进行逐一验证。该部分使用Smart PLS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假设检验,包括主效应、中介效应、调节效应的检验。最后,本研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本研究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探讨了医改背景下,医疗信息水平对县域内分级诊疗的作用机制,以及分级诊疗对医院满意度和收入成本率的影响,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从研究的理论来看,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将医疗信息水平与分级诊疗进行关联,进一步探讨其对医院满意度和收入成本率的影响,构建了“医疗信息水平——分级诊疗——医院满意度(即医务人员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收入成本率”的模型框架。当前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的应用研究,主要是从组织层面探讨企业的经营发展和绩效提升,少有研究从相对宏观层面将这两个理论进行结合。本研究从区域发展的角度,以医疗服务行业为场景,将县域层面的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从信息化水平与分级诊疗的深层次关系为切入点,探讨分级诊疗与医院满意度和收入成本率的关系,拓宽了资源基础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的情景边界。第二,从研究的内容来看,本研究以县域医疗卫生机构为研究对象,且县域样本数量达到87个,探索和分析了分级诊疗的前因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结果。目前,对于分级诊疗的研究主要是从定性角度讨论阻碍该政策实施的障碍和困难,仍缺乏一致的观点和结论,并且从实证角度缺乏量化研究,尤其是在我国特殊的就医习惯背景下,实施分级诊疗的实证研究更为缺乏。本研究以分级诊疗和医院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揭示了医疗信息水平到收入成本率的内在作用机制,拓展了分级诊疗的前因后果的研究内容,洞悉了医疗信息水平到收入成本率的传导机制。此外,本研究还探究了高层管理支持的边界条件,证实了高层管理支持在医疗信息水平和分级诊疗实施程度之间存在着调节作用,进而从高层管理团队层面验证了提升高层管理支持对推动分级诊疗实施和提升医疗信息水平的重要性。第三,从研究的方法来看,多渠道的数据来源保证了本研究数据的真实和可靠性,跨时段研究设计有利于对变量前因后果关系的检验。本研究采用纵向时序调查,前因变量时限在前,其余变量的时限在后,这有利于对变量的前因后果关系进行检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共同方法偏差,能够更为真实地体现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数字化医院等级评审、卫生信息统计平台、国家医院满意度综合调查和直接问卷调查4个完全不同的渠道,避免了变量之间可能产生的共同方法偏差。同时,本研究采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使用SPSS 22.0进行信度分析、聚合检验和描述性分析,基于Smart PLS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假设检验,以科学严谨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验证。通过这些研究的设计和方法切实有效的提升了数据的质量和检验的效果。第四,从变量的测量来看,开拓性地探索了分级诊疗这一构念。以往关于分级诊疗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对分级诊疗政策的分析,以及其实施的利弊和存在的阻力等,鲜有研究针对分级诊疗开展实证探索,且并没有对分级诊疗这一构念进行量化探索。本研究开拓性地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分级诊疗的测量维度,分别是县域内就诊率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在做出先驱性探索的同时,为未来分级诊疗相关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本研究探讨了“医疗信息水平——分级诊疗——医院满意度(即医务人员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收入成本率”的影响路径,并提出高层管理支持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有关假设。虽然在研究过程中尽量遵循严谨的科学研究范式,也尽量贴合所选取的理论内涵,但由于作者资源和学术能力的有限性,造成本研究存在无力避免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样本的有限性、研究结构层次的局限以及相关构念的进一步探讨等方面。因此,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学者们需要以更加全面的研究形式和内容来更深入地对分级诊疗实施程度开展前因后果的研究。

邹妍[6](2019)在《新医改背景下Q市中医医院深化精细化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公立医院是不以盈利为目标的公益机构,是服务社会的福利单位。然而,随着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升公立医院本身的公益性,就成为了当前各大公立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新公共管理理论当中的精细化管理理论是目前公立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将其应用、融入到医院的日常管理改革中,有利于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及效能的同时,推动医院公益性稳步提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析,以新公共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理论为基础,考察了Q市中医医院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现状,论证了新医改背景下Q市中医医院深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指出了其在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制度及体制不够健全、信息数据基础及绩效定位不够完善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本文认为,Q市中医医院作为本市特色鲜明的重要公立医院,理应进一步按照新医改的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医院的管理经验,深化医院已展开的精细化管理改革,包括:健全管理体制、模式和规范,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和细化绩效考核方法,厉行全成本核算,改良医院文化体系,在确保医院公益属性的同时全面提升其公共管理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从而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本文是一项以新医改为政策背景、以精细化管理为理论依据、以Q市中医医院为个例的实证分析。它力求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及说服力,并期望为同类医院的发展、改革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任飞[7](2019)在《社会正义视阈下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正义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命题。古今中外的无数哲学家、伦理学家、政治学家都将社会正义作为理想社会的基本准则。当前,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价值追求,全面地嵌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卫生领域也不例外。政治学的正义研究与对生命健康的关注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正义理论的每一个重要成就都能够应用于生命健康领域。从历史经验来看,健康正义的实现依赖于国家对于全体社会成员健康保障的制度安排。而医疗服务作为健康保障的重要内容,国家对于医疗服务的制度安排是否符合正义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健康正义的实现程度。理想状态下,医疗服务是一种公共需要,应全部由国家通过制度安排予以保障。但现实中,当难以保障全部医疗服务时,国家通常是量力而行地选择部分医疗服务来向全民提供。而这部分医疗服务在国家制度安排下被赋予了公共物品的特性,可以称之为“基本医疗服务”。但不可忽视的是,基本医疗服务在使用时具有明显的竞争性和排他性。这就需要国家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摒弃其私人物品属性,通过实现“规模效应”和提高“排他成本”来赋予其公共物品属性,才能体现健康正义。有鉴于此,政府遵循社会正义原则通过构建一定的制度安排来保障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均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公平,便成为应有之义。这种正义的制度安排便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从社会正义视阈对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行研究,首先需要梳理相关的理论缘起。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正义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及差异性社会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重要价值。正义思想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具有不同的内涵。罗尔斯的先验主义正义观和阿马蒂亚·森的社会现实主义正义观的理论养分的有机结合,为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实现路径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切实的操作指导。公共物品理论的学者们则告诉我们:公共物品的特性决定了其供给的政府责任,同时提出了如何避免纯公共物品的“公共地悲剧”与准公共物品的“过度使用”和“拥挤效应”的思路。制度变迁理论对于原有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现象的深刻揭示,对于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公共选择理论通过对“集体行动逻辑”的阐释和政党、利益集团以及公共政策之间的传导作用分析,对于当前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具有直接的帮助。差异性社会理论对于我国社会的“利益分化”和“社会分层”现象的描述以及“差异的正义”的论述,更加坚定了对于基本医疗服务的正义分配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从第二章开始聚焦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进行研究。从我国当前医疗服务体系来看,政府无力将全部医疗服务转化为公共物品,仅能聚焦于基本医疗服务。这种现状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考量。从历史变迁来看,改革开放前的那种“国家统揽的、广覆盖式的、较低水平的、较强公平性”的医疗服务体系随着深刻的社会变革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革、政府和社会关系的重新定位以及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我国医疗服务体系逐步走向了市场化改革道路。虽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医疗服务公平性也出现了下降,导致了较为严重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同时在城乡、地区、收入差异的影响下,不同地区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不同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和获得能力都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因制度安排的缺陷被不断强化,更加凸显出我国医疗服务的供给总量不足与分配不均等问题的严峻性。经过认真反思,理论界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医疗服务需要重塑公益性。但局限于国家公共财政能力,我国并不宜实行英国式的全民免费医疗,只能选择保障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就医的机会均等和结果公平,让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正义,成为我国医改的重要努力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国自2009年开始的新一轮医改拉开了帷幕,明确提出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作为基本原则,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健康公平”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党和政府也始终对全体人民的生命健康给予深切关注,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纳入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之中,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新医改无疑是合乎国情和符合正义原则的。但面对区域差异和强大的制度惯性,国家对于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显然难以一蹴而就。目前,新医改推行已十年,改革成效究竟如何?是否实现了改革目标?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解决?政府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正义原则?倘若不符合,如何改革才能推进正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在第三章中,本文基于社会正义原则对我国当前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发现,虽然新医改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在社会正义方面仍存在四大缺憾:首先,基本医疗服务权利的正义缺憾。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缺乏法律保障,不同群体在“个体差异、社会地位、经济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下,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可行能力”存在着显着差异,权利平等并未能完全实现。其次,基本医疗服务供给的正义缺憾。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体系仍存在医疗资源总量不充分、部分政策失灵和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医疗服务供给者逐利的行为逻辑未根本转变、人均医疗费用增速仍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利益集团吞噬了部分改革成效、地域和城乡之间资源配置失衡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功能错位。再次,基本医疗服务分配的正义缺憾。分级诊疗消亡后重塑艰难,无序就医严重阻碍了基本医疗服务分配时的机会均等。重塑分级诊疗体系的努力,如多点执业、医联体等制度,仍面临着制度壁垒和实践困境。最后,基本医疗服务支付的正义缺憾。我国最能体现正义原则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仍存在着“非全国统筹的俱乐部壁垒、平等原则下的公平缺失和非强制筹资破坏机会平等”等问题。这四个方面的缺憾表明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仍未完全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均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公平。那么符合社会正义原则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应当如何构建呢?第四章从国外主要典型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英国的国家包办型、美国的市场主导型、德国的政府主导型、新加坡的公私功能互补性)中提炼出有助于推进基本医疗服务正义分配的合理要素,即权利平等、机会均等、分配公平、政府主导和尊重国情。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正义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应涵盖“权利正义、供给正义、秩序正义和保障正义”,即从法律上赋予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以区域纵向医联体为单元重塑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体系、以强制性分级诊疗保证基本医疗服务分配公平、以逐步提高医保基金支付比例直至全额支付来保障结果公平。同时,通过对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可行性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执政党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以及我国政府所具备的主导地位赋予了该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政治可行性,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公共财政能力的不断增强为加大基本医疗服务的财政投入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人民群众对于医保制度整合的期盼和改革风险的制度规避奠定了该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社会可行性。但正义缺憾的弥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彻底实现“权利正义、供给正义、秩序正义和保障正义”,需要对所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有着清晰的认识,要坚持“改革和稳定的平衡”原则统筹推进:第一是加快立法进程,赋予人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第二是加快资源整合打造紧密型医联体,强化供给对需求的引导作用;第三是实行强制性分级诊疗,以合理的程序设定化解无序就医难题;第四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体社会成员强制性参保,建立公平的医保筹资方式,同时逐步提高支付比例直至全额支付。面对资源整合时条块分割的路径依赖、差异性需求下的共识分裂、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潜规则引发的过度医疗风险和政策实施过程中特殊利益集团的渗透与绑架风险,实现基本医疗服务正义分配需要由中央政府进行顶层设计,由改革相关方共同参与改革方案设计增强制度共识,以制度理性破除资源整合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全国统筹增强基本医疗服务保障能力,依赖监管机制创新切断过度医疗的诱因传导,形成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错位发展格局,才能最终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改革目标。

周城[8](2018)在《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苏州R医院为例》文中认为我国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迅速,但依然问题不少。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政府、医院和社会作为利益相关者,需三方通力合作,在政府有力主导下,医院自身突破下,社会不断支持下,医疗事业的发展必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医院后勤作为医疗事业发展的最有力的支撑体系,医院后勤社会化已然是趋势,医院后勤社会化如何改革,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如何在新时代中取得新的理论实践成果。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下研究我国公立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以期研究出可行的对策。研究中以苏州R医院为研究对象,运用对公共管理学中治理理论等并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苏州R医院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该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个问题:1、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慢;2、外包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差;3、医院后勤服务满意度较低;4、医院管理者重视度不够,分析其存在的原因:1、医院后勤社会化意识不高;2、医院选择外包公司机制不完善;3、后勤社会化管理经验不足;4、各层考核机制不完善,并从政府方面、医院自身和社会支持方面给出对策。

肖静芬[9](2016)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与方法论研究 ——基于中澳课堂教学改革的比较分析》文中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研究的重点,至今方兴未艾。以往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大都集中在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基本问题、方法或理念层面。本文将课堂教学改革视为改革开发者和促进者团队有效推动改革的过程,从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理论的视角,反思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问题;同时,通过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优质教学实施过程的分析比较,以期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借鉴。而方法论反思,就是针对主体的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作深入剖析,以提出更为明晰的认识,故称之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与方法论研究”。将课堂教学改革视为改革开发者和促进者团队有效推动改革的过程,是本研究得以开展的前提,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文章从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理论的进路入手,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是一种改革开发者和促进者团队不断干预的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或方法的改革。具体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先有了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再经过改革开发者的调查、研究,开发出改革项目,改革开发者和促进者团队绘制出改革构造图、制定教师培训和学习计划、评价改革行动、提出改进措施,直至最后的交流改革经验,这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过程及方法论研究就是以此为对象的。换句话说,它不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的静态结构和课堂教学理念的理想状态,而是在改革过程上进行借鉴和探讨,研究的是一种改革生活中的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及方法体系中的研究目的、对象、方法、过程的一种自觉反思和批判意识。本文共分八个部分:导论,六章正文和结语。导论部分论述了研究的缘起、意义、方法,对我国以往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状况作一个粗略的综述,并引介出本文的研究进路,即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与方法论研究——以澳大利亚优质教学改革为例。第一章从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入手,分别介绍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五个基本问题。第二章描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理论,介绍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特点、支撑条件及过程模式,并综合己有的过程模式,提出本文的过程模式。第三章和第四章根据本文的过程模式,从六个不同阶段详细分析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优质教学实施的全过程。这是本文的重要内容。新南威尔士州优质教学实施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开发改革项目、绘制改革构造图、制定培训计划、评价改革行动、提出改进措施、交流改革经验。这六个方面构成了课堂教学改革过程的基本内容。第五章是中澳课堂教学改革过程的比较分析,根据本文的过程模式的六个部分,逐一分析比较两国改革过程,并对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建议。第六章是对深化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展望。结语部分提出了本研究的创新、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连锦,张敏,刘晓静[10](2011)在《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的几点措施》文中认为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医疗发展新形势,充分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针对医疗工作中的隐患、质控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全院范围内实行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为主要内容的全面质量管

二、谈改革医院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改革医院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2)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工作发展对策探究 ——以S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新医改政策及医院档案工作相关知识概述
    第一节 医院档案工作概述
        一、医院档案工作的特点
        二、医院档案工作的意义
    第二节 新医改政策内容
        一、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二、推进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
        三、进一步促进用药结构合理化
        四、深入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五、进一步完善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
        六、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第三节 新医改对医院档案工作的新诉求
        一、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能力
        二、扩大档案信息服务范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S医院档案工作现状调研
    第一节 S医院档案管理现状
        一、S医院概述
        二、S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
    第二节 新医改背景下S医院档案工作现存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相对淡薄
        二、档案管理人员配置有待优化
        三、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四、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开展力度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工作发展改进建议
    第一节 提高全院档案意识
        一、提升领导对医院档案重视程度
        二、提升全院职工档案意识
    第二节 建立健全医院档案管理制度
        一、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与时俱进
        二、建立切实有效的医院档案管理考核制度
    第三节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养
        一、解决业务量大与人员编制紧张的矛盾
        二、增强对在岗人员的专业培训
    第四节 推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加大医院档案管理设施资金投入
        二、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好数字化资源的管理
        三、建立信息化安全体系
    第五节 进一步深化医院档案开发与利用工作
        一、充分挖掘医院各类档案资源价值
        二、医院多元化开展各类档案编研工作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2017年颁布医疗文件
附录2 2009年至2020年医疗相关文件发布目录
附录3 访谈提纲
致谢

(3)新医改背景下B市M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2 公立医院管理有关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公立医院的概念及特征
    2.2 公立医院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2.3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2.4 新医改下的公立医院管理
    2.5 理论基础
        2.5.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5.2 公共治理理论
        2.5.3 权变理论
3 近年来M医院管理方面的探索及成效
    3.1 学科建设方面
    3.2 培养和吸引高水平人才方面
    3.3 改善患者服务水平方面
    3.4 医院运行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
    3.5 分级诊疗政策落实方面
    3.6 医患纠纷处理方面
    3.7 财务与内部控制方面
    3.8 科研管理方面
    3.9 新医改对M医院管理的影响
4 新医改背景下M医院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总体落后
        4.1.1 融资渠道单一,补偿机制不健全
        4.1.2 法人治理结构尚未构建,责权界定不清晰
    4.2 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整体不高,相关模块工作有待改进
        4.2.1 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管理队伍职业化水平低
        4.2.2 人员招聘和人才储备不足,人员流出严重
        4.2.3 人员培训体系不健全
        4.2.4 员工薪酬分配制度不科学
        4.2.5 缺乏有效的考核体系
    4.3 医患矛盾有待缓解,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
    4.4 分级诊疗制度有待改进
    4.5 科研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4.5.1 科研数量和水平较低,成果推广与转化有待提高
        4.5.2 医院科研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4.5.3 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间缺乏信息共享
        4.5.4 科研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低,高素质人才匮乏
        4.5.5 伦理审查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5 新医改背景下M医院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落后
        5.1.1 政府对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不足
        5.1.2 法人治理结构与机制不完善
    5.2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合理
        5.2.1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缺失,管理者职业化程度不高
        5.2.2 人力资源招聘与储备情况有待改善
        5.2.3 人员培训缺乏规划和考核机制
        5.2.4 薪酬分配制度落后,激励作用有限
        5.2.5 缺乏成熟的考评体系,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
    5.3 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患者期望值得不到满足
        5.3.1 医患之间信任缺失
        5.3.2 医患沟通告知存在问题
        5.3.3 患者的诉求无法满足且对医疗结果期望值过高
        5.3.4 医方确实存在损害的后果
    5.4 分级诊疗制度阻滞
        5.4.1 医院经济驱动,缺乏下转动力
        5.4.2 医保差异不足,弱化分级引领
        5.4.3 下转机制缺位,运行指导不够
        5.4.4 医院顾虑下级医院的承接能力
        5.4.5 信息缺乏连通,下转渠道不畅
    5.5 科研管理水平整体不高
        5.5.1 学科建设及科研人员结构不合理,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5.5.2 科研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5.5.3 科研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缺乏信息共享
        5.5.4 科研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低,高素质管理人才匮乏
        5.5.5 医学伦理审查不规范
6 新医改背景下M医院管理体制优化的对策
    6.1 完善公立医院管理的相关机制
        6.1.1 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
        6.1.2 改革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6.2 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6.2.1 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理念
        6.2.2 加大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6.2.3 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
        6.2.4 建立科学公平的薪酬机制
        6.2.5 创建公正合理的考核制度
    6.3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
        6.3.1 注重患者安全,提高技术水平
        6.3.2 加强沟通,保障患者的知情权
        6.3.3 关注患者需求,降低患者就医期望值
        6.3.4 推广医疗意外险,分散医疗风险
    6.4 推动完善与分级诊疗相适应的服务制度
        6.4.1 强化上级医院下转主动性
        6.4.2 增强医保对患者就医的调节作用
        6.4.3 健全下转机制、标准与程序
        6.4.4 改善社区服务能力,培育家庭医生
        6.4.5 转诊平台信息化建设
        6.4.6 构建紧密型医联体
    6.5 完善科研相关配套建设,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6.5.1 注重学科建设与改善人员结构,促进成果转化和利用
        6.5.2 加快构建科研管理信息管理平台
        6.5.3 以科研项目为中心管理科研经费
        6.5.4 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业务水平
        6.5.5 提高医院伦理审查能力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Z市市属中医院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概念阐述
    1.7 国内外研究现状
        1.7.1 公立医院管理
        1.7.2 私立医院管理
        1.7.3 中医院管理
        1.7.4 其他相关研究
第2章 调研研究设计
    2.1 调查目的
    2.2 调查对象
    2.3 评价标准与内容
第3章 调研结果描述
    3.1 综合管理现状
        3.1.1 党委领导作用
        3.1.2 反商业贿赂工作的开展以及相关人员制度的知晓情况
    3.2 质量与效率管理现状
        3.2.1 病历处方合格率及相关管理制度与质控评价
        3.2.2 大型设备诊断阳性率、入院三日确诊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3.2.3 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次数、床位使用率
        3.2.4 优质护理服务
        3.2.5 门诊以及住院人均费用情况,医联体信息平台建设情况
        3.2.6 重点专科建设情况
        3.2.7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情况
    3.3 安全管理现状
        3.3.1 医务人员安全及满意度情况
        3.3.2 规章制度、硬件安全设施调研结果
        3.3.3 医务工作者对安全重视度情况
        3.3.4 医院内安全管理自我评价、报告工作情况
    3.4 人才管理现状
        3.4.1 医院学术活动组织情况及学生培养能力情况
        3.4.2 医院实施规范化培训及承担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情况
    3.5 文化建设情况
第4章 问题分析
    4.1 综合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党建工作档案材料缺失
        4.1.2 反商业贿赂工作制度熟悉程度有待提高
    4.2 质量与效率管理存在的问题
        4.2.1 病历处方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
        4.2.2 入院三日确诊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不达标
        4.2.3 过度加床现象依然存在
        4.2.4 优质护理服务缺乏长效机制
        4.2.5 医院门诊以及住院人均费用超标,医联体建设情况普遍较差
        4.2.6 各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4.2.7 患者就医体验感有待提高
    4.3 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4.3.1 医务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4.3.2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硬件安全设施需要完善
        4.3.3 医务工作者对质控工作重视度不足
        4.3.4 医院突发预案意识薄弱
    4.4 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
        4.4.1 医院学生培养能力较弱
        4.4.2 医院规范化培训合格率未达标
    4.5 医院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5章 对策与建议
    5.1 综合管理
        5.1.1 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改进党建工作
        5.1.2 加强反商业贿赂管理
    5.2 质量与效率管理
        5.2.1 加强病历质量控制与管理
        5.2.2 提升诊断效率及准确性措施
        5.2.3 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过度加床问题
        5.2.4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5.2.5 建设医联体、医共体以及远程医疗信息平台
        5.2.6 重点专科建设
        5.2.7 提升患者满意度
    5.3 安全管理
        5.3.1 加强安保,保障医务人员安全
        5.3.2 建立健全医疗恶性事件处理方案
        5.3.3 增强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5.3.4 增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5.3.5 建立不良事件上报系统
    5.4 人才管理
        5.4.1 规范组织学术活动
        5.4.2 增强学生培养能力
        5.4.3 规范人才培训
        5.4.4 加强继续教育项目建设
    5.5 增强医院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5)医疗信息水平对医院满意度和收支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 ——分级诊疗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实践意义
    1.2 研究方案和研究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案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技术路线
    1.3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
    1.4 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资源基础理论
        2.1.1 资源基础理论的基本观点
        2.1.2 资源基础理论的VIRO分析框架
        2.1.3 资源基础理论的应用
    2.2 资源依赖理论
        2.2.1 资源依赖理论的发展过程
        2.2.2 资源依赖理论的基本观点
        2.2.3 资源依赖理论的应用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1 利益相关者的定义衍化
        2.3.2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
        2.3.3 利益相关者的核心观点
        2.3.4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
    2.4 医疗信息水平
        2.4.1 医疗信息水平概念的演进
        2.4.2 医疗信息水平的维度划分
        2.4.3 医疗信息水平的测量
        2.4.4 医疗信息水平的研究现状
        2.4.5 医疗信息水平评述
    2.5 分级诊疗
        2.5.1 分级诊疗概念的演进
        2.5.2 分级诊疗的维度划分
        2.5.3 分级诊疗的测量
        2.5.4 分级诊疗的研究现状
        2.5.5 分级诊疗评述
    2.6 医院满意度
        2.6.1 医院满意度概念的演进
        2.6.2 医院满意度的维度划分
        2.6.3 医院满意度的测量
        2.6.4 医院满意度的研究现状
        2.6.5 医院满意度评述
    2.7 收入成本率
        2.7.1 收入成本率的内涵
        2.7.2 收入成本率的测量
        2.7.3 收入成本率评述
    2.8 高层管理支持
        2.8.1 高层管理支持概念的演进
        2.8.2 高层管理支持的测量
        2.8.3 高层管理支持的研究现状
        2.8.4 高层管理支持评述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模型的推演与构建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3.2.1 医疗信息水平与分级诊疗的关系
        3.2.2 分级诊疗与医务人员满意度的关系
        3.2.3 分级诊疗与患者满意度的关系
        3.2.4 分级诊疗在医疗信息水平和医院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
        3.2.5 医务人员满意度和收入成本率之间的关系
        3.2.6 患者满意度和收入成本率之间的关系
        3.2.7 医院满意度在分级诊疗和收入成本率之间的中介作用
        3.2.8 高层管理支持在医疗信息水平和分级诊疗之间的调节作用
    3.3 研究假设汇总
4 实证研究设计
    4.1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及测量
        4.1.1 医疗信息水平
        4.1.2 分级诊疗
        4.1.3 医院满意度
        4.1.4 收入成本率
        4.1.5 高层管理支持
        4.1.6 控制变量
    4.2 调查样本与数据收集程序
        4.2.1 调查样本
        4.2.2 数据收集程序
    4.3 实证研究工具与数据分析技术
        4.3.1 基于SPSS软件的信度分析、聚合检验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基于Smart PLS3.0 软件的模型检验
5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样本数据结构的有效性分析
        5.1.1 调节变量高层管理支持的信度分析
        5.1.2 调节变量高层管理支持的聚合检验
        5.1.3 验证性因子分析
        5.1.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假设检验
        5.3.1 无调节作用的PLS分析结果
        5.3.2 有调节作用的PLS分析结果
    5.4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医疗信息水平对分级诊疗的积极影响
        6.1.2 医疗信息水平和医务人员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机制
        6.1.3 医疗信息水平和患者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机制
        6.1.4 分级诊疗和收入成本率之间的中介机制
        6.1.5 高层管理支持在医疗信息水平作用机制中的重要性
    6.2 理论贡献与政策建议
        6.2.1 理论贡献
        6.2.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县域医疗信息化水平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影响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新医改背景下Q市中医医院深化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论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精细化管理的政策背景与理论基础
    2.1 一般意义的管理与精细化管理
    2.2 作为精细化管理政策背景的新医改
        2.2.1 新医改政策的提出
        2.2.2 新医改的改革方向
        2.2.3 国内公立医院新医改实践
    2.3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尝试
    2.4 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2.4.1 精细化管理理论及其可适用性
        2.4.2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与新医改的内在关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Q市医改与Q市中医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尝试
    3.1 Q市中医医院改革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3.1.1 Q市中医医院概况
        3.1.2 新医改政策在Q市的贯彻与落实
    3.2 Q市中医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尝试
        3.2.1 致力于现代化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
        3.2.2 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
        3.2.3 不断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3.2.4 进一步规范信息化管理
        3.2.5 以精准医疗助力学科发展
        3.2.6 创新实施“两个一体化”管理
        3.2.7 不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对Q市中医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评估和诊断
    4.1 Q市中医医院精细化管理改革的成效
        4.1.1 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4.1.2 管理效能进一步加强
        4.1.3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稳步增长
        4.1.4 医院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4.1.5 健康管理与应急救治能力得到增强
        4.1.6 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4.2 Q市中医医院精细化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
        4.2.1 系统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和体制有待健全
        4.2.2 信息数据基础及绩效定位不够完善
        4.2.3 医疗服务流程及效率指标有待改进
        4.2.4 精细化管理过于数字化
        4.2.5 文化建设过于肤浅化
    4.3 Q市中医医院精细化管理问题的成因
        4.3.1 仍旧存在对传统医院体制路径依赖
        4.3.2 缺乏有效的监督及激励机制
        4.3.3 公共行政管理人员理论和政策素质不够高
        4.3.4 公共行政管理模式滞后
        4.3.5 经费不足与运营成本控制不到位并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化Q市中医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5.1 积极应新医改要求开展医院管理体制和模式的改革
        5.1.1 深入推行“管办分开”
        5.1.2 建立法人治理组织结构
    5.2 充分借鉴国内先进医院的精细化管理经验
        5.2.1 培育精细化管理土壤
        5.2.2 对流程进行整合与再造
        5.2.3 不断提升医疗及护理服务质量
        5.2.4 建立精细化激励机制
        5.2.5 以文化为核心驱动医院管理
    5.3 对症下药深化已开展的精细化管理
        5.3.1 进一步加强体制的规范性建设
        5.3.2 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及绩效考核制度
        5.3.3 提升医院公共管理能力
        5.3.4 施行全成本核算
        5.3.5 构建科学文化体系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7)社会正义视阈下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和研究价值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评价
    三、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主要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医疗服务
        (二)基本医疗服务
        (三)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四)基本医疗保障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基础
    一、社会正义理论:构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正义的理论溯源
        (二)罗尔斯的先验制度主义正义观
        (三)阿马蒂亚·森的社会现实主义正义观
    二、公共物品理论:构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政府责任
        (一)公共物品的内涵与特征
        (二)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共物品”性质与政府主导的必然性
    三、制度变迁理论:构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路径分析
        (一)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
    四、公共选择理论:构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障碍分析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集体行动的困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
        (三)政治承诺、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的传导逻辑
    五、差异性社会理论:基本医疗服务的正义与社会差异的弥合
        (一)社会形态理论与差异性社会理论的提出
        (二)差异性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演化路径
        (三)基本医疗服务的正义具有社会差异的弥合功能
第二章 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历史变迁
    一、国家与社会同构一体时期的医疗服务体系
    二、国家和社会有限分离过程中的医疗服务体系
        (一)基本医疗服务供给的变革
        (二)基本医疗服务分配的变革
        (三)基本医疗服务支付的变革
第三章 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正义缺憾
    一、基本医疗服务权利的正义缺憾:缺乏法律保障
    二、基本医疗服务供给的正义缺憾:破坏机会均等
        (一)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凸显正义诉求
        (二)改革举措存在政府失灵
        (三)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三、基本医疗服务分配的正义缺憾:破坏过程平等
        (一)无序就医破坏程序正义
        (二)分级诊疗体系重塑障碍重重
        (三)医疗资源下沉陷入困境
    四、基本医疗服务支付的正义缺憾:破坏结果公平
        (一)基于身份的“二元”制度设计破坏公平性
        (二)基本医疗保险的“平等”和“公平”困局
        (三)信息不对称下医保支付方式的外部效应
第四章 国外医疗服务体系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借鉴
    一、国外典型医疗服务体系
        (一)英国:国家包办型医疗服务体系
        (二)美国:市场主导型医疗服务体系
        (三)德国:政府主导型医疗服务体系
        (四)新加坡:公私功能互补型医疗服务体系
    二、国外典型医疗服务体系的比较分析
    三、国外典型医疗服务体系的正义要素
        (一)权利公平:人人享有医疗服务的政治表达
        (二)国家主导:医疗服务制度安排的政府责任
        (三)有序就医:限制患者的自由选择权
        (四)结果公平: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的价值导向
        (五)尊重国情:借鉴国际经验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社会正义导向型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构建
    一、构建社会正义导向型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
        (一)差异性社会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制度诉求
        (二)增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正义导向型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理论框架
        (一)权利正义:从法律上赋予人民平等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
        (二)供给正义:以区域纵向医联体为单元重塑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体系
        (三)秩序正义:以强制性分级诊疗保证基本医疗服务分配公平
        (四)保障正义:以支付方式改革为核心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三、构建社会正义导向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一)政治可行性:执政党庄严的政治承诺与政府主导地位
        (二)经济可行性:公共财政能力的增强与医疗费用的结构分析
        (三)社会可行性:人民群众的接受度与公共物品的负外部效应
第六章 推进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走向正义的路径思考
    一、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推进步骤
        (一)推进原则:改革和稳定的平衡
        (二)推进步骤:供给、分配和支付改革协同推进
    二、推进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走向正义的障碍分析
        (一)资源整合障碍:条块分割的路径依赖
        (二)差异性需求:共识分裂、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三)过度医疗风险:利益驱动下的潜规则
        (四)政策实施风险:特殊利益集团的渗透与绑架
    三、推进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走向正义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中央政府主导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改革
        (二)增强社会参与:多方共同参与改革方案的细节设计
        (三)强化制度理性:破除资源整合的体制机制障碍
        (四)医保全国统筹:增强基本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五)创新监管机制:切断过度医疗的诱因传导
        (六)转变发展定位: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8)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苏州R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实证分析法
        (五)归纳总结法
    四、研究内容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医院后勤社会化概念及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
        (一)医院
        (二)医院后勤
        (三)后勤
        (四)医院后勤社会化
    二、相关理论
        (一)服务外包理论
        (二)治理理论
        (三)利益相关理论
第二章 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以苏州R医院为例
    一、我国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
        (一)后勤服务实体或企业集团化模式
        (二)专业竞标分类承包模式
        (三)整体委外模式
    二、苏州R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
    三、苏州R医院后勤社会化反应性分析
        (一)调查内容
        (二)调查问卷
        (三)数据分析与实证研究
        (四)统计资料分析
        (五)质量控制
        (六)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苏州R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苏州R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
        (一)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较慢
        (二)医院外包服务人员综合服务较差
        (三)医院后勤服务满意度较低
        (四)医院后勤管理机制不完善
    二、苏州R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医院后勤社会化意识不高
        (二)选择公司和选人机制不完善
        (三)后勤社会化管理经验不足
        (四)各层考核机制不完善
第四章 国内外医院后勤社会化经验及启示
    一、国内医院后勤社会化模式
        (一)上海
        (二)四川
    二、国外医院后勤社会化模式
        (一)美国
        (二)日本
        (三)德国
    三、国内外医院后勤社会化经验启示
第五章 完善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应对策略
    一、政府方面
        (一)加快建立医院后勤发展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
        (二)持续完善医院后勤社会化行业准入标准
        (三)积极探索制定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规范
        (四)不断健全医院后勤考核监管体系
    二、医院方面
        (一)稳步推进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
        (二)建立有效的后勤社会化管理机制
        (三)提高医院后勤社会化层次
        (四)完善后勤管理考核制度
    三、社会支持
        (一)营造后勤社会化势在必行的理论局面
        (二)建构院企合作互赢良好伙伴关系
        (三)共建区域性多院后勤合作新机制
        (四)开展多渠道监督助推医院后勤新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与方法论研究 ——基于中澳课堂教学改革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选题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
    一、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价值取向
    二、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三、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教与学的关系
    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知识与素养的关系
    五、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学习方式变革
第二章 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理论
    第一节 课堂教学改革的一般规律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类型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特征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支撑条件
    第二节 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模式
        一、西方学校变革的六种过程模式
        二、基尔曼的“整合性过程模式”
        三、霍尔和霍德的“基于关心的变革采纳模式”
第三章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优质教学实施的过程(上)
    第一节 开发改革项目: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优质教学”
        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优质教学”历史背景
        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优质学习”研究
        三、如何促进优质学习的研究
        四、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优质教学模式”介绍
    第二节 绘制改革蓝图: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优质教学改革构造图”
        一、“优质教学改革构造图”说明
        二、“优质教学改革构造图”介绍
    第三节 制定培训计划: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优质教学”的教师支持
        一、教师个人反思和合作群体的讨论主题
        二、在初级讨论基础之上的扩展讨论主题
第四章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优质教学实施的过程(下)
    第一节 评价改革行动: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优质教学评价”
        一、优质教学评价说明
        二、具体因素的评价等级
    第二节 提出改进措施: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优质教学巡讲”
        一、优质教学的经验和启示(2004-2008)
        二、有效实施教学改革(2009-2012)
        三、调查优质教学巡讲支持教师专业学习(2013- )
    第三节 分享改革经验: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优质教学资源平台”
        一、优质教学委员会
        二、优质教学网站
第五章 中澳课堂教学改革过程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澳课堂教学改革的可比性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
        二、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历史回顾
        三、中澳课堂教学改革的共同点
    第二节 中澳课堂教学改革过程的差异性
        —、调查研究——开发改革项目
        二、革新构造——绘制改革构造图
        三、制定培训计划一领会改革精神
        四、实施改革——评价改革行动
        五、实证研讨——提出改进措施
        六、搭建交流平台——分享改革经验
第六章 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取向
    一、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研究
    三、关注教学思想、观念和过程、方法的融合
    四、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关注多元、动态的教师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的几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教育引导, 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2 完善质控网络, 拓展层级监管系统
3 抓紧环节质量, 实施全程动态管理
4 健全评价体系, 确保质量管理效果

四、谈改革医院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公立A医院后勤服务质量管理问题研究[D]. 高显阁. 河南大学, 2021
  • [2]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工作发展对策探究 ——以S医院为例[D]. 王晓倩.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新医改背景下B市M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 李成.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4]Z市市属中医院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黎. 新乡医学院, 2020(01)
  • [5]医疗信息水平对医院满意度和收支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 ——分级诊疗的中介作用[D]. 宋平.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6]新医改背景下Q市中医医院深化精细化管理研究[D]. 邹妍. 燕山大学, 2019(06)
  • [7]社会正义视阈下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D]. 任飞. 苏州大学, 2019(06)
  • [8]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苏州R医院为例[D]. 周城. 苏州大学, 2018(01)
  • [9]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与方法论研究 ——基于中澳课堂教学改革的比较分析[D]. 肖静芬.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1)
  • [10]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的几点措施[J]. 连锦,张敏,刘晓静. 实用医药杂志, 2011(04)

标签:;  ;  ;  ;  ;  

关于改革医院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